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了弄清影响玉米产量性状的主要因素,为玉米生产和育种提供参考,进行了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穗重、行粒数、吐丝期对穗粒重的影响较大,株高、籽粒含水量对穗粒重的影响较小,行粒数、株高、籽粒含水量、吐丝期均通过穗重间接地对穗粒重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翘  王焕毅 《中国农业信息》2015,27(10):158-160
为了更好的掌握辽宁本溪地区玉米各个生育期内影响本地区玉米产量的气象因素,以便我们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加强农业气象预防和防灾减灾工作,研究选取了本溪地区1981~2010年6个气象站点的测试数据,并结合本溪地区玉米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材料,分析最高和最低温度、降水量的多少以及光照强度等气象因子与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本溪地区玉米产量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态类型棉区主要生态因子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了新疆、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三大不同生态类型棉区的环境气象要素及棉花产量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比分析了不同生态棉区各生态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初步阐明了新疆棉花高产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4.
玉米不同群体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掌握影响奈曼旗地区玉米产量的气象因素,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农业气候区划和防灾减灾工作,利用奈曼旗气象站1986—2015年的气温、降水、日照、蒸发等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气温、降水、日照、蒸发4个气象因子对奈曼旗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内蒙古玉米主产区奈曼旗在"十三五"期间的玉米稳产高产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6.
气候生态因子对南昌县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昌县27年的日平均气温、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实测产量进行5年滑动平均以及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气候生态因子与气象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近几年辽北地区频繁出现春旱等灾害性气候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期的玉米的生育特征及产量变化的研究,可以确定玉米的适宜播种时间及产量指标,为今后在春季阶段性干旱期安全种植玉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春玉米不同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三个春玉米主要推广杂交种在不同群体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低密度条件下亩穗数是限定产量的主要因素;在适宜密度范围内,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较大;在高密度条件下千粒重则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就春玉米在不同群体条件下提高产量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玉米甘薯间作对玉米产量形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3种种植方式(单作玉米、玉米甘薯间作2∶8型和1∶8型)及2个施氮水平(300、450 kg/hm~2)对玉米产量形成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玉米甘薯间作与单作玉米相比增加了各生育时期的单株叶面积,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促进了干物质向籽粒分配,使玉米单株产量提高。增施氮肥处理明显提高了间作玉米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减少了干物质向籽粒分配。间作玉米单株产量高于单作玉米。[结论]玉米甘薯间作种植能够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产量,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玉米株高整齐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玉米株高整齐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存在着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产量随着株高整齐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株高整齐度对产量的影响仍然要服从穗长对产量的影响效果,而且株高整齐度主要是通过提高穗部性状的整齐度来提高玉米产量的。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学学报》2019,18(8):1690-1700
Smallhold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ommonly use intercropping to produce crops with higher yield and value. Many intercropping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unde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but few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farmers' fields. We conducted a 4-year study using data from real farm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intercropped maiz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Thre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suitability of different maize varieties in intercropping. In the farm study, the grain yield of maize intercropped with watermelon was reduced by more than one third as compared to maize in wheat-maize double cropping, mainly due to lower ear density and lower 100-grain weight. Under real farm conditions, the yield of intercropped maiz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ar density and 100-grain weight, while yield of sole maiz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grain number per ear and 100-grain weight. In the field experiments, the maize cultivars commonly used in double cropping gave similar yields when grown in the intercropping system and their yield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ear density and 100-grain weight.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ar density, rather cultivar, wa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productivity of intercropped maize. Therefore,maintaining high ear density is a practical way for promoting productivity of maize in farmers' intercropping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2.
生态景观林景观效果构成特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浙江省淳安、金华和东阳等地,采用典型选样法选取了30个生态景观林样地,调查测定森林景观效果及其构成因子。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森林景观效果与构成因子之间的相关模型,进行构成因子相关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树高、郁闭度、枝下高、草本层盖度、色调、树种组成、分布状况和采伐剩余物等8个因子与森林景观效果相关显著。在生态景观林发展中,应重点对这8个因子进行优化规划和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3.
玉米/大豆间作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种植模式.通过2个生长季的大田试验,研究了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和大豆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育前期(播后第79天以前),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生育后期,玉米/大豆1:3间作模式下(Ⅰ1处理)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高于单作玉米,达到极显著水平;玉米/大豆2:3间作模式下(Ⅰ2处理)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高于单作玉米,达到显著水平,1:3和2:3间作模式下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期内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的单株干物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单作和间作条件下玉米和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动态,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由于边际效应的影响.间作群体内玉米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单作.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明显.间作玉米的干物质转换率高于单作,单作大豆的转换率高于间作.Ⅰ1和Ⅰ2处理间作总籽粒产量比单作玉米的籽粒产量增加约6%,比单作大豆的籽粒产量增加约320%.  相似文献   

14.
寒地高产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径分析表明,在寒地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对玉米产量的贡献最大,而穗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大小受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影响表现不同,穗粒数的贡献超过粒重的贡献。限库处理降低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减源处理下穗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超过穗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与传统栽培模式(露地垄作)玉米的生长势差异及光、热、水等生态因子资源的分配特征和增产机制,为该技术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春玉米"临单217"为材料,设全膜覆盖双垄沟播(1.2m宽地膜)、半膜覆盖垄作(0.8m宽地膜)、露地垄作(对照)3种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其构成等指标,并记录生育期生态因子(生长天数、日照时数、有效积温、降水量),应用Richards生长方程,从动态数学模型的角度,建立不同生态因子与相对叶面积指数及其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变化率的模型,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各生态因子资源量分配和作用特征的差异及增产机制。【结果】(1)3种处理相对叶面积指数随生态因子的增长均呈"慢-快-慢"的"S"型Richards模型曲线变化,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相对叶面积增长速率及变化率曲线与半膜覆盖垄作和露地垄作玉米(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叶面积指数进入指数生长阶段和稳定生长阶段的时间明显偏早,最大相对叶面积指数增长速率及其出现的时间都明显高于和早于露地垄作模式(对照),相对叶面积指数增长速率变化幅度大。(2)在玉米LAI的3个生长阶段中,全膜双垄沟播模式的生长天数、日照时数、有效积温和降水量4个生态因子分配率与露地垄作(对照)差异明显,在初始生长阶段和指数生长阶段其生态因子资源量分配率低于露地垄作(对照)10.6%~55.0%,而在稳定生长阶段却高于露地垄作(对照)30.2%~115.0%。(3)覆膜模式(全膜双垄沟播和半膜覆盖垄作)下影响LAI的关键生态因子是日照时数,4个生态因子作用主次顺序为日照时数生长天数有效积温降水量;露地垄作(对照)下4个生态因子作用顺序为有效积温生长天数日照时数降水量。覆膜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各生态因子间的互作效应。【结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叶面积指数进入指数生长阶段和稳定生长阶段早,其增长速率变化幅度大,改变了玉米生长过程中的能量分配比例,表现穗粒数、粒叶比和百粒质量增加,明显提高了玉米产量和生态因子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及地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50%秸秆还田情况下玉米产量高于100%秸秆还田;正常施肥秸秆不还田时,玉米产量最低。正常施肥秸秆还田的土壤中土壤大型动物数量高于秸秆50%还田的土壤,地下大型土壤动物数量最少的是秸秆100%还田。在45个方样田块中共采集土壤动物472只,隶属26科;其中,地蜈蚣科、纽带科、蚁科为优势类群。秸秆还田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影响较大,但对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及土壤生物的多样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按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全因果关系通径模型,计算出因素对产量的总效应和总决定程度,通过比较决策出主攻因素。足水肥高产地和稻茬旋耕撒播两种生态条件下主攻因素为穗粒数,限水低肥地应主攻粒重,砂性漏水地的主攻因素为穗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冬小麦秸秆、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在陕西关中一年两熟典型地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用小偃22和小偃216 2个冬小麦品种秸秆,设秸秆混入耕层、秸秆带状覆盖、秸秆全面覆盖3种秸秆还田方式,以及4 500,7 500和10 500kg/hm2 3个秸秆还田量,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于夏玉米幼苗期和发育中期测定株高、茎粗、次生根数、叶片颜色、单株干质量,并于成熟期测定株高、穗位高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各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012年夏玉米播种后由于较长时期干旱少雨,冬小麦秸秆覆盖的保墒作用大于其化感作用,各秸秆还田处理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总体优于对照。在2个小麦品种秸秆中,以小偃216秸秆对夏玉米诸性状的表现较好;在3种秸秆还田量中,以7 500kg/hm2秸秆还田量较为适宜;3种秸秆还田方式中,则以秸秆带状覆盖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在此组合下,夏玉米幼苗和植株生长健壮,成熟期产量最高。【结论】对夏玉米进行秸秆覆盖时,以冬小麦秸秆覆盖量为7 500kg/hm2的带状覆盖方式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土壤盐渍化水平对杂草群落多样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在松嫩平原西部选取3个不同盐渍化水平的采样点,T1(低盐渍化),T2(中盐渍化)和 T3(高盐渍化)。采用“样方法”分析玉米灌浆期不同土壤盐渍化条件下杂草群落组成,并调查蜡熟期的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杂草群落总密度、总盖度和总地上生物量随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加,其中高盐渍化(T3)条件下的最高,总密度为41.51株/m2,总盖度为35.11%及总地上生物量为227.07g/m2。不同盐渍化水平的土壤杂草群落中共有的杂草物种数越多,其杂草群落的相似性系数越高。其中,中盐渍化(T2)和高盐渍化(T3)条件下的杂草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82。杂草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 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盐渍化水平均呈不显著正相关,这3个指数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然而,群落 Margal...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公顷、国家公顷和省公顷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市公顷生态足迹计算模型,阐明了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的相关概念与计算方法。以某市为例,计算了2007年其均衡因子和其市域范围内某县的产量因子,结果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模型下的数值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一差异是合理的。研究表明,市公顷方法更适合市级以下区域生态足迹的核算和比较,计算所得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更能反映小区域的实际,相对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