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林蓄积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林整体模型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全林蓄积模型,并叙述了建立蓄积模型的方法,全体蓄积模型包括蓄积模型,优势高模型、平均高模型和形高模型,由这组模型可以导出其它派生模型,经验证其结果可以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湖南省主要树种模型研建项目中153株马尾松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实测数据,拟合6种树高曲线模型及常规一元、二元材积模型,对所有树高曲线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后,选取拟合效果最好的树高曲线模型代入二元材积模型,构建新一元材积模型,并对常规一元、二元、新一元3种材积模型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树高曲线模型的决定系数均在0.66以上,总相对误差均低于5%,模型拟合精度较高;综合对比分析6种树高曲线模型,选择模型5作为最优树高曲线模型;3种材积模型的决定系数和预估精度均较高,分别超过0.89和95%,模型拟合效果良好;较常规一元模型,新一元材积模型的各项指标均更好,且能满足林业行业标准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含哑变量的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分析哑变量在香格里拉高山松林分蓄积量模型中的意义与作用。【方法】以香格里拉为研究区,基于2008—2009年3幅TM遥感影像与2008年抽样控制样地数据,对香格里拉高山松林分神经网络模型与考虑龄组构造的哑变量神经网络模型两种类型建立蓄积量遥感估测模型,并进行精度评价。对比模型的估测值与实测值,计算模型残差,检验各龄组残差均值与0之间的差异性;同时对模型的预测值结果进行组间均值的差异性检验,以此作为确定龄组分类形式构建哑变量的标准与依据。【结果】2个模型的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引入哑变量的神经网络估测模型比神经网络模型拟合效果要好,其决定系数要高于神经网络模型,决定系数从0.516提高到0.783。模型预估精度从神经网络模型的66.3%提高至哑变量模型的74.8%,估算误差优于神经网络模型。【结论】根据模型的残差差异性结果得出,哑变量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在估测幼龄林、中龄林蓄积量低值高估的问题;可见引入哑变量估测森林蓄积量的方法是相对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吉林森工红石林业有限公司森林资源调查2016年小班数据库,构建了阔叶红松林林分生长模型,并进行拟合精度检验,最终筛选出最佳的林分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的林分公顷蓄积量随林龄增加呈“S”型增长,选择的6个林分生长模型检验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除了Korf模型参数b不在置信区间内,其余5个林分生长模型参数拟合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Logistic模型的各项拟合精度检验结果较好,选择Logistic模型为红石林业有限公司阔叶红松林的最佳林分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5.
滇中云南松胸径和树高生长的GAM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利用GAM模型对林木的胸径和树高进行模拟的原因,并结合云南松胸径和树高的实测数据,分别用传统的GM(1,1)模型和GAM(1)模型进行模拟.模型精度检验结果,GAM(1)模型具有更高的模拟精度;实际检验分析表明,GAM(1)模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林分生长模型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叙述了林分生长模型的发展及目前研究方向;评价模型的分类方法和各种模型的关系及应用范围,强调模型系的相容性及完备性原则,指出近代模型往往是一个森林系统,大都含有多个被预测的变量和说明变量,必须注意因子间的关系,用高次,多项式方程决不是好方法。因子间的“相互预报”是模型中的大问题,方程组之间的“循环估计”往往产生有偏估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连清”)样地数据,分省区研建全国杉木人工林平均木树高-胸径的最优基础模型,以期为全国各省区杉木人工林的树高预测提供基础模型。[方法]研究范围为杉木人工林分布的15个省份,数据来自第六次、第七次连清样地数据的树高调查表,总样本数为23 239个。选取18种基础生长方程作为候选模型,分别拟合各省区杉木平均木树高与胸径的关系,根据模型的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预估误差(MPE),并结合模型残差分布图,确定各省区最优模型,同时采用5折法验证各省区最优模型的预测能力,最终决定各省区最优树高-胸径模型。[结果]15个省区的杉木最优树高-胸径模型并不相同,四川、云南、重庆、陕西、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的最优模型为模型18(Mitscherlich方程),江苏、安徽、河南和福建的最优模型为模型16(Hossfeld方程),广东、湖北、贵州的最优模型分别为模型10(双曲线方程)、模型11(Logistic方程)和模型13(Gompertz方程),R2分布在0.602~0.8...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面向林业主题的知识系统中知识的数量与质量,在分析知识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林木的生育特点,提出了林木知识模型建立的基本依据是林木生育时间和造林技术措施,并依此建立由浅知识模型和深知识模型所组成的杨树三维知识模型。同时对该知识模型的知识表示和模糊推理进行了描述。该知识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多个变量分别构建杉木单木叶生物量预测模型,并选择出预测效果最佳的模型,为杉木叶生物量的精准预测提供参考。【方法】以21块不同林龄样地共63株解析木为例,分别基于胸高处边材面积、胸径和冠基部直径3个变量,考虑其他与叶生物量相关的单木和林分因子,以样地为随机效应因子构建非线性混合模型,采用指数函数、幂函数和常数加幂函数消除数据间的异方差性。根据模型评价指标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和对数似然值(Log Likelihood)选择最佳模型,并对不同参数的混合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采用留一交叉验证法,计算模型决定系数(R2)、总相对误差(TR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基于3个变量以幂函数为异方差结构构建的混合模型效果最好,混合模型均优于基础模型,且基于冠基部直径构建的模型预测效果最佳。【结论】以基于冠基部直径构建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模型16)作为预测杉木单木叶生物量的最佳模型,符合管道模型理论。各变量均具有一定生物学和统计学意义,野外调查较易获取(非破坏性)。模型具有一定实用性,且预测精度较高(R  相似文献   

10.
回归模型是随机模型的框架性模型,随机差分方程及Kalma滤波等模型均是回归模型框架中的特殊模型。弄清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递推估计与一次估计的一致性,也就弄清了随机差分方程及Kalma滤波等模型的递推估计的实质。为此,本文论述最小二乘递推估计与一次估计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用林分年龄-公顷蓄积量序列,建立多种回归曲线模型进行公顷蓄积量预测,然后利用多项复合模型对多种回归曲线模型预测进行回权平均,得到新的预测值,这样既充分利用各种回归曲线模型预测值的有用信息,又减小了预测误差,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财务风险的度量存在三种主要方式:方差模型,LPM模型和风险值VaR模型,本文对这三种方法进行评价和思考,并且推演出了一套以方差模型为基础的利用权重进行离差修正的财务风险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油松毛虫蛹种群密度简易估计方法的研究,证明Gerrard&Chiang(1970)模型、Nachman(1984)模型以及Kuno&Sugino(1958)模型是等同的,是同一模型的3种不同表现形式。修正后的Nachman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并通过模型参数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使另外两个模型也同时得到了修正。文中还提出一个更简捷、实用的确定理论抽样数的公式。此外,研究结果还证明,Sylvester&Cox(1961)模型及其抽样数公式都是不合用的。  相似文献   

14.
为减轻森林资源调查的工作量,满足蓄积量调查的精度要求,利用广西276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标准地资料,选用理查德函数变型的固定参数式和可变参数式建立杉木林分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综合考虑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均方误差(MS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相对误差(MRE)、平均百分比误差(MPE)和预估精度(P)等指标,选择表现较好的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杉木林分相对树高曲线模型为理查德函数变型固定参数式模型。将利用模型估算的林分蓄积量与利用二元材积表估算的林分蓄积量形成成对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法对二者均值差异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二者无显著差异,精度达到99.46%。利用理查德函数变型固定参数式模型建立的杉木相对树高曲线方程预估精度高,可在广西区内应用,整体区域模型函数为■,中心产区模型函数为■,一般产区模型函数为■。  相似文献   

15.
Iwao和Taylor模型应用的局限性及补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典型事例分析,证明Iwao模型和Taylor模型在生物种九空间格局局测定上的某些不灵验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到这一点,应按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和扩散型指数法测定的结果,选用合宜的模型作全面分析后再下结论,以免铸成大错,产秘至不合用的根本原因在于模型不适合资料,有一定的局限,需要发展新模型来揭示资料中所蕴含的种群固有的规律。文中对作者最新提出的C-m幂法则模型作了简介和应用上的比较。作为  相似文献   

16.
火炬松纸浆材建筑材林定向集约培育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火炬松人工纸浆与建筑材林生长模型,收获模型,结构模型,经营模型和材种出材量模型,采用技术经济分析原理,利用电子计算机的模拟技术,对中,高立地(14-20立地指数)火炬松纸浆材与建筑材林经营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立地指数的增加,纸浆材与建筑材料轮伐期明显缩短,而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经营风险性显著减小。根据分析,可知我省适宜经营火炬松人工纸浆材与建筑材林。  相似文献   

17.
断面积模型是全林模型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型。本文应用南方5省(区)杉木、北方3省长白落叶松标准地,分别建立了10组断面积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杉木按立地区建模时,虽然优势高生长过程相似,但断面积生长过程却不同,不能使用同一模型参数。杉木按产区建模时,虽属同区同带,断面积生长过程差异仍很大,因此杉木产区也不是建模的依据。东北3省长白落叶松建模结果表明,各省优势高和断面积生长过程接近,模型参数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杨树树高曲线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江苏省杨树解析木编制了杨树标准树高曲线模型,该模型引入了适宜的林分控制因子(树龄和地位指数),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树高曲线模型。经检验,模型有较好的精度,适用于江苏省的杨树树高生长模型。该研究可为江苏省日益发展的杨树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生长预测,并为杨树生产力测定和预估提供数学模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透水性铺装结构对雨水入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建立了透水砖铺装物理模型,采用四种不同道路结构形式,进行了模拟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过程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降雨强度1小时41.54mm和2小时83.08mm的情况下,三种透水砖铺装处理地表径流量均为零,不透水砖铺装(对照)处理发生地表径流,下渗率的大小与铺装结构的透水性程度 成正比;在1小时107.17mm的降雨强度情况下,透水砖铺装模型一(基层结构自上而下为1:4干硬性水泥砂浆2cm、级配碎石23cm)入渗效果最好,地表径流量最少。在以上三种降雨强度情况下,地基土壤含水率变化快慢依次为模型一〉模型三〉模型二〉模型四,箱底排水早晚依次为模型一〉模型三〉模型二〉模型四,说明模型一处理水分下渗效果最好。在现代园林中,采用透水砖铺筑各种场地和路面,增大透水透气面积,可以有效缓解不透水硬化地面对城市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树木生长模型及拟合精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树木生长模型是构建林分生长模型的基础,因此国内外许多林业研究者给予了极大关注并发表了许多著名的生长模型。从研究结果上看,各种模型都有一定的适应性;而在生物学意义上,Von Bertalanffy模型的解释更令人满意。分析结果证明,该模型拟合性好,无论直径、树高,还是材积,相关指数的平方(R^2)均在0.99以上,其平均平方残差(MSSD)直径为0.1520,树高为0.0652,材积为0.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