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叶树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活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10多年来造林工作实践,总结出针叶树造林有关如何利用苗木的问题,油松、樟子松造林,这将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量;采用不合格苗造林,将显著降低一次性造林成活率;苗木枯出圃前要灌足“三水”即解冻水、化冻水和起苗水,只有提高苗木的含水量,才能保证造林的成活率,苗木的含水率与造林的成活率呈正相关;在造林实践中,不可忽视苗木的保湿,应尽可能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缩短苗木在外裸露时间。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造林地建立临时苗圃的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彬 《林业科技》2003,28(5):18-20
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在造林地建立临时苗圃。为大面积造林提供优质苗木。随时起苗随时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达到98%。比运输苗造林成活率高出10%~35%。  相似文献   

3.
在造林时 ,要达到栽一株活一株 ,造一片活一片的目的 ,其关键在于提高植苗的成活率。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 ,并结合外地的先进经验 ,总结归纳出提高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几项基本措施。1 选林前的苗木准备1 1 苗木的秋季管理起苗 起苗要做到起 1把 ,选 1把 ,假植 1把 ,苗木根系曝光的时间不得超过 5min ,假植必须灌水。从掘苗到栽植的整个过程中 ,苗根在外的曝露时间不能超过 35min。外调苗木的运输及管理 凡是外调苗木 ,在长途运输前必须将包装后的苗木捆 (或草袋 )进行逐一洒水 ,且水要灌足 ;装车后再进行 1次彻底灌水 ,达到包装物、苗根全…  相似文献   

4.
森林苗圃专用复合菌肥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圃育苗大多为培育同种同龄苗木 ,结构单纯、密度大、苗木组织幼稚 ,抗逆性差。又因多数苗圃经营育苗多年 ,每年有机肥的补给不足 ,追施化肥品种单一以及每年起苗带走部分表土 ,使苗木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诸多营养元素有着不同程度的缺乏和供给不足 ,因为这些营养元素对苗木的生长发育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致使出圃苗木生长发育不良、合格苗木比例减少 ,导致造林绿化树木成活率降低。为了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 ,培育大量的优质合格苗木 ,提高Ⅰ级苗木比率和造林成活率 ,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苗圃专用肥研究与肥效综合试验。为了解决苗圃平衡施肥所需…  相似文献   

5.
江密峰林场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整地、选苗、苗木贮藏、栽植质量、抚育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得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苗木含水量与造林成活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林后成活的关键在于苗木能否迅速生长出新的根系和恢复其生理功能。苗木的新根再生长及生理机能的恢复,主要决定于整个苗木,特别是根系生活力的大小。一般的说,影响苗木生活力的主导因子是水分。为了探讨苗木含水量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我们于1985年和1986年,对辽宁东部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不同含水量,进行了浸根、失水和造林等试验,以求探明成活率与苗木含水量的关系及苗木根系水分等情况,为在起苗、运苗、假植、造林等工序中,确定保护苗木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苗木出圊是培育苗木的最后一关.起苗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苗木质量和栽植的成活率。在起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红椆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对红椆2年生直播苗和2年生撒播苗移栽容器苗苗木质量进行对比试验,同时采用不同规格容器和遮荫处理对1年生撒播苗移栽到容器后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育苗可显著提高红椆苗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容器规格对移栽后苗木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对苗木生长有显著影响;采用80%遮阳网遮荫,容器苗成活率较高,苗木高生长也显著增加,但苗木地径生长与60%遮阳网遮荫处理的苗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 10多年来造林工作实践 ,总结出针叶树造林有关如何利用苗木的问题。油松、樟子松造林一般采用 2年生移植苗造林 ,这将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量 ;采用不合格苗造林 ,将显著降低一次性造林成活率 ;苗木在出圃前要灌足“三水”即解冻水、化冻水和起苗水 ,只有提高苗木的含水量 ,才能保证造林的成活率 ,苗木的含水率与造林的成活率呈正相关 ;在造林实践中 ,不可忽视苗木的保湿 ,应尽可能做到随起苗随运输 ,随栽植 ,缩短苗木在外裸露时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苗圃机械化起苗及包装技术在宁夏区造林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苗圃机械化起苗效率高、速度快、苗木根系完整三优类,能有效地提高苗木成活率。该技术的应用宁夏区造林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交试验表明,起苗后的置留时间对造林成活率影响最大,剪叶数量影响次之,苗木高度影响最小.起苗后的置留时间不同对造林成活率影响差异显著.最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组合为当天起苗当天造林、剪叶1/2、苗木高30c m左右,其成活率可达92.7%.  相似文献   

12.
日本落叶松苗木分级造林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本落叶松是我省东部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本文通过日本落叶松苗木分级造林试验,表明选特级苗和I级苗上山造林,可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加速幼林的高、径生长,确保幼林尽快郁闭成林。造林时,一定将苗木进行分级,混合苗造林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13.
郎溪县伍牙山林场从60年代末开始引进火炬松、湿地松种籽,培育国外松苗,都是采用常规条播育苗,不能适应现今项目造林的需要,主要是大多数苗木质量达不到Ⅰ级苗标准。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我场从1990年开始采用沙床催芽、芽苗移栽的新方法,大大提高了苗木质量,苗木生长整齐、均匀,Ⅰ级苗率达85%以上,而且能增加苗木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满足了世行及其它项目造林的需要。现就具体做法作一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4.
以达到出圃标准,且苗木径、高生长差异小的1年实生山杏苗为材料,通过5次重复,5个浸苗时间及起苗后不同晾晒时间处理的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苗木的吸水时间与造林成活率呈正相关,当苗木吸水在15~24h时,成活率可提高13.8~15.8个百分点;苗木起出后,在露天晾晒,对造林成活率影响较大,随着晾晒时间的延长,造林成活率下降的越严重。因此,造林前苗木浸泡15~24h,确保苗木本身有充足的水分,苗木在起苗、贮藏、运输及造林过程中,减少自身水分消耗,是保障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苗木换床和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受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 ,各年波动很大 ,影响投资效益。加格达奇林业局古里苗圃每年换床 50hm2 ,更新造林面积 1 0 0 0 0hm2 ,为提高苗木等级和造林成活率 ,我们进行了HRC保苗剂应用试验。苗根浸沾HRC后 ,使根系表面蒙上一层含有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杉木经营水平的提高,许多地方要求用杉木超级苗造林,但实践中发现超级苗体积大、起苗运输过程中苗木水分容易散失,造林成活率不高,严重限制了它的造林规模,如何提高杉木超级苗造林成活率成为当前杉木造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药剂处理措施,探讨提高杉木超级苗造林成活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刘凤英一、苗木保护起苗前,要提高苗木含水量。起苗前2~3天,对苗床进行灌水,可提高苗木含水量10~16%。起苗时,为减少起苗过程中苗木失水,要在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后或阴雨天起苗。起苗后苗木的失水随时间延长而增多,缩短起苗到栽植...  相似文献   

18.
容器苗是利用容器加营养基质进行播种、苗木移植来繁育的苗木。容器苗造林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苗木充分利用容器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不用缓苗,直接生长。采用容器苗造林能有效地提高干旱瘠薄阳坡和沙地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自中德合作辽宁朝阳生态造林工程在朝阳的 3 县(市)、156 个乡(镇)实施以来,现每年需要造林苗木 1000多万株,其中容器苗木需要数量约在 100 万株以上。我们在实际工作和调查过程中了解到,苗木重点是来源于集体和私人的中、小型苗圃,广大育苗群众深知良种壮苗是造林的物质基础,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生产率和林分稳定性的保证,但在容器苗木培育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技术问题。现我们把多年来的育苗经验和苗木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广大苗木生产者参考。容器苗与裸根苗相比有如下优点:⑴运苗以及栽植时,苗根不会受到损伤,根系失水较少,故造林成…  相似文献   

20.
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苗木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更新造林的效果。一般认为,人工林保存率低的原因是苗木质量、造林的环境条件和造林技术等因素。造林用苗的质量对造林的保存率及将来人工林的生长起根本性的影响。由于目前对苗木质量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认识都不高,生产中常用低活力的苗木造林。鉴于上述情况,从生理生态学角度着重论述林业苗圃如何培育高活力壮苗的关键环节,以对育苗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