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猪源性大肠埃希氏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甘肃省13个地区(州、市)规模化猪场场和专业户猪场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118析,安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Rirby-Bauer氏方法,用18种抗菌药物对其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抑菌作用最强为诺氟沙星,高效菌株占89.0%;抑菌作用最差为四环素,耐药菌株占100%。 相似文献
2.
3.
4.
5.
新疆不同动物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新疆不同动物源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从猪场、羊场和牛场分别分离猪源大肠埃希菌454株、羊源大肠埃希菌638株和牛源大肠埃希菌89株,用微量肉汤法对上述细菌进行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酰胺醇类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表面,猪源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67.0%)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63.7%)耐药率较高,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0.4%~41.2%之间;羊源大肠埃希菌对安普霉素(33.9%)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1.2%)耐药率较高,其他药物耐药率在3.1%~15.6%之间;牛源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24.4%)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8.9%)耐药率较高,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1%~6.7%之间。多药耐药结果,猪源大肠埃希菌以2耐~5耐为主,羊源大肠埃希菌以0耐~2耐为主,牛源大肠埃希菌以0耐~1耐为主。新疆猪源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最严重,羊源菌次之,牛源菌最轻;猪源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6.
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对3株不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大肠埃希菌进行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安普霉素)诱导,考察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对其余8种不同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膜清除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氨基糖苷类药物诱导压力下,3株不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菌株对其余8种抗菌药物的最小膜清除浓度比最小抑菌浓度至少增加8倍以上,与诱导前相比,大肠埃希菌形成生物被膜后,其最小膜清除浓度增加的速率比最小抑菌浓度快。 相似文献
7.
中药对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25种中药对秦皇岛地区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地方流行株QH1(O78)、QH2(O89)、QH4(O1)的体外抑菌效果,以E.coli标准株ATCC25922作为质控菌株。利用水提法制备中药药液,使终浓度为1g/mL;用平板琼脂打孔法和改良微量二倍稀释-平板法分别测定25种中药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金银花、黄连、乌梅、五味子4种中药对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极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20.3mm~22.7mm之间,其MIC在15.65mg/mL~31.25mg/mL之间;其他药物对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为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中药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9.
克拉维酸强化的阿莫西林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克拉维酸是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阿莫西林同时应用时使得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对阿莫西林耐药的大多数细菌重新成为敏感菌。对来源于鸡、猪的共3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表明,70%以上菌株对阿莫西林耐药;克拉维酸与阿莫西林联合使用使MIC显著下降;与单一使用阿莫西林相比,头孢氨苄青霉素对大多数分离菌的MIC较低。 相似文献
10.
11.
味蒙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2020,41(4):101-106
为筛选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具有良好抑菌作用的蒙药,试验采用打孔法测定S. aureus和E. coli对石榴皮、诃子、小白蒿、黄芩、黄芪、苦参、铁线莲7味蒙药敏感程度,微量稀释法测定蒙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棋盘法测定敏感蒙药对S. aureus和E. coli的协同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结果显示:石榴皮、诃子、黄芩3味蒙药对S. aureus的抑菌圈直径为23.30~32.60 mm,MIC为0.98~7.80 mg/mL;石榴皮、诃子、黄芩3味蒙药对E. coli的抑菌圈直径为5.20~12.50 mm,MIC为7.80~31.50 mg/mL;石榴皮与诃子联合用药对S. aureus的FICI为1.00,为相加作用;诃子与黄芩、石榴皮分别联合用药对E. coli的FICI都为0.75,为相加作用。综上所述,石榴皮、诃子、黄芩3味蒙药对S. aureus综合抑菌效果达极度敏感或高度敏感;石榴皮、诃子、黄芩3味蒙药对E. coli综合抑菌效果达极度敏感或高度敏感;在抑制S. aureus的配方中石榴皮、黄芩、诃子可被优先考虑;在抑制E. coli的配方中黄芩、诃子、石榴皮可被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评价中药及其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取乌梅、五倍子、山茱萸、黄芩等30种中药,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水提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并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水提物与其他中药水提物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五倍子、乌梅、金银花、大青叶、黄芩、薄荷、五味子、青蒿、秦皮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MIC为6.25 mg/mL),而五味子和乌梅对大肠杆菌杀菌活性最强(MBC为50 mg/mL)。选取9种中药水提物作为主药与其他中药水提物分别组成复方后,大部分复方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药与盐酸恩诺沙星联用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上一种常用药物盐酸恩诺沙星和不同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及其联合使用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发现,单味中药水提物中侧柏叶、金樱子和五味子的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值分别为3.91、3.91和7.81 mg/mL;单味中药的醇提物中,侧柏叶、马齿苋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值分别为7.81和3.91 mg/mL。盐酸恩诺沙星分别与五味子和金樱子水提物联合作用后,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MIC值分别降低到0.0078和0.0039 mg/mL;与马齿苋、赤芍、侧柏叶和金樱子的醇提物联合后,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MIC值均明显降低。盐酸恩诺沙星分别与鱼腥草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椿皮水提物、马齿苋醇提物、苍术醇提物、三颗针醇提物、赤芍醇提物、薤白醇提物、拳参醇提物、侧柏叶醇提物、金樱子醇提物和败酱草醇提物联合作用后,对大肠耐药菌株呈现相加或协同抑菌作用,其FIC值分别为0.75、0.62、0.62、0.27、0.75、0.75、0.31、0.62、0.50、0.53、0.28和0.62。初步认为不同中药中含有能有效降低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中药,也含有与盐酸恩诺沙星组合,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中药,为寻找有效防治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来对抗多重耐药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17.
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湖北省襄樊地区7家猪场采集病料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培养,获得36株菌株。通过菌落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确定分离细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对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的菌株有81%,氟苯尼考42%,庆大霉素39%,痢菌净33%,新霉素31%。对阿莫西林耐药的菌株为86%,氯霉素72%,土霉素56%,卡那霉素47%、庆大霉素47%。通过本次试验可知丁胺卡那霉素可作为襄樊地区防治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首选药物,氟苯尼考作为备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石榴健胃丸、仁青芒觉、十五味黑药丸、仁青常觉等5种复合藏药对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情况。利用药敏试验的研究方法,对近几年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14株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检测的研究。结果表明:14株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对仁青芒觉表现为中度敏感;对石榴健胃丸、十五味黑药丸、仁青二十五味马宝丸、仁青常觉均表现为耐药;14株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均敏感。通过动物试验表明,只接种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没有注射仁青芒觉的分离菌株均能引起大多数小鼠死亡,均具有高致病性,致死率达到95%,而注射了仁青芒觉复合藏药的试验组,死亡情况明显降低。结论提示:5种复合藏药中仁青芒觉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目前对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治疗没有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耐药性泛滥的形势下,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面除了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复合藏药也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