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副伤寒主要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本文以某县某规模养猪场为例,饲养3月龄仔猪500多头,育肥猪200多头。在1周左右的时间里,在出现猪副伤寒症状的32头猪中,死亡15头,病死率接近50%。  相似文献   

2.
仔猪副伤寒是由猪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仔猪传染病,亦称猪沙门氏菌病。该病主要症状为拉痢,能够阻滞仔猪正常生长发育,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制约着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在具有较好饲养管理条件下的规模养猪场中,仔猪副伤寒已经有所控制,然而如果在饲养环境差、长途运输导致过度疲劳、机体抵抗力降低以及气候骤变等因素的影响,则会加大该病发生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小型养猪场及个体散养户,要重点做好仔猪副伤寒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猪副伤寒的病原主要为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根据国内外有关报道,该病原主要引起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易感年龄是2~4月龄,最高为6月龄,对于大猪原发性副伤寒的报道极少,因此猪副伤寒通常称为“仔猪副伤寒”。2006年我县某肉猪养殖场的大猪暴发猪副伤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云南曲靖市沾益乡金龙综合养猪场曾爆发了一起以四月龄以下仔猪为主的猪发病及死亡严重的疫病。经对这次疫情发生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及实验室细菌学检验、分离获得猪霍乱沙门氏菌病原 ,从而确诊为猪副伤寒病。猪副伤寒病的流行 ,严重地危害养猪业的发展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对四月龄以下的仔猪危害极大 ,此次分离获得的猪霍乱沙门氏菌菌株毒力极强 ,以致引起该猪场从四川刚购进的388头仔猪发病死亡352头 ,猪场自繁自养的仔猪发病死亡277头 ,育肥猪、老母猪共发病死亡26头 ,造成经济损失十八万元之多。现…  相似文献   

5.
刘敏 《四川草原》2010,(5):45-46
<正>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致病菌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还有鼠伤寒、德尔培和肠炎沙门氏菌等。该病菌分布广,能从各种途径传入猪  相似文献   

6.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者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黄竹镇牧万村母猪饲养户黄某自繁自养的21头仔猪,于2012年3月26日发生猪沙门氏菌病,笔者总结了该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为肠道常在寄生菌,因毒力弱不能引发疫病,一旦饲养管理不良,猪舍卫生条件差,导致猪体抵抗力下降,使存在于肠道内的沙门氏菌毒力增强,而引起病源性感染发生副伤寒病。  相似文献   

8.
仔猪副伤寒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致病菌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还有鼠伤寒、德尔培和肠炎沙门氏菌等.该病菌分布广,能从各种途径传人猪群.许多猪町借本身的抵抗力将其消灭或免疫,有些则成为带菌猪.  相似文献   

9.
吕惠序 《养猪》2012,(6):116-117
仔猪副伤寒(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大多发生于幼龄仔猪,成年猪很少见到。  相似文献   

10.
猪副伤寒即猪沙门氏菌病,其病原沙门氏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目前发现其血清型有千余种,对猪危害较大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猪副伤寒是一种引起断奶仔猪顽固性下痢、伴有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及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等为特征的传染病[1-2]。该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混合感染其他疾病,死亡率较高,给养猪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仔猪急性副伤寒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丘陵地区生猪养殖很容易受到亚热带气候的影响,入春时节气候变化较多,若养殖管理跟不上变化,易引发细菌性疾病,2~4月龄仔猪最易感染沙门氏菌,成年猪发病较少。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急性副伤寒会造成仔猪死亡,但临床较多的是慢性副伤寒,病猪  相似文献   

13.
仔猪副伤寒病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猪的一种败血性和坏死性肠炎为症状的传染病,本病遍发于世界各地,对猪的繁殖和仔猪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还可使人感染和发生食物中毒。本病在猪群内发生后,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它给养猪业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特别是一  相似文献   

14.
仔猪副伤寒是一种由猪沙门氏菌引起、以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感染后肠表面呈病变明显的土黄色"糠麦样"溃疡灶,多与其他疾病交叉感染,引起病情变复杂加重,难以在猪群中彻底治愈。做好猪沙门氏菌病的预防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加大消毒隔离力度,一旦发病早诊断早治疗。本文分析了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提出一些预防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氏菌病.它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年来,亚急性及慢性型仔猪副伤寒在当地养猪户中时有发生,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使用氯霉素(并且氯霉素现在已被禁用)、土霉素等抗生素对其疗效较差,给养猪户造成了很大损失.笔者借鉴吴鞠通<温病条辨>之理法,自拟清热养阴方剂,治疗亚急性及慢性仔猪副伤寒病猪164头,治愈148头,治愈率90.1%,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仔猪副伤寒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在我县历来时有发生,多呈散发性。2009年我县一养殖场从外面引进一批仔猪暴发副伤寒,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经济损失较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本病多发生在1~3月龄的仔猪。3月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此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还是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流行。饲养管理不当、圈舍潮湿、拥挤、饲料或饮水供给不良、断奶过早、突然更换饲料、气候突变等因素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18.
<正>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该病在我国很多地方的猪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管理条件落后的猪场尤为严重。笔者近年来在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猪沙门氏菌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侵害2~4月龄仔猪,也称为仔猪副伤寒。多发于密集饲养的断奶后仔猪,以秋、冬季节极易发生。特别是本病与坏死性肠炎混合感染时,造成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笔者现将遇到的一典型病例总结如下,以供养猪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仔猪副伤寒也叫仔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仔猪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败血症、坏死性肠炎和肺炎。主要发生于1~3月龄的仔猪,以10~15千克体重的仔猪为发病的重点猪群。由于猪体内带有病原菌,当猪受到寒冷潮湿、气候突变、饲养密度过大、拥挤、饲料营养不全、突然更换饲料、长途运输等应急因素,均可诱发本病。1发病情况2012年12月初,黑龙江省铁力市境内农场某队王某饲养的115头奶后仔猪开始发病,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