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五味子醇提物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致小鼠肠炎的治疗效果,本试验将18只健康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致病组(TNBS组)和治疗组(S+TNBS组),采用TNBS法建立小鼠肠炎模型,对S+TNBS组小鼠进行为期10 d的五味子醇提物(1 g/mL,0.2 mL/只)治疗。结果显示:血清和肠组织中促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S+TNBS组显著低于TNBS组(P0.05),极显著高于C组(P0.01),S+TNBS组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极显著高于TNBS组(P0.01),显著高于C组(P0.05);血清与肠组织中抗氧化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含量,S+TNBS组极显著高于C组和TNBS组(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力(T-AOC)的含量S+TNBS组极显著高于C组(P0.01),显著高于TNBS组(P0.05),S+TNBS组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低于TNBS组(P0.05),显著高于C组(P0.05)。表明S+TNBS组小鼠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降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升高,抗氧化能力增强,小鼠剖检观察肠道损伤减轻。五味子醇提物在浓度为1 g/mL时对TNBS致小鼠肠炎的损伤修复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旋毛虫抗原基因T668重组蛋白对鼠结肠炎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毛虫感染已被证实对Th1型免疫应答为主的炎症性肠病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寄生虫特异性抗原基因表达的蛋白在发挥免疫调节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旋毛虫表达T668重组蛋白对肠炎模型鼠的保护作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50μg T668蛋白1次/10d,共3次,直肠内灌注5mg三硝基甲苯磺酸(TNBS)以诱导肠炎发生,通过检测疾病活动指数、组织病理变化进行评估及Th1、Th2型免疫反应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情况。T668重组蛋白明显改善疾病活动指数(DAI)及宏观和微观上病理评分。肠道细胞ELISA检测显示,T668蛋白免疫造模后3、7dIL-10和TGF-βLPMC产生水平高差异显著(P<0.05),而3、7dIFN-γ、IL-17和3d后的IL-12LPMC产生水平低差异显著(P<0.05);免疫细胞检测7d的蛋白免疫组CD4+CD25+Foxp3+Treg表达比未免疫组显著降低(P<0.05)。T668表达的重组蛋白对IBD是一个潜在的保护剂。  相似文献   

3.
为检测树突状细胞(DC)受猪附红细胞体(M.suis)刺激并接种于感染M.suis小鼠后细胞因子IL-6、IL-23、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量的变化,将感染M.suis的C57BL/6小鼠分为2组,用M.suis致敏的DC2.4和未致敏的DC2.4接种于2组小鼠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第1、3、5、7天细胞因子IL-6、IL-23、IL-17、TGF-β的变化.结果显示:M.suis小鼠模型接种致敏DC2.4后第1、3、5和7天,外周血中IL-6水平高于对照组(第3~5天,P<0.05),第5天水平达高峰;IL-23和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3天水平达高峰;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1天水平达高峰.IL-17与IL-6表达量两者呈正相关,r=0.848且P<0.01;IL-17与IL-23呈正相关,r=0.604且P<0.01;IL-17与TGF-β呈正相关,r=0.683>0,且P<0.01.结论:致敏DC可通过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Th0向Th17分化,TGF-β、IL-6协同IL-23共同作用促进Th17分泌IL-17,进一步为Th17亚群在附红细胞体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究UBC13蛋白对支气管哮喘小鼠体内Th2、Th17细胞极化的影响。18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PBS组、哮喘模型(OVA)组和UBC13蛋白(UBC13)组,OVA组和UBC13组采用卵清蛋白(OVA)和脂多糖(LPS)进行致敏和雾化建立哮喘模型,其中UBC13组于每次雾化前0.5 h腹腔注射100μg UBC13蛋白。末次雾化激发24 h后处死小鼠,采集样品,通过HE染色观察肺脏切片病理学变化、PAS染色观察气道黏液的分泌,ELISA法检测血清IgE浓度和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中IL-4、IL-5和IL-17A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脏Th2型相关因子IL-4、IL-5、IL-13、IFN-γmRNA和Th17型细胞因子IL-1β、IL-6、IL-17A、IL-2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建立了哮喘模型,与PBS组相比,OVA组IgE浓度极显著上升(P0.01),肺脏病理切片炎性细胞浸润和中性黏液分泌现象明显,肺脏中IL-1β、IL-4、IL-6、IL-13和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IL-5和IL-2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BALF中IL-4、IL-5和IL-17A的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与OVA组相比,UBC13组IgE浓度显著降低(P0.05),病理切片炎性细胞浸润现象减轻、黏液分泌减少,肺脏IL-1β、IL-4、IL-17A、IL-13和IL-23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IL-6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BALF中IL-5的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IL-4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7A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UBC13蛋白能下调Th2和Th17型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影响哮喘模型Th2和Th17细胞的极化。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4,(10):17-20
为了调查华蟾毒精(CBG)对树突状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采用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NSF)和IL-4体外联合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获得树突状细胞(DCs)。经免疫磁珠分选法纯化获取CDllc+树突状细胞。试验组CDllc+树突状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CBG,空白对照组加等量RPMI-1640,阳性对照组加LPS。作用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p70、IL-10及IL-1β含量。结果表明:在适量浓度1050μg/mL范围内,CBG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DCs分泌IL-12p70和IL-1β水平,下调IL-10的分泌水平。说明CBG能够通过调控DCs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来诱导Th1型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DPP-4抑制剂Alogliptin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结肠的MPO值,血清IL-8、TNF-α和GLP-2水平的影响,并探讨Alogliptin对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机制.方法 雄性BALB/c小鼠48只,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治疗组(520 mg/kg),Alogliptin高、中、低剂量组(1、0.3、0.1mg/kg).模型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对BALB/c小鼠进行灌肠,制作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经灌胃给予药物治疗后,观察DPP-4酶抑制剂Alogliptin对肠炎小鼠腹泻,组织形态损伤,结肠组织MPO酶活力,血清IL-8、TNF-α和GLP-2含量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Alogliptin高、中剂量组能够改善肠炎小鼠临床症状,减轻结肠黏膜损伤,显著降低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DAI评分(P<0.01),并且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MPO酶活性、血清IL-8和TNF-α的浓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Alogliptin治疗组小鼠血清GLP-2的含量较模型组和正常组都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 DPP-4酶抑制剂Alogliptin能够有效抑制小鼠肠道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肠黏膜的病理性损伤,对TNBS诱导的肠炎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羊口疮病毒(OrfV)B2L、F1L基因融合真核表达质粒pVAX1-B2L-F1L免疫小鼠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及IL-2对其免疫作用的影响。本研究将构建的pVAX1-B2L-F1L真核质粒转染MDBK细胞后,采用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B2L-F1L融合基因在MDBK细胞中的表达;将pVAX1-B2L-F1L、pVAX1-B2L-F1L+pVAX1-IL-2、pVAX1空载体、生理盐水对照组KM系小鼠通过后腿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OrfV特异性抗体以及Th1型(IL-2、IFN-γ)、Th2型(IL-4、IL-6)细胞因子;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显示,pVAX1-B2L-F1L重组质粒能够在MDBK细胞中表达;pVAX1-B2L-F1L+pVAX1-IL-2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及IL-2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pVAX1-B2L-F1L组;该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IL-4、IL-6细胞因子水平与pVAX1-B2L-F1L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该联合免疫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高于pVAX1-B2L-F1L组(p<0.05)。由此表明,pVAX1-B2L-F1L能够诱导小鼠产生OrfV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联合pVAX1-IL-2诱导的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应答为主,且能够促进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本研究为Orf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副干酪乳杆菌L9(L9)诱导CD4+T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以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s)为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和流式细胞术分析L9对BMDCs调节性细胞因子分泌以及CD103表达的影响;利用L9诱导后的BMDCs与小鼠脾CD4+T细胞联合培养,分析调节性T(Foxp3+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L9的干预能够显著促进BMDCs中白介素(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分泌以及CD103的表达(P0.05),并呈现浓度依赖效应;同时,经L9诱导后的BMDCs,显著提高了CD4+T细胞中Foxp3+Treg细胞的比例(P0.05)。L9通过调节BMDCs中调节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以及CD103的表达,促进CD4+T细胞向Foxp3+Treg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7,(12):2378-2383
为探讨中药组方对动物机体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试验研究了预防用中药组方对感染大肠杆菌小鼠血清中Th17及Treg型细胞因子的影响。选取6只健康小鼠为对照组(记为-72h)。另选取252只精神、体况接近的小鼠,按照性别、体质量分为6组:Ⅰ、Ⅱ、Ⅲ组为中药组方高、中、低剂量组,灌胃剂量(相当于生药含量,按0.1mL/10g灌胃)分别为20,10,5g/kg;Ⅳ组为药物对照组,按66mg/kg灌胃黄芪多糖;Ⅴ组为模型组及Ⅵ组为健康对照组灌胃同体积蒸馏水,均1次/d,连用3d。试验第4天,Ⅰ~Ⅴ组小鼠均腹腔注射1.7×108 CFU/mL大肠杆菌液(0.1 mL/只),Ⅵ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感染后0,3,6,12,24,48,168h,每组分别选取6只小鼠处死获取全血及血清样本,用ELISA方法测量血清IL-17、IL-23、TGF-β、IL-10的含量,并计算IL-17/IL-10的比值。结果显示:用药后3d,中药组方组小鼠血清IL-17、IL-23,高剂量组的IL-10,中、低剂量组的IL-17/IL-10比值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及对照组(P<0.05);在感染3h中药组方的IL-10均显著低于感染组(P<0.05),IL-17/IL-10比值均极显著高于感染组(P<0.01),高、中剂量组的IL-17均高于感染组(P>0.05),IL-23、TGF-β均低于模型组(P>0.05)。在试验期间,感染3h后中药组方组的IL-17、IL-23均低于黄芪多糖组,而TGF-β、IL-10和IL-17/IL-10比值部分高于黄芪多糖组。这表明预防用中药组方通过影响感染小鼠血清IL-17、IL-23、TGF-β、IL-10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Th17及Treg细胞亚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UBC13蛋白对支气管哮喘小鼠体内Th2、Th17细胞极化的影响。18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PBS组、哮喘模型(OVA)组和UBC13蛋白(UBC13)组,OVA组和UBC13组采用卵清蛋白(OVA)和脂多糖(LPS)进行致敏和雾化建立哮喘模型,其中UBC13组于每次雾化前0.5 h腹腔注射100 μg UBC13蛋白。末次雾化激发24 h后处死小鼠,采集样品,通过HE染色观察肺脏切片病理学变化、PAS染色观察气道黏液的分泌,ELISA法检测血清IgE浓度和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中IL-4、IL-5和IL-17A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脏Th2型相关因子IL-4、IL-5、IL-13、IFN-γ mRNA和Th17型细胞因子IL-1β、IL-6、IL-17A、IL-2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建立了哮喘模型,与PBS组相比,OVA组IgE浓度极显著上升(P < 0.01),肺脏病理切片炎性细胞浸润和中性黏液分泌现象明显,肺脏中IL-1β、IL-4、IL-6、IL-13和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 < 0.01),IL-5和IL-2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 < 0.05),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 < 0.01),BALF中IL-4、IL-5和IL-17A的水平极显著上升(P < 0.01);与OVA组相比,UBC13组IgE浓度显著降低(P < 0.05),病理切片炎性细胞浸润现象减轻、黏液分泌减少,肺脏IL-1β、IL-4、IL-17A、IL-13和IL-23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 < 0.05),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IL-6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 < 0.01),BALF中IL-5的水平极显著下降(P < 0.01),IL-4的水平显著下降(P < 0.05),IL-17A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 > 0.05)。由此可见,UBC13蛋白能下调Th2和Th17型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影响哮喘模型Th2和Th17细胞的极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离并培养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SqRT-PCR的方法检测IL-21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IL-1β、IL-10、IL-1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T组相比,单独LPS处理组IL-1β、IL-10、IL-12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极显著;与LPS组相比,在IL-21+LPS组中,IL-21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IL-1β、IL-10、IL-12mRNA表达,差异显著。以上结果表明,IL-21通过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IL-10、IL-12、IL-1β的表达,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高脂肪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高脂肪饲料喂养昆明小鼠30d,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将小鼠分为4组,A:模型+FGF21组;B:模型组;C:正常+FGF21组;D:正常组。A和C组分别连续给药6d,B和D两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后眼球采血,采集血液样品,断颈处死小鼠,分离肝脏和脾脏组织,通过组织切片染色、血清生化及ELISA检测,观察FGF21对肝脏组织病理学、血清中TNF-α及IL-1β的影响。结果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经过FGF21治疗后,血清中TG、TC、NEFA、LDL-c含量显著降低,ELISA结果显示血清中TNF-α、IL-1β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都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FGF21明显改善高脂肪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变化。同时,降低脂肪肝组织脂肪变形引起的血液中TNF-α、IL-1β的表达,表明FGF2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和脂多糖(LPS)共刺激诱导小鼠炎症反应,探索苦参碱的抗炎机制。试验选取100只雌性昆明系小鼠,设置空白组、PRRSV组、LPS组、PRRSV和LPS共刺激组、苦参碱作用组。LPS和PRRSV共刺激30 min后腹腔注射40 mg/kg·bw苦参碱,每隔24 h给药1次,连续给药3次;共刺激1 d和7 d后,通过检测小鼠肺脏病理变化、血细胞中各种白细胞数变化、肺脏中IL-1β和TNF-αmRNA以及脾脏中Treg和Th17细胞的表达阐释苦参碱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PRRSV和LPS共刺激诱导小鼠严重的肺脏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典型的间质性肺炎,苦参碱处理后影响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含量以及肺脏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苦参碱通过抑制白细胞的变化以及IL-1β和TNF-α的表达来改善PRRSV/LPS共刺激诱导的间质性肺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讨论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损伤的修复作用。选用24只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DSS模型对照组、DSS+EGF组。正常对照组小鼠饮用自来水;DSS模型对照组小鼠在试验第1~7天饮用5%DSS水溶液,第8~10天饮用自来水;DSS+EGF组小鼠按照DSS模型对照组处理,同时每天皮下注射EGF 2次,共注射10 d。结果表明: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长度极显著降低(P0.01);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DSS+EGF组小鼠结肠长度极显著增加(P0.01)。2)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可见典型溃疡,结肠损伤程度评分(CDS)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SS+EGF组小鼠结肠组织未见溃疡,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CDS极显著降低(P0.0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DSS+EGF组小鼠结肠Occludin浓度显著升高(P0.05)。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DSS+EGF组结肠IL-2和IL-4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IL-10浓度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EGF可能通过提高肠道Occludin表达水平,调节肠道细胞因子浓度趋于正常水平,从而修复受损肠道组织,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石膏样小孢子菌经皮肤感染小鼠后皮肤损伤组织中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TLR-2和TLR-4及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对C57BL/6小鼠皮下接种大熊猫源石膏样小孢子菌,分别在第3、7和14天取病变皮肤组织,经PAS染色和HE染色观察孢子定植部位和病理损伤;分别在第3、6和12小时取病变皮肤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受体mRNA的转录表达量;分别在第1、3、7和14天取样,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表达量。结果表明: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小鼠后导致皮下脓肿,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角质层增厚。试验中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TLR-2和TLR-4的转录表达量增加(P0.01),细胞因子IL-6、IL-1β、IL-23、 TGF-β、IL-17A、IL-17F和IL-22的转录表达量增加(P0.01)。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病原菌表面模式识别分子而引发免疫反应。本研究表明,机体感染石膏样小孢子菌后,模式识别受体表达显著增加,并通过识别菌体表面模式识别分子从而激活Th17途径,分化成熟的Th1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2、IL-17A和IL-17F,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旋毛虫感染诱导的宿主免疫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试验随机将100只Balb/c小鼠分成空白组、旋毛虫组、荷瘤组、旋毛虫+荷瘤组,每组25只。旋毛虫+荷瘤组小鼠在感染旋毛虫后的第7天(试验第7天)接种小鼠肝癌H22细胞,荷瘤组与旋毛虫+荷瘤组小鼠接种肝癌H22细胞的时间相同。在试验第28天,荷瘤组和旋毛虫+荷瘤组均处死10只小鼠用于计算抑瘤率。在试验的第7,14,21,28,35天每组各处死3只小鼠并收集脾细胞进行培养,采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各组小鼠脾脏中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荷瘤组相比,旋毛虫+荷瘤组的抑瘤率为62.65%(P0.05),旋毛虫感染有效抑制了H22肿瘤的生长。旋毛虫+荷瘤组IL-2、IFN-γ的表达量于第7,14,21天明显升高,与空白组和荷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旋毛虫+荷瘤组IL-4的表达量总体呈逐渐升高趋势。说明旋毛虫感染早期诱导宿主产生Th1细胞因子IL-2、IFN-γ以及后期诱导宿主产生Th2细胞因子IL-4可能抑制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紫花地丁总黄酮(TFV)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活力、细胞中炎症介质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其体外抗炎活性的作用。试验采用MTT法筛选出TFV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活力具有促进作用的最佳添加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TFV对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释放到细胞培养液中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TFV对LPS诱导的炎性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并分析了TFV的体外抗炎活性。试验结果表明,TFV在5~50μg/mL浓度范围内能提高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的活力(P0.05);与LPS模型组比较,TFV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NO、TNF-α、IL-6、IL-1β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内TNF-α、COX-2等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量(P0.05)。综上,TFV能显著下调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IL-1β、IL-6、TNF-α等细胞因子的释放量和下调TNF-α、COX-2 mRNA的表达量,说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实现其抗炎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用不同剂量的柴桂口服液作用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所诱导的小鼠体内炎症模型,探讨柴桂口服液对LPS诱导小鼠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将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地塞米松组和柴桂口服液Ⅰ~Ⅳ组(2.5、5、10、15 g/kg体重)。各给药组小鼠连续用药5 d后,腹腔注射10 mg/kg体重的LPS诱发炎症反应。LPS处理后6 h,所有供试动物采样测定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的含量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PS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桂口服液各剂量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含量较LPS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LPS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桂口服液各剂量组TNF-α、IL-6、IL-8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较LPS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果表明,柴桂口服液可以降低LPS诱导的小鼠体内炎症因子表达及分泌,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表达的菌体表面纤连蛋白结合蛋白A(FnbpA)在感染早期与宿主细胞粘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将其免疫小鼠后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Th1和Th17反应。但FnbpA诱导Th1和Th17反应的CD4~+ T细胞表位尚不清楚。本研究根据FnbpA二级结构及其与MHCⅡ分子的结合能力对CD4~+ T细胞表位进行预测与分析,选择并合成7个候选CD4~+ T细胞表位肽。将每个表位肽分别对FnbpA免疫的C57BL/6小鼠CD4~+ T细胞进行体外刺激,通过检测CD4~+ T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对免疫优势表位进行初步鉴定。再以初步鉴定的优势表位肽段免疫小鼠,并检测其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表明,表位肽F5(FnbpA488-505)能够显著诱导CD4~+ T细胞增殖并分泌高水平IFN-γ和IL-17A,而且F5在不同S.aureus菌株中高度保守。表明FnbpA_(488-505)是诱导CD4~+ T细胞分化为Th1/Th17的T细胞表位。本研究为S.aureus的FnbpA表位肽疫苗的进一步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4,(6):973-976
为了探讨归参汤(GST)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IL-2、TNF-α和脾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环磷酰胺制造免疫抑制模型,利用双抗夹心ELISA法,观察归参汤对小鼠血清中IL-2、TNF-α的影响;RT-PCR法观察归参汤对小鼠脾细胞中INF-γ、IL-4、T-bet和GATA-3的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归参汤高剂量组可以显著增加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IL-2、TNF-α的含量(P<0.01),提高INF-γ的表达(P<0.05),降低IL-4的含量(P<0.05),升高T-bet(P<0.05),降低GATA-3的表达(P<0.05)。归参汤的免疫增强作用与升高血清中IL-2、TNF-α有关,且升高INF-γ/IL-4纠正免疫抑制小鼠Thl/Th2细胞因子的比例紊乱,其机制可能部分归因于对T-bet和GATA-3的mRN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