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测定急性冰水应激时犬血清甲状腺激素、NO及Na、K、Cl离子含量的变化,来评价急性冰水应激对犬体内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状态及电解质平衡的影响。试验选取8只成年杂种犬,保定躯干浸于冰水混合物中(0~4)℃,使其进行冰水浴30 min。分别于处理前0.5 h(-0.5 h)及处理后0、0.5、1、3、7 h进行桡静脉采血2 mL,分离血清后测定其甲状腺激素(T3、T4)、一氧化氮(NO)及Na^+、K^+、Cl^-的含量。结果表明:与-0.5 h(处理前)相比,处理后各时间点犬血清T3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与-0.5 h及0、3、7 h相比,血清T4含量在0.5 h时显著降低(P<0.05);血清NO含量在处理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处理前0.5 h(P<0.05),且1、3、7 h显著高于0、0.5 h(P<0.05);与-0.5 h相比,处理后3 h血清Na^+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K^+含量处理后0 h显著高于1、3、7 h(P<0.05),血清Cl^-含量处理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急性短期冰水应激会扰乱机体的能量代谢状态、降低T4含量,同时造成氧化应激损伤、使NO含量大量升高;引起血清Na、K离子平衡紊乱、含量升高,提示临床上人或动物发生冰水应激时应及时纠正机体能量代谢、氧化还原平衡和电解质的紊乱。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高温环境下佩戴犬降温马甲对德国牧羊犬运动前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掌握其变化规律,探讨该装备的作用效果,进而为该犬降温马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以12只2~4岁,体重30~35 kg,健康的德国牧羊犬公犬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让试验犬在跑步机以15 km/h速度奔跑10 min,分别测定了试验犬在(33±1)℃,空气相对湿度62%下,运动前,运动后及运动后15 min后的体温、心率生理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犬在跑步机以15 km/h速度奔跑10 min后,体温显著上升(P0.05),休息15 min后体温稍有恢复,仍然显著高于运动前,但3个阶段试验组比对照组皆体温稍偏低,试验组休息15min体温比运动后显著降低(P0.05);犬心率变化各组间均不显著(P0.05);犬血清肌酸激酶、血清乳酸脱氢酶浓度显著上升(P0.05),休息15 min后,各指标均有所恢复,但仍未恢复到运动前水平;其中,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浓度各阶段变化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中德国牧羊犬短时间剧烈运动后体温明显升高,而佩戴降温马甲可稍降低犬体温的升高,并可加快运动后犬体温的恢复速度,降低高温环境下运动及训练对犬的危害,此研究为该犬降温马甲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急性短期热应激条件下犬行为和生理常数的变化规律,试验选择年龄、体重相近的6只健康中华田园犬单笼饲养,预试期为1周,试验期间维持犬舍温度为(35±1)℃,持续16 h后自然降温16 h,分别在试验开始(0小时)及试验1,3,8,16,32小时时观察犬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测量呼吸频率、体温、心率,并计算采食量及饮水量。结果表明:与常规饲养相比,热应激1 h后犬狂躁不安,热应激5~8 h犬精神沉郁;与常规饲养相比,高温饲养时犬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高温饲养时犬饮水量显著升高(P0.05);与试验开始时相比,1,3,8,16小时时呼吸频率极显著增加(P0.01),32小时时呼吸频率显著增加(P0.05);与试验开始时相比,1,3小时时心率差异不显著(P0.05),8,16,32小时时心率显著增加(P0.05);与试验开始时相比,3小时时体温极显著升高(P0.01),1,8,16,32小时时体温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急性短期热应激对犬的生理活动和生理常数有显著影响,临床上要注意观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高温环境下日粮中添加复合抗氧化剂对犬血清抗氧化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选取12只30~35 kg雄性德国牧羊犬,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复合抗氧化剂,试验期62 d,分别在试验第0,31,62天收集犬血清测定抗氧化指标和激素水平,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犬舍环境温湿指数(THI)平均为83.43,属于高度热应激。与对照组相比,第31天,试验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62天试验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睾酮(T)含量显著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皮质醇(COR)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日粮中添加复合抗氧化剂可以提高犬的抗氧化能力,缓解热应激。  相似文献   

5.
用6种不同维生素C水平(添加量分别为0、75、150、300、600、1200mg/kg的Vc-2-磷酸酯)的饲料喂养初始重(5.90±0.51)g的苗王云鲫30d,研究维生素C对异育银鲫生长及运输应激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600mg/kg维生素C,异育银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大,饵料系数最低(P〈0.05)。生长试验后,每组用自制塑料袋网捞取苗王云鲫10尾,放入蛊水15L的塑料袋中,充入纯氧、打包,用皮卡车运输2h,试验鱼血清用于皮质醇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试验鱼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运输前水平(P〈0.05)。其中,试验Ⅰ~Ⅵ组苗王云鲫血清皮质醇含量分别为运输前的14.6、9.9、7.6、5.2、5.4和4.5倍;但随着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清皮质醇浓度逐渐下降,表明维生素C能显著降低运输应激引起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有抗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热应激对肉鸡肾脏功能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缓解作用,试验选择健康雏鸡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应激组、热应激+NAC组,每组20只。对照组按照肉鸡饲养标准饲养,热应激组、热应激+NAC组模拟热应激环境,分别饮用自来水和0.2%的NAC水溶液,于28,35日龄时分别测定血清中尿酸、肌酐、尿素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28,35日龄时热应激组肉鸡血清尿酸、肌酐、尿素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热应激组比较,热应激+NAC组肉鸡血清尿酸、肌酐、尿素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说明饮水中添加0.2%NAC可有效缓解热应激状态下肉鸡肾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和探讨急性短期热应激对家兔行为、生理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月龄健康的雄性新西兰兔75只单笼饲养,随机分为5组,分别对应5个时间段,每组15只,试验期间则进行(36±1)℃的12 h高温热应激处理,并分别在试验前(0 h)和热应激1、3、6和12 h对家兔各种行为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生理常数及血清抗氧化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行为指标上,与0 h时相比,1 h、3 h、6 h和12 h时家兔的趴卧显著增加(P0.01),而取食显著降低(P0.01);1 h、3 h时饮水、运动和站立显著增加(P0.01),6 h、12 h时显著下降(P0.01);修饰行为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生理常数上,与0 h时相比,1 h、3 h时体温差异不显著(P0.05),6 h、12 h时体温显著升高(P0.01);与0 h时相比,1 h、3 h、6 h和12 h的呼吸频率显著增加(P0.01)。在血清抗氧化指标上,与0 h时相比,1 h、3 h、6 h和12 h时丙二醛(MDA)的含量逐渐增加(P0.01),总抗氧化能力(T-AOC)则逐渐下降(P0.01),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则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P0.01)。研究表明,急性短期热应激对家兔的行为和生理生化指标有着显著影响,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观察分析,并建立预警机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体重为4 5±0 5kg的雄性京巴、沙皮和杂种宠物犬,随机分成2组,每组9只,由桡静脉采取自身对照血液后,冷应激组置于0℃的冰水混合物中30min,分别于刺激结束后0h、1h、2h采血;热应激组置于41~42℃的环境中1h,分别于刺激30min和60min时,刺激结束后1h和2h采血。测定血样中的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血沉、红细胞脆性等血液指标,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浓度。结果表明:在热刺激条件下,各试验期皮质醇和ACTH的浓度均高于各自对照期,但热刺激30min和60min时,与各自对照期相比,皮质醇浓度和ACTH浓度差异均极显著(P<0 01);刺激结束后1h,皮质醇浓度与对照期相比差异仍极显著(P<0 01),ACTH浓度差异显著(P<0 05);刺激结束后2h二者虽都高于对照期,但差异不显著(P>0 05)。冷刺激条件下,各试验期皮质醇和ACTH的浓度均高于各自对照期,其中冷刺激结束时均差异极显著(P<0 01),结束后1h差异显著(P<0 05),结束后2h差异不显著(P>0 05)。冷热刺激对各项血液生理指标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以上结果显示:上述神经内分泌和血液生理指标的改变与急性冷热应激反应有关,提高了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9.
氨氮污染是水产养殖中重要的污染物,因此提高鱼体抗污染应激能力至关重要。本试验采用不同维生素C含量的饲料饲喂圆斑星鲽幼鱼,探究饲料维生素C含量对圆斑星鲽幼鱼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试验在(12.5±1.5)℃的水温下进行,选择体重为(38.0±0.8)g的健康圆斑星鲽幼鱼,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维生素C含量为10.2(对照)、249.1、402.8、616.2、769.5、909.4和1 177.8 mg/kg的试验饲料8周。投喂试验结束后,从每个重复取10尾鱼,用20 mg/L的氨氮胁迫24 h。结果表明:无论是氨氮胁迫前还是氨氮胁迫后,在饲料维生素C含量达到769.5 mg/kg时,肝脏和肌肉中维生素C积累达到饱和,再继续升高饲料维生素C含量,肝脏、肌肉中维生素C含量不再显著升高(P0.05)。除1 177.8 mg/kg维生素C组外,无论是氨氮胁迫前还是氨氮胁迫后,各维生素C添加组圆斑星鲽幼鱼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616.2 mg/kg维生素C组血清中CAT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外,氨氮胁迫使各组血清中CAT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添加维生素C可以减少降低的幅度。无论是氨氮胁迫前还是氨氮胁迫后,各维生素C添加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氮胁迫使对照组及909.4和1 177.8 mg/kg维生素C组鳃丝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其他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氨氮胁迫使各组血清中葡萄糖和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血清中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此外,氨氮胁迫使各组血清中总铁结合力显著降低(P0.05)。综合各项测定指标,圆斑星鲽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在402.8~616.2 mg/kg时可有效提高机体抗氨氮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藏羚羊粪样中皮质醇含量,分析青藏公路对藏羚羊应激的影响以及不同干燥时间处理对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粪样经过4h干燥处理,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干燥处理2h和6h(P0.05)。藏羚羊距离道路小于150m时,其粪样中皮质醇含量显著增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藏羚羊对青藏公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应激,并且应激程度随道路距离而不同,提示今后道路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其对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犬热应激时的生理生化状态,并探讨以生理生化指标作为衡量犬热应激程度的可行性,分别在14、18、28、35℃测量了拉布拉多犬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犬在14℃、18℃体内指标处于正常水平,在28℃、35℃时处于热应激状态;与正常水平比较,犬在热应激时呼吸频率显著加快、血清皮质醇(COR)水平显著升高,呼吸、COR值升高与温度、温湿指数(THI)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直肠温度、ACTH未发生显著变化;血清中的主要酶类中ALT、ASP、CK、LDH在急性热应激时显著升高,然后恢复至正常水平,GLU、ALP未发生显著变化。证明在犬热应激研究中,气温、THI、COR、呼吸频率可作为主要的参考指标;体温及血液中ACTH、GLU、ALP含量与犬热应激程度不相关;ALT、ASP、CK、LDH在不同动物热应激中的变化规律不一致,能否作为犬热应激程度的指示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西南地区夏季热应激对肉兔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8只健康肉兔,分别测定非热应激期和热应激期兔舍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测定试验肉兔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热应激期试验肉兔的直肠温度、耳根温度、尾根温度和呼吸频率均极显著高于非热应激期(P0.01),颈部温度显著高于非热应激期(P0.05);(2)与非热应激期相比,热应激期肉兔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甲状腺素(T_4)含量在第30天显著降低(P0.05),皮质醇(COR)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显著增加(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第1天升高而后逐渐恢复正常(P0.05)。这表明夏季高温高湿环境诱发了肉兔的热应激反应,热应激肉兔表现为直肠温度、耳根温度、颈部温度、尾根温度及呼吸频率升高,内分泌系统紊乱,抗氧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在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幼鱼抗氨氮胁迫中的作用,试验配制了维生素E水平分别为11.09、47.52、91.38、134.57、178.92 mg/kg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5.6±0.2)g的云纹石斑鱼幼鱼56 d后进行6 h氨氮胁迫,测定其血清葡萄糖(GLU)、乳酸(LD)、皮质醇(COR)、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肝脏SOD活力和MDA含量对氨氮胁迫的响应。每个维生素E水平设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20尾鱼。结果显示:各组血清中GLU含量在饲喂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氨氮胁迫后血清中GLU含量随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而降低。氨氮胁迫后血清中LD含量与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呈反比,并在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达到47.52 mg/kg之后维持稳定。氨氮胁迫后各组血清中COR含量都有显著升高(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达到47.52 mg/kg后,饲喂56 d后再氨氮胁迫对血清和肝脏中SOD活力不产生显著影响(P0.05)。血清中CAT活力在饲喂后和氨氮胁迫后均有下降的趋势,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达到或超过91.38 mg/kg时不论饲喂后还是氨氮胁迫后,血清中CAT活力变化都不显著(P0.05)。在低维生素E水平(11.09和47.52 mg/kg)下,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在氨氮胁迫后均呈显著上升(P0.05);在高维生素E水平(91.38、134.57、178.92 mg/kg)下,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在氨氮胁迫后没有产生显著差异(P0.05)。在饲料维生素E水平达到或超过91.38 mg/kg时,饲喂后血清中GSH-Px活力均显著上升(P0.05),氨氮胁迫后血清中GSH-Px活力则无显著变化(P0.05)。在饲料维生素E水平达到或超过47.52 mg/kg时,血清T-AOC在饲喂后呈现显著升高(P0.05),而氨氮胁迫后又出现下降的趋势。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与云纹石斑鱼幼鱼的抗应激和抗氧化能力具有相关性,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达到或超过91.38 mg/kg可有效地提高云纹石斑鱼幼鱼的抗应激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对鲫鱼急性低温应激后皮质醇激素等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50条鲫鱼随机分为5组,A、B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试验对照组,C、D、E组分别在水中添加GABA25,50,100 mg/L,每组3个重复,低温应激0,0.5,2,4 h后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皮质醇含量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急性低温应激使鲫鱼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及生化指标多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添加GABA对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等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GABA可以有效地缓解皮质醇和三酰甘油含量的升高(P0.05),从而具有一定的抗冷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长途运输应激对西门塔尔牛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2头、平均体重(292.1±38.2)kg的西门塔尔牛,在最高气温30℃下,经过36h、1 450km的敞篷卡车运输,运输前后称重并采集颈静脉血样,测定其体重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运输前体重相比,经36h、1 450km运输后,试验牛平均体重极显著降低(P0.01),由292.1kg降低到262.8kg,体重损失10.03%。(2)与运输前相比,运输36h时西门塔尔牛血清皮质醇(COR)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糖(GLU)水平极显著增高(P0.01),运输后7~14d下降到运输前水平(P0.05);运输应激对血清胆固醇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3)运输应激极显著提高了西门塔尔牛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P0.01),显著提高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P0.05),运输后7~14d下降到运输前或更低水平(P0.05);运输应激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长途运输可显著降低肉牛的体重和抑制机体免疫机能,经长途运输后的西门塔尔牛需要约14d的恢复期。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急性热应激对山羊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选取5只健康、体况接近的(12±0.5)月龄波尔山羊×关中奶山羊杂交F1母羊,饲养于环控舱内(温度维持20℃,相对湿度60%),适应5d。第6天利用环控舱对5只试验羊进行38℃急性热应激处理12h,采集热应激前(0h,20℃)和热应激后2、4、8和12h试验羊血样。分别利用比色法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淋巴细胞HSP70家族基因(HSPA1A、HSPA6和HSPA8)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热应激时间对血清抗氧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与热应激前0h相比,血清T-AOC(P<0.05)、SOD(P<0.05)和GSH-Px(P<0.01)活性均在热应激8h后显著下降,MDA含量在热应激4h后显著增加(P<0.05)。2)热应激时间对血清免疫指标有显著影响。与热应激前0h相比,血清TNF-α、IL-1β、IFN-γ和IL-2含量分别在热应激4、8、8和4h后显著增加(P<0.05);IL-4(P<0.01)、IgG(P<0.01)、IgM(P<0.01)和IgA(P<0.05)含量分别在热应激12、4、4和4h后显著下降。3)热应激时间显著提高血淋巴细胞中HSP70家族基因(HSPA1A、HSPA6和HSPA8)的表达量。HSPA1AmRNA表达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热应激4h时达到峰值,各检测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应激前水平(P<0.01);HSPA6mRNA表达量在热应激2h时显著升高(P<0.01),4h后恢复到应激前水平(P>0.05);HSPA8mRNA表达量在热应激4(P<0.05)、8(P<0.01)、12h(P<0.01)时显著高于应激前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38℃急性热应激能够抑制山羊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提高血淋巴细胞HSPA1A、HSPA6和HSPA8基因的表达量,其中HSPA1A对热应激温度和时间更敏感,可作为山羊热应激早期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选择生长发育良好、体重100~110 kg的杜长大商品猪60头,研究采食不同饲料试验猪肉质性状及运输、宰前应激对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发酵饲料试验猪b(黄度)、24 h L、24 h b分别比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提高7.58%(P0.01)、6.95%(P0.01)、12.41%(P0.01);24 h p H和24 h肉色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比采食发酵饲料试验猪分别提高2.76%(P0.01)、2.00%(P0.05)。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38.05%(P0.01)、42.60%(P0.01);白细胞介素-1β屠宰时血清中含量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22.79%(P0.01)、13.47%(P0.05);结合珠蛋白运输前比屠宰时高18.92%(P0.05);去甲肾上腺素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10.48%(P0.01)、11.42%(P0.01);多巴胺运输后和运输前分别比屠宰时高44.70%(P0.01)、28.34%(P0.01);肾上腺素运输前比屠宰时高10.28%(P0.05)。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血清中丙二醛含量屠宰时比运输前提高19.79%(P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运输前比运输后高8.38%(P0.05);肌酸激酶运输后比运输前提高53.10%(P0.05);结合珠蛋白运输前比运输后高27.15%(P0.01);去甲肾上腺素屠宰时比运输前提高13.96%(P0.01),运输后比运输前提高9.04%(P0.05);多巴胺运输后分别比运输前及屠宰时高18.05%(P0.05)、56.95%(P0.01),运输前比屠宰时高32.95%(P0.01);肾上腺素运输前分别比运输后及屠宰时高15.69%(P0.01)、9.52%(P0.05)。采食不同饲料试验猪运输前后及屠宰时血液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装运前饲喂发酵饲料的试验猪血清中皮质醇和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分别比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提高14.01%(P0.05)和14.51%(P0.05);运输后饲喂发酵饲料的试验猪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高,与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相比分别提高13.80%(P0.05)、16.99%(P0.01)、11.42%(P0.01);肾上腺素含量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比饲喂发酵饲料试验猪提高9.89%(P0.05);屠宰时血清中皮质醇含量采食常规饲料试验猪比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极显著提高28.04%(P0.01)。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高原应激对马里努阿犬血液皮质醇含量、生理生化指标和血气指标的影响,为警犬的高原引种、高原疾病防治和高原应激的预防提供基础资料,试验将30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10~18月龄的成年马里努阿犬从昆明运输到拉萨,分别于运输前(进入高原前,试验地点在昆明)和到达高原后(进入高原后,试验地点在拉萨)静脉采集试验犬血液,检测血液皮质醇含量、生理生化指标和血气指标。结果表明:马里努阿犬进入高原后,血液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和淋巴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血糖浓度、尿素氮浓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肌酐浓度显著降低(P<0.05);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总量、碳酸氢根浓度显著降低(P<0.05),钠离子浓度、钾离子浓度和氯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说明高原应激能够提高马里努阿犬的血液皮质醇含量,并对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气指标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对犬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分析和评估不同剂量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对犬的镇痛效果,试验选择健康中华田园犬9只,分为空白组、低剂量(利多卡因,2 mg/kg)组、高剂量(利多卡因,4 mg/kg)组,按体重以适量丙泊酚进行诱导麻醉,于腰椎与荐椎结合处穿刺进入硬膜外腔,并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通过其对痛觉刺激的反应和生理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来评估麻醉效果,最终确定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剂量。结果表明:麻醉5 min后高剂量组犬的体温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和空白组(P0.05);麻醉后25~45 min,高剂量组犬的呼吸频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空白组(P0.05)。低剂量组犬麻醉5分钟时,对前肢痛觉刺激后心率较刺激前显著升高(P0.05),而此时对后肢进行痛觉刺激发现,刺激前后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至麻醉20分钟时,后肢痛觉刺激后心率较刺激前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犬麻醉10分钟时,前肢痛觉刺激后心率较刺激前显著升高(P0.05),而此时对犬的后肢进行痛觉刺激犬的心率与刺激前无显著变化(P0.05);麻醉45分钟时,对后肢进行痛觉刺激后心率较刺激前显著升高(P0.05),表明高剂量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对犬后肢的痛觉反射有一定影响,且该影响能维持一定时间。高剂量组犬的后肢痛觉刺激前后心率变化不显著的持续时间要长于低剂量组,而低剂量组长于空白组。三组犬的前肢在麻醉过程中均有痛觉反射,低剂量组后肢在第20分钟开始出现痛觉反射,而高剂量组犬的后肢于麻醉后第40分钟出现痛觉反射。说明4 mg/kg利多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用于犬后肢外科手术中疼痛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屠宰前禁食时间对肉鸡糖代谢、肉品质、血清生化和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42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5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羽。各组肉鸡屠宰前分别禁食0(对照)、6、12、18和24 h。结果表明: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血清葡萄糖、肝脏糖原和腿肌糖原含量呈线性和二次曲线显著降低(P0.05)。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胸肌和腿肌pH_(24 h)均呈线性和二次曲线显著升高(P0.05),胸肌和腿肌亮度值、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呈线性和二次曲线显著降低(P0.05)。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血清白蛋白、尿酸含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呈线性和二次曲线显著降低(P0.05),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活性和皮质酮含量呈线性和二次曲线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屠宰前禁食时间≥12 h会造成禁食应激加剧,合理的禁食时间(6~12 h)可以提高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