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设施农业中存在的土壤障碍及其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55,自引:6,他引:55  
何文寿 《土壤》2004,36(3):235-242
本文综述了我国设施农业栽培中存在的土壤障害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根据我国各地研究报道,设施栽种土壤存在的主要障碍是某些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环境恶化、连作障碍明显。为此前人研究提出了解决设施农业中土壤障碍问题的主要对策,包括合理轮作、合理施肥、防治次生盐渍化、土壤消毒和选用抗性品种等。同时讨论了设施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并分析提出了今后设施农业土壤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设施园艺中的土壤生态问题及清洁生产对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李萍萍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4):346-351
中国设施园艺面积发展迅速,已成为高产高效农业的重要模式。但是设施园艺经过近30年的实践,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生态问题。该文主要对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土壤营养失衡、设施内的连作障碍严重、设施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等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科学合理施肥、高效节水灌溉、多途径连作障碍防治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设施园艺的清洁生产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3.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连作障碍是设施蔬菜栽培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从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微生物种类变化及植物自毒作用等方面综述了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包括品种选择、轮作、合理施肥、嫁接及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连作障碍是设施蔬菜栽培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从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微生物种类变化及植物自毒作用等方面综述了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包括品种选择、轮作、合理施肥、嫁接及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宁夏银川市日光温室番茄椰糠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成果进行总结,提出了本技术操作规程,具体规定了番茄椰糠栽培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的管理措施,以解决设施番茄连作障碍的发展瓶颈,为推广设施番茄椰糠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番茄高效栽培及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香  梁林洲  李建刚  李汛  李卫民  沈仁芳 《土壤》2021,53(5):969-976
连作障碍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研发高效的连作障碍防治技术是实现集约化农业可持续生产的关键。基于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检索并分析2000年至2019年期间国内外连作障碍防治技术的专利产出,对专利申请数量、技术构成、区域分布、主要申请人、法律状态等方面分析,揭示国内外作物连作障碍防治技术领域的研发状况、技术发展趋势和产学研情况。近年来,作物连作障碍防治技术领域专利数量急剧增加;结合现代生物和材料等新兴技术发展,新的研发充分考虑了连作障碍生物防治技术产品化和应用的结合;我国在作物连作障碍防治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机构多为企业和个人,高校和科研院所申请的专利转化率低,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申请的专利数量少。连作障碍防治技术领域的应用成为焦点,生物和材料新技术成果正引入连作障碍生物防治技术的开发;中国在连作障碍防治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和专利技术质量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7.
连作障碍已成为蔬菜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基于此,从连作障碍的成因分析入手,结合设施栽培的特点和各类蔬菜的生长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防止技术。  相似文献   

8.
设施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配备先进设施设备和加强技术管理,建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高效、集约化发展。从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控防、穴盘基质育苗、移栽定植、栽培管理及病虫绿色防控等方面介绍设施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南京设施蔬菜土壤障碍因子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设施蔬菜面积进一步扩大和蔬菜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因复种指数高、种植品种单一、过分密植等造成的蔬菜连作障碍问题也日益突出。据了解,南京市3年以上设施菜地均不同程度存在土壤连作障碍,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和农民收益,正成为南京市设施蔬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是当前设施蔬菜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土壤酸化、盐渍化、有益微生物活性降低等障碍因子的调查,分析了南京市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现状,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花生连作土壤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李孝刚  张桃林  王兴祥 《土壤》2015,47(2):266-271
花生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连作障碍问题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与品质,制约着我国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已有研究认为自毒物质积累、病菌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及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是花生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但大多停留在单因子水平上,有的认识缺乏直接的证据。本文简要综述了花生连作障碍的危害、机制及调控措施,结合作者近几年来相关研究,主要从花生根系分泌物效应、化感物质存留特征、土壤生物群落演变等方面介绍了花生连作障碍机制研究进展,最后对花生连作障碍的进一步研究及防控技术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耕地资源限制和粮食作物产区相对比较集中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农业生产中作物长期连作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发展态势。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作物的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由连作所引发的一系列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农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并引起了全球各方的广泛重视。许多作物在长期连作模式中都会发生连作障碍,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自毒作用、土壤中致病微生物的增殖、微生物区系失衡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劣变所引起的,目前科研工作者们根据连作障碍重要因子研究出了多种绿色有效的生物防控方法,主要通过研制生物菌剂、有机肥、土壤强还原措施以及噬菌体疗法等来防控连作障碍,各项试验证明这些方法都是切实有效的,而且绿色环保,符合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鉴于此,本综述针对目前连作障碍产生的主要因素,以及近年来提出的防控连作障碍的各种措施进行了阐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之后的连作障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克服作物连作障碍难题,促进新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特征与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设施土壤质量退化已成为制约现代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了解设施土壤退化成因与特征,并采取适宜的调控措施,对于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目前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微生物区系破坏、养分失调、有害物质积累等5个方面的退化特征与成因。简述了生物、农业、工程3类调控措施在改良设施土壤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且针对我国设施土壤质量研究中存在的关于探索形成原因和控制机理方面的研究少,原创性设施土壤改良与调控技术仍然十分缺乏,大尺度、长时间设施土壤质量演变的长期定位研究和动态监测工作十分滞后,有关设施土壤退化因素叠加效应与交互作用机理研究尚未涉及等问题,提出应将构建设施土壤质量标准体系,开展设施土壤质量退化演变机理以及拓展调控与改良技术,系统研究不同退化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拓展新技术在设施农业土壤研究中的应用等4方面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研究评述和发展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作障碍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较普遍的问题,在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中表现尤为严重,据统计约70%以块根类入药的药用植物在种植过程中都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连作障碍已经成为制约药用植物品质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本研究从药用植物连作障碍问题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药用植物连作障碍形成的三大共性问题,即根系分泌物诱导根际土壤酸化、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和植株病毒病严重,具体体现在:根系分泌物诱导根际土壤微生物差异性演化、土传病原菌的化感互作、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失衡加大土壤酸化、根际病原菌增多和有益菌减少导致的土存真菌病害加重、病毒病伴生和发展。并分析了土壤灭菌法、功能微生物调控、作物多样性栽培和生物质炭改良的根际调控策略在减缓药用植物连作障碍中的潜在作用。作者呼吁从事连作障碍研究的工作者应重视从根际生态学角度出发,以土壤食物网为切入点,应用现代系统生物学和化学生态学技术与方法,全面系统探究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并着重关注土壤线虫和土壤病毒在连作障碍发生发展中的生态位关系,以深入阐明连作介导土壤酸化的生态学机制和病原菌响应根系分泌物的协同进化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根际调控相结合的策略减缓连作障碍问题,全面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做到"生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要"。  相似文献   

14.
稻田复种轮作是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农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为探明稻田复种轮作这一耕作制度的优势,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对稻田生态系统连作处理方式和轮作处理方式的能流与物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复种轮作系统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在能量流动方面,稻田轮作处理平均总初级生产力为74.37×1010 J-hm-2,比连作处理高31.35%;轮作系统能量总投入平均为9.42×1010 J-hm-2,比连作处理高4.90%;轮作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平均为1.55%,比连作处理高31.36%;轮作处理辅助能量产投比平均为7.89,比连作处理高25.04%。在物质循环方面,轮作处理的N、P、K养分利用率明显高于连作处理,各个处理的N、P输出/输入均小于1,说明农田生态系统中N素、P素均有盈余,呈正平衡状态,有利于土壤N素、P素的良性循环;但是系统中K素的输入值小于系统内K素的输出,说明系统内存在严重的K素亏损。因此,在南方稻区,采用稻田复种轮作方式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能流物流,从而使农田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对循环农业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稻田复种轮作是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是农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为探明稻田复种轮作这一耕作制度的优势,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 对稻田生态系统连作处理方式和轮作处理方式的能流与物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稻田复种轮作系统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在能量流动方面, 稻田轮作处理平均总初级生产力为74.37×1010 J.hm-2, 比连作处理高31.35%; 轮作系统能量总投入平均为9.42×1010 J.hm-2, 比连作处理高4.90%; 轮作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平均为1.55%, 比连作处理高31.36%; 轮作处理辅助能量产投比平均为7.89, 比连作处理高25.04%。在物质循环方面, 轮作处理的N、P、K养分利用率明显高于连作处理, 各个处理的N、P输出/输入均小于1, 说明农田生态系统中N素、P素均有盈余, 呈正平衡状态, 有利于土壤N素、P素的良性循环; 但是系统中K素的输入值小于系统内K素的输出, 说明系统内存在严重的K素亏损。因此, 在南方稻区, 采用稻田复种轮作方式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能流物流, 从而使农田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 对循环农业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