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因子,探索提高种子产量的解决途径,试验选择7个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另取4个单株穗子10等分,从基部依次编为1-10号,试验中脱落的种子为11号。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单株种子产量(W)与生殖枝数(X3)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分蘖数(X2)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单株种子产量W=-16.59156+0.42479X3-0.03082X5+0.04923X6。对穗子不同部位的种子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中脱落的种子11号质量最好,其次为7号种子。不同部位的种子产量以1、3、8号种子产量较高,而9、10号种子产量最低。提示,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穗子中部的种子产量较为稳定,产量也较高,而穗尾1/3部的产量最低,收种时应确定以穗子中部的种子成熟为最佳收种时机。  相似文献   

2.
从施肥、刈割、植物生长调节剂、收获时间等方面论述了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生产的主要环节,提出了增加种子产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施肥、刈割、植物生长调节剂、收获时间等方面论述了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生产的主要环节,提出了增加种子产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在世界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具有再生性强,适口性好,持久性好,耐牧性强,耐旱、耐寒、耐涝、抗病虫害等特性,牛羊喜食,适合建植永久性放牧草地和割草地。在我国推广种植已有30多年,是我国南方天然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植、石漠化治理和草牧业生产的主要骨干草种之一。但是,目前该品种存在种用性状退化和种子产量低等问题,为了提高其种子产量和良种繁育效率,文章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的利用现状、种性复壮、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和施肥、刈割、收种等良种繁育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得出种性复壮、施肥、刈割、收种等是纳罗克非洲狗尾草良种繁育的重要因素,今后应从田间选择优异植株、施肥、刈割和收种等良种繁育关键环节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为该优良牧草品种的良种繁育和产业化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6.
施氮水平对非洲狗尾草、纳罗克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非洲狗尾草、纳罗克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量与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呈正相关。年度间差异比较大。最佳施氮肥期是在生长早期。1987年每公顷施纯氮184公斤效果最好,种子产量为468.8公斤/公顷,干草产量13 387公斤/公顷。施氮肥量与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6505,r=0.9284),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66.5+1.61x,y=4262+51.03x。1988年每公顷施纯氮161公斤,种子产量315公斤/公顷,干草产量8488公斤/公顷。施氮肥量与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呈正相关(r=0.9789,r=0.94916),其线性回归方程:y=37.17+1.3x,y=3 140+30.34x。经方差和最小差(LSD)测定分析,分别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生长3年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原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其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期确定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原种的适宜收获时间。结果表明:随着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成熟,收获的种子产量和千粒重都在逐渐增加,在蜡熟期后6~8天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和千粒重,延迟收获种子二者则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收获的种子发芽率并不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而以蜡熟期后第2天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以蜡熟期后第10天的种子发芽率最低,但发芽势却以蜡熟期后第6天的最高,以蜡熟期后第8天最低。  相似文献   

8.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小花开放顺序通常从中上部向基部逐渐开放,最上部小花最后开放;一日开花高峰在清晨3~4时,单个花序开放持续时间26~57d,平均42.5d;逐日开花高峰出现在开花第10~15d;前25d开花数占总数的90%;阴雨天将严重影响小花开放.  相似文献   

9.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的开花习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钟声 《中国草地》1998,(3):27-29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Narok进行0、2、4、6、8、10 d的堆捂处理,结果表明:堆捂的狗尾草种子的温度、相对湿度都有了明显的升高。温度呈先急剧上升,再逐渐上升,最后平缓下降趋势;相对湿度呈先急剧上升,再急剧下降,最后平稳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种子脱粒率比对照提高了14.04%~52.8%;处理6 d的发芽率最大,为64%,比对照提高了10%。将温度控制为24.77 ℃,相对湿度为93%时,堆捂可有效地提高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质量,堆捂处理的最佳时间是6~8 d。  相似文献   

11.
采用混合选择法对退化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Narok进行种性复壮研究,结果表明:经2次群体混合选择,复壮品种平均株高为173.2 cm,穗长21 cm,分别比退化品种提高71.53%和57.9%;分蘖数90.4枝/株,抽穗数22.2枝/株,分别比第1次群体混合选择提高188.9%和115.5%;主要穗色褐色达70%.穗长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4,P<0.01);分蘖数与抽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772,P<0.01).8月种子产量最高.收种方法对种子质量有影响,割穗收种和田间抖穗收种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9.50%和51.25%,千粒重分别为1.05和2.00 g;收种后牧草鲜草产量达60.2 t/hm2,干物质产量达15.7 t/hm2,均比原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纳罗克非洲狗尾草不同发育阶段的颖果种子为研究对象,观测种子的发育过程及其质量变化,结果表明:开花后第10d,种子发育已完成;种子的千粒质量、生活力、发芽力和活力均随发育过程的推进和成熟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并于开花16d后达到峰值或趋于稳定;开花后第16d采种,籽粒饱满,生活力强,萌发性好,活力水平高,是最佳收种时间。  相似文献   

1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的株高、发芽势、发芽率、千粒质量、种子产量等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建立了施肥、刈割、生长调节剂处理组合的综合评估模型,并对其综合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组合A1B3C1(氯丁唑600mg/L+施氮75kg/hm^2+1年刈割2次)在评估中得分最高,综合处理效果最好,该模式可作为云南省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生产的田间栽培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低温层积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Narok)种子酶活性及其萌发的影响,将一年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生产的种子进行低温(4℃)层积不同时间处理,并测定在不同处理下种子的酶活性、发芽率及活力水平。结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在低温层积处理最佳时间为30 d,在此处理条件下,种子休眠已完全解除,此时种子的发芽率和各项活力指数分别达到75%和0.0263,是对照(低温层积处理0d)的2.08倍和2.27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下降后升高并逐渐稳定的趋势,低温层积60 d降至最低水平650.800 U/g FW·h,较对照降低了9.07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时间的推移波动变化,但变化不明显(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层积处理90 d前无显著变化(P0.05),之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于2013年对不同发芽率(1%、2%、5%、10%、15%)条件下建植第2年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草地进行了干物质产量、分蘖数、株高等生产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由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强大的分蘖补偿能力,不同发芽率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在建植第2年草地的生产特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昆明市利用Ci-31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了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stapf cv.Narok)种子田夏季光合生理参数的日变化.对大气温度、CO2浓度、相对湿度、植物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率、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光合生理特性受环境影响呈规律性变化,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午睡”现象.非气孔限制为引起光合“午睡”的主要原因,其中净光合速率降低为叶肉光合活性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17.
以滇产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去除稃片、擦破种皮和去除种壳的机械方法处理种子,借助于吸水称重法和呼吸速率法检测种壳透性,并通过 MS 培养基离体培养检测种胚萌发性,结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种壳(含种皮)对其种子透水、透气均有很强的阻碍作用,种子萌发存在着种壳(含种皮)障碍;种胚(带胚乳)存在着休眠特性;其种子休眠属于综合性休眠。在种子收获60 d 后,种胚休眠开始释放,至180 d 释放完毕;在种子收获210 d 后,种壳已基本失去对种子萌发的束缚作用,其休眠期至少为21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