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讨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丙泊酚静脉复合静脉注射麻醉方式对接受生理性去势手术犬的镇痛效果,试验将20只临床健康犬随机分为单一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DP组)、利多卡因-丙泊酚组(LP组)和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丙泊酚组(DLP组),均以0.25 mg/(kg·min)的剂量静脉注射丙泊酚用于基础麻醉,然后分别经另一静脉通道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右美托咪定[0.5μg/(kg·h)]、利多卡因[100μg/(kg·min)]、右美托咪定[0.5μg/(kg·h)]+利多卡因[100μg/(kg·min)],用于犬的维持麻醉。所有犬只均给予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1.0μg/kg)和利多卡因(1.5 mg/kg)作为麻醉前用药,并以丙泊酚诱导和辅助机械通气。根据心率、血压变化及犬的表现来调整术中丙泊酚的用量,并麻醉维持至手术结束。记录犬麻醉前后血液学指标变化和苏醒时间,根据格拉斯哥综合疼痛评分系统(GCMPS)评价犬术后的疼痛反应,对于观察期第4小时得分大于9的犬需额外给予曲马多镇痛。结果表明:给予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后,犬只诱导麻醉和插管过程顺畅,可以平稳进入麻醉维持阶段,期间犬的心率稳步下降。在监测的各个时相点,随着手术刺激强度的增加,DLP组犬只的心率和血压变化较为平稳,均在临床接受范围内。维持麻醉所需的丙泊酚用量[(0.23±0.03)mg/(kg·min)]也明显减少,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麻醉前后,P组犬只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显著(P0.05),其他组血液学指标的整体变化不显著(P0.05)。虽然DLP组犬的苏醒期延长,但苏醒过程较为平稳。此外,DLP组术后的平均疼痛评分均低于其他组,需要额外给予镇痛剂的比例也更少(P0.05)。说明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联合用于持续静脉注射可以为丙泊酚静脉平衡麻醉提供安全、稳定的效果,减少丙泊酚的麻醉用量和术后止痛药的使用,适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麻前给药右美托咪定和布托啡诺对犬绝育术的麻醉效果影响,将15只试验用犬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DP组)、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BDP组),除麻前给药不同外,各组均实施丙泊酚诱导与异氟烷维持麻醉,并采用母犬绝育手术进行验证。分别于诱导麻醉前和维持麻醉后10、20、30、40、50 min和60 min时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理指标,记录各组间麻药用量与镇痛、镇静情况。结果显示,DP组、BDP组与P组相比能极显著降低(P<0.01)丙泊酚和异氟烷的麻药用量;麻醉后DP组与BDP组除心率轻度抑制外,临床其他各项生理指标相对稳定;BDP组的手术镇痛与镇静效果优于其他两组。表明麻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布托啡诺能有效降低麻醉药用量,提高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但在临床中应合理控制静脉给药速度与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用舒泰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实验兔进行复合麻醉在小型手术和试验中使用的可行性,试验在兔的耳缘静脉分别按体重注射舒泰(0.3 mL/kg)和盐酸右美托咪定(0.02 mL/kg),记录麻醉诱导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前(0分钟)及麻醉后5,10,15,20,25,30分钟的镇痛、镇静和肌松作用效果及体温(T)、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理指标;分别在麻醉前(0小时)及麻醉后1,2,24小时时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该复合麻醉方案的麻醉诱导时间为(2.6±0.4)min,麻醉时间为(31.2±5.2)min,苏醒时间为(8.5±2.6)min。麻醉后5分钟大多数实验兔进入良好的镇静状态,并持续至麻醉后第25分钟;麻醉后5分钟大多数实验兔进入良好的镇痛状态,并持续至麻醉后第20分钟;麻醉后15分钟大多数实验兔肌松状态良好,并持续至麻醉后第20分钟。与麻醉前相比,实验兔T、RR、HR、SpO2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T在麻醉后10分钟显著下降(P<0.05);随后逐渐升高,基本...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复合麻醉猫的效果,本研究选取8~12月龄本地猫10只,通过对麻醉时期、镇静、肌松、镇痛以及主要生物反射进行连续监测,评价该复合方法对猫的具体麻醉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对猫肌肉注射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复合麻醉后,麻醉诱导期平均为3.3 min,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67.3 min,苏醒时间平均为12.7 min,所有参试猫均顺利完成麻醉过程;在麻醉中猫角膜反射始终存在,眼睑反射有少数猫出现消失的情况,多数猫表现为反射迟钝,肛门反射始终存在;给予药物后镇痛、镇静、肌松效果出现迅速。在给药后10 min三者均达到良好的作用效果,此种良好而确实的作用状态一直持续到给药后30 min。在给药后40 min肌松和镇痛效果率先恢复。综合试验结果表明,对猫颈部肌肉分别注入右美托咪定(50μg/kg)和咪达唑仑(0.3 mg/kg),可产生确实的麻醉效果。主要表现为诱导迅速,维持时间40~45 min,苏醒平稳,对猫正常生物学反射影响轻微,镇静等麻醉三要素作用确实均衡。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用隆朋、咪达唑仑、芬太尼3种药物复合,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静脉滴注,研究其对犬的麻醉效果.选用成年杂种犬6只,分别按照0.53mg/kg、0.2mg/kg、0.13μg/kg体重剂量一次性静脉输注待犬自然倒地,然后接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滴注,注射速度分别为22.2μg/kg/min、8.3μg/kg/min、5.5ng/kg/min,持续输注1h,评价机体各种反射活动及镇静、镇痛、肌松效果,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等指标.结果显示,3种药物复合,单次给药后迅速进入麻醉状态,持续静脉滴注麻醉过程平稳;生物反射迅速减弱且持续存在;镇静、镇痛和肌松效果良好;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各时相无显著差异(P>0.05),心率和收缩压个别时相差异显著(P<0.05),舒张压、平均压及体温个别时相差异极显著(P<0.01),但均处于正常生理范围内.说明3种药物复合对犬进行麻醉单次输注起效迅速,持续静脉滴注麻醉过程平稳,对心血管、呼吸系统及体温影响较小,苏醒较快,未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小异氟烷麻醉的不良反应,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探讨了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复合静脉输注对异氟烷麻醉效果的影响。将12只临床健康的小型成年犬随机分为单一异氟烷(13mL/L)维持麻醉组(ISO)和右美托咪定(每小时2μg/kg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每小时50μg/kg静脉输注)-异氟烷(7.5mL/L)复合维持麻醉组(LDI)。两组犬均采用相同的麻醉前处理并辅助机械通气,麻醉维持时间1h,并监测和记录各项麻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ISO组相比,复合麻醉组犬只能更快地进入麻醉稳定期(P0.01),镇静、镇痛和肌松效果更好(P0.05),恢复苏醒的时间也更短(P0.01);期间动物心率明显降低(P0.01),但血压和血气离子浓度变化相对稳定。此外,心脏出现的代偿性扩张(P0.05)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并未明显影响心脏的收缩和射血功能,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结果表明,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复合用药可减少异氟烷的使用浓度,提供稳定的麻醉效果,动物的苏醒质量更佳,可以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6,(2):116-118
为观察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对梅花鹿循环和呼吸的影响,6只成年健康梅花鹿被肌注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0.04 m L/kg,给药后全程监测动物的麻醉状态、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等参数。结果显示: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作用梅花鹿的诱导时间为(6.10±0.45)min,麻醉时间为(91.67±2.25)min,苏醒时间(33.0±2.0)min;梅花鹿在诱导期HR、RR出现一过性升高,进入麻醉期后开始降低,与诱导前比较变化显著(P0.05);麻醉期DBP、SBP、MAP、T和SPO2与诱导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对梅花鹿麻醉期循环和呼吸部分指标有一定影响,但苏醒后各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究镇静药物右美托咪定联合乙酰丙嗪对比格犬的镇静效果,以确定减轻宠物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因精神状态改变而干扰兽医诊断的途径。选用5只健康比格犬进行轮换肌内注射,2μg/(kg·bw)右美托咪定(DEX)分别联合0、10、15μg/(kg·bw)和20μg/(kg·bw)乙酰丙嗪(ACE),观察2种药物互作对比格犬生理、镇静和苏醒状况的影响,试验间隔期为7 d。结果显示:与DEX组相比,2DEX-15ACE组和2DEX-20ACE组比格犬镇静评分显著增加(P<0.05),能够产生中度镇静效应并持续30 min,产生深度镇静效应并持续20 min;试验结束后,试验比格犬平稳苏醒,呼吸顺畅。与DEX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比格犬的体温和心率多显著下降(P<0.05),且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联合用药组比格犬的呼吸次数和平均血压未见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比格犬的血气检测相关指标PCO2和HCO~-3、肝肾功能5项指标未见显著影响(P>0.05)。因此,2μg/(kg·bw)右美托咪定联合15μg/(k...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α-氯醛糖和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口服麻醉的麻醉效果,本试验用α-氯醛糖复合右美托咪定,对10只健康SD大鼠实施口服麻醉,在麻醉过程中对大鼠的基本生理指标、麻醉时期、麻醉效果进行连续监测(服药后10、20、40、60、80、100、120和240 min),以评估2种麻醉药物复合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大鼠口服药物后体温持续下降,在服药后80 min体温又呈回升趋势,直至监测结束时(服药后240 min)。麻醉全程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为(94.8±0.8)%,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分别在服药后80 min和60 min降至最低值(P<0.05);麻醉时期监测结果显示,麻醉诱导时间为(16.80±2.56)min、维持时间为(124.00±9.40)min、苏醒时间为(48.80±5.36)min,呈现出诱导和苏醒平稳、维持时间长的特点;2种麻醉药物复合应用时,镇静、镇痛和肌松效果确实,可提供约120 min良好的麻醉作用时间。结果表明,α-氯醛糖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口服麻醉具有麻醉持续时间长,麻醉效果良好均衡等优点,但对常规生理指标干扰较为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舒泰与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对新西兰兔麻醉效果,将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分为2组,每组6只,其中舒泰右美组静脉注射舒泰50(15 mg/kg)和盐酸右美托咪定(0.02 mg/kg),舒泰丙泊酚组静脉注射舒泰50(15 mg/kg)和丙泊酚(6 mg/kg),对2种麻醉方案进行麻醉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结果显示:麻醉时期,舒泰右美组诱导期(2.6±0.4)min,麻醉期(31.2±5.2)min,苏醒期(8.5±2.6)min;舒泰丙泊酚组诱导期(3.6±2.24)min,麻醉期(50±5.48)min,苏醒期(3.8±1.31)min。镇静镇痛肌松效果显示,麻醉中舒泰右美组好于舒泰丙泊酚组。舒泰右美组体温、心率下降明显,舒泰丙泊酚组呼吸抑制明显;2组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肾功能指标有一定影响。结果表明,舒泰右美复合方案麻醉诱导期短,对新西兰兔体温和心率有抑制作用,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舒泰丙泊酚复合方案麻醉期长,呼吸抑制明显,对肾功能影响较小。2种方案麻醉效果良好,均可用于兔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α-氯醛糖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对大鼠直肠给药麻醉的效果,使用13 mg/kg的α-氯醛糖、0.6 mg/kg的右美托咪定对10只健康SD大鼠实施直肠给药麻醉,并对麻醉过程中大鼠的麻醉时间、作用效果、基本生理指标及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对2种麻醉药物复合使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麻醉诱导时间为(9.50±2.30)min、维持时间为(73.70±7.56)min、苏醒时间为(28.10±3.12)min,呈现出诱导和苏醒快速、维持时间长的特点。镇静、镇痛及肌松效果良好,可提供约60 min良好的麻醉作用时间。常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大鼠麻醉全程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为(96.54±1.52)%,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分别在服药后60、60和40 min降至最低值,而后逐步升高,直至监测结束(服药后240 min)。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给药后,大鼠的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指标均在参考范围内,对其无损害。综合各部分结果表明,α-氯醛糖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进行直肠麻醉具有麻醉持续时间较长、麻醉效果良好均衡等优点,对常规生理指标干扰较明显,表现为先抑制后恢...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3种麻醉诱导方法在吸入麻醉中对试验犬麻醉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将15只杂种犬,分为A、B、C 3组,每组5只。A组为盐酸氯胺酮、速眠新Ⅱ组,B组为戊巴比妥钠组,C组为盐酸氯胺酮、地西泮注射液组,各组在诱导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应用异氟烷进行吸入麻醉,在不同时间点对试验犬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PR)、心电(ECG)进行监测,监测各时间点参数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并与A组数据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B、C两组与A组在麻醉后的心率、诱导5 min后的血氧、试验犬诱导期差异显著P<0.05,A组麻醉诱导剂对试验犬存在心率抑制作用,部分试验犬出现心电延迟;3组试验犬诱导期为B相似文献   

13.
速眠新与氯胺酮复合麻醉对犬呼吸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速眠新、速眠新与氯胺酮复合麻醉时犬呼吸循环的影响,20只成年健康犬分为速眠新组和速眠新与氯胺酮复合组,各10只.速眠新组诱导时肌肉注射速眠新0.1 mL/kg;速眠新与氯胺酮复合组采用速眠新与氯胺酮肌肉注射,速眠新与氯胺酮配比度为1:2,给药量为0.2 mL/kg.术前监测诱导前、后呼吸频率(RR)、通气量(VE)、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P_(ET)CO_2)、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等参数.结果表明,速眠新组诱导后1 min RR、SpO_2比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VE下降非常显著(P<0.01),MAP、HR均低于诱导前(P<0.05).速眠新与氯胺酮诱导前、后呼吸循环参数之间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咪达唑仑对山羊不同脑区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咪达唑仑的中枢麻醉作用机制,将25只山羊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恢复I组和恢复II组,在相应麻醉期取不同区域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GABA和Gly的含量。结果显示,大脑、丘脑和脑干的GABA含量在麻醉组升至最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海马、小脑和脑干的Gly含量在麻醉组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咪达唑仑的中枢麻醉作用与升高大脑、丘脑、脑干内GABA含量和海马、小脑、脑干内Gly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对犬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分析和评估不同剂量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对犬的镇痛效果,试验选择健康中华田园犬9只,分为空白组、低剂量(利多卡因,2 mg/kg)组、高剂量(利多卡因,4 mg/kg)组,按体重以适量丙泊酚进行诱导麻醉,于腰椎与荐椎结合处穿刺进入硬膜外腔,并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通过其对痛觉刺激的反应和生理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来评估麻醉效果,最终确定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剂量。结果表明:麻醉5 min后高剂量组犬的体温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和空白组(P0.05);麻醉后25~45 min,高剂量组犬的呼吸频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空白组(P0.05)。低剂量组犬麻醉5分钟时,对前肢痛觉刺激后心率较刺激前显著升高(P0.05),而此时对后肢进行痛觉刺激发现,刺激前后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至麻醉20分钟时,后肢痛觉刺激后心率较刺激前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犬麻醉10分钟时,前肢痛觉刺激后心率较刺激前显著升高(P0.05),而此时对犬的后肢进行痛觉刺激犬的心率与刺激前无显著变化(P0.05);麻醉45分钟时,对后肢进行痛觉刺激后心率较刺激前显著升高(P0.05),表明高剂量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对犬后肢的痛觉反射有一定影响,且该影响能维持一定时间。高剂量组犬的后肢痛觉刺激前后心率变化不显著的持续时间要长于低剂量组,而低剂量组长于空白组。三组犬的前肢在麻醉过程中均有痛觉反射,低剂量组后肢在第20分钟开始出现痛觉反射,而高剂量组犬的后肢于麻醉后第40分钟出现痛觉反射。说明4 mg/kg利多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用于犬后肢外科手术中疼痛管理。  相似文献   

16.
将α-氯醛糖与右美托咪定复合使用,对10只健康成年咖啡貂实施口服麻醉,并对麻醉过程中貂的常规生理指标、麻醉时间、麻醉作用效果及生物反射等实施连续监测,以观察2种药物复合使用后麻醉时期对机体主要生理机能干扰和麻醉四要素等,综合评估其口服麻醉效果.结果:貂口服麻醉后体温连续下降,至监测结束时(口服药物后60 min),貂的...  相似文献   

17.
选取16例公犬行去势术,将公犬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为手术组和NaHS干预组(3.92μmol/kg Na HS),肌内注射15mg/kg氯胺酮注射液进行全麻,其中供体NaHS麻前20min静脉注射,观察对麻醉时间的影响,来评价外源性H_2S的干预效果。外源性H_2S干预犬麻醉实验表明,在麻醉时期方面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在H_2S干预麻醉时无明显异常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用14头健康小型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腹腔镜膀胱造口术(LC组)和开腹膀胱造口术(OC组)。两组手术全程用重症监护仪和呼吸监护仪进行监护,在试验前、麻醉后、术中10、30、60 min及术后即刻记录RR、HR、BP、SpO_2、PetCO_2和T,以分析对比两种手术方法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LC组术中HR、BP、SpO_2高于OC组,但差异不显著。LC组术中RR和PetCO_2显著高于OC组(P0.01),术后即刻在数值上LC组高于OC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对机体主要的临床体征未产生较大不良影响,从而证明腹腔镜下小型猪膀胱造口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犬眠宝与眠乃宁对犬的临床麻醉效果,本实验采用二种方法对犬进行麻醉,麻醉期间对镇痛、镇静、肌松、呼吸、心率、体温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犬眠宝诱导期为6.14±1.31 min,眠乃宁为11.3±1.2min.眠乃宁麻醉镇痛、镇静、肌松维持时间较短,在60min左右,而犬眠宝可达80min,二者差异性极显著(P<0.01).眠乃宁比犬眠宝对呼吸、循环的抑制均严重,眠乃宁麻醉组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咪达唑仑对山羊不同脑区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咪达唑仑的中枢麻醉作用机制,将25只山羊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恢复I组和恢复II组,在相应麻醉期取不同区域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GABA和Gly的含量。结果显示,大脑、丘脑和脑干的GABA含量在麻醉组升至最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海马、小脑和脑干的Gly含量在麻醉组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咪达唑仑的中枢麻醉作用与升高大脑、丘脑、脑干内GABA含量和海马、小脑、脑干内Gly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