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常用的几种模式:龙头带动型、市场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集团开发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及示范推广型进行探析,提出了加快杨凌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促进福建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若干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是缺粮省份,除口粮能够基本自给以外,饲料粮、工业用粮需要大量外调.长期以来,由于粮食品种单一,品质不高,生产规模小,管理粗放,导致粮食生产效益低下.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粮食持续几年丰收,出现了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局部地区出现了结构性的粮食剩余.我省也不例外,粮食出现了大量的压仓现象.积压的粮食主要是劣质粮.因此,我省在加大发展优质粮食,实行优质优价的同时,还必须扎扎实实地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努力扩大规模经营,发展加工业,提高农民种粮经济效益,促进我省粮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要拓展农民增收的空间 ,实现农民有效增收 ,其根本途径在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走贸工农一体化的道路。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文章认为一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 ;二要选准主导产业 ;三要兴办龙头企业 ;四要搞活产品流通 ;五要健全服务机制 ;六要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4.
优化粮食产业经营增强粮农增收后劲——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作为全国的产粮大省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粮食经营方面仍存在着活力不够、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等诸多问题,如何优化粮食产业经营,增强粮农增收后劲,已成为粮食经营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缓解福建省粮食供需矛盾,确保福建粮食安全,分析了福建省粮食生产供求现状和制约因素,揭示了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实质特征及福建省粮食产业化经营现状,根据自主创新的内涵提出依靠自主创新加快福建粮食产业化发展步伐的8项具体措施:科技创新,提高粮食单产,进一步增加粮食总量;机制创新,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逐步推进粮田的适度规模经营;开发创新,发展粮食生产产业链;市场创新,建立科学的粮食购销体系;制度创新,落实粮食风险基金制度;服务创新,建立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观念创新,发展外向型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改革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粮食经济的两大主题。指引粮食流通改革的主旨是开创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型粮食流通新体制。贯穿粮食经济发展的主线是开创粮食经营产业化。实现这两大主题,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粮食流通改革是粮食经济的根本动力;粮食经济发展又为深化粮改... 相似文献
7.
福建粮食生产新对策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笔者于1999年6月在福建省政府召开的"粮食生产研讨会”上,作了"粮食生产的对策思考和改革建议”的发言[后以"福建粮食生产需要有新的思路和对策”为题,发表在<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2)],现根据两年多来的再思考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与农民增收渠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处于农业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不断出现。从农业产业化涵义和表现形式出发,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形成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增收的渠道,提出了农业产业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三农”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而发展农业产业经营是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实行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社会化服务、产供销一体华经营的体现。本文通过事例详细阐述了实行农业产生化经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并提出推进农业产生化经营应做好的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10.
粮食产业化经营、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本质上是辨证统一的。本文针对目前粮食供求趋紧的现状,在深入湖南常德产粮地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阐释了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粮食企业的经营路经及经验进行剖析和总结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最后提出了如何做强粮食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大气CO2含量增加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开顶式气室控制CO2含量,对小麦籽粒品质实验测定,研究了大气CO2增长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氨基酸组分含量和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气CO2含量(摩尔分数)为550和750μmol/mol时,与正常大气CO2水平相比,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有降低趋势,但蛋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明显增加,蛋氨酸升幅为8.2%和29.6%,苯丙氨酸升幅为7.0%和17.9%;小麦籽粒氨基酸评分值提高3.1和4.6。小麦籽粒中磷、铁、钾含量随大气CO2含量增加而下降,分别下降8.9%~11.8%,7.5%~10.8%和2.5%~7.7%;而锌、硒、镁含量上升,分别提高11.3%~34.4%,11.1%~44.4%和10.6%~13.6%,大气CO2增加对小麦籽粒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环保产业集群是福建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之一.文章分析了福建省环保产业的现状和集群化前景,提出了集群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加快培育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2000-2012年福建省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总结福建省粮食生产的主要特点,应用计量经济方法,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对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福建粮食生产特点总结如下:耕地数量减少,人地关系恶化;生产规模偏小、从业人员老化;综合产能下降、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等。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粮食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与粮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农村劳动力、成灾面积与粮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在劳动力方面存在隐蔽性失业;(2)目前福建省粮食生产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最后,从提高粮食生产经营者素质、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农业技术应用创新等3个方面,提出了增强福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1990—2005年福建省粮食产量的波动变化,并且运用广义生产函数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2个时段对影响福建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粮食播种面积和农药使用量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1998—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赵翠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3(6)
根据河南省北部强筋麦主产区6县327个小麦种植户的调研数据,对订单生产模式影响农户小麦种植纯收益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订单价格偏低难以形成有效激励,订单对农户的小麦种植纯收益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用途的小麦订单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价格激励优势相对明显的种子麦订单对农户小麦种植纯收益的影响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18.
2001-2007年福建花卉生产和贸易状况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国及福建省2001-2007年期间的花卉统计数据,分别从总量变动、结构变动和区域分布变动等方面对福建花卉业的生产和贸易的状况进行分析,找出福建花卉生产和贸易格局变化的新特征,为福建花卉业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粮畜生产协调度(CDGPAH)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序变化分析表明,1991-2005年来福建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相悖趋势日益严重,两者之间的协调状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1-1999年,CDGPAH值由-0.66下降到-0.81,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处于冲突的发展模式阶段;第二阶段为1999-2005年,CDGPAH值由-0.81下降到-0.96,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处于相悖的发展模式阶段.粮畜生产协调度状况的空间变化分析表明,闽东南属于粮畜生产的相悖区,而闽西北则属于粮畜生产的基本协调区;但闽西北内部存在差异,宁德和龙岩两市属于粮畜生产冲突区,南平市属于粮畜生产基本协调区,而三明市则属于粮畜生产的耦合协调区.福建省9个地市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最好的是三明市.最差的是厦门市;各地市协调状况由好到差依次为:三明>南平>宁德>龙岩>漳州>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最后,针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相悖的原因,提出了协调两者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福建省及其地级市2009—2016年的粮食生产数据,对其粮食生产和耕地利用情况进行时空分析,并采用LMDI模型分解各耕地利用因素对粮食产量的贡献,比较和分析不同耕地利用因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效应,以探究不同区域粮食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2009—2016年粮食产量约下降2.4%,其中,粮作比下降8.8%是导致福建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2009—2016年,福建省各地级市中仅龙岩和三明2地实现粮食增产。厦门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降幅最大,龙岩和漳州粮食单产增幅明显,泉州农业劳动力数量下降明显,所有地级市的粮作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构效应是导致福建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影响省内各地级市粮食产量变化的因素则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