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桑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以幼虫寄生桑树顶芽内,用口器咬伤顶芽组织,吸食汁液,轻者造成顶芽畸形弯曲,重者造成“止心“,腋芽萌发,侧枝丛生,叶质老化,树势矮小,桑叶减产20%~40%。目前该虫已成为我县桑树主要害虫之一。笔者经几年对桑瘿蚊的调查、防治,总结出一整套防治桑瘿蚊的综合措施。1 桑瘿蚊的生活规律桑瘿蚊在我县1年发生5代,各世代幼虫发生期一般为第1代在6月中旬末;第2代在7月上中旬;第3代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4代8月中下旬;第5  相似文献   

2.
潼南县近年桑瘿蚊危害猖獗。据1991年观察调查:桑树株危害率100%,新梢止芯率60~80%,造成春叶减产30~35%,春茧减产48%。为防止桑瘿蚊再度成灾,于1992年3月建立了桑瘿蚊测报体系,从3月下旬至5月中旬,隔日在田间剥芽查虫,调查有虫芽数和100芽虫口数。4月8日为第1代幼虫的最大虫量日,占其50%虫量的调查日期为4月6日,定为幼虫孵化高峰期。根据四川桑瘿蚊第1代的世代经过29天左右,预报了第2代桑瘿蚊幼虫的最佳防治时期为5月1~5日,并根据有效基数预测法,推测出第2代桑瘿蚊发生量足以成灾。为此,及时组织了防治;又通过田间剥芽实查:证实了第2代桑瘿蚊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基本准确。药剂防治调查证明: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喷梢头,其防治效果因喷药次数而异,在孵化始盛期至高峰期只喷药1次者。为44.56%,连续喷药两次者为88.24%。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年对淅川县蚕区桑瘿蚊的发生和防治调查,得出桑瘿蚊各代幼虫危害高峰期。用40%乐果乳油或虫螨克(阿维菌素)防治桑瘿蚊第1代成虫,控制虫口密度,夏伐后在桑园地面施入3%甲基异柳磷,杀死土壤中部分桑瘿蚊幼虫或蛹,加大夏蚕饲养量,及时疏去桑树下部卧伏枝,并采取隔行采叶的措施,促使桑园通风透光,降低了桑瘿蚊危害。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桑顶芽喷药防止桑瘿蚊幼虫,因顾及蚕作安全而选用短残效农药。对于代数多,发生期长,世代重叠的桑瘿蚊只能连续多次喷杀才能奏效。由于各地桑瘿蚊发生期参差不齐,对群众性的防治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近几年来桑瘿蚊非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蔓延扩大。我县1982年只有贤德一个乡发生,时隔8年,到1988年已蔓延到14个乡,有6200亩桑园受害,受害面积占全县桑园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桑树摘芯控制桑瘿蚊次代基数,是利用其幼虫群集危害生长芽的习性,在幼虫发生期将桑树生长芽摘去,带出田外灭虫。这种方法,就控制次代基数意义讲,确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但在桑树旺盛生长期运用摘芯法,就会影响桑树正常生长和树形养成,影响有效叶产量,对于生产恰无应用价值。因此,这种方法一直未能得到推广应用。笔者最近就摘芯防治桑瘿蚊的可行性、防治效果、摘芯时间及有关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试验调查、思考分析。认为在晚秋蚕期摘芯,可以控制桑瘿蚊越冬基数,达到控制来年发生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詹寿明  王建新 《蚕业科学》1989,15(3):157-159
<正> 桑瘿蚊Epimyia sp.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浙江省一些主要蚕区发生日趋严重,而有关桑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研究尚属空白。笔者根据1986年7月在临安县堰口乡的实地调查资料,引用平均拥挤度(?)和平均虫口密度(?)的比值(Lloyd)、平均拥挤度(?)和平均密度(?)的相关回归(Iwao)、方差(S~2)和平均密度(?)的幂法则(Taylor)及若干聚集度指数等方法,判断桑瘿蚊幼虫的田间分布型式。在初步明确桑瘿蚊幼虫分布型的前提下,确定调查取样数量。  相似文献   

7.
搞好桑瘿蚊Contarinia sp.的防治工作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用药的适当时期。我们根据我市早春温度与桑瘿蚊第一代幼虫发生期的6年历史数据,建立了直线回归方程预测式y=31.4-0.0691X,预测96年的用药适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采用此法防治桑瘿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桑瘿蚊一直是睢宁县桑园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桑橙瘿蚊发生及危害的特点;从越冬虫口密度、存活基数及发育进度等方面对桑瘿蚊进行调查;从正常年份和异常年份预测介绍了桑瘿蚊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县桑瘿蚊防治策略,并从翻土晒垡、顶芽喷药、土壤施药三方面介绍了桑瘿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在桑瘿蚊的预测预报工作中,采用室内饲养老熟幼虫,观察成虫羽化则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其预报正确率可达90%以上.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虫源:选用从淘土或剥芽中查到的橙黄色老熟幼虫20-30头.2.饲养器:可采用直径2-3cm的试管3支,试管内装4cm深的细潮土(选用桑瘿蚊发生田块的泥土).3.移虫:将橙黄色的老熟幼虫用毛笔尖移人试管内土中,每支试管内10头幼虫为宜,然后用纸塞盖口.  相似文献   

10.
杨吟曙 《江苏蚕业》2004,26(4):32-34
<正>桑瘿蚊根据其寄生桑树的部位,而分为根瘿蚊、叶瘿蚊、椹瘿蚊和芽瘿蚊等许多不同种类,其中以桑芽瘿蚊为害最严重。我国危害桑芽的瘿蚊主要有桑橙瘿蚊和桑吸浆虫两种。其中分布广泛、危害最大的是桑橙瘿蚊。江苏省东台市许河镇于.1999年7月中旬首先在许河等村发现桑橙瘿蚊危害后,到10月底全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受害面积达80%。从1999年7月份开始,我们对桑橙瘿蚊的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到2001年8月份桑瘿蚊甚本得到控制,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桑瘿蚊自从1972年在浙江省临安县发现以来,1985年已延及到与临安县毗邻的浙、皖一些县,为害面积有所扩大。被害桑园,一般夏秋叶约减产28.5%。 桑瘿蚊在临安县一带一年发生6-7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桑瘿蚊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囊成休眠体越冬。每年5月上中旬至11月上旬,皆可见桑瘿蚊幼虫为害桑芽和幼虫活动。自10月份至次年5月间,则可在土壤中查到休眠体。虫蛹喜湿怕干(其老熟幼虫在水中经12天不死,而在干燥情况下经3天即死亡),蛹体对环境抵抗力极弱,温度稍不适宜或受碰动,即不能羽化或延迟羽化,桑瘿蚊成虫在羽化时遇雨,则翅、足易被粘着,不能爬行、飞翔而死亡。桑瘿蚊在山岙、山涧,山谷等土壤湿度高的地块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2.
孙艳玲 《北方蚕业》2001,22(2):32-33
桑瘿蚊是我县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自1981年在滨海县蚕种场少数桑园发现以来,受害面积逐年扩大,且日趋严重,1986年危及全县500hm2桑园,并扩散到阜宁、响水等县。目前,桑园的危害几乎遍及长江以北的所有蚕区,给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地调查研究。基本摸清桑瘿蚊在本地区的发生规律,为生产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多年的联合防治,本县的桑瘿蚊已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就滨海县桑瘿蚊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介绍如下: 1 桑瘿蚊的发生规律 1.1 桑瘿蚊的发生,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差异很大我们通过定点调查,得出本地区桑瘿蚊大约一年发生五代,各代发生期见表: 成虫多于傍晚羽化,白天隐藏在杂草等暗处怕光,多在傍晚飞翔交尾,产卵在顶芽叶背或第一、二嫩叶叶背,每处2~3粒,雌成虫产卵30粒左右,卵期2~3d。 幼虫孵出后即侵入顶芽内部,以口器刺破桑芽组织,吸食汁液。一芽中2~3头至7~8头,有的多达30多头。受伤桑芽轻则变成虫口叶,重则桑芽弯曲变形,发黑腐烂,造成桑株封顶,经12~14d后,上部腋芽萌发,又被下一代幼虫寄生为害,幼虫期7~14d,幼虫有背光向湿性,在湿润处很安定,在水中可生活一星期以上,老熟后从芽中爬出,弹跳入土,常分布在离地面13cm的表土内,以6~10cm为多。然后化蛹,蛹期12~16d。 1.2 世代重叠现象明显桑瘿蚊每年第一代发生数量少,桑树受害较轻,迅速蔓延扩展,第2~3代扩散最快,数量最多,第二代后期开始有明显世代重叠现象。尤其在7月中旬之后为害加重。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院桑园桑瘿蚊为害逐年有所上升。桑瘿蚊为害桑树顶芽,体型小,周期短,繁殖快,常因幼虫吸食顶芽汁液,致使桑树新梢顶芽弯曲畸形,为害严重的顶芽萎凋脱落,止芯封顶,造成枝条短小,如多次被害,侧芽萌发,层层开叉,呈"扫帚状",若几年连续被害,会造成树势衰败,叶型小,硬化早,产叶量低。现将我院桑园桑瘿蚊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措施报道于后,仅供参考。1发生为害规律1.1蔓延扩展快在调查中发现,桑瘿蚊成虫有较强的飞翔力。  相似文献   

14.
<正> 微体桑树害虫——桑瘿蚊,是一种采取r型生态对策的昆虫。该虫体型小、周期短、繁殖快、受环境影响大、种群变化极具波动性,一旦发生,来势凶猛,蔓延迅速,易暴发成灾。为了防治和控制桑瘿蚊的发生、蔓延,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试验了接虫袋查虫法,取得了良好的调查和监测效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淮阴市1990年有50%的桑田受桑瘿蚊为害,1990年7月份市蚕学会为研究防治对策,对宿迁、淮阴、涟水、洪泽四个县、市的桑瘿蚊发生与防治组织了专题考察。1990年桑瘿蚊的发生特点是:发生期早、发生量大,发生期要比常年提早5~12天,发生量要高两倍以上,夏伐桑百芽虫量达185头。为控制桑瘿蚊的危害,宿迁市丁咀乡、淮阴县码头镇、  相似文献   

16.
在积温预测法的基础上,经研究发现桑瘿蚊(Epimyia sp)从成虫盛发日到幼虫盛发日经过的历期,在同一地理种群中的"桐乡青"桑树将生长出2.04开叶,以此作为预测桑瘿蚊幼虫发生高峰期,以便提出对其幼虫防治时期.我场通过多年应用此法预测桑瘿蚊幼虫高峰期其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四川蚕业》2017,(1):25-27
在桑园管理及养蚕制种环境条件一致的前提下,作者分别就桑瘿蚊危害(夏伐桑危害率34.13%,春伐桑危害率32.72%)对桑树春叶产、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桑瘿蚊危害对桑树春叶产、质量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对春伐桑的影响更为严重。各地应重视桑园病虫防治,认真做好桑瘿蚊的预测预报工作,并在预测预报基础上强化桑瘿蚊的综合防治,以提高桑树春叶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土壤含水量与桑瘿蚊羽化关系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敦崇  张辉 《江苏蚕业》2005,27(4):50-52
<正>桑瘿蚊是雎宁县桑园夏秋季主要害虫,其发生 程度与气候关系十密切,主要表现为夏秋季干旱少 雨天气轻发生,多阴雨天气重发生,这是因为桑瘿蚊 发生的轻重与土壤含水量有很大关系。为了进 一步探明土壤各不同含水量与桑瘿蚊发生轻重的关 系,笔者于2003、2004年在县桑病虫测报室,运用土 壤学原理,对土壤含水量与桑瘿蚊羽化的关系进行 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桑瘿蚊是我省主要桑树病虫害之一。该虫体型小,周期短,繁殖快,受环境影响大,种群变化极具波动性,一旦发生来势凶猛,蔓延成灾,准确预测桑瘿蚊的发生期和发生量,是有效控制桑瘿蚊危害的重要手段。现将桑瘿蚊的发生规律及测报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88年至1996年,桑瘿蚊在阆中市大面积发生,对蚕桑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全市主要成灾害虫.由于对桑瘿蚊发生规律缺乏系统研究,给测报和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我们在省地业务部门指导下,对桑瘿蚊物候测报与药物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索,现报告如下.1 桑瘿蚊发生与物候预测1.l 桑瘿蚊发生与桑树新梢着叶数的关系我们对桑瘿蚊发生与温湿度、桑树发芽开叶及新梢着叶数关系进行了调查,从而找到了物候测报桑瘿蚊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