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北祁连县西端的央隆草原是高寒干旱气候区,以纯牧业为生产方式,近年来草地退化严重。通过分析,草地退化的原因是: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破坏了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导致草地退化;其次是气候变化影响和风蚀作用致使草地进一步退化乃致沙化。  相似文献   

2.
草地在全球碳循环、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草原遭受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导致草场和畜牧业生产及相关社会经济功能受到负面影响。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监测草原不可或缺的手段,为草原健康评估和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本文探究了遥感技术在草地生物量估算、植被物候监测、草原多样性监测、放牧强度估算和草原退化识别中的应用。指出了遥感技术应用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未来应与其他先进技术相结合,提高其在草原监测和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以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和土壤主要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结果表明总生物量的排序为高寒草甸草原 >退化高寒草原 >退化高寒草甸草原 >人工草地,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的生物量明显降低,尤其是地下生物量,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的地下生物量分别为高寒草甸草原的31.9%,54.8%和13.9%,总生物量分别仅为高寒草甸草原的32.8%,49.4%和29.5%。人工草地的表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而退化对土壤容重没有明显影响,3种天然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容重在土壤剖面的变异也不明显。4种类型草地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均处于很低的水平,退化主要造成表层土壤碳氮的严重损失,平均分别损失了53.0%和52.4%,4种利用方式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极低,而退化对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草地优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我国草原过牧,草地退化、沙化、荒漠化日益严重。草地管理,优化草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提高草原生产能力显得日益重要和突出。本文针对我国草地利用现状及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值得探讨的科学和实践问题,如禁牧、休牧、鼠害、蝗灾以及游牧文化和生态旅游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循化县牧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人口的发展和牲畜超载、草原乱采滥挖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地退化严重,牧草质量和产草量下降,草地植被盖度和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鼠虫和毒草滋生繁衍,受害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不但制约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破坏了牧区广大牧民的生存环境.为此,研究循化县草原保护建设需要抓好的几个关键环节,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贵南地区不同荒漠化草地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南地区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中选择4个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草地进行物种多样性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塔秀乡西贡卡,森多乡东贡卡和茫什多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塔秀乡塔秀滩极度退化草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小于重度退化草地,丰富度大于重度退化草地。4个不同荒漠化地区多样性指数减小,均匀度指数总体有递减趋势,而丰富度指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贵南地区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中选择4个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草地进行物种多样性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塔秀乡西贡卡,森多乡东贡卡和茫什多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塔秀乡塔秀滩极度退化草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小于重度退化草地,丰富度大于重度退化草地.4个不同荒漠化地区多样性指数减小,均匀度指数总体有递减趋势,而丰富度指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无声的危机--荒漠化与草原退化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张自和 《草业科学》2000,17(2):10-12
阐述了荒漠化与草原退化的概念,成因及相互关系,强调指出绿洲周围的“两化”,除过牧,过垦,过伐等因素外,主要是水资源减少所致;提出了以荒漠型,盐渍型,黑土滩型,毒杂草型等为代表的草原退化的主要类型,并认为荒漠化与草原退化是无声的危机,威胁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而荒漠化危害首当其冲的是草原,要防治荒漠化首先要防止草原退化。  相似文献   

9.
新疆牧区超载过牧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草地退化现象严重,已成为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建立一套草原退化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相关分析方法,得出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因素是草地放牧率,牧民的超载放牧行为是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为制定保护草地政策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草地鼠害是草原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生态学问题。随草地退化和荒漠化进程的加剧,我国草地鼠害发生面积呈逐年扩增趋势。加上由害鼠终年不断的挖掘活动而加剧的草地退化、沙化,鼠害已成为恶化草地生态环境、遏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物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草原生物的多样性、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巩固以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青藏高原气候等条件比较恶劣,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脆弱、易遭破坏、恢复缓慢、覆盖度低、草地负载日益严重,害鼠  相似文献   

11.
阿拉善荒漠草场退化沙化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草原的退化,沙化问题,是一个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阿拉善位于内蒙古最西部,地域辽阔,有天然草场1753.48万hm^2,是我国白绒山羊和双峰驼的重要生产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荒漠草场缺乏科学认识,忽视管理,粗放经营,超载放牧,掠夺利用,使草场几乎全部沙化,退化面积达333hm^2,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笔者就阿拉善荒漠草场退化沙化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并从加强草原法制,深化牧区改革,牧区产业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沙漠化对沙质草地土壤大型动物群落的影响,2008和2009年在科尔沁沙地研究了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多样性和个体密度的变化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草地沙漠化的发展,土壤大型动物类群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个体密度明显下降,均匀度和优势度趋于增加,其中轻度和严重沙漠化阶段变化幅度最大;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不断变化,相似性降低,群落由多优势类群向单一优势类群,甚至无明显优势类群转化,致使群落发生逆行演替;沙漠化对草地土壤植食性动物影响相对较大,对杂食性和捕食性动物影响相对较小,导致群落功能群结构明显改变;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主要源于植被退化和土壤环境的恶化,特别是植被盖度和凋落物产量的下降以及土壤质地、有机质和养分状况的恶化,土壤温度、水分和pH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6)、中国草业统计(2009)和相关文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中国西南地区的天然草地资源、冬闲田资源、林间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状况。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天然草地总面积35.58×106 hm2,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2.59%,可利用草地面积29.04×106 hm2,各省可利用草地面积占天然草地面积比例都在70%以上;2)按照以服务畜牧业为主要原则,将天然草地资源划为4个区域:热带湿润灌草丛区、亚热带湿润灌草丛区、亚热带半湿润灌草丛区和高原温带湿润灌丛草甸区;3)西南地区岩溶面积达52.23×106 hm2,占土地面积的29.50%,共有292个岩溶县。石漠化面积达11.11×106 hm2,占岩溶面积的21.27%,有88个石漠化严重县;4)西南地区农闲田可利用面积为961.46×104 hm2,农闲田已利用面积为193.11×104 hm2,占农闲田可利用面积的20.09%。冬闲田种草已利用面积共计118.58×104 hm2,占农闲田可利用面积的12.33%,占农闲田已利用面积的61.40%。5)西南地区灌丛、疏林草地面积合计为1 894.84×104 hm2,占草地面积的29.81%,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6.06%。  相似文献   

14.
黄河首曲流域草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50年来黄河首曲流域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弱化.分析了黄河首曲流域气候、生态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结果表明:造成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环境蠕变.黄河首曲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草地年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4年明显趋于干旱化,气候变化是草地生态退化的自然诱发因素.超载过牧、滥采乱挖、人为破坏、生物链失衡等环境蠕变是造成生态退化的人为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黄河首曲流域草地与湿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控制放牧、防止滥采乱挖、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是维护该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草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0%,但长期以来由于农牧民的过度利用,使得草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输出输入失去平衡,造成大面积草地退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草原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草原生态恶化的态势得到初步遏制。多年生人工混播草地建植作为畜牧业发展兼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稳定性研究对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在查阅近20年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人工混播草地暂稳态学说,明确暂稳态内涵及意义,完善多年生人工混播草地暂稳态维持技术体系,为我国畜牧业健康持久发展和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草地在生态省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占世界陆地总面积25%,占我国国土面积40%,占吉林省土地面积16%。草地既是生态环境绿色屏障,又是生态农业和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草地的上述功能,详细论述了吉林生态省建设中草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草地是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组成之一。中国是位居世界第二的草地资源大国,但近50年来,草原灾害频繁发生。草原灾害不仅影响牧草品质和产量,而且对牲畜也造成严重影响。牲畜作为动物生产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生态系统的活力以及生产效益的高低。目前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在整个生物圈中已经承受着最底层的压力。本文对草原雪灾、暴风灾害、生物灾害(包括鼠害、虫害)、旱灾的产生原因、分布区域、发生频率、趋势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借鉴国外草原灾害发生的应对策略,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即3S技术,应用面向对象的自动分类与人机交互分类结合判读方式,以SPOT、TM影像为背景,结合地面调查样地及历史资料,准确获得岗巴县草原类型空间分布现状图件及统计数据。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岗巴县草原总面积为365222.89hm2,占岗巴县国土面积86.94%。该县草原类型共划分4个草原大类、6个草原亚类、21个草原型。各类草原类型面积最大为高寒草原类,占总草原面积58.66%;其次是高寒草甸类,占38.61%;第三位是高寒草甸草原类占2.56%;低地草甸类面积最少,占0.18%。该县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为3809.91hm2,占该县草原面积的46.36%,其中草原退化面积31.44%;草原沙化占12.96%;草原盐渍化占1.96%。草原畜牧业是该县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科技与政策支持是恢复草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杜卫  曹晓凡  白宝忠 《草业科学》2011,28(7):1392-1395
主要对《草原法》规定的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破坏草原行为的刑法适用规则进行分析,罪名包括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等。虽然《刑法》中缺乏专门针对草原犯罪的独立罪名,但是在现行的法律体系中仍应依据现有刑事法律规范坚决打击草原犯罪行为,以切实保护草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