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立足海南文化史迹园的研究体系,以东坡贬谪文化为大背景,采用历史文献考证和现场调查的方法,从东坡书院的空间特征、造景手法以及园林形态演变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海南书院园林特色的造园风格和文化内涵。并针对东坡书院的现存问题,从景观设施、植物配置和文化建设的层面上提出了优化建议,重点提出要完善并整合书院的道路体系和基础设施,调整植物群落创造良好的透景线以及活化劝耕园和文化广场。  相似文献   

2.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刊上期《专家论坛·园林设计》栏目介绍了东林书院的历史概况和西园修复的设计原则,本期杂志重点介绍西园修复的构景设计。  相似文献   

3.
田慧  武淑君  袁菊红 《绿色科技》2019,(7):136-138,142
以白鹿洞书院和应天书院分别代表南北方古书院进行了植物景观对比研究,从两个书院的植物景观空间、植物种类和植物配置方式3个方面的对比研究得出两个书院所存在的差异及其出众之处,并综合两个书院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书院植物的保存程度、书院的后期建设等的不同,提出了古书院植物景观优化的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植物种类、"书院八景"、书院建筑、书院楹联等方面调查分析了岳麓书院的植物文化,认为岳麓书院的植物景观通过本土植物展示了书院景观的地域特色,并表达了浓厚的书院文化氛围、体现了湖湘文化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徐畅  谢纯 《广东园林》2020,42(1):15-20
天岳书院是湖南平江县在清代建立的地方教育机构,是湖湘地区现存县级书院的代表之一。与省会书院岳麓书院相比,天岳书院规模更小,空间精巧实用,着重在主要庭院营造园林景观。其空间布局严整,形成入口、祭祀、讲学、藏书、生活5大功能区,反映了清代书院重视科举、官学化的特征。书院庭院空间多样,小空间的组织颇有园林意味。天岳书院园林营造要素质朴大方,且具本地特色,多用有文化寓意的乡土植物,硬质景观和建筑细部与书院朴素清雅的风格契合。  相似文献   

6.
赣东北地区是江西古代书院发展较为繁盛的重要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赣东北地区的官办书院呈现出典型的地域性特征。选取赣东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三座书院——鹅湖书院、叠山书院、信江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主要从选址、平面布局、空间布局、单体建筑形态与构造及装饰四个方面详细分析,总结其建筑形制特征。  相似文献   

7.
余燕  杨在君 《广东园林》2012,34(5):17-20
锦屏书院为阆中四大书院之首,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通过简述书院变迁的历史过程,分析其选址、布局、理水等方面的园林艺术特色,以期为复原书院旧貌、重现昔日盛况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赣鄱流域 4 处典型的书院园林为例,明确了书院园林景观具有自然环境景观、人工环境景观与文化环境景观 3 种类型,分析了其环境景观空间营造的艺术特色,并得出以下结论:1)特别注重周边自然环境景观的选择,具有法天象地之道、形胜的风水环境观与多沿赣鄱流域主要水系及其支流而设等特点;2)通过不同园林要素的空间布局、建筑院落的巧妙处理,形成具有规整的轴线、明确的功能分区与“礼乐教化”氛围的人工建筑环境空间,以此渲染书院园林的环境氛围;3)点缀楹联石刻等文化环境景观,突显书院“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9.
吴小花 《绿色科技》2022,(3):205-208
古代书院是中国古代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先贤在书院建设中创造了独特的书院文化,书院在选址和环境建设方面形成了很多独到的做法.结合古代书院建设的特点和现代阅读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现代图书馆建设应借鉴古代书院百年发展的思路,尽可能地将图书馆建设在远离闹市区的区域,避开城市发展带来的噪音、空气污染等问题,同时有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  相似文献   

10.
花洲的树     
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曾写道:我的窗外有两棵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还是枣树。同样,在偏居中原河南之南一隅的邓州市花洲书院内,长有十株树:两株龙柏树,四株桂花树,四株腊梅树。四株桂花树是古树,有百余年树龄,而两株龙柏,四株腊梅树,算来也不过数十年,可谓耄耋老人与青年才俊共处。不过十株树木,却各有出处。  相似文献   

11.
书院植物景观是彰显古书院环境艺术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综述法,总结归纳出华南、华中和北方古书院园林中植物配置形式、应用的主要植物种类及植物景观所具有的地域特色。并对古书院植物景观设计手法进行研究,得出书院园林中植物造景吸收借鉴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如天人合一,托物言志,因地制宜,通过书院中的楹联、牌匾进行植物造景等。这些优秀的书院植物景观设计原则手法可为当今古书院及其景区、校园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陆琦 《广东园林》2011,33(2):77+85-86
玉岩书院坐落在广州市萝岗区萝峰山,是广州历史最早的书院之一。萝岗又名萝岗洞,洞即垌,盆地之意。自秦以来,是古代番禺县管辖的偏僻之地,古籍《萝峰纪略》说:"萝峰,即萝岗洞之最深处。"自明代后,萝峰山一带,已成为文人墨客赏梅胜地,萝岗自然条件独特,梅树常梅开二度,  相似文献   

13.
书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弥补了官学与私学之不足,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其早在北宋时期即确立了讲学、祭祀、藏书、生活等基本功能。而民间书院则更加平民化,布局更灵活。皖南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信息交换与文化传播频繁,徽商的发迹更加促进了教育活动的发展,大量的民间书院由此出现。安徽宏村是最著名的皖南村落之一,村中的南湖书院是该地区民间书院的典型案例。本文从南湖书院的建筑选址、实体要素、空间形态、营建技艺、建筑装饰等方面对其建筑形制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民间书院的多元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于AR技术的研究呈现井喷式发展,AR技术的研究也成了前沿热点领域,但关于增强现实与书院文化旅游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两种结合方面的研究,目前在江西还缺少相关研究案例。首先梳理了当前国内外AR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尤其是AR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方面,分析了白鹿洞书院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文化要素和开发必要性,并提出了以白鹿洞书院为载体进行AR数字化文化内容的创新设计思路。通过将区域文化内涵以虚拟信息形式植入现实文化资源当中的设计,提升了白鹿洞书院的体验感和趣味性,促进了研学旅游的发展,让游客在体验过程中深层次地解读白鹿洞书院的文化内涵,增强了书院文化的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15.
<正>田东经正书院,是一座清代典型的砖木结构古建筑。它是广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书院。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正书院布局开阔,结构稳固,朱梁画栋,技艺精湛,体现了中式院落的古建筑风格。尤其是整座建筑的木制工艺,具有相当高的建筑水平和科学价值,为广西最大的木制书院。经正书院不仅是闻名于世的古建筑,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书院园林作为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机构,成为众多学子聚书治学的重要阵地,兼具讲学、藏书、祭祀等功能,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中国书院园林在1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影响,是儒家思想传承教育的重要载体。文章详细阐述了儒家思想的历史传承脉络、中国书院园林的历史沿革,着重探析了儒家思想与书院园林在相地择址、空间层次、建筑格局、山水气势和园林植物等方面的契合,以期为日后的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杭州万松书院的植物种类和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万松书院应用的主要植物有139种,其中木本91种,草本40种,藤本8种;植物季相丰富,景观多样,植物景观空间布局合理,与其他造园要素间的配置较为协调。并提出适当增加水生植物种类,优化群落结构,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结合书院文化特色营造特殊植物景观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花洲书院     
前年初冬游河南,在当地一位书画家倡议下游览了位于邓州东南的花洲书院。所谓花洲书院由百花洲而得名,而百花洲据传是由谢绛在1039年任知州时所建,迄今这里仍保存有邓州最完好的一段古土城墙。后来由范仲淹在此基础上修建成书院园林,至今留下的古迹已经不多了。尽管如此,这里毕竟和范仲淹有关系,也就饶有兴致地游览了起来。  相似文献   

19.
庐山     
庐山位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中游南岸、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滨,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大山、大河、大湖浑然一体,使庐山富有独特的风貌。庐山风景区面积 302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 500平方千米。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   庐山还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白鹿洞书院创建于公元 940年,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此提出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准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重要影响。庐山的东林寺是中国最早的寺庙园林,庐山也是我国南方的…  相似文献   

20.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还是一位热爱森林、喜欢植树的古代学者。  朱熹自幼爱森林,爱植树。在福建尤溪县的溪南书院旧址现存两株古樟,相传为朱松、朱熹父子手植,后人称之为“沈郎樟”。古樟至今枝密叶茂、郁郁葱葱。其中较大的一株树高25米,胸径209厘米。朱松、朱熹父子还很喜欢柳树,古诗《韦斋垂柳》对此有生动的描写(朱松号韦斋)。诗中写道:“袅袅柔丝正佛廊,好将垂柳作甘棠。”  朱熹有一首叫《代木》的诗,诗中写道:“代木相将入远山,共听幽鸟语关关。殷勤若角当时意,此日那容不尽欢。”它启迪人们要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