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王集乡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控制焚烧小麦秸秆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蒙城县王集乡小麦秸秆的生产现状、焚烧情况、焚烧的原因和后果,并提出了控制焚烧小麦秸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禁止焚烧秸秆,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秸秆综合利用,2014年小麦收获期间颍州区程集镇普遍开展了小麦秸秆还田工作,焚烧小麦秸秆现象得到根本遏制,但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墒情、玉米出苗和病虫草害发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该文主要分析了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墒情、玉米出苗及病虫草害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秸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秸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发芽势较秸秆焚烧前土壤提取液培养的种子明显提高,但种子发芽指数、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与焚烧前处理无差异;幼苗芽长、胚根长和须根数与秸秆焚烧前处理差异均不显著,但苗鲜重和苗干重均明显减少;种子萌发期α-淀粉酶活性较秸秆焚烧前处理明显下降,胚乳储藏物质转化率明显降低;幼苗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秸秆焚烧前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这些结果揭示秸秆焚烧土壤对小麦种子萌发影响不大,但不利于小麦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4.
<正>澜沧县富邦乡每年冬春季种植小麦8400 hm~2左右,是澜沧县小麦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之一。每年小麦收获后有大量的秸秆遗留在地块里,群众以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造成环境污染,同时焚烧秸秆时有火灾发生。为了改变群众焚烧秸秆的习惯,科学利用小麦秸秆,富邦乡农业技术员引导群众采用秸秆还田,进行无害化处理,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效果。1小麦秸秆还田的作用每年小麦收获后有大量的秸秆遗留在地块里,  相似文献   

5.
小麦秸秆大量焚烧的集中时间在每年三夏时节,尽管在此期间各地政府频发“禁烧令”,麦农们却依然故我,小麦秸秆的焚烧屡禁不止.由露天焚烧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皖北蚌埠、淮南等地区乡镇农村的细致调研,就小麦秸秆露天焚烧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小麦秸秆直接还田的好处和秸秆焚烧的害处,并提出了小麦秸秆直接还田的相关配套措施,为提高作物播种的技术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保护生态环境,2014年小麦收获期间蒙城县普遍开展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工作,焚烧小麦秸秆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该文主要分析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对土壤养分、节肥效果及农民增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秸秆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道路交通、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该文结合蒙城县小麦秸秆还田的实际,从小麦秸秆还田的途径、实现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对农机具的要求、小麦秸秆还田带来的社会效益等方面阐述了小麦秸秆还田的可行性,并对小麦秸秆还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鉴于目前缺乏政府对正在进行秸秆焚烧地区的实地调查数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估算中国农村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量,为解析污染源并进行多中心治理提供数据参考。本文根据1996—2015年中国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产量,利用草谷比、秸秆焚烧比例、污染物排放因子等综合估算秸秆露天焚烧的污染排放量。结果表明:1996—2003年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产量呈下降趋势,2003年开始回升,呈上升态势;大豆产量则呈时高时低态势,2004年产量最高,2005年后总体呈下降态势;污染排放量与秸秆焚烧量变化趋势一致,秸秆焚烧的污染物排放会引起大气污染,造成土壤生态破坏。鉴于此,本文探寻中国农村秸秆焚烧多中心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小麦秸秆还田是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午季小麦秸秆焚烧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阐述了宿州市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当地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EOS/MODIS数据的河南省小麦秸秆焚烧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婷  王来刚  范磊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1):158-160
为了准确、迅速地了解秸秆焚烧动态变化,提高预警能力和监督检查效果,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选取MODIS 2008年5月29日至6月14日卫星数据,对河南省小麦主产区秸秆焚烧实施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河南省麦田共存在1 799个火点.火点分布主要集中在南阳、驻马店及平顶山地区,其中邓州、方城、镇平、正阳尤为突出,火...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作物秸秆禁烧管理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解决我国秸秆禁烧难题,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秸秆禁烧管理与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的秸秆重点区域禁烧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目前全国已经进入"全境禁烧"管理和"重点区域禁烧"管理相并行的时期,全国年均秸秆焚烧遥感火点数量由2004—2005年年均14 509个降至2016—2017年年均9 297个,东部平原区和华南区的秸秆焚烧强度明显减弱,但东北三省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秸秆焚烧的重灾区。并对我国秸秆焚烧治理提出4点政策建议,一是出台秸秆焚烧治理专项法律规定,二是完善秸秆禁烧区违规处罚,三是秸秆非禁烧区开展限制性焚烧管理,四是加强东北三省的秸秆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李良玉  李兰  蔡良俊  沈超  杨新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132-1133,1135
秸秆露天焚烧过程中释放的各种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成都市特殊的盆地地理特征,污染物不易扩散,秸秆禁烧工作更显迫切。近年来,成都市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引导农户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并与地域周边联手联防,诸多举措形成合力,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秸秆综合利用经验。2013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大、小春秸秆禁烧期间,成都市未出现一次因焚烧秸秆而导致的大气污染,实现了“不见火光、不见黑斑”的秸秆综合利用预期目标,取得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历年来最好成效。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主设计的民用炉灶燃烧-烟气稀释采样装置,获得安徽淮南和湖北武汉的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大豆5类典型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PM_(2.5)及其碳组分的排放因子,分析了排放因子的差异,筛选了碳组分的标识组分。结果表明,秸秆燃烧PM_(2.5)的排放因子随秸秆种类和地区的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淮南的秸秆燃烧烟气PM_(2.5)排放因子在0.56~7.67 g·kg~(-1),武汉的秸秆燃烧烟气PM_(2.5)排放因子在3.53~7.91 g·kg~(-1);不同种类秸秆烟气PM_(2.5)排放因子有明显差异,花生秸秆燃烧烟气PM_(2.5)的排放因子最高(均值5.98 g·kg~(-1)),是大豆秸秆燃烧烟气PM_(2.5)排放因子(均值2.04 g·kg~(-1))的2.93倍。秸秆燃烧PM_(2.5)的排放因子随秸秆含水率的增加而明显增大。碳组分是5种秸秆燃烧PM_(2.5)的主要成分碳,总碳(TC)占PM_(2.5)的36.40%~65.84%,其中花生秸秆TC排放因子最高(均值2.58 g·kg~(-1)),是小麦秸秆的TC排放因子(均值1.07 g·kg~(-1))的2.41倍;秸秆燃烧PM_(2.5)中的有机碳(OC)浓度远高于元素碳(EC),OC/EC值为2.36~13.73,表明秸秆燃烧对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淮南及武汉的秸秆燃烧烟气PM_(2.5)中char-EC/soot-EC值为17.20~64.16,char-EC显著高于soot-EC,可作为判断秸秆燃烧源的一个重要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燃烧PM_(2.5)中的OC1、OC2和EC1在碳组分中贡献较大,因此,OC1、OC2和EC1可作为秸秆燃烧PM_(2.5)的标识性组分。  相似文献   

15.
凤阳县是农业大县,全年农作物秸秆产量达70万t。每到作物收获季节,秸秆焚烧成了各地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在禁烧工作中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焚烧秸秆还时有发生。该文介绍了秸秆焚烧的危害,分析了秸秆处理及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秸秆综合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秸秆焚烧的现状危害与禁烧管理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毕于运  王亚静  高春雨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81-13184
介绍了秸秆焚烧的现状,指出了焚烧秸秆的原因,提出了加强秸秆禁烧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麦秸的酶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3种生物酶制剂对麦秸进行了处理.并用酶处理后的麦秸作原料,压制了脲醛树脂胶合的麦秸刨花板.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酶可以从细胞中分离出来,而不影响它的作用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复合酶处理之后,麦秸表面的自由基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经脂肪酶处理后,可使麦秸的苯醇抽提物含量下降,处理时间延长,效果更好,这也间接地说明,脂肪酶处理麦秸,可降低其表面的蜡状物;用经酶处理后的麦秸作原料,可以压制出性能较好的脲醛树脂胶合的麦秸刨花板.其中,天津生物所研制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复合酶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周良  卞正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93-1694,1764
针对2012年6月中旬苏北地区的一次大面积夏收作物秸秆焚烧,通过对能见度、空气污染指数、可吸入颗粒物和降水中钾离子等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对气象条件的分析,初步揭示了秸秆焚烧对空气污染产生的影响机理,指出由秸秆焚烧产生的气态颗粒物在不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会形成灰霾天气。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特征、技术模式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促进我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综述了各区域农作物秸秆资源产生、利用现状及现有技术模式。2016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9.84×108t,可收集量达到8.24×108t,玉米、水稻和小麦三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83.51%。秸秆已利用量为6.73×108t,综合利用率达到81.68%,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率分别为47.20%、17.99%、11.79%、2.23%、2.47%,形成农用为主的综合利用格局。不同区域之间秸秆利用水平差异显著,华北区、西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东北区秸秆综合利用率依次为94.73%、89.21%、88.89%、83.01%、74.27%、63.43%。全国秸秆利用技术模式可分为秸秆还田利用型和循环利用型两大类,其中秸秆还田模式主要有玉米秸秆深翻养地还田模式、棉花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模式、麦秸覆盖玉米秸秆旋耕还田技术模式、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稻麦(油)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技术模式、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模式;秸秆循环利用模式主要有秸-饲-肥种养结合技术模式、秸-沼-肥能源生态技术模式、秸-菌-肥基质利用技术模式、秸-炭-肥还田改土技术模式。为进一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构建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全量利用的技术体系、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相互结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对旱地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秸秆还田对旱地小麦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对旱地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比未还田的要高,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均比未还田处理的要低。在花后20天后,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旗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比秸秆未还田的要高,并且增加的速度在加快;而POD活性、MDA含量均比秸秆未还田处理的要低,并且降低速度同时也在加快。秸秆还田可以维持较高的保护酶体系,减少膜的破坏。在产量结构及产量上,秸秆还田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明显比未还田处理的高,产量也有显著提高,比秸秆未还田处理高10.07%。因此,秸秆还田处理利于缓解旱地小麦旗叶的衰老,对旱地小麦的产量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