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比格犬肾上腺髓质中含有3种嗜铬细胞。即肾上腺素细胞,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和小颗粒嗜铬细胞。它们均含较丰富的细胞器和大量的分泌颗粒。颗粒表面有膜包裹,内含核芯,其主要区别;肾上腺素细胞呈多边形或圆形,去甲肾上腺素细胞为多边形或柱状。小颗粒嗜铬细胞为细长锥状;肾上腺素细胞的分泌颗粒,其核芯多位于中央,核芯与界膜之间有一狭窄的空晕;去甲肾上腺素细胞的分泌颗粒,其核芯偏于颗粒一侧并贴于界膜上,而使颗粒的另一侧留下一个较大的腔隙;小颗粒嗜铬细胞的分泌颗粒较小,内部结构与肾上腺素细胞的相似。  相似文献   

2.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2月龄非洲雏鸵鸟甲状腺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非洲雏鸵鸟甲状腺实质由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组成;甲状腺滤泡大小不一,直径20.0~280.0μm,平均69.9μm;滤泡主要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围成,上皮细胞高5.0~15.0μm,平均9.4μm。电镜下,滤泡上皮细胞分为A、B两型,A型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胞核较大,常染色质丰富;胞质内RER、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丰富;B型细胞呈扁平或低立方形,胞核扁椭圆形,异染色质较多;胞质内各种细胞器不发达。滤泡旁细胞卵圆形或多边形,数量较少,胞体较大,位于滤泡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胞质内RER、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分泌颗粒较多。研究结果提示2月龄非洲雏鸵鸟的甲状腺功能比较活跃,能够合成、分泌较多的甲状腺激素和一定量的降钙素。  相似文献   

3.
详细介绍了比格犬的繁殖与管理方法,为广大养犬爱好者做好比格犬的养殖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比格犬的繁殖与管理方法.为广大养犬爱好者做好比格犬的养殖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比格犬氟烷吸入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兽医科学的发展,吸入麻醉由于具有较容易和迅速地控制麻醉深度,任意延长麻醉时间,麻醉后苏醒快,对动物生理活动干扰少和麻醉副作用小等优点,正逐渐被应用于小动物临床。氟烷(又叫三氟乙烷,三氟溴氯乙烷)作为卤族类吸入麻醉药的代表,为无色透明的液体,不燃烧,不爆炸,对呼吸道无刺激,麻醉作用快,可控性好,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大小动物临床,但在我国临床应用还较少,有鉴于此,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6.
7.
比格犬排卵时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采用阴道涂片、排卵测定仪、母犬发情的特征和公犬试情、对排卵期前后血清中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及孕酮(P)等生殖激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对发情母犬进行排卵检查。根据文献资料,母犬角质化细胞达到90%~100%、排卵测定仪数值达到最高值(一般为1 500)后1~2 d、母犬从开始接受公犬爬跨到第3 d左右、LH峰值之后2~3 d为母犬的排卵时间。本实验中,当母犬滴血第11 d,阴道涂片细胞角质化率达到91%,排卵测定仪达到最高值,所有母犬愿意接受交配,LH值在峰值后2~3 d范围内,综合预测比格犬的排卵时间为阴道滴血第11~13 d。  相似文献   

8.
统计分析400只比格犬种母犬3年的发情记录,以揭示比格犬的发情规律.结果显示:春季发情比例占35.62%、夏季占23.21%、秋季占14.89%、冬季占26.28%;1 00只母犬在1年中重复发情的有38只,重复发情间隔6-7个月的犬最多.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隐睾症比格(Beagle)犬睾丸、附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建立适用于GLP的实验动物背景性资料。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对比格犬隐睾及正常侧睾丸、附睾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确定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与正常组织相比,隐睾胶原纤维组织增生,睾丸曲细精管内仅见少量精原细胞及支持细胞。附睾间质增宽,间质内填充增生的胶原纤维,附睾管内精子缺如。需加强比格犬自发病变的病理监测,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实验动物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0.
恒河猴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探讨了2~15岁恒河猴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细微结构。结果表明,甲状腺实质由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构成。滤泡大小不等,平均直径173μm,由单层低立方上皮细胞围成,细胞平均高度4.93μm,胞质内含较丰富的细胞器和胶质小泡等。滤泡旁细胞较少,平均直径13.20μm,位于滤泡之间或镶嵌于滤泡上皮细胞之间,胞质内含少量的分泌颗粒。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内,其实质由暗主细胞、淡主细胞、暗嗜酸性细胞、淡嗜酸性细胞组成,并可见腺泡样结构和脂肪细胞。主细胞平均直径6.96μm,嗜酸性细胞11.69μm。  相似文献   

11.
研究60Co-γ射线、紫外线、零磁空间和EMS诱变处理下苜蓿SP1代叶片细胞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筛选最优诱变处理,选育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苜蓿新品系或品种。以公农1号、Wega7F、WL319HQ、敖汉4个苜蓿品种试验材料,设置60Co-γ射线150、300、450 Gy射线强度,紫外线30、60、90 min照射时间,甲基磺酸乙酯(EMS) 0.1%、0.2%、0.4% (v/v) 溶液浓度,零磁空间处理180 d;测定苜蓿叶片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不同诱变处理后4个苜蓿品种叶片厚度均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公农1号EMS 0.4% (v/v)浓度下,叶片厚度最大,为446.16 μm,增厚幅度达到25.86%,同时诱变降低了叶脉突起程度;公农1号60CO-γ辐射和紫外线处理细胞结构疏松度均高于对照,诱变后Wega7F细胞结构紧密度升高;EMS处理下海绵组织厚度均降低;低剂量诱变处理下[150 Gy 60Co-γ,30 min紫外线,0.1% (v/v) EMS],细胞叶绿体出现变形、基粒片层松散、类囊体解体、脂质球增多等现象,高剂量处理[450 Gy 60Co-γ,90 min紫外线,0.4% (v/v) EMS]和零磁空间处理下,叶绿体膜会有部分模糊或解体,基粒片层膨胀或模糊、基粒垛叠程度变化随诱变处理种类增加或降低。4种苜蓿品种的叶片厚度诱变后叶片厚度均增加。在一定梯度范围内,60CO-γ射线和EMS诱变效率较高,突变体材料丰富,操作简单,适宜诱变育种的实际操作;150 Gy, 60Co-γ射线、60 min紫外线、0.4%浓度EMS处理为苜蓿正向变异处理,有利于筛选有益诱变突变体。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的超微结构,以探讨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杀虫机理。结果显示,少孢节丛孢菌属于隔膜类真菌,隔膜中央有孔,菌丝细胞一般呈长形竹节状;菌株的捕食器为黏性菌环和菌网,形成捕食器的菌丝细胞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营养菌丝,胞质中含有许多电子密集体,呈大小不等的黑色类圆形颗粒状,多数排列在捕食器菌丝细胞的边缘区域,这是捕食线虫性真菌捕食器菌丝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外源激素对间情期毕格犬发情及妊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6只间情期雌性毕格犬注射外源激素雌酮(E1)、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雌二醇(E2),结果有5只犬发情,3只受孕,产仔14只。发情前期、发情期与自然发情犬无明显差别。发情犬血浆LH高峰出现在阴门见有血样分泌物后(11.6±1.6)d;在LH高峰期血浆孕酮(P4)明显升高,其后12d,P4含量达峰值;80%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后(6.40±0.68)d出现LH峰  相似文献   

14.
比格犬脑垂体远侧部细胞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比格犬(Beagle)脑垂体远侧部实质中含有6种细胞,即生长激素细胞、催乳激素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滤泡—星形细胞,它们各有其超微结构特征。生长激素细胞呈圆形;胞核为圆形;分泌颗粒很多,圆形,直径约233~465nm,催乳激素细胞多呈不规则形;胞核为不规则形;分泌颗粒很多,圆形,直径约310~620nm。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分泌颗粒较少,直径约78~232nm。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分泌颗粒较多,圆形,直径约155~310nm,分布于细胞周边。促性腺激素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分泌颗粒较少,呈圆形、卵圆形、杵状或不规则形,长径约155~434nm。滤泡—星形细胞呈星形或不规则形,有突起伸入相邻细胞之间;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内无分泌颗粒。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头孢氨苄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比格犬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和双序列交叉设计,将22只健康比格犬随机分成2组,按30 mg/kg BW分别单剂量口服头孢氨苄片受试制剂Trolevis~?300和参比制剂Rilexine~?300,于给药前(0 h)和给药后0.5、1、1.5、2、2.5、3、4、6、8、12、17和24 h从臂头静脉采血。对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进行特异性、线性、检测限、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方法学考察。利用建立好的UPLC-MS/MS方法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并用WinNonlinTM 8.1软件对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方法学结果显示,在100~5 000 ng/mL浓度范围内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标准曲线方程为y=10.6828x-176.481;高、中、低3个浓度的相对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105.63%、104.35%和102.40%;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均<15%;检测限为50 ng/mL,定量限为100 ng/mL。药代动力学结果...  相似文献   

16.
A single mass was found on the left submandibular salivary gland at necropsy of a 15-month-old male commercially bred laboratory Beagle dog from a control dose group from a repeat toxicity study. Microscopically, the mass was composed of a well-demarcated area of coagulative necrosis surrounded and separated from the normal salivary gland tissue by a thick fibrovascular capsule. Necrosis was admixed with areas of hemorrhage, fibrin, edema, fibrinoid necrosis of the vascular tunica media, and thrombosis of small and large vessels. Within the necrotic tissue, there was marked ductal hyperplasia, and squamous metaplasia of duct and acinar epithelium. The mass was diagnosed as necrotizing sialometaplasia of the submandibular gland. Hyperplastic ductal elements and squamous metaplasia can be mistaken microscopically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erefore, pathologists should be aware of this lesion as to avoid errors in the diagnosis of this benign pathologic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