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钻  赵艺新 《大豆科学》1993,12(2):107-112
采用四个耐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在始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测定了各器官间热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器官间热能分布不同;热能累积速率也不同,耐旱强的品种开花后热能累积速率高。导致干旱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光合生产捕获的太阳能滞留在茎和荚皮中。热量的垂直分布与籽粒的垂直分布关系表明,抗旱品种的热量分布与籽粒重量分布呈极显著相关,而不抗旱品种则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丰1号”(红90-1)大豆是红庙子乡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品种,它具有抗旱,耐瘠薄,抗倒伏,抗病和适应性强等优点,2002年12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丰1号”即可作为春播大豆品种,又可作为薯麦作物下茬夏播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3.
大豆抗旱性的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甘肃省张掖地区自然水分和人工灌溉条件下进行的。根据1987—1988年两年结果,按大豆叶片萎蔫值与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干旱指数值的累加值,把辽宁省902份大豆品种划为5个不同的抗旱级别。实践证明上述方法简单易行,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春大豆开花期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明确大豆根系生理特性的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在盆栽条件下,以3个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为材料,测定开花期根系相对含水率、根系活力、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大豆根系相对含水率及根系活力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强而降低,抗旱品种降低程度小于不抗旱品种;根系丙二醛含量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各品种间无明显差异;抗旱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而不抗旱品种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各品种间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抗旱品种变化更为明显.干旱胁迫下大豆通过改变根系内部的生理变化以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5.
选用295个国内外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通过与M型雄性不育系W931A进行测交,筛选含恢复基因的品种,并研究其地理分布特点。结果表明:M型雄性不育系W931A的恢复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分布率明显不均;具强恢复基因的品种主要来源于我国南方大豆生态区域,而东北大豆生态区域以具保持基因的品种为主;日本、韩国及美国北部品种也多具保持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中国大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高低,除受品种本身内在遗传基因控制外,还受生态区域环境因素(如地理纬度、海拔高度等)的影响。凡是环境条件有利于蛋白质形成,籽粒蛋白质含量高时,脂肪含量则相应减少;反之,环境条件有利于脂肪形成,脂肪含量增加时,蛋白质含量相应减少。 根据研究结果,初步将中国大豆品质生态区域划分为五大区,即:1.东北大豆生态区;2.黄淮海流域大豆生态区;3.长江流域大豆生态区;4.南方秋、春大豆生态区;5.西北干旱大豆生态区。  相似文献   

7.
大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处生态环境的不同,气候条件的差异是引起大豆品种化学成分变化的重要外因。研究表明,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地理位置适合大豆脂肪的形成和积累,东北大豆品种的脂肪含量较高,东北地区为大豆高脂肪生态区。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铁岭本立研究所在1986—1996年问,先后对全省保存的916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系统鉴定与评价。从中鉴定出优异抗旱资源39份,优异抗病资源77份,优异抗虫资源175份,耐瘠资源40份。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栽培大豆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辽宁省以抗旱优异种质材料利用较多,其原因与辽宁是一个比较干旱的地区相关;其次是抗病优异种质材料的利用;第三为耐瘠优异种质材料的利用。但在辽宁丹东年降雨量900mm以上的地区,以抗涝优异种质材料利用率高。很明显品种的选育是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大豆茎、叶、荚普遍着生茸毛,表现有末端形态、密度、长度和角度(着生状态)的差异.本文利用地方品种群体研究了大豆叶片和叶柄茸毛性状的变异、区域差异、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关系.大豆叶片茸毛密度、长度、角度和叶柄茸毛角度在全国393份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间存在大幅度变异,变幅分别为4.8~105.9根·10 mm-2(无茸毛品种除外),0.22~0.94 mm,0°~88°和5°~90°.叶片茸毛密度、长度和角度大的品种较少,而叶柄茸毛角度小的品种较少.393份大豆地方品种中尖型茸毛末端品种127份.叶片茸毛长度、角度、末端形态及叶柄茸毛角度与地理生态区有关,生态区Ⅰ的叶片茸毛较长,生态区Ⅰ和Ⅱ的叶片茸毛角度较大,生态区Ⅰ、Ⅱ和Ⅲ的钝型茸毛末端比率较高,生态区Ⅰ、Ⅱ和Ⅴ的叶柄茸毛角度较大,而叶片茸毛密度与生态区无关.叶柄、叶片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茸毛密度与长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茸毛密度和长度在茸毛末端形态间也有显著差异,尖型茸毛末端的品种茸毛密度较大,长度较短.豆卷叶螟引起的虫包数和卷叶率与叶片、叶柄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茸毛密度显著负相关,与茸毛末端形态无关.叶片茸毛角度与抗虫性指标相关性最强,角度越小越抗虫,是大豆抗豆卷叶螟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中国辽宁省与美国地理纬度相近、结荚习性相同的中国和美国大豆品种各4个,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对株型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大豆高产的株型特征.结果表明:美国大豆品种的节间较短、株高较矮,分枝数较多.美国大豆品种的叶片性状比较好,下部叶片为卵圆形,由下向上叶片逐节变长,中上部叶片较细小.美国大豆品种的荚数显著多于中国大豆品种,而百粒重却显著低于中国品种.在荚粒分布上,美国品种植株上层荚粒所占比例较小,下层荚粒所占比例较大,在同等种植条件下,美国大豆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中国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不同抗旱型大豆茸毛适旱变态与茎形态解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在人工模拟旱境生长室内进行。于鼓粒初期,对抗旱型大豆品种“呼80—1001”,“安丰1”和敏感型品种“绥农4”及中间型品种“黑农26”进行干旱处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430)对茸毛的适旱变态和茎横剖面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指出密集茸毛型大豆较稀疏茸毛型大豆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钟状茸毛基部的膨润度和新茸毛增生乃为适旱变态反应。研究结果还指出抗旱型大豆的皮层与中柱的比率大于敏感型大豆。维营束排列较紧密,束内系列导管抗旱型大豆也多于敏感型大豆。中央系列导管的最大导管直径抗旱型大于敏感型,抗旱型大豆茎具有较小的髓,其细胞呈海绵状。  相似文献   

13.
选用295个国内外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通过与M型雄性不育系W931A进行测交,筛选含恢复基因的品种,并研究其地理分布特点。结果表明:M型雄性不育系W931A的恢复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分布率明显不均;具强恢复基因的品种主要来源于我国南方大豆生态区域,而东北大豆生态区域以具保持基因的品种为主;日本、韩国及美国北部品种也多具保持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菜用大豆在辽宁省不同生态区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省大豆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了菜用大豆新品种(系)辽鲜1号、辽00139和辽00128农艺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菜用大豆采收期在7月31日至9月13日间;3个菜用大豆品种(系)株高差异大,株高平均值在24.1~70.0 cm;鲜荚产量为297.5~983.9 kg/667m2,鲜荚产量最高的地区是铁岭,最低的地区是岫岩。从鲜荚商品性状和产量性状结果分析,铁岭、丹东、瓦房店和锦州地区适宜生产菜用大豆。  相似文献   

15.
选用来自黄淮海地区不同抗旱类型(强抗,中抗,弱抗或不抗)大豆种质资源32个,在田间自然干旱条件下,对大豆种质资源的气孔特性及气孔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作了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旱类型大豆种质资源品种间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单位叶面积气孔总长度存在着显的基因型差异;叶片气孔特性与抗旱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但相关程度不显。作物抗旱性是受基因、基因表达与生理生化性状综合调控的,是过程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6.
梁成第 《大豆科学》1993,12(1):87-87
本研究在大豆生态形态等性状抗旱性鉴定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大豆籽粒中蛋白质、脂肪、12种氨基酸、5种脂肪酸及碘价的含量与抗旱性的关系。 一、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主要是辽宁省大豆品种资源,共计798份。籽粒化验是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完成的。 在自然干旱条件下鉴定大豆品种抗旱性的基础上,将大豆籽粒内各内含物的含量分  相似文献   

17.
不同抗旱类型大豆(G. max),在种子吸胀和萌发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萌发吸水速率不同。研究抗旱类型大豆品种“呼80—1001”和敏感型大豆品种“绥农四号”的吸水速率,结果表明:抗旱类型大豆品种在种子吸水后30分钟内吸水速度快;敏感型大豆品种在吸水后30分钟内较慢。这是种子的重要适旱特性,也是区别不同抗旱类型大豆种子的依据。 高渗溶剂聚乙二醇(PEG 600),在45%浓度下对吸水4—4.5小时的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品种的萌发率、胚根长、胚根重都有影响。抗旱类型大豆品种萌发率高,胚根生长速度快;敏感型大豆品种萌发率低,胚根生长慢。试验结果表明:PEG在45%浓度下可作为筛选不同抗旱类型大豆种子的适合浓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性的变异特点及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波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2007,26(6):813-819
铝毒害是酸性土壤中限制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我国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害性的遗传变异特点对于大豆耐铝毒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各生态区选出509份种质资源,采用苗期营养液砂培鉴定方法,以株高、叶龄、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的平均隶属函数值(FAi)作为耐铝毒性的指标,分析不同生态区品种对铝毒的耐性表现.结果表明,全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的耐铝毒隶属函数值存在相当大的变异,变幅为8.59%~74.83%,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单峰态分布;各生态区内均存在与全国相同的变异特点,生态区间的变异比较小,平均数变幅仅为39.24%~41.65%,区内变异明显地大于区间变异;大豆耐铝毒性的强弱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根据参考文献所选的对照品种在509份资源中都处于中间状态,说明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性存在更大的耐铝毒和敏感性的变异;按照FAi》65%(1级),遴选出了15份强耐铝毒资源,占所选资源总数的2.95%,分别来自Ⅰ、Ⅱ、Ⅲ、Ⅳ、Ⅵ生态区;按照FAi《15%(5级),遴选出5份强敏感性材料,占资源总数的0.98%,分别来自Ⅱ、Ⅲ、Ⅳ、Ⅵ生态区,可供大豆耐铝毒性遗传育种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9.
冷建田  陈应志  王英  吴存祥 《大豆科学》2007,26(3):293-299,304
应用2004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对全国166个参试品系的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产量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对同一生态区的品系进行主成份分析,对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与纬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可分为6个特性不同的组群,组群间各性状的差异主要源于不同生态区之间育种目标的差异;不同生态区主成份个数和主成份因子不同;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与纬度均存在一元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991和0.2868,回归模型分别为Y=46.4183-0.1357×1和Y=18.1613+0.05014×2.研究结果以期为我国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及为国家区试点分布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北方春大豆生育期性状在不同播季及生态区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北方春大豆品种,在7个大豆生态区采用春、夏、秋三季播种的生育期资料,分析了北方春大豆生育期性状的特点,包括生育前期、生育后期、全生育期日数及生育期结构(R/V)和标准差.研究结果将为深化大豆生态区划及品种的合理布局、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