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生果腐病是近几年来生产中新发现的一种病害,具有分布广、危害重、难防治的特点,严重威胁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安全。文章对河南省中牟县采集的花生病株的病原菌进行了室内分离培养和盆栽回接致病性测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主要侵染源为镰刀菌,次要侵染源为腐霉菌。同时,采用播种前拌种(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mL拌花生种20kg)+花生结荚期叶面喷雾(10%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的防治方法,对花生果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红松烂皮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导致广东省霸王花Hylocereus undatus褐腐病的病原种类.【方法】通过病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及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霸王花褐腐病病原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和结论】在PDA培养基上,病原菌的菌落为深灰色,绒毛状.产生2种类型的节孢子:一种为浅色、薄壁的柱状孢子,大小为(5.00~10.69)μm×(2.61~4.52)μm;另一种为褐色、厚壁、圆形或椭圆形、基部平截、成链的孢子,大小为(5.15~12.39)μm×(3.87~6.07)μm.应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获得该病原菌579 bp的18S-28S rDNA ITS序列.BLAST结果显示,该序列与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火龙果菌株的18S-28S rDNA ITS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100%.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广东省霸王花褐腐病的病原菌为N.dimidiatum.  相似文献   

4.
5.
花生果腐病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全球性土传病害。为了获得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作者根据近年来有关花生果腐病的研究进行总结,系统描述了花生果腐病的发生与分布、发病原因及其危害症状、传播流行规律等,对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措施及抗性育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花生果腐病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花生果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东菠萝心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广东湛江地区菠萝心腐病病原菌,研究了病原菌的致病性、菌丝体及孢子囊等形态特征,分析了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属于疫霉属真菌,同源性分析显示,该菌与GenBank中烟草疫霉ITS序列的同源性达99%以上;采用烟草疫霉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确认该病原菌为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水稻穗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RSRD)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复合性病害,近年来上升成为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一种重要穗部病害。对安徽省穗腐病危害分布进行调查,采集病样分离病原物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水稻穗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有4种,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es)、新月弯孢菌(Cartularies lunatics)、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和细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其致死温度分别为60、59、59和60℃(10 min);菌丝生长温度均为10~35℃(最适20~30℃),pH值为5~9(最适7);孢子萌发温度均为5~45℃(最适25~35℃),pH值为4~8(最适7);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尿素和脯氨酸。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水稻种植区,主要病原菌种类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从山西长治玉米根际分离到的一种根腐线虫病的病原种类及其对玉米的致病性,为玉米根腐线虫病害的识别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贝曼漏斗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的根腐线虫进行种类鉴定,并采用室内盆栽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对玉米的致病性。【结果】形态学分析发现,待鉴定的短体线虫与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cribneri)的形态特征较为一致;rDNA-ITS、rDNA 28S D2~D3区和mtDNA-COI区序列分析发现,该短体线虫种群与NCBI数据库中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的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基于rDNA-ITS、rDNA 28S D2~D3区和mtDNA-COI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该短体线虫种群与其他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种群位于同一高度支持的分支,据此将山西长治玉米根际分离到的短体线虫鉴定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与对照组玉米植株相比,接种供试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60 d后,玉米表现出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地上部鲜质量和根鲜质量显著减轻,根部出现明显的褐色病斑甚至坏死腐烂的发病症状,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在玉米根际的繁殖系数(Rf)达到19.44。【结论】山西长治玉米根腐线虫病的病原种类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其对玉米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花生果腐病在安阳地区连续发生,危害严重,尤其是重茬地块,有逐年加重趋势.该病的发生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以及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对安阳地区花生产业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笔者连续2年对27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花生果腐病抗性筛选鉴定,结果表明,高抗品种1个,抗病品种3个,中抗品种3个,感病品种7个,高感品种13个...  相似文献   

10.
 2000年从云南省楚雄市采到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标本,经病害症状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致病性测定及致死温度测定的结果,基本上与前人[1]报道的相符,其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菊欧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  相似文献   

11.
田间调查了近年来河北省玉米顶尖腐烂病的发生情况,通过病原菌分离、回接试验和形态学鉴定,初步明确了玉米顶尖腐烂病是由镰刀菌和细菌复合侵染引起的病害,其中拟轮生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是该病病原菌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广东花生果腐病病原菌类型并筛选有效的杀菌剂种类,为生产上防控该病害提供参 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大田采集的患病花生果荚中分离获得果腐病的真菌纯培养物,回接验证分离菌 株的致病性后确认其病原,通过克隆菌株的 ITS 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 法测定 40% 福美双水悬浮剂、98% 噁霉灵可溶性粉剂、24% 井冈霉素 A 水剂、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 10% 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该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 从韶关采集的花生果腐病样本中分离获得 2 株病原 真菌,回接后均可以引起花生果荚腐烂,严重时导致果仁腐烂。基于菌株 ITS 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病原菌 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urm)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供试杀菌剂中 40% 福美双悬浮剂对 2 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 分别为 0.001 mg/L 和 0.021 mg/L,其次是噁霉灵,EC50 分别为 0.296 mg/L 和 0.217 mg/L,井冈霉素 A 的 EC50 分别为 20.575 mg/L 和 11.185 mg/L,苯醚甲环唑和多抗霉素对 2 株病原真菌没有抑菌 效果。【结论】广东韶关地区花生果腐病主要由镰刀菌复合感染引起,以茄病镰刀菌为主,病原菌对福美双和 噁霉灵敏感,生产上可以考虑使用这两种杀菌剂防控。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小麦根病病原种类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1991~1993年,从甘肃庆阳、武威等地区的7个县(市)采集小麦生育期病根标样1734份,进行室内病原分离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省内小麦根病的病原种类有全蚀病菌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全蚀病菌一新变种(G.graminis var.sp)、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小麦生离蠕孢菌(B.triticicola)、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早熟禾根腐镰刀菌(F.poae)和丝核菌(Rhizoctonia sp)等10种病原菌,其中全蚀病菌分离频率最高(48.3%)、致病力最强(病指60.2~100),是甘肃省小麦根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花生果腐病的为害症状、病原特性、发病规律和综合治理现状,并提出了花生果腐病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高纬度地区花生果腐病药剂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高纬度地区花生果腐病的防治药剂.[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JYZH-12和JYJH-4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可湿性粉剂SWM-1和固体发酵剂SWM-1对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固体发酵剂的防效最好,对JYZHH-12的防效为43.42%,较空白处理增产18.20%,对JYJH-4的防效为85.65%,较空白处理增产11.60%.[结论]为高纬度地区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镰刀菌复合感染引起的花生果腐病是广东花生重大土传病害,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针对花生果腐病筛选出生防菌并对其开展鉴定、生理生化测试和田间防控效果评估,以期为花生果腐病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拮抗法从实验室保存的生防芽胞杆菌中筛选对花生果腐病病原菌具有广谱拮抗活性的菌株,然后结合16S rDNA、gyrA和gyrB序列扩增结果和系统发育分析开展菌株鉴定,并测定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和Biolog-GN板碳源利用能力,利用MSgg、BGM1、BGDM培养基测定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并通过大田小区试验测定菌株的田间防病效果。【结果】生防菌株ZKY01对花生果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p. G15、F. oxysporum R5和F. solani R4.2具有较好的广谱拮抗活性,平板抑菌率分别为72.23(±3.36)%、54.14(±10.33)%和69.37(±2.17)%;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菌株ZKY01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能在3%~10%NaCl溶液中正常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10~50℃,能利用50种碳源;能...  相似文献   

17.
2005~2006年从山东泰安、济南、烟台、威海等地采集大白菜黑腐病病害标样25份,室内分离纯化获得65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后选出致病力较强的4个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分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生物学特性反应表现基本一致,16S-ITS rDNA序列分析表明供试病原菌与Genbank中的Xanthomonas campestrispv.campestris的同源性是99.63%。结合形态学特征和致病性反应确认引起山东省大白菜黑腐病的致病菌是Xanthomonas campestrispv.campestris。  相似文献   

18.
山东花生茎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山东省十几个县市花生茎腐病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在花生主产区苗期发病率高,主要危害茎基部及分枝,并与土质、气候、栽培方式密切相关。一般有两次发病高峰期,第一次出现在6月中旬,全省花生主产区普遍发生。8月中下旬以后,随着植株衰老,病情指数缓慢上升进入第二个发病高峰期。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好力克+多菌灵、腈菌唑+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百泰防治效果分别为92.36%、76.74%、79.8%和78.35%。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自然病圃条件下,研究不同品种果腐病的发病情况,为当地花生生产选择耐果腐病花生品种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不同品种花生果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开农308的果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17.86%和10.31%;其次为开农1715,分别为26.42%和12.02%;中花12号果腐病最严重,果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1.06%和14.65%。不同品种各级果腐病占比情况表现显著差异;在以总荚果数为参照下,以开农308的各级占比最低,果腐病危害最轻,其次为开农1715,中花12号危害最重;以感病荚果数为参照下,中花12号3级占比最少,而5级和7级占比显著高于开农308和开农1715,开农308和开农1715各级果腐病感病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油酸花生开农308的果腐病发病较轻,其次是高油酸花生开农1715,中花12号花生品种果腐病发病最重。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福建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组成,于2007~2009年从漳州、厦门、龙岩等地大豆产区采集根腐病标样216份,从中分离到307株丝状病原真菌.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代表性菌株的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将这些病原菌分为5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112株)、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