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3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但单位面积水资源占有量较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针对灌区普遍存在的水资源分配问题,以查哈阳灌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大系统多目标方法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应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进行模型求解,研究探讨黑龙江省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解决了多水源多用户的水源分配问题,可以使决策者选出最佳均衡方案合理调配利用灌区水资源,从而使有限的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发挥更大效益,对加强灌区水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意义重大.研究成果可为同类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但单位面积水资源占有量较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针对灌区普遍存在的水资源分配问题,以查哈阳灌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大系统多目标方法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应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进行模型求解,研究探讨黑龙江省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解决了多水源多用户的水源分配问题,可以使决策者选出最佳均衡方案合理调配利用灌区水资源,从而使有限的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发挥更大效益,对加强灌区水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意义重大。研究成果可为同类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DGN─1型多功能流量计李新,韩克敏,朱风书(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1概述灌区的量水工作,是合理调度灌溉水资源,正确执行用水计划,加强水资源经济管理的必要措施。为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灌区快速而较准确的量水及配水的需要,我们对灌区和灌区试验...  相似文献   

4.
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是保障农业节水的重要手段。运用信息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产权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灌区和农户的经济动机激励失衡,故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思路就在于激励灌区和农户从他们的经济利益出发。通过模型分析了帕累托最优的激励方案,指出需明晰水权、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建立灌区和农户相应的激励机制,变外在约束为内在激励,激励双方进行效益节水和优化配置,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是保障农业节水的重要手段。运用信息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产权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灌区和农户的经济动机激励失衡,故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思路就在于激励灌区和农户从他们的经济利益出发。通过模型分析了帕累托最优的激励方案,指出需明晰水权、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建立灌区和农户相应的激励机制,变外在约束为内在激励,激励双方进行效益节水和优化配置,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设计灌溉面积733千hm2,总供水人口超过1 000万,是全国3个特大灌区之一,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淠史杭灌区用水结构和用水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灌区现状取用水仍处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干旱年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各行政区间、用户间争水抢水现象普遍.为了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灌区水资源定额管理与总量控制,构建和谐的用水制度,制定了灌区水量分配方案,并对方案未来的实施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玛纳斯河灌区农户农业灌溉水价承受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玛纳斯河灌区农户种植棉花平均生产成本和收入情况、水费占成本、收入的比例情况、农户可接受的灌溉水费占单位面积投入比例、农户对现行灌溉水价的评价及对水价构成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灌区农户灌溉水价的承受能力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灌区农户水费承受能力指标及2006年该灌区农户可承受的平均终端灌溉水价为0.110 9元/m 3 .为该灌区制定农业灌溉水价改革政策、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灌溉农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水资源的利用状况。阐述了灌区农户节水行为的影响因素,根据对农户节水行为、农户收支状况等实地调查资料,通过构建农户节水行为决策模型,对农业节水决策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定量的分析与讨论。研究表明:在农户节水决策过程中,农户受到灌区改革、国家农业政策和自身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行为会反映到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上,完全可以通过有关数量模型对农户的农业节水行为进行预测。最后,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群库灌区水资源合理调度研究与实践吴景福,贾克芳,李国亭(河南省辉县市群库灌区管理处)1引言群库灌区是以多座水库为水源的大型水库灌区。如何在不增加硬件投资和确保灌区工程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群库汇流的潜力,合理地调度水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灌区水资源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石津灌区为例,使用软件工程中常用的模块化设计方法,按照系统确定的目标,建立了能够描述水资源状况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属性数据模型,完成了石津灌区水资源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框架设计,根据这一设计思想,开发出一套相应的软件.  相似文献   

11.
建立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WUA),国家将支、分渠系灌溉工程的使用与管理权移交给农民,这符合我国政府关于水利工程分级管理的方针政策,对促进灌区工程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实现灌区自我维护,自我发展,经济自立,均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1995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33号文同意在湖北省世行贷款项目区内开展经济自立灌溉区试点工作,并将漳河水库三干渠三分干灌区首批列入试点,在省世行贷款水利项目办公室和荆门市人民政府领导和支持下,通过一年的试点工作实践,先后组建了11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并开始试运行。作者就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过程中涉及的有关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东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匮乏、节水灌溉标准高、管理落后的现状,在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节水灌溉示范区进行运行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重点对水权划分、工程产权的归属及运行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实施农业高效用水管理模式后,促进了作物种植结构调整,阻止了海水地下入侵,节水工程维护有了保障,水资源得到了合理调配。  相似文献   

13.
新疆内陆河灌区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产业化示范研究,探索干旱地区规模化灌溉农业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及发展模式。提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方案,研究了抗冻胀防渗渠道的结构设计、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及相应的灌区管理技术,形成干旱地区规模化灌溉农业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综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分析制约泾惠渠灌区渠井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开展水资源统一调控管理机制研究。在了解泾惠渠渠井双灌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水资源管理主体不一致、地下水无计量设施和水价不统一是制约渠井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水量计量与监控机制、实施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建立"异水同价、阶梯水价"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水资源联合调控智能管理决策系统、建立舆论监督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对泾惠渠灌区水资源统一调控管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和重点,选取江苏省35个大中型灌区的数据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系统研究了灌区现代化程度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数据分析显示,观测变量的标准因子载荷系数均约为0.75,KMO值为0.973,Bartlett 球状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1 682,说明样本数据的有效性和相关性较高.研究结果表明:灌排体系、用水计量与信息化、管理体制、服务保障、生态环境、人居环境、防灾减灾、水资源安全保障、经济效益和用水效率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灌区现代化的认知程度.其中灌排体系的影响最大,服务保障的影响最小.灌区现代化应当是全面的、整体的现代化,必须统筹全局,综合灌区基础设施体系、管理与服务体系、生态健康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效率与效益体系,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GIS技术在高原灌区灌溉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GIS技术在蜻蛉河大型灌区的应用研究,建成灌区灌溉管理系统。本系统采用分层和模块化的设计原则,建成一个应用型的灌区灌溉管理GIS系统,实现灌区管理中图、文、表、管理一体化及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作物种植、供需水平衡以及灌溉引水配水等工作的电子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井渠结合灌区地下水动态预报及适宜渠井用水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陕西泾惠渠井渠结合灌区为例,根据灌区多年降雨量、渠灌用水量、井灌用水量资料及渠井灌溉用水量的比值,利用多元非线性相关分析法建立了灌区地下水动态预报的数学模型。对减少渠灌用水量增加井灌用水量、增加渠灌用水量减少井灌用水量、渠灌与井灌用水量合理比值3种情况下地下水动态进行了预测,提出了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为灌区地下水合理开采和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市大兴区和通州区境内的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灌区水文、气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量平衡状况、水利工程现状以及作物需水、灌溉水源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构建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型,统筹调度再生水、地表水、地下水等灌区内可利用水资源,使再生水灌区供水保证率得到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地下水的采补平衡。提出了再生水灌区规划重点应围绕地表调蓄工程、田间配套工程、水网扩建工程以及灌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等4项内容。研究成果提升了再生水灌区规划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再生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缓解河北省山区农业用水压力,寻求适合河北省山区主要灌溉作物的节水灌溉方式,系统分析了河北省山区水资源的现状,通过实地调查、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从灌溉面积、灌溉形式、灌溉用水量几方面分析了研究区1980~2003年农田灌溉的发展情况,得出其发展趋势。并以各分区主要灌溉作物为例,对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的节水灌溉面积、作物产量、灌溉水分生产效率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使各分区主要灌溉作物达到节水、高产效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