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狐源罗伊氏乳杆菌ZJF036发酵特性、黏附能力及动物安全性,探究罗伊氏乳杆菌ZJF036的益生特性。试验检测了罗伊氏乳杆菌ZJF036的生长特性、产酸性能、药物敏感性,对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胆盐的耐受性,细菌的疏水率和自凝聚率,对狐狸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以及对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罗伊氏乳杆菌ZJF036培养4~10 h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菌液的最低pH为3.80;罗伊氏乳杆菌ZJF036对麦迪霉素、头孢曲松和素氯霉敏感,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和氨苄西林不敏感;细菌培养上清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罗伊氏乳杆菌ZJF036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3 h存活率可达90%以上,能够耐受0.4%的胆盐环境;罗伊氏乳杆菌ZJF036的疏水率为82.27%,在2和4 h自凝聚率分别为32.47%和41.70%;罗伊氏乳杆菌ZJF036对狐狸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数为(77.0±8.0) CFU/细胞,明显高于鸡源鼠李糖乳杆菌GG;此外,小鼠安全性试验表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未见异常。综上所述,罗伊氏乳杆菌ZJF036生长迅速,具有良好产酸性能和抑菌能力,可以耐受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胆盐,对狐狸小肠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黏附能力,对小鼠安全可靠。罗伊氏乳杆菌ZJF036可作为犬科动物益生菌制剂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筛选一株防治水产致病菌能力强的虾源乳酸菌,并对其抑制水产致病菌的性质进行研究。以健康南美白对虾的不同肠段菌群为菌株分离来源,采用CaCO3-MRS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乳酸菌,再通过抑菌能力试验和溶血试验复筛获得安全菌株。对筛选的乳酸菌菌株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并评价其生长特性、耐受性、抗生素敏感性及不同处理的发酵上清液对水产病原菌的抑菌能力。结果显示:对常见水产致病菌抑菌能力最强的安全菌株经16S rRNA测序鉴定为罗伊氏黏液乳杆菌SAMMRS-1G。在菌株的生长特性上,罗伊氏黏液乳杆菌SAMMRS-1G的最适培养pH为5.0,最适培养温度为39℃,4~14 h为其对数生长期;从耐受性上看,罗伊氏黏液乳杆菌SAMMRS-1G对人工胃肠液和渗透压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在pH 3.0条件下静置培养4 h存活率为90.7%,3.0 g/L的胆盐浓度下培养4 h存活率为85.3%,60‰高盐度条件下静置培养4 h存活率为98.7%;在不同处理对罗伊氏黏液乳杆菌SAMMRS-1G发酵上清液抑菌能力影响方面,发酵上清液对致病菌的抑菌能力为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离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牛源乳酸菌,探究其用于畜牧微生态制剂研发的潜力,试验采集健康关岭黄牛瘤胃液,接种于MRS肉汤培养基富集后分离乳酸菌,使用含0.3%胆盐的无菌PBS初步筛选耐胆盐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和16S rRNA测序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的生长特性、产酸能力、耐受特性、药物敏感性、抑菌特性及细胞黏附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筛选分离得到1株菌,命名为NCO,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和16S rRNA测序鉴定为发酵乳杆菌;该菌具有良好的生长和产酸能力,培养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6 h后达到稳定期,培养28 h的菌液pH值为4.43;对低pH值、胆盐、胃液和肠液环境具有耐受能力;该分离菌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耐药;其培养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该分离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数量为43.5 cfu/个,具有一定黏附性。说明分离菌NCO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有潜力作为优良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筛选研制畜禽微生态制剂——乳酸菌,探究卷曲乳杆菌Y68的益生特性。通过抑菌能力筛查、生长曲线测定、产酸性能、药敏试验、体外模拟胃肠道条件耐受试验、自凝集试验以及疏水性试验,评估了其益生特性。结果表明:卷曲乳杆菌Y68对鸡白痢沙门氏菌ATCC19945、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64±0.31) mm、(15.13±0.23) mm;卷曲乳杆菌Y68对数生长期为6~24 h;经培养48 h后菌液pH稳定在3.89;卷曲乳杆菌Y68对红霉素、青霉素、头孢菌素、氯霉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较为敏感,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呋喃唑酮表现出耐药;卷曲乳杆菌Y68在pH 2.0环境下孵育3 h存活率为52.61%,在人工胃液环境下3 h存活率为65.92%,在人工肠液环境下10 h时存活率仍为86.23%,能够耐受0.3%的胆盐环境;卷曲乳杆菌Y68自聚集率在2、24 h时分别为(29.71±0.40)%、(97.23±0.76)%,疏水率为(89.59±0.63)%。综上所述,卷曲乳杆菌Y68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抑菌能力,对模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寻益生特性优良、可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乳酸菌,并为后续应用于畜禽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青海黑藏羊和西藏白绒山羊瘤胃内容物为菌株分离来源,采用含有碳酸钙的MRS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测序鉴定及产酸产气试验分离得到22株同型发酵乳酸菌,测定并评价其生长速率、产酸能力、耐酸和耐胆盐性能、抑菌能力、自凝集率及抗生素敏感性。综合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分别在片球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中筛选获得2株戊糖片球菌、1株海氏肠球菌、2株戊糖乳杆菌。结果表明:2株戊糖片球菌均在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6 h达到稳定期,24 h后菌液pH达到4.0以下,能耐受pH 3.0和0.3%的胆盐环境;1株海氏肠球菌在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2 h达到稳定期,24 h后pH达到4.5以下,能耐受pH 4.0和0.3%的胆盐环境;2株戊糖乳杆菌均在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6 h达到稳定期,16 h后pH达到4.0以下,能耐受pH 3.0和0.3%的胆盐环境,5株乳酸菌自凝集率、抑菌能力及安全性均表现优良。综上所述,本试验筛选获得的5株不同种属乳酸菌生物学特性良好,可作为后续开发微生物发酵饲料及动物微生态制剂的菌种来源。  相似文献   

6.
利用MRS固体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的泡菜汁中分离到1株优势乳酸菌,将其命名为菌株R1,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和糖发酵试验将其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R1具有很强的产酸能力,24 h内可使MRS液体培养基p H从6.14降为3.59。菌株R1的发酵上清液对痢疾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鸡肠炎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体外益生试验表明,菌株R1能耐受0.3%的胆盐、p H 3.0的酸度以及60℃、30 min的热处理,对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菌株R1对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较敏感,对诺氟沙星、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旨在评价酸驼乳中乳酸菌的益生特性。采用常规方法从内蒙古阿拉善牧区采集的酸驼乳中分离乳酸菌;利用16S r DNA PCR及序列分析法对分离到的乳酸菌进行种水平鉴定;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和耐酸、耐胆盐试验评价乳酸菌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从酸驼乳中分离到的1株疑似乳酸菌被鉴定为短乳杆菌,将其命名为Lactobacillus breris LT;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对4种常见肠道性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特性,且抑菌特性不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影响;该菌株能够在低p H值(2.0、3.0)和高胆盐含量(0.1%~0.3%)的MRS培养基上生长。该研究结果为酸驼乳中优质乳酸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依据益生菌筛选的常规方法和凝结芽孢杆菌的判定标准,旨在从健康仔猪粪便中分离获得益生性能优良且安全的益生凝结芽孢杆菌,并通过体外模拟动物肠道环境,评价其益生特性和应用特点。本研究从70余株猪源芽孢杆菌中筛选鉴定出4株凝结芽孢杆菌,分别命名为BC147、BC235、BC303和BC310。结果表明:4株菌对大肠杆菌K88,鸡肠炎沙门菌,猪肠炎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作用。益生及耐受性研究发现,四株菌均具有良好黏附能力,并对胆盐和低酸环境表现出较强的耐受能力,其中BC303对仔猪肠黏液的黏附率高达41.67%,在p H 4的条件下其营养细胞存活率高达91.0%,在0.3%胆盐中暴露2 h,其存活率仍然维持在40%以上。同时,四株菌均具有一定的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产生能力。结果显示,从健康仔猪肠道及粪便分离筛选获得的凝结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益生性和安全性,其在畜禽养殖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试验从健康母猪粪便中分离乳酸菌,并对其益生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再利用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的方法进行16S rDNA基因扩增与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得到1株链球菌,2株约氏乳杆菌,4株乳酸片球菌。体外益生特性结果表明,各菌株在pH 2.0~3.0,胆盐浓度0.1%~0.3%均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各菌株对大肠埃希氏菌和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猪源生物膜乳酸菌的筛选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能够用于养猪生产中的潜在益生乳酸菌,试验从健康猪粪便中筛选出乳酸菌,并采用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然后进一步对该菌株进行体外生物学特性分析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猪粪便中共分离出3株疑似乳酸菌菌株,而后从3株疑似乳酸菌菌株中成功筛选出1株具有抗菌活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乳酸菌,命名为L-18,并确定乳酸菌L-18株为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L-18株乳酸菌具有产酸能力,能够耐受50℃和60℃、pH值2.0~10.0以及1%胰蛋白酶环境;对猪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率为77.04%,与鼠李糖乳杆菌ATCC53103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大约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并持续生长8 h后进入稳定期;对青霉素等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他定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等6种药物表现出耐药;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L-18株乳酸菌具有安全性,无毒性。说明L-18株乳酸菌具有益生菌的典型特性和功能,可用于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筛选具有体外益生活性的乳酸菌株,并探讨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从健康仔猪粪便中分离得到6株具有溶钙能力和对肠道致病菌有较强抑制性能的细菌,分别命名为R1~R6。经体外益生效果评价表明,在p H为3和4的条件下,菌株R1的菌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并可耐受浓度为0.3%的胆盐条件。细胞黏附试验表明,菌株R1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其他5株乳酸菌株(P0.05);乳酸菌R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藤黄微球菌这4种指示菌的抑菌能力均要优于其余的5株细菌。菌株R1经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经小鼠体内评价研究表明,通过灌喂小鼠乳酸菌R1可提高小鼠肠道内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其肠道内肠杆菌数量(P0.05)。结果表明,所筛选的乳酸菌R1具有益生菌特性,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对胃肠道的耐受性是其发挥益生功效的前提。实验采用测OD600 nm值、平板菌落计数法等方法对4株产胞外多糖的植物乳杆菌的耐酸耐胆盐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F401④的耐酸性能较好;菌株F201⑥的耐胆盐性能较好,在胆盐质量浓度为0.3、0.5 g/100 mL条件下培养4 h后的存活率都超过了100%。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筛选高黏附特性的鸡源乳酸菌,评价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试验应用MRS琼脂培养基从SPF鸡十二指肠、盲肠及小肠分离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进行初步筛选,随后采用ERIC-PCR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对分离鉴定的乳酸菌株进行黏附能力、耐酸与耐胆汁特性、生长曲线、体外传代能力等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34株分离菌株中鉴定到9种基因型,其中7株为罗伊氏乳杆菌、2株为约氏乳杆菌。菌株编号为C7的罗伊氏乳酸杆菌对HT-29细胞黏附率为(32.3±1.67)%,显著高于商品化乳酸乳球菌MG1363株和乳杆菌BNCC182567株以及除S3株外的其他分离株(P<0.05);在pH2.0~5.0条件下存活率均高于100%,在40%与60%新鲜鸡胆汁作用下存活率分别为(116.67±11.89)%和(102.33±10.87)%,在体外连续传代10代仍能保持良好的活力。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C7分离株为罗伊氏乳酸杆菌,具有高黏附特性、耐酸与耐胆汁特性,该菌株为研究益生菌制剂及口服疫苗表达载体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30株酿酒酵母进行模拟胃肠转运、胆盐耐受性以及抑菌特性的体外筛选,筛选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酿酒酵母与植物乳杆菌IMAU10120共生.结果表明:4株酿酒酵母IMAU6Y047、IMAU7Y006、IMAU7Y007、IMAU7Y036 pH 2.5/pH 8.0胃肠转运存活率大于50%,且均为胆盐耐性菌株,对大肠杆菌O157、鼠伤寒沙门氏菌、弗氏志贺氏菌有抑制作用,且IMAU7Y006与植物乳杆菌IMAU10120互利共生,为进一步混合发酵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具有高黏附与聚集、抗肿瘤及抗菌特性的益生乳杆菌,本研究以10株经16s r DNA鉴定的乳杆菌为候选菌,以结肠癌HT-29细胞为体外模型研究其黏附能力和抗肿瘤特性及其黏附能力与自聚集能力的相关性。将乳杆菌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共孵育,探究了乳杆菌的共聚集能力与抗菌能力。结果显示:有6株乳杆菌的自聚集能力在20%以上;4株乳杆菌粘附内化HT-29细胞的内化率超过5%,经荧光显微镜观察,菌株Lac.99对HT-29细胞具有最强的黏附特性;菌株Lac.117和Lac.56对HT-29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4株乳杆菌对指示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中Lac.117菌株作用最强。综上所述,候选菌株中Lac.56在黏附、抗菌和抗肿瘤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益生特性,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益生菌制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龙  魏炳栋  郑琳  张莹  闫晓刚  于维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0):3103-3113
试验旨在筛选长白山原始森林土壤中耐胁迫生长能力强、产酸能力强、体外抑菌特性好的耐低温乳酸菌,并对其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为东北地区寒冬季节低温青贮提供优良乳酸菌菌种资源。采用低温(10℃)进行耐低温乳酸菌初筛,经不同pH、温度及盐度等条件下进行乳酸菌生长特性测定后,进行候选菌株的种属鉴定,并对候选菌株进行生长曲线、产酸曲线、耐酸和耐胆盐性能、抑菌性能测定及小鼠饲喂试验。结果显示,通过10℃低温条件培养,初筛获得11株能够良好生长的耐低温乳酸菌,其中C37、C34和C4212经16S rRNA测序分析后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在培养7 d时,pH均可下降至4.25以下,均能够在4℃、45℃、pH 3.0、6.5% NaCl等条件下良好生长。生长曲线分析发现,3株乳酸菌均在4 h达到对数生长期,10~12 h后进入生长稳定期。在培养24 h时,C37、C34和C4212可将pH分别降至4.04以下,在pH 3.0条件下,C37和C4212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且对0.5%胆盐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其存活率均在80%以上。对常见病原菌体外抑菌表明,3株乳酸菌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炎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小鼠饲喂试验表明生物安全性好。本试验结果表明,从长白山原始森林土壤中筛选和鉴定出的乳杆菌C37、C34、C4212可作为东北地区寒冬季节低温青贮优良乳酸菌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三株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益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分离鉴定猪肠道内乳酸杆菌并对其益生特性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乳酸杆菌在仔猪饲粮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健康猪粪便,利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厌氧培养和单克隆纯化,共获得三株乳酸杆菌,通过生化鉴定、16Sr RNA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确定分离菌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唾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采用牛津杯法、活菌计数法和细胞试验等研究三株乳酸杆菌体外抑菌活性、黏附性及竞争性黏附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三株乳酸杆菌培养上清液的抑菌圈直径(P0.01)和抑菌效果(P0.01)差异均极显著,并且以植物乳杆菌培养上清液的抗菌效果为最佳;三株乳酸杆菌均可黏附于IPEC-J2细胞,并且以植物乳杆菌黏附IPEC-J2的菌数为最多;与对照组相比,三株乳酸杆菌对大肠杆菌黏附IPEC-J2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P0.01),并且以植物乳杆菌抑制黏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一株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鸡肠道和泡菜为分离源,采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分离乳酸菌,筛选到一株产酸性能良好的菌株W7。结合对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W7进行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W7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培养22h时,活菌数最高;耐酸效果好,在pH值为2.0时,存活率仍然为100%;在胆盐浓度为0.30%时,仍然可以生长;抑菌效果较好;黏附率为79.9%。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鲤源乳酸菌作为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方法】以鲤鱼肠道内容物及黏膜为菌株的分离来源,采用MRS培养基进行菌株分离纯化,经16S rRNA测序鉴定后,对分离菌株生长特性、产酸能力、耐酸、耐胆盐、抑菌特性、药物敏感性及安全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植物乳杆菌,将其命名为YY001,该分离株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为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呈乳白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无芽孢、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4 h后进入对数期生长,12 h后生长达到稳定期;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产酸曲线显示,0~12 h pH迅速下降,培养16 h的菌液pH达3.8;在pH 3.0和0.3%胆盐的条件下具有一定耐受性;该分离株对水产常见致病菌柱状黄杆菌、维气氏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均具抑菌效果,且对柱状黄杆菌的抑菌效果最显著,抑菌圈直径达34.19 mm;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和万古霉素耐药;每天一次连续1周灌胃108CFU分离菌株对小鼠无毒害作用。【结论】本研究分离到的菌株YY001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为后续制备鲤鱼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乳酸菌是动物肠道内重要的生理性菌群,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自然放养的牛、马、山羊和绵羊为研究对象,对其肠道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和16S rRNA鉴定,并对38株罗伊氏乳杆菌进行耐酸性、模拟胃肠液转运和胆盐耐受性试验。乳酸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到乳酸菌纯培养物96株,包括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和链球菌属四个菌属,其中乳杆菌属数量最多,为所有分离株的82.29%;乳杆菌属中罗伊氏乳杆菌所占比例最大,为48.10%。益生特性筛选试验结果显示菌株IMAU10240、IMAU10230和IMAU10256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胃肠液和胆盐特性,可作为潜在益生菌进行进一步的益生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