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Cu2+对牙鲆肌肉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置于不同浓度的Cu2+溶液中10d,测定其肌肉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高,CAT、SOD、GSH-PX的活性均表现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当处于低浓度Cu2+溶液中时,牙鲆肌肉中的SOD较CAT和GSH-PX敏感,因此其可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Cu2+低浓度暴露的一种生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铜在西施舌鳃和消化腺蓄积及对SOD和CAT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重金属铜(Cu2+)在西施舌鳃、消化腺组织中的蓄积规律及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本文采用急性毒性实验的方法,将西施舌置于不同浓度Cu2+溶液进行实验。结果显示,鳃组织中的Cu2+在第4天时达最大蓄积量,为79.7μg/g,消化腺组织则在第8天蓄积量达最大,为139.2μg/g,Cu2+的最大蓄积均出现在0.16 mg/L胁迫组,消化腺Cu2+浓度蓄积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鳃、消化腺组织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后者CAT活性显著高于前者;鳃组织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受到显著诱导(P0.05),消化腺组织的SOD活性则呈下降趋势,在0.16 mg/L胁迫组,鳃和消化腺组织的SOD活性均分别在第3~4天受到极显著抑制(P0.01),表明CAT和SOD活性可作为指示西施舌受Cu2+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Cu2+对缢蛏稚贝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96 h LC50值设定10、30、40μg/L 3个Cu2+质量浓度梯度进行暴露实验,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k)稚贝软体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缢蛏稚贝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u2+对缢蛏稚贝96 hLC50为309.742μg/L;不同浓度Cu2+胁迫下,96 h内缢蛏稚贝抗氧化酶(CAT、SOD)活力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除最高组40μg/L在48 h时CAT活力被显著抑制(P<0.05)外,96 h内绝大部分时间点与沙滤海水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抗氧化酶(CAT、SOD)活性处于诱导状态;96 h内各暴露组缢蛏稚贝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认为,CAT、S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可反映缢蛏稚贝受Cu2+伤害的程度,可用作缢蛏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Cu2+对银鲳幼鱼的致毒效应,采用静态毒性实验方法,开展了Cu2+对银鲳幼鱼的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对银鲳幼鱼外周血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和肝脏抗氧化酶(SOD、CAT、GPX)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银鲳幼鱼48和96 h的LC50分别为0.860和0.77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77 mg/L;Cu2+的浓度与银鲳幼鱼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同浓度Cu2+胁迫下,核异常率又普遍高于微核率;不同浓度Cu2+胁迫下银鲳幼鱼肝组织中的SOD、CAT、GPX活性均表现为低浓度被诱导而高浓度受抑制的规律,与Cu2+浓度呈抛物线型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认为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与SOD、CAT和GPX活性的变化均可以反映银鲳幼鱼受伤害的程度,并可用作银鲳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其中SOD还可以灵敏地指示低浓度的早期Cu2+污染。  相似文献   

5.
不同质量浓度铅对草鱼鱼种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草鱼暴露于不同水平(0、72、144、288 mg/L)的硝酸铅水溶液中,分别于12、24、48、96 h测定草鱼肝、鳃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当鱼经不同质量浓度Pb2+处理24 h后,其肝脏的GSH-Px活性表现为诱导效应;而鳃在低质量浓度(72 mg/L)Pb2+处理也表现诱导效应,但高质量浓度Pb2+(144、288 mg/L)处理24 h后,其GSH-Px活性表现为抑制效应.与肝GSH-Px相比,草鱼肝SOD经Pb2+处理后其活性抑制更加明显,表明肝SOD对Pb2+的毒性反应比肝GSH-Px敏感.同时,草鱼经不同质量浓度Pb2+处理12 h后,肝与鳃的MDA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水体铅可能通过诱导草鱼肝脏与鳃发生氧化损伤而发挥毒性作用,并进一步损伤机体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Ca2+、Cu2+、Zn2+、Mn2+及SDS、EDTA不同浓度对日本对虾、克氏原螯虾、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其肌肉、鳃、肝胰腺组织中SOD活性的差异,并利用电泳技术研究了组织同工酶.结果发现.除Ca2+对日本对虾肌肉组织中SOD活性稍有抑制作用.Ca2+、Cu2+、Zn2+、Mn2+4种金属离子对3种虾肌肉组织中SOD活性则是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程度不同.除EDTA对凡纳滨对虾微有促进作用.SDS、EDTA具明显抑制作用.SOD在肌肉、鳃中差异不明显,与肝胰腺差异显著;肝胰腺中SOD表现出种属差异性.电泳结果表明,在这3种虾不同组织中SOD的条带数和电泳迁移速率明显不同.同工酶经乙醇一氯仿和H2O2处理后活性染色法表现出的电泳带主要为Cu.Zn-SOD.  相似文献   

7.
铜污染对扇贝内脏团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栉孔扇贝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Cu2+溶液中10 d,测定其内脏团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u2+质量浓度的提高,CAT、SOD、GSH-PX的活性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的规律,但整体仍是抑制的特性.扇贝内脏团组织CAT、GSH-PX、SOD对铜的早期污染均具指示作用,其中最为灵敏的指标是CAT,其次是SOD和GSH-PX .  相似文献   

8.
铜对中华鲟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005 mg/L、0.01 mg/L和0.015 mg/L 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iOD)、过氧化氧酶(CAT)和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中华鲟幼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升高对中华鲟幼鱼产生了较大的毒性,24 h、48 h、72h和96h LC50分别为0.059 32mg/L、0.0340mg/L、0.028 3 mg/L和0.021 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2 17 mg/L;不同浓度Cu2+暴露时,中华鲟幼鱼肝组织中SOD、CAT、GSH-PX的活性在暴露24 h时被显著抑制(P<0.05),在处理48 h后酶活性逐渐恢复,随后又逐渐下降,其下降幅度与Cu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P<0.05).研究认为,SOD、CAT和GSH-PX活性变化可以反映中华鲟幼鱼受伤害的程度,并可用做中华鲟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2.3)g/尾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通过观察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各组织酶活性的影响变化及其休药期。结果显示,在同一浓度下,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肝脏、肌肉和鳃组织SOD活性出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而随着浓度的增加,则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肝脏、肌肉和鳃组织MDA,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均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厚颌鲂各组织SOD和MDA受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影响最小的是肌肉,其次是鳃、肝脏;通过SOD和MDA变化情况,确定休药期为28 d左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u2+对金鱼肝和肾的病理影响,为疾病诊断、检测和防止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本次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使体长(3±0.3cm)的金鱼(Carassius auratus)分别暴露在浓度为2.0mg/L和6.0mg/L的硫酸铜溶液中48h。常规组织切片法制作切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Cu2+对金鱼肝、肾脏的组织结构影响。结果显示:Cu2+对金鱼肝、肾组织结构影响明显,并与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以单细胞雨生红球藻为试验材料,以MAV为培养基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Cu2 、Zn2 、Co2 3种微量元素离子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Cu2 、Zn2 、Co2 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7、3.4×10-7、9.0×10-7mol/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Cu2 的最适质量浓度是2.0×10-8mol/L;Zn2 的最适质量浓度是3.4×10-7mol/L;Co2 的最适质量浓度是6.0×10-7mol/L.。在这3种重金属离子的正交试验中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Cu2 和Co2 存在着较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Cu2+、Zn2+和Cd2+对茂名海域文昌鱼酸、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在Cu2+质量浓度为0.096 mg/L水体中生活的文昌鱼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均不受抑制作用,在Cu2+质量浓度为0.16、0.256、0.356 mg/L水体中生活的文昌鱼的ACP、ALP活性均显著受抑制(P<0.05),随时间延长和质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在Zn2+质量浓度达到0.195 mg/L时,文昌鱼的ALP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受抑制作用显著(P<0.05),随质量浓度增加,受抑制作用增强;ACP在Zn2+质量浓度达到0.39 mg/L时,文昌鱼ACP第10 d影响不显著(P>0.05),第20 d和30 d表现出显著(P<0.05)抑制作用,超过这一质量浓度,受抑制作用增强.在Cd2+水体中生活的文昌鱼ALP在Cd2+质量浓度为0.4 mg/L时,抑制显著(P<0.05),在此质量浓度水体中的文昌鱼ACP在第30 d测定时也表现为抑制显著(P<0.05),随时间延长和质量浓度增加,文昌鱼ACP、ALP活性受抑制作用增强,在最高质量浓度为2.0 mg/L时,至中期已经死亡.  相似文献   

13.
表面活性剂与重金属对泥鳅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与重金属(Cu2 、Cd2 )对泥鳅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LAS、Cd2 、Cu2 对泥鳅单独作用24 h、48 h、96 h的LC50分别为15.43、13.87、12.94 mg/L;23.75、20.86、19.46 mg/L和1.56、0.52、0.21 mg/L。LAS-Cd2 对泥鳅联合作用24 h、48 h、96 h的AI值分别为0.74、1.04、1.48;Cd2 -Cu2 对泥鳅联合作用24 h、48 h、96 h的AI分别为1.47、0.39、0.27;联合毒性效应均为毒性增强的协同作用。LAS-Cu2 对泥鳅联合作用24 h、48 h、96 h的AI分别为0.10、0.26、-0.25。24 h、48 h内表现为协同作用;96 h后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别将Cu~2+,Zn~2+ Co~'+,Ni~2+和Li~+按照等对数间距法设置浓度梯度,测定其对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Sars)的急性毒性,根据各单种金属的48 h EC_50值,按毒性1:1等距离设置浓度梯度测定这些金属离子对西藏拟溞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西藏拟溞对这5种金属离子表现出了较高的耐受性,其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铜、锌、钻、镍、锂,其24 h EC_50分别为12.75 mg/L,18.32 mg/L,83.26 mg/L,196.97 mg/L,386.34 mg/L;48 h EC_50分别为3.27 mg/L,4.96 mg/L,27.49 mg/L,66.09 mg/L和325.42 mg/L.联合毒性实验中,Cu+Zn,Co+Ni,Co+Li,Ni+Li,Co+Ni+Li,Cu+Zn+Li和Cu+Zn+Co+Ni+Li对西藏拟溞的毒性效应为拮抗作用,而Cu+Zn+Li,Cu+Zn+Ni和Cu+Zn+Co+Ni对西藏拟溞表现出先拮抗作用后协同作用的毒性效应.西藏拟搔对金属离子有较高的耐受性,特别是对含有锂的金属离子组合往往表现为拮抗作用的特征,这很可能是西藏拟搔在西藏高锂盐湖中可高密度存活和快速生长的适应性机制.本研究旨在了解西藏拟溞对金属离子的耐受性,探讨其作为金属离子测试生物的可行性,并为大规模培养中培养液条件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体中钙和镁对凡纳滨对虾幼体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同饲养条件下,Ca2 浓度为494 mg/L时,幼虾增重效果显著(P<0.05);Mg2 浓度为1 185mg/L的增重效果显著优于1 135 mg/L水平;Ca2 浓度为444和494 mg/L时,分别对提高M3育成P1和P10的成活效果具有极显著作用(P<0.01);Mg2 浓度为1 185 mg/L和Ca2 浓度为494 mg/L(R=2.40)的交互作用对提高M3育成P10的成活效果最佳(P<0.01);Ca2 浓度为444和494 mg/L时,其R值可适范围分别为2.67~2.78和2.30~2.50。Ca2 浓度是影响凡纳滨对虾增重和成活的主要因子,但对体长增长无显著影响(P>0.05),其可适范围为444~494 mg/L;Mg2 浓度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影响均不显著;Ca2 浓度和Mg2 浓度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M3育成P10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观测5种浓度的EDTA对EOG的影响,研究EDTA对Cu~(2+)、Zn~(2+)、Hg~(2+)、Cd~(2+)、pb~(2+)、及cu~(2+)+Zn~(2+)中毒鱼的解毒效应,并探讨使用剂量、依据及其可能原理。结果表明:当EDTA与各种金属离子比例为1:1时,解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淡水稀释取自盐场的卤水,调节Ca2 、Mg2 的质量浓度和比例,设置系列梯度,进行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试验,测定生长比速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的酶活性。试验表明,过高或过低的Ca2 质量浓度都会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存活和生长,在Ca2 质量浓度为320 mg/L,Ca2 /Mg2 为1∶2.5时,其存活与生长最佳;同时SOD和AKP酶活性也最高。酶活性可以指示凡纳滨对虾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8.
Cu~(2+)、Zn~(2+)、Cd~(2+)对厚颌鲂幼鱼的联合致毒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与加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Cu2+、Zn2+、Cd2+对厚颌鲂(M 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厚颌鲂幼鱼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u2+、Cd2+、Zn2+,其中Cu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0.54 mg/L、0.38 mg/L、0.27 mg/L、0.23 mg/L;Cd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4.32 mg/L、8.34 mg/L、6.36 mg/L、4.44 mg/L;Zn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1.95 mg/L、17.56 mg/L、15.33 mg/L、14.62 mg/L。Cu2+、Cd2+、Zn2+对厚颌鲂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56 mg/L、0.849 mg/L、3.372 mg/L。Cu2+、Cd2+、Zn2+两两共存时对厚颌鲂幼鱼96 h的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毒性增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不同浓度Cd2+、Hg2+、Pb2+液分别灌注罗非鱼嗅觉器官,研究其对EOG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离子对EOG反应均呈抑制效应,抑制作用的大小与金属离子的种类及浓度有关,Cd2+、Hg2+、Pb2+有效IC50分别为33.91、67.73、191.44μg/L;毒性顺序为:Cd2+>Hg2+>Pb2+。  相似文献   

20.
研究四种浓度Ca~(2+)溶液对罗非鱼嗅电图(electro-olfactogram,简称EOG)的影响,探讨Ca~(2+)对重金属中毒鱼的解毒效应,并讨论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①Ca~(2+)对罗非鱼EOG具双重效应;②Ca~(2+)能使重金属中毒鱼的EOG幅值增高,反映其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效果顺序为Hg~(2+)>Cu~(2+)>Zn~(2+)>Cd~(2+);③Ca~(2+)对Cu~(2+)+Zn~(2+)混合液也具一定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