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正交设计对L-色氨酸生产菌TQ2223的种子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得到最优配比,同时对种子生长的温度、通风条件等进行研究,最终确定该菌株的最佳种子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L-色氨酸生产基因工程菌TP01发酵的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溶氧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初始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 g/L、硫酸铵40 g/L、酪氨酸0.2 g/L、玉米浆25 m L/L、磷酸氢二钾10 g/L、磷酸二氢钾5 g/L、七水硫酸镁2 g/L、硫酸钠0.002 g/L、七水硫酸亚铁0.01 g/L、维生素B1100μg/L、维生素H 50μg/L,流加糖为浓度70%的葡萄糖(质量体积比),pH为7.0,温度为37℃,接种量为10%,溶氧控制在20%~30%。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DSM141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逐级诱交处理和选育,并采用N-硝基-L-精氨酸甲酯进行抗性选育,获得一株高产L-精氨酸和遗传性稳定的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ZDNTG5.该菌种产L-精氨酸的量可达31 g/L,比出发菌提高了1.4倍.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优化,确定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葡萄糖9.0%,玉米浆3.0%,(NH4)2SO4 6.0%,KH2PO4 0.05%,MgSO4·7H2O 0.03%,碳酸钙2.0%,接种量6%,pH 7.0,装液量15 mL/100 ml,转速100 rpm,30℃发酵培养96 h.在此条件下发酵,产酸量达44 g/L,产精氨酸的量比未经优化时提高了41.9%. 相似文献
4.
5.
为了确定L-精氨酸发酵过程中最合适的溶氧浓度,通过控制5%、20%和35%这3种溶氧水平,探讨不同溶氧条件下的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4067-SG的L-精氨酸产量,并通过分析生长和关键代谢产物的方式,研究不同溶氧下精氨酸积累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在5%溶氧条件下,乳酸、丙氨酸、赖氨酸、鸟氨酸和谷氨酸的积累最高;35%溶氧条件下,乳酸、赖氨酸和鸟氨酸的积累有所改善,但丙氨酸和谷氨酸的积累仍然很高;在20%溶氧的发酵条件下,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略好,且乳酸、丙氨酸、赖氨酸、鸟氨酸和谷氨酸的积累量显著降低。溶氧水平的不同,改变了谷氨酸棒状杆菌糖酵解和TCA循环的代谢流量。低溶氧条件下,TCA循环减弱,而过高的溶氧又会导致副产物的积累。在较为适中的20%溶氧下,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4067-SG的L-精氨酸产量最高,是35%溶氧水平的117.28%,5%溶氧水平的140.53%。 相似文献
6.
7.
以选育的获得产L-亮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MD106为出发菌株,通过重叠延伸PCR及自杀载体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anBC及alaT双基因缺失的突变株MD106ΔpanBC/ΔalaT,并对出发菌及双缺失重组菌进行摇瓶发酵试验,测定发酵指数。结果显示,发酵40h后,突变株的L-亮氨酸的产量为7.91g/L,比出发菌株提高43.3%,而且主要杂酸——丙氨酸减少超过80%,总杂酸比例较出发菌株减少55.6%。 相似文献
8.
9.
L-异亮氨酸是多数哺乳动物必需氨基酸,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运动营养等领域。为促进细胞内L-异亮氨酸外排,提高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含量,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IBCL-1为出发菌株,构建CI01、CI02、CI03与IBCL-1ΔlysA 4株菌株。通过发酵对比CI01、CI02、CI03菌株生产L-异亮氨酸能力,其中CI01菌株L-异亮氨酸产量最高为21.36 g·L-1,相较于出发菌株IBCL-1提高6.8%。为降低主要副产物L-赖氨酸含量,敲除合成IBCL-1中L-赖氨酸关键基因lysA,所获菌株IBCL-1ΔlysA可大量消耗外源L-赖氨酸。最后将CI01与IBCL-1ΔlysA菌株混合发酵生产L-异亮氨酸,确定13:1为两种菌接种量最佳配比,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含量为22.96 g·L-1,L-赖氨酸含量为0.42 g·L-1,显著提高L-异亮氨酸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L-乳酸高产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L-乳酸高产菌株HT的最适发酵培养基为:麦根4%、磷酸氢二钾0.5%、硫酸铵0.5%、豆饼粉0.5%、玉米淀粉水解糖5%、碳酸钙5%、pH值为6.5;通过变温培养试验确定其最适的生长温度为28℃,最适的发酵温度为46℃;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进行L-乳酸发酵,HT菌株在第4天就到达了发酵终点,L-乳酸产量为40.19g.L-1,对糖的转化率为92.6%。 相似文献
11.
解脂假丝酵母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求解脂假丝酵母菌的最佳发酵条件,研究提高酵母的产脂能力。[方法] 以解脂假丝酵母为菌种,在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20r/min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pH值、碳源、氮源、葡萄糖浓度、金属微量元素等因素对假丝酵母产脂能力的影响,筛选最佳液体培养基。[结果] 单因素试验表明,2%葡萄糖、FeSO4、ZnSO4、MnCl2 pH 6.5等因素显著地提高了解脂假丝酵母的油脂产量。正交试验表明,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Yeast-2)的最佳液体培养基确定为: MnCl2 0.02%、FeSO4 0.03%、(NH4)2SO4 0.3%、葡萄糖3%、pH 6.5,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的脂肪含量为36%,较刚筛选出来的25%提高了11%。[结论] 解脂假丝酵母的生长与产脂并不同步,由此推测菌体增殖与油脂合成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磷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根际等生态环境中,研究解磷细菌最佳生长条件,对于开发利用磷细菌,提高磷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从陕西杨凌葡萄根际土壤分离筛选获得一株无机磷菌A9,对A9采用摇瓶发酵培养、平板计数法,分别对碳源、氮源、装液量、培养时间4个单因素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氮碳源是磷细菌生长不可缺的主要因素之一,麸皮为最佳碳源,蚕蛹粉为最佳氮源。氧是磷细菌生长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装液量不同反映对菌株供氧能力不同,确定A9最佳装液量为每250 mL三角瓶中装入75 mL。培养时间的长短决定磷细菌利用营养的多少,确定A9最佳培养时间为42 h。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高产酸性木聚糖酶细菌,并研究其适宜发酵条件。[方法]采用透明圈法筛选产木聚糖酶活力较高的细菌,并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试验筛选到一株高产酸性木聚糖酶细菌B26,其最佳产酶培养基为:麸皮2%、秸秆粉2%、KNO30.8%、TW-80 0.6%,此时该菌所产木聚糖酶活性达1 051.25 U。[结论]该菌株以农业废弃物秸秆和麸皮为原料,产生活性较高的酸性木聚糖酶,对于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及利用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苏云金杆菌(Bt)工程菌株WG-001的发酵条件。[方法]以产芽胞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Bt WG-001菌株发酵液的初始pH、培养温度、装液量及Mg2+添加量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4个因素对发酵菌数影响大小次序为初始pH>温度>装液量>Mg2+浓度;Bt WG-001菌株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5℃、装液量50 ml、初始pH 7和MgSO4添加量0.5%,在该条件下Bt发酵液中产芽胞量达51.40×107个/ml。[结论]为Bt WG-001的中试和工业发酵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25株酵母进行产SOD的筛选,得到1株高产SOD菌株,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其适宜的培养基组成、pH值、发酵时间等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蛋白胨;碳氮比为6∶1,发酵时间为18 h,pH值为5.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茶薪菇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方法]以茶薪菇为材料,探讨碳源、氮源、初始pH值、温度、转速和培养时间对茶薪菇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麸皮为碳源时,茶薪菇产纤维素酶活力最高,葡萄糖为碳源时产酶活力较低。(NH4)2SO4为氮源时,茶薪菇产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其次是酵母粉与蛋白胨。茶薪菇在pH值6.0时产酶活力最高。28℃以下时茶薪菇生长较缓慢,32℃以上时菌丝生长较快,但酶活力较低,30℃时产酶活力最高。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5 d时茶薪菇产酶活力最高。[结论]茶薪菇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为麸皮5%,(NH4)2SO41%,初始pH值6.0,培养温度30℃,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5 d,此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达40.2 U/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红曲霉产生红曲色素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方法]采用改变单一变量的方法,测定红色素色价的变化规律,确定红曲霉产生红色素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结果]试验确定了红曲霉产生红色素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酵母粉2%,CaCO30.2%,NaCl0.1%,MgSO4·7H2O 0.1%,KH2PO40.2%,吐温200.05%;最适宜的培养条件为:pH 6.0,装液量为60 ml/250 ml三角瓶中接种10% (1/6)种龄为72 h的液体种子,30 ℃恒温摇床上振荡培养,转速为180 r/min,发酵6d,红曲色素色价可达19.2 U/ml.[结论]该试验可为工业上大规模生产红曲红色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