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泗水县砂石山地的现状,对砂石山地营造混交林的投资成本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营造针阔混交林选择2 m×3 m密度、阔阔混交林选择2 m×4 m密度造林最为适宜;针叶树种、阔叶树种选择2 a生苗木造林最为适宜;整地方式选择鱼鳞坑整地造林、规格为40 cm×40 cm×30 cm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山杏核直播造林,成本低,成活率高,适宜在造林难度大、土层瘠薄的干旱地区进行。采用镐头反坡小坑整地栽植,密度为2 500株·hm~2,即株距2m×2m,要求行环山水平,相邻两行各穴间呈品字形排列,穴面规格为40cm×40cm×40cm。  相似文献   

3.
采用L9(34)正交设计,探讨了不同营林措施对云南石梓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整地方式对4年生云南石梓幼林生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锄草松土次数和造林初植密度。云南石梓幼林胸径、树高生长的最优组合为造林初植密度1111株/hm2、水平阶整地,带宽1 m,再挖定植穴40 cm ×40 cm ×40 cm、每年锄草松土4次;冠幅生长以造林初植密度816株/hm2、定植穴50 cm ×50 cm ×50 cm、每年锄草松土3次组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通过40多年火力楠造林试验与生产实践,总结出火力楠造林技术要点:采用沙床播种、移苗上袋培育营养袋苗木;选择立地类型Ⅲ类以上林地整地,初植密度2 505~2 668株·hm~(-2),使用营养袋苗木在春季造林,选择适宜伴生树种如杉木、建柏、马尾松、米老排、红椎等营造混交林,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并通过多次间伐以调控林分密度,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5年生、22年生不同混交比例、不同密度的米老排马尾松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进行生长分析,以选择最佳的米老排马尾松混交模式和造林密度。结果表明:22年生时,混交林分蓄积比纯林增长186%。营造米老排马尾松混交林最佳混交模式是按1∶1行间混交,造林密度采用2m×1.67m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不同母岩山地山合欢幼林的生长及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灰岩及片麻岩山地不同密度4年生山合欢水土保持试验林分的生长、生物量及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适宜造林密度。结果表明:山合欢是石质山地较好的水土保持树种,适宜的造林密度应在3333株/hm2以上。其幼林生物量及水文效应特征值都以片麻岩山地大于石灰岩山地林分。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整地、造林密度、施肥等栽培、管理措施分析,表明栽培巨桉应选择中厚层山地黄壤、整地规格为60cm×60cm×60cm,重施基肥和追肥、造林密度为1667株/hm2,即株行距为2m×3m.在轮伐期为6-8年时,其经济效益是同等立地条件下马尾松林分经济效益的3.5倍.宜在巨桉适生区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太行山石质山地采取皂荚截杆、冬季整地垒鱼鳞坑(100 cm×60 cm×40 cm)、春季栽植、春季挖小穴(40 cm×40cm×40 cm)、随挖随栽等不同造林方式及用保水剂、地膜覆盖等措施,对皂荚造林,结果表明截杆造林、冬季鱼鳞坑整地并用保水剂、覆盖地膜等方法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最高,分别为100%和99%,且年生长量最大,达到130 cm;造林立地条件较好,土层较厚,可采用皂角截杆、春季挖小坑、用保水剂、覆盖地膜造林。  相似文献   

9.
大连地区红松造林选择应相对温度较高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森林壤土地块,可采取带状整地、块状整地和不松土整地3种方法,提倡营造红松人工混交林,密度为4 400株·hm~(-2),春季顶浆造林,可采取窄缝造林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适合北方地区文冠果造林的技术体系,特选择整地深度、栽植时间、栽植密度3个因子开展研究,比较了不同因子处理下文冠果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北方地区文冠果造林前整地深度以30 cm左右为佳,春季栽植的效果比秋季栽植好,适宜的株行距为2 m×2 m,结实量为16841个·hm-2,种子产量为221.8 kg·hm-2。  相似文献   

11.
巨桉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整地、造林密度、施肥等栽培、管理措施分析 ,表明栽培巨桉应选择中厚层山地黄壤、整地规格为 6 0cm× 6 0cm× 6 0cm、重施基肥和追肥、造林密度为 16 6 7株 /hm2 ,即株行距为 2m× 3m。在轮伐期为 6~ 8年时 ,其经济效益是同等立地条件下马尾松林分经济效益的 3 5倍。宜在巨桉适生区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油松、侧柏为材料,在黄龙县试验研究了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带状整地等不同整地方式以及50cm×40cm×30cm、60cm×60cm×50cm、50cm×50cm×40cm等栽植穴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幼树生长量的影响,结果为穴状整地和50cm×40cm×30cm栽植穴规格最好,建议该地工程造林选择穴状整地、栽植穴规格50cm×40cm×30cm。  相似文献   

13.
干旱阳坡刺槐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刺槐是干旱阳坡造林先锋树种之一。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障生态建设质量,在立地条件恶劣的干旱阳坡营造刺槐林时,应选择科学的造林密度,提前1 a或0.5 a于雨季细致整地;第2 a晚秋采用截干方式将壮苗营造在海拔<800m、土层厚度>30 cm的宜林地带,且覆土厚度>7 cm,并需加强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翻地深度和不同栽植密度的造林试验,对河北省查字龙头山种苗场的华北落叶松早期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栽植5a后,调查结果表明:深翻15cm可促进华北落叶松树高与胸径生长,深翻15cm比深翻40cm和对照的树高生长量分别提高5cm、16cm,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0.12cm、0.23cm;造林密度2.0m×2.0m的比密度1.5m×1.5m的树高生长量低4cm、胸径高0.07cm;华北落叶松在一年中的7、8月份生长量最大,深翻15cm和40cm树高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46.60%和43.71%、胸径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38.52%和40.65%,造林密度2.0m×2.0m和密度1.5m×1.5m的树高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38.23%和40.43%、胸径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44.93%和40.45%。因此,通过适宜深度翻耕与合理的栽植密度造林可提高华北落叶松早期生长量。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混交林的概念和营造混交林的优点,指出了混交林的建设方向和原则。提出了土石山地混交林造林规划,从混交林的树种选择、建设类型以及苗木栽植3个方面介绍了土石山地混交林营造技术,以期为土石山地混交林造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贵池石灰岩山地生态型经济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池州市贵池区石灰岩山地生态型经济林多年栽培的生产实践,总结了石灰岩山地造林规划、树种选择、整地方式及造林季节等生产经验。并简要介绍了贵池区在石灰岩山地栽培枣树、石榴、青檀的技术要点,为相关地区推广和经营生态型经济林提供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河北坝上地区白干土影响树木生长机理的分析 ,提出了该土壤适宜的造林技术措施是选择穿透能力强的白榆、山杏等树种造林 ,整地深翻 4 0cm以上 ,以及选择适宜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8.
对11~13年生西南桦纯林(初植密度包括2 m×2 m,2 m×3 m,2 m×4 m,2 m×5 m,2 m×6 m,3 m×3 m和2 m×3 m×7 m)、12年生西南桦与高阿丁枫(初植密度2 m×3m)和11年生西南桦(初植密度3 m×3 m)与山桂花(初植密度3 m×1.5 m)混交林的生长分析显示,西南桦造林后迅速进入速生期。7年生前尤为速生,速生期可延续至10年生林分,在速生期内,平均木的胸径、树高和木材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17~2.50 cm.yr-1、1.20~3.60 m.yr-1和0.000 11~0.018 04 m3.yr-1,其连年生长量分别为0.50~2.65 cm.yr-1、0.5~4.0 m.yr-1和0.000 11~0.018 68 m3.yr-1。西南桦纯林中,2 m×5 m和2 m×4 m的初植密度较为有利于林木生长和木材生产,其13年生林分生长量分别达:(1)年平均胸径1.42 cm.yr-1和1.72 cm.yr-1,年平均树高1.77 m.yr-1和1.72 m.yr-1;(2)单位面积材积为209.807 1 m3.hm-2和208.933 8 m3.hm-2,并且胸径>16 cm的林木分别占80.00%和60.00%。混交林的木材产量:(1)12年生西南桦与高阿丁枫混交林单位面积木材产量是同林龄西南桦纯林(初植密度2 m×3 m×7 m)的1.845倍(172.363 7 m3.hm-2比94.978 9 m3.hm-2);(2)11年生西南桦与山桂花混交林单位面积木材产量是同林龄西南桦纯林的2.774倍(158.742 0m3.hm-2比57.219 0 m3.hm-2)。在西南桦与高阿丁枫混交林中,1行西南桦与2行高阿丁枫混交模式能提高西南桦高生长和木材产量。高阿丁枫和山桂花是可以同西南桦相匹配营造混交林的两个云南热带乡土树种。  相似文献   

19.
梦凡 《湖南林业》2002,(6):26-26
一、炼山整地造林造林地应选择在缓坡、山脚、山中下部及山冲的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至微碱性的土壤上,石灰岩山地营造杜仲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定植前对造林地进行砍山和带状整地造林密度一般采用株行距2×2米或2×米。定植于秋、冬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整地时深翻耙平,在整好的定植地上挖穴。穴深和穴径各50厘米,挖松穴底,每穴施厩肥20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饼肥1公斤,与底土拌匀,上盖10厘米细肥土。每穴栽苗1株,苗摆正,覆土至穴的一半,提苗舒根,然后分层覆土踏实,浇透水,待水渗下后,用细肥土封穴。栽植…  相似文献   

20.
珍稀树种南方红豆杉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造林株行距(A)、不同整地挖穴规格(B)对南方红豆杉人工造林成活率、幼林高度及地径生长量的影响差异,试验结果表明:2.0 m×2.5 m造林株行距(A)+60 cm×50 cm×40 cm整地规格(B)最好,1年生幼林平均成活率达9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