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案情】雷某与其母均为河南省卢氏县张麻村雷一组村民。2005年10月卢氏县人民政府征用雷一组土地。2006年1月雷一组召开全组村民会议,决定土地安置补助费按现有农业人口分配,每人1100元。村民雷某的母亲于2005年2月去世,因此,村委会没有给予雷某母  相似文献   

2.
<正>处理依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6条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征收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3.
1998年公布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我国征地补偿办法进行了改革,并适当提高了征地补偿标准.据国土资源部有关专家介绍,根据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实际,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删除了用地单位安置劳动力的规定.同时针对现行征地补偿标准过低、难以执行等问题,适当提高了补偿标准:将征用耕地的补偿标准由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6倍,提高到6~10倍;将安置补助费标准由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2~3倍,提高为4~6倍;将每公顷被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提高为15倍;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产值的20倍,提高为30倍.同时规定,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  相似文献   

4.
农用土地价值评估和征地补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我国征地补偿现状我国征地补偿在总体上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  相似文献   

5.
陈伟  赵鑫 《吉林农业》2010,(7):33-3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在不断加快,农村征地频繁发生,农村征地补偿款分配问题随之而来,并日益成为社会的热点和政府部门工作的难点。如果不能妥善合理地处理征地补偿款分配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影响农村的改革发展,成为当前"三农"问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24 2015年集体土地拆迁新政策土地征收新政策规定征地补偿明细:(1)根据《土地管理法》第47条的规定,征地补偿有三大块,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2)对于这三项费用的分配:安置补助费、青苗费是直接支付给被征地人的,土地补偿费给村集体。(3)但给村集体的土地补偿费也不是就归集体所有、被征地人一点都得不到了:土地补偿费由村集体统一分配,具体如何分要经村民代表大会决定,但在分配  相似文献   

7.
农村征地补偿费用分配的法律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征地补偿费用是指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总和。我国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  相似文献   

8.
2012年12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开始审议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本次修改集中在土地管理法第47条。第47条规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上述3条规定在修正  相似文献   

9.
正案例某高速公路的修建需贯穿某村的一片基本农田,根据当地政府作出的补偿方案,给予被征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安置补助费为该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5倍。被征地村集体和农户不服,认为给予的补偿标准太低。解析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47条"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较快,农村土地征占用情况的发生,由此引发纠纷和上访案件日益增加,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紧迫问题。一、引发农村土地纠纷的主要因素因土地征占用引发的纠纷;近年来,被征地农民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分配和使用不满,成为土地信访案件中  相似文献   

11.
大珂 《新农业》2005,(5):6-8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农业征地补偿费分配和使用的矛盾日渐突出。在征地补偿工作中存在着补偿低、费用不到位、安置不落实、补偿费账务处理不规范、使用不公开甚至存在贪污、挪用、挥霍等问题.严重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农业部门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分配和使用的监管。农业有关部门发出文件.对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有失公平,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行积累,大部分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生活水平下降,面临生活困境。该研究借鉴其他国家征地补偿制度,立足我国国情,主张公平补偿原则,即提高补偿标准,扩大征地补偿范围,确保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下降,建议将原来规定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改为7项补偿:1土地补偿费;2安置补助费;3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4社会保障费用;5生活补助费;6转岗期间的费用补助;7其他费用。  相似文献   

13.
<正>问:村民杜某婚后入赘女方家,根据在婚前与女方所在村民小组签订的协议,他将户口迁至村民小组,但不享有分配村民小组宅基地和农田的权利,即为"空桂户"人员。2009~2010年,政府征用这个村民小组的土地,该小组成员人均分配土地补偿费5.1万元。但未分配给杜某及其家人。村民小组的做法合适吗?答:《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汴问题的解释》第24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  相似文献   

14.
<正>问:村民杜某婚后入赘女方家,根据在婚前与女方所在村民小组签订的协议,他将户口迁至村民小组,但不享有分配村民小组宅基地和农田的权利,即为"空桂户"人员。2009~2010年,政府征用这个村民小组的土地,该小组成员人均分配土地补偿费5.1万元。但未分配给杜某及其家人。村民小组的做法合适吗?答:《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汴问题的解释》第24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12,(16):55
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读者杭某来电:本组被镇办工厂占地100多亩,最近镇政府在没有征得我组村民意见情况下,把土地转让给企业,征地余款归镇收入。请问:此事该如何解决?答: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订)的相关规定和自然资源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湖南省征地补偿工作实际,湖南省人民政府于2021年7月15日发布《湖南省征地补偿标准》(湘政发[2021]3号),见表1。1.本征地补偿标准包含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为当地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其中土地补偿费占40%,安置补助费占60%。因非农建设需要收回农林牧渔场等国有土地的,参照本标准执行。2.原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并公布、报省自然资源厅备案的征地补偿区片,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国家国土资源部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不久前发布了《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征地合理补偿做了新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其中  相似文献   

18.
周建国 《甘肃农业》2008,(1):52-53,67
我国农村村民间征地补偿款,分配争议表现复杂多样,并有其深层次原因。解决该分配争议必须遵循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正确认定集体成员资格,及时采取有效的法律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我国被征地农民安置方式的演变过程,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安置进行了辨析;通过分析江苏省制定出台的《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办法》,即93号令的政策优势,发现其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人口确认、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安置补助费的划拨以及社会保障内容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从而提出了调整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数量的计算方式、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沟通协商机制、优化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案以及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我国被征地农民安置方式的演变过程,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安置进行了辨析;通过分析江苏省制定出台的《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办法》,即93号令的政策优势,发现其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人口确认、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安置补助费的划拨以及社会保障内容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从而提出了调整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数量的计算方式、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沟通协商机制、优化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案以及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