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春小麦新品种陇20是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用“0103”作父本、“832-748”作母本杂交选育而成。在1997-1999年全省水地春小麦区试中,3a14点(次)平均折合产量5299.05kg/hm^2,比对照品种陇春15增产2.81%;苗期、成株期对条锈病主要生理小种条中25、29、30号免疫,对条中31号中感,对HY-Ⅲ和混合菌中抗至中感,轻感白粉病;生育期102d,白穗、长芒,红粒、粉质,籽粒含粗蛋白14.56%、赖氨酸0.52%、淀粉63.24%、灰分1.76%。适宜在甘肃省定西县、临洮县、渭源县、会宁县、榆中县、陇西县、岷县与临夏州的山地和永登县泰川乡、皋兰乡的旱地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县、贺兰县等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在引大灌区进行了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3号播种期、适宜施肥量及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引大灌区,陇春23号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15—20日;在施纯氮112.5kg/hm^2(基肥、苗肥、拔节肥分别占50%、30%、20%)的条件下,保持基本苗5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7434.8kg/hm^2。 相似文献
3.
4.
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陇春40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陇春8139/陇春8号为母本、68-73-20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625.4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0.39%。2018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5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2 206.3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23.09%。陇春40号属春性中早熟普通小麦,生育期100 d,平均株高87 cm,平均穗粒数24.5粒,千粒重43.79 g,容重780 g/L。穗长方形,红粒角质。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6.4g/kg、湿面筋352 g/kg,面团吸水率61.3 mL/100 g。抗病性强,抗旱、耐瘠薄,落黄好。适宜在甘肃中部旱地春麦类型区及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目的]研究栽培措施对佳早1号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间筑小田埂,并覆盖地膜,排灌分开,每个小区面积是14 m2,栽插规格是20 cm×20 cm,每丛插4本。共进行播栽期试验、栽植密度试验、不同N肥水平试验、N肥施用比例试验。[结果]不同播栽期对佳早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大,在不影响晚稻安全齐穗的前提条件下,佳早1号的播栽期可比当地正常时期推迟10 d左右。不同栽植密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栽植25、30和36丛/m2处理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比21.43、18.37丛/m2处理增产显著或极显著;以获取最大效率的高产为目标,现行适宜的栽植密度为25~30丛/m2(19.8 cm×16.5 cm至19.8 cm×19.8 cm)。不同N肥水平现行适宜的施N量为150~195 kg/hm2;比较各处理的产量构成看出,适量施N量的处理穗多穗大,单位面积总粒数多,结实率高;施N偏少的处理,穗数较少,单位面积总粒数少,引起减产;施N偏多的处理,虽然穗也多,单位面积总粒数多,但由于结实率偏低而减产。基蘖、穗粒肥比8∶27、∶36、∶4各处理之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从平衡施肥的角度出发,现行适宜的基蘖、穗粒肥比例可选7∶3。[结论]该研究可为佳早1号在宁德市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玉米高产组合式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玉米二比空下组合式栽培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在3000株/667m^2密度下,二比空双株栽培的产量为660.4kg/667m^2,比单株清种对照增产17.2%;3株栽培的产量为675.9kg/667m^2,比单株清种对照增产20.0%。在二比空密度相同栽培条件下,随着穴距的增加以及每穴株数的增加,其产量也相应增加,说明组合式的栽培方式是增产的重要技术。品种间在组合式栽培中的产量表现不尽一致,玉米杂交种中科10在4种密度下均表现优良,其平均产量为744.6kg/667m^2,分别比盛单67和盛单07—11增产22.2%和10.8%,其次为盛单07—11,平均产量672.0kg/667m^2,比盛单67增产10.3%。 相似文献
13.
14.
冀杂谷8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的抗咪唑啉酮、抗逆丰产性突出的优质夏谷杂交种。为了明确冀杂谷8号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充分发挥该杂交种的高产优势,2018年在石家庄市藁城区对影响产量较大的播期、密度、施肥条件等配套栽培措施以及穗腐病防治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石家庄地区,冀杂谷8号的适宜播期为6月27日,适宜留苗密度为52.5万株/hm~2,适宜的底肥施肥条件为生物有机肥2 250 kg/hm~2+氮磷钾复合肥600 kg/hm~2,预防穗腐病的适宜喷药时期为抽穗期。以此为基础组配冀杂谷8号夏谷区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可以全面发挥该杂交种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16.
介绍了加工型黄瓜钦育一号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地块选择、播种育苗、整地移栽、肥水管理、田间管理、花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与取种等内容,以期为黄瓜的栽培与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鸡腿菇是一种营养保健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珍稀食用菌。该试验主要从品种选择、原料配方、栽培模式几个方面研究了鸡腿菇栽培新技术。结果表明:鸡腿菇菌株特白33和特白39产量高,品质优,适合在安庆地区栽培推广。在栽培配方上,用部分稻草代替棉子壳栽培鸡腿菇,可充份利用当地丰富的稻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在栽培模式上,室内箱栽模式优于室外袋栽模式,是鸡腿菇栽培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超级稻龙粳21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粳21是以龙交91036-1//龙花95361/龙花91340方式配组,接种其F1花药离体培养选育而成。2008年审定推广,2009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通过高产栽培,在生产中表现为丰产、出米率高、秆强抗倒、抗稻瘟病、耐寒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