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是当前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安徽省是全国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重点区域,具有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优越条件,适宜重点发展纸浆和人造板等工业原料林基地及大、中径级用材林基地;论述了安徽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成就和经验,探讨了新时期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林业行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实践教学是林业专业硕士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提升以及相关企业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江西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实施了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导师队伍建设、探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类型、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等,开展了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同时,针对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及基地建设实践中面临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进程缓慢以及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合作机制和质量评估体系等问题,提出完善基于实践教学模式的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包括加快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优化;制定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建立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构,完善基地建设合作机制;建立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浅谈山西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西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现状,总结了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山西林业发展趋势与需求,提出了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发展思路,旨在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的弱化一直是影响农林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实践基地建设及其运行存在的问题是加强实践教学的“瓶颈”。高等农林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具有区域分布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以及跨越地理位置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同时,存在着“建”与“用”脱节、建设资金不足且来源单一、基地建设目标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低等问题。为此,福建农林大学提出“点面结合、校地共建、闽台合作”的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并探讨了“产教研三方协同保障,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农林综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具有高等农林院校与区域内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参与、协同保障、产学研高度融合等特点,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区域农林业技术“瓶颈”的突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形成以提高农林业共同体内聚力为核心价值的文化认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农林大学以洋中科教基地建设为试点,采取以下措施开展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①引入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彰显闽中闽北区域特色的农林实践教学基地;②建立“多方参与、协同保障”的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运行长效机制;③打造完整的农业基本技能和产业实践链条,提升农科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水平;④拓展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功能,服务乡村振兴和教师发展。实践证明,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实践教学方面,实现了农林类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与区域农林产业的有机衔接,建立了农林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享长效保障机制,促进了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多学科交叉,解决了开放性实践教学缺失问题;在新农科人才培养方面,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面向新农村、新农民和新生态的实践育人成效,为对台的农林业交流提供了窗口;在成果辐射与示范效应方面,为地方高等农林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板。  相似文献   

5.
笔者简要分析了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建设的现状,概述了其基地建设的布局原则,并按其原则对湖北省适合短轮伐期用材林发展区域进行了重点布局;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为短周期原料林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探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刚刚起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进行了探究。主要介绍了森林康养的相关概念,构建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评价方法以及等级评定标准,从而判断建设地块是否具有建设森林康养基地的价值。从与上位规划对接和功能分区两个方面探索如何做好森林康养基地的空间布局;从提升森林康养基地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做好森林康养产品的设置、如何建立环境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7.
对江西省企业原料林建设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基地规模、建设方式等和融资方式等3个方面,对基地林建设的发展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林地流转费用高、集约化经营程度低、投融资不畅、创新能力弱等;提出了加快江西省企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为国内其它区域的原料林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签。  相似文献   

8.
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简述了我国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与良好的发展前景。阐述了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指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应抓好优良林下经济种苗基地建设、林下经济新技术实验示范基地建设等重点工程;以林改促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发展非公有制林下经济产业及加大政府对林下经济产业建设的投入是建立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保障机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建设银杏生产基地,是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作者对基地建设的意义、基地建设的指导性原则和基地建设的途径作了概括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丽水地区笋用林基地建设,在“七·五”6万亩基地的基础上,1991年一年中又发展了19000多亩,至此丽水地区笋用林基地总面积达到79000亩。新发展的基地有配套措施,有规模,有效益。各县注意了技术培训,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建设速生丰产商品材基地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划为三个阶段。文章对基地建设的规模和布局,营造树种、培育目标、造林质量以及基地管理等重大问题,从宏观上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上对建设基地提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调整规模和布局;落实经营单位,完善承包生产责任制,强化基地管理;依靠科技进步等5点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12.
以国家公布的第一批96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为例,选取自然条件和所获荣誉2个评价要素,运用网络舆情分析法对基地的建设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森林康养基地服务趋向多样化发展,多数基地的关键词频与自身人文、自然特色休戚相关;2)消费者对于基地的情感以正面为主,负面情绪源于不够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森林康养基地周围交通干线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提出了促进我国森林康养基地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林木良种、采种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省第一个林木良种基地——陇县八渡林场油松良种基地建设,经过了80年代的重点建设,90年代的巩固提高以及近几年来的大规模发展,良种、采种基地建设规模及良种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陕西生态环境建设及林业生产良种化做出了较大贡献。为再接再厉,更上新台阶,现对陕西林木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设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文冠果能源林基地建设检查结果,阐述了能源林基地建设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能源林基地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光泽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10年建设成果的调查和测算,论证了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的经济效益,并提出了今后巩固、发展基地建设成果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围绕苏南丘陵地区珍贵乡土树种良种基地建设,分别从良种基地建设的意义、发展现状、未来发展目标和对策建议等4个方面进行讨论,针对当前良种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方向,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桦川县落叶松林木良种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桦川县落叶松林木良种发展现状,结合地区性林木种苗的供需状况,较详细地论证了黑龙江省桦川县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的目的、意义、背景及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基地建设条件,确立了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问题的思考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国外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概况,阐述了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现状,从树种资源、基地建设布局、发展资金投入、良种化程度、经营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方面对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问题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不仅促进了经济林产业大发展,并催生了现代经济林产业化体系建设新理念,是经济林生产经营制度的升级换代.当前创新现代经济林产业建设的主要措施是:调整丘陵山区农村产业结构;创新基地建设;优化大宗产品区域布局;创名牌保特色;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林.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江西省启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之后,大余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林业内部发展关系,在突出生态建设的同时,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强产业建设,使林业产业得以较快发展,全县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化建设初步实现了良好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