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团场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连作年限的不断延长,特别是推广地膜棉栽培以来,田边地头寄主一直存在,加之连年暖冬温度偏高,使棉叶螨有了较好的生存和越冬环境,导致棉叶螨的逐年大发生,这已成为制约棉花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梅下毛瘿螨危害杏树芽苞后,受害枝条长满瘿瘤,形成畸形枝,大量消耗树体营养,使树势衰弱,造成发芽推迟、结果量少、影响产量。梅下毛瘿螨1年内有3次危害高峰期,分别在5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下旬。抓住5月、6月2次危害高峰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本文分析了梅下毛瘿螨的识别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及传播途径,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为生产中防治梅下毛瘿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柑桔红蜘蛛又称桔全爪螨,属蛛形纲、叶螨科。是青神县桠柑(种植面积近105万亩)生产上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害螨。由于该螨体小、繁殖力强、代数多、世代重叠,产生抗药性快,防治难度大。果农—般每年防治4—5次,费用占全年用药的50%以上,效果仍然不理想。为了解决红蜘蛛防冶难的问题,我们于2003—2006年,在青神县白果乡白云村和甘家沟村进行了田间调查、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葡萄重大病害的监测、调查和无公害综防技术的研究,明确了昆山地区葡萄重大病害为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白粉病和灰霉病,探明了它们的发病规律,并提出了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尤其在化学防治中明确了常用无公害防治药剂和葡萄不同生育期适时防治方法,为葡萄栽种者提供了植保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乌苏市是新兴枸杞产区,由于管理粗放,使枸杞病虫害发生普遍,尤其是枸杞瘿螨危害严重,常引起树体早期落叶、落花,对枸杞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若不及时防治,减产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6.
棉叶螨又名红蜘蛛,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河南豫北棉区以朱砂叶螨为主,并与截形叶螨混合发生,两者有时互为优势种群。从棉花苗期至吐絮都可以危害,温度越高、田间湿度越低,繁殖扩散速度越快。若防治不当,可造成棉花严重减产,甚至绝产。对棉花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2012年豫北棉田棉叶螨发生早,数量大,覆盖面广,总体为中度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7.
棉大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大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打苞虫、包叶虫等,是棉花生产中重要的食叶类害虫。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棉大卷叶螟的发生有所减轻,但在一些非抗虫棉田还发生较重。据笔者2005年9月上旬在舞钢市八台镇棉区田间调查,局部棉田卷叶株率高达60% ̄70%,单株幼虫高达42头,受害重的棉株叶片几乎被吃光,仅留茎枝残叶,造成大量秋桃不能正常开花结铃,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一、发生规律棉大卷叶螟在舞钢市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枯铃或杂草上结茧越冬。7月份发生的第二代开始在棉田为害,但数量较少。以8 ̄9月份发生的3 ̄4代数量…  相似文献   

8.
<正>舞毒蛾是鳞翅目毒蛾科食叶性有害生物,主要以幼虫危害欧洲山杨、额河杨、苦杨、欧洲黑杨、银白杨等,同时也危害白柳、云杉、小蘖、忍冬、绣线菊、栒子等树种。2004~2008年舞毒蛾连续在阿勒泰市大东沟、小东沟和布尔津县的冲胡尔乡等地发生严重,局部成灾面积达1300公顷。为实施科学防控,阿勒泰山森防站于2005年建立3个标准监测点,详细观察该虫生活习性,经过5年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  相似文献   

9.
0引言 葡萄毛毡病实际是一种害虫葡萄缺节瘿螨(Colomerus vitis Pagen.)为害所致,又称葡萄锈壁虱,属节肢动物门瘿螨科。该虫为害症状似病害,因此,人们习惯列入病害类。  相似文献   

10.
枣棉间作棉叶螨猖獗发生的原因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瓦提县是新疆的种棉大县,被称为中国长绒棉之乡。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开始大面积建立了枣棉间种立体栽培种植模式,发展林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目前,阿瓦提县枣棉间作面积发展到55万(667m2)。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民权县气象资料记载,2007年冬季为暖冬年,2006年12月-2007年2月底≥0℃的积温为278.1℃。比常年多87.6℃,尤其是2006年12月≥0℃积温为63℃,比常年高44.5℃,为灰飞虱安全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2007年5月下旬和6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分别为24.8℃和24.1℃,降水分别为68.8mm和0.1mm。这种气候条件适合传毒媒体灰飞虱的繁殖和传毒,  相似文献   

12.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俗称玉米青枯病。近几年,由于玉米自交系、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使本来抗病性较差的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系的原种在地区之间广为种植.从而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的原种产量,给公司和农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一般套种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发病率达10%~25%,严重达48.6%,造成减产约25%。目前对此病的防治措施仍采用抗病品种为主,但因品种的选育周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