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掌握研究区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分碳储量现状,估算其碳汇潜力,了解其碳汇动态变化过程,分别基于Gompertz、Logistic、Mitscherlich和Schumacher等4个常用生长曲线方程,采用林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等指标构建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选取最优模型,通过林分生物量-林分蓄积量回归模型和含碳系数建立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计算不同林分条件下天山云杉生长到180 a的碳密度年均增长量,预测研究区当前、30 a后和60 a后的林分碳储量及碳汇潜力。结果表明,对比不同生长曲线方程后选择Schumacher方程构建林分蓄积生长模型并转化为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模型精度89.082%,估计值的标准差13.006、总系统误差-0.293、平均系统误差-5.943、决定系数0.895。基于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计算出天山云杉在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随着林分立地条件的变化,林分碳密度0~180 a年平均增长量为0.020~0.641 t/(hm2·a),研究区全域林分碳密度平均增长量为0.299 t/(hm2·a...  相似文献   

2.
孙根紧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3):182-186
西部地区作为战略资源储备库和生态安全屏障,已成为我国发展森林碳汇的重要阵地。运用森林 蓄积量扩展法研究发现,1994—2013 年我国西部地区森林生物量碳汇量和森林碳汇总量均呈不断增长趋势,到 2013 年分别达42.4413 亿t 和103.5567 亿t,预计到2015 年西部地区森林生物量碳汇量将达40.8557 亿t,碳汇潜 力达1.5670 亿t,到2020 年西部地区森林生物量碳汇量达53.1227 亿t,碳汇潜力达13.8339 亿t,到2050 年西部 地区森林生物量碳汇量达60.0514 亿t,碳汇潜力达20.7627 亿t。但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西部地区森林碳汇水 平仍然较低,亟需通过提高碳汇林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构建西部森林碳汇市场体系、完善区域森林生态补偿机制 和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等途径提升西部地区森林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3.
思茅松林碳汇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省普洱市20块标准地思茅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测算了林木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含碳率和含碳量,并估算了思茅松林的生物量转换因子(BEF)、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功能.结果表明:思茅松林的BEF变动范围为0.4102~1.2500,平均值为0.6008.干、枝、叶、根的含碳率分别为0.5189、0.500 2、0.509 5、0.527 4,平均含碳率为0.517 1,各组分生物量、含碳量分配顺序为干>根>枝>叶.生物量(B)随蓄积量(V)的增加而增加,并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关系模型为:B=0.310V+34.315.各组分生物量与蓄积量也表现出线性相关性,模型为:y(干)=0.180 4x +20.058 0;y(枝)=0.049 2x +5.371 5;y(叶)=0.011 2x +3.287 1;y(根)=0.069 3x+5.598 1.根据清查数据,得出思茅松林的生物量为3.631 7 ×107t,碳储量为1.878 0×107 t,碳密度为33.451 6 t/hm2,碳汇功能较大.但第6次清查时思茅松林的面积、生物量和碳储量与第5次清查相比,分别下降了2.256×105 hm2、1.431 5×107 t和0.7402×107 t;应加强保护,以充分发挥思茅松林的碳汇效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6年清新区森林资源档案数据,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BEF)对清新区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区乔木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7933572t和3570107.4t,乔木林生物量占森林生物量的92.31%,乔木林碳储量占森林碳储量的92.31%;主要树种的生物量为7967160t,碳储量为4000000.86t,平均生物量为64.04t/hm~2,碳密度为32.15t/hm~2,碳密度低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孟祥江  周恺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38-11040
根据重庆市2010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资料,采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等对重庆市森林植被碳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森林植被碳储量达15918.95万t,折合CO2约为58422.55万t。其中乔木林碳储量为13697.22万t,占总碳储量的86.04%;乔木经济林75.12万t,占总碳储量的0.47%;竹林1838.23万t,占总碳储量的11.55%;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308.38万t,占总碳储量的1.94%。表明重庆市森林碳储量较大,碳汇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农田碳汇管理日益受到学术界与决策界的关注。农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固碳能力的发挥关系到能否降低大气CO2浓度和抑制全球变暖趋势。回顾近10多年来国内外农田碳汇估算模型与应用研究的主要进展,概述了4种代表性农田碳汇估算模型的原理、结构、参数及制备、应用案例和模型检验等技术环节,为区域、国家乃至全球尺度农田碳汇估算筛选了模型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蓄积量法,对新江实验林场现有森林碳储量及森林碳汇价值进行分析、评价,以研究开发潜在的森林碳汇价值。  相似文献   

8.
森林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最主要的参数,森林生物量准确估算是进行森林碳循环和碳储量及变化分析的基础。以香格里拉这一特殊区域为研究区,以野外调查样方数据为基础,利用植被指数、降水、积温、太阳总辐射量、海拔等多个因子,组合成遥感综合因子层、地理综合因子层与水、光、热一同构成变量,建立了研究区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林,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高山松Pinus densata林等4个建群种森林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并进行了检验。据此模型开展其生物量估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4种森林总生物量为1.14亿 t,其中云冷杉林、栎类林、云南松林、高山松林4种森林的生物量分别是0.715亿t,0.14亿t,0.09亿t和0.20亿t;4种森林总的生物量分布在海拔、坡度上都具有明显的规律,在坡向上无明显分布规律。图1表7参10  相似文献   

9.
根据研究对象尺度不同将生物量模型分为单木生物量模型和大尺度森林生物量模 型。分 别介绍了这两类生物量模型的历史和现状,简要概括了生物量模型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 题, 并且 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山西太岳山森林生物量与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2010,2015年2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山西太岳山森林植被进行群系分类,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variable BEFF)对太岳山森林生物量和碳密度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太岳山共分为9个群系,其森林植被以油松群系、辽东栎+油松群系和辽东栎群系为主,占太岳山森林植被的75%;太岳山2010,2015年的森林总生物量分别为601.7万、713.4万t,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4.43,88.26 t/hm~2,森林碳储量分别为300.8万、356.7万t,碳密度分别为37.22,44.13 t/hm~2,2010—2015年碳密度增加了6.91 t/hm~2,以1.38 t/(hm~2·a)的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不断深入,森林碳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森林碳汇市场的购买者很少,需求不足,形成了市场中只有少数几个购买者的买方寡占市场,严重阻碍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在分析森林碳汇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森林碳汇的绿色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对安徽省开展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背景和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林业碳汇计量体系建设的思路、目标和预期成果,并以此解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为建立健全安徽省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森林管理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和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森林具有碳汇和碳源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森林管理可以促进森林碳的维持和吸收,增加森林碳储量。分析了各种森林管理措施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和影响,同时根据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强森林管理和增加森林碳吸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开展的森林碳汇项目,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化建设提供了新途径。从森林碳汇贸易视角对补偿市场建设进行SWOT分析,提出完善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熊雨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61+6790-6761,6790
[目的]研究丝栗栲单木级生物量模型及估算参数。[方法]以闽北典型的阔叶树种——丝栗栲为研究对象,基于20株标准木的测量数据建立丝栗栲的单木级生物量模型和生物量估算参数。[结果]①筛选出总量及各部分生物量模型分别是B=0.095D2.561(整株)、B=0.026(D2H)0.986(树干)、B=0.004D2.916(树枝)、B=0.002D3.074(树叶)、B=0.085D2.536(地上)和B=0.010D2.718(地下)。②生物量换算系数的平均值为0.853 mg/m3(n=20,SD=0.167);生物量扩展系数的平均值为1.403(n=20,SD=0.260);根茎比的平均值为0.189(n=20,SD=0.046)。[结论]该研究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森林生物量准确估算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福建省纯茶园地表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衰老和幼龄茶园光能利用率低、肥料过量偏施导致碳排放增加等茶叶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福建茶园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和茶园营养物质循环与贮存的减排潜力,提出适合福建茶叶优质稳产的立体生态茶园、复合生物循环茶园和因需施肥免耕茶园等增汇减排的低碳茶业经济技术构建模式。估算在福建20万hm2茶园的80%纯茶园中建立人工立体复合生态茶园,每年可增加生物固碳3.88×105t以上,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7.30×105t以上;优化施肥,有机碳储量可提高4.70×105t。通过技术构建,相当于固定CO2量5.82×106t以上,增强了山地茶园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角度阐述了在森林经营过程中采用合理选择采伐木、树种选择、科学选择育林方式以及林路建设、观测样地建设等方面如何提高森林的固碳能力,这些措施对在森林经营过程中提高森林的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培育云南森林碳汇市场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分析了培育云南森林碳汇市场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为培育云南森林碳汇市场所需要的制度及其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9.
森林土壤有机碳(SOC)对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森林SOC积累和分解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存储和全球碳平衡。碳汇的基本策略是把CO2固定于植被体,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森林经营管理对土壤碳库固定与存储影响明显且持续时期较长。鉴于此,综合分析了森林收获、轮伐期、氮肥施入、树种等营林措施对土壤碳库变化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指出了当前森林土壤有机碳研究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使用目前比较通用的碳排放研究方法,建立1个定量计算模型,分析福建省木质生物质原料供应链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所占比例分别达6657%和3337%,隐含碳排放量所占比例最低,仅占006%;在直接碳排放过程中,采伐、集材、运材阶段碳排放量分别占236%、499%、9265%;影响原料供应链总的碳排放量的主要指标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采伐指标(3796%)>运材距离(2342%)、单位周转量油耗(运材阶段,2342%)>工人每天消耗的能量(1267%)>集材距离(126%)、单位周转量油耗(集材阶段,1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