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垄马铃薯栽培,能够减少由于小垄种植带来的马铃薯病害发生严重以及管理上的不便等不利因素,能够大幅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及产量。通过在我市大垄种植的实际栽培情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做以总结。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大垄栽培,可有效地解决小垄距种植带来的畸形薯偏多,病害发生严重等不利因素,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本地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是80cm大垄栽培。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种植面积占世界的20-25%,总产量占世界18%,占亚洲的70%。黑龙江省是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和商品薯、种薯集散地。马铃薯是黑龙江省的传统优势作物,种植面积40万公顷,占全国的1/10。如何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尤为重要。近几年马铃薯大垄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比常规垄栽培一般可以增产15%--20%以上。常规栽培平均亩产1600公斤,大垄栽培平均亩产2100公斤,平均亩增产马铃薯500  相似文献   

4.
<正>马铃薯以其营养价值高、耐贮藏而深受人们喜爱。近几年其栽培面积不断增加。马铃薯栽培中采用大垄双行密植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增加马铃薯种植密度的方式来增强马铃薯的抗逆性,促进其高产。本文介绍了马铃薯大垄密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良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内容,以供马铃薯种植户参考。黑龙江省是马铃薯种植的大省,马铃薯比较容易栽培管理,是农民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对大多数农民来说,种植  相似文献   

5.
西吉县属干旱半干旱区,年降雨量在380 mm左右,地下水储量较低。合理应用自然降雨、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是马铃薯稳产高产的根本途径。为明确适宜西吉县旱作马铃薯最优种植模式,开展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机械化起垄地膜覆盖栽培和机械化起垄覆膜集雨垄沟双行栽培均表现高产、大中薯所占比例大,为最优栽培模式,应在今后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大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大垄栽培技术是在借鉴国外大垄单行栽培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我县土壤、气候特点,结合生产实际,将传统的60-70厘米垄变大,改成垄底宽80-90厘米、垄顶宽30厘米、垄体高25厘米的"宽行"垄进行马铃薯栽培的一种技术.马铃薯大垄栽培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7.
脱毒马铃薯80厘米大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脱毒马铃薯采取大、小垄不同垄距的垄作栽培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为今后在马铃薯生产上推广应用大垄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品种克新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比90 cm大垄和传统65 cm小垄2种栽培模式的马铃薯土壤水分及产量。结果表明,90 cm大垄栽培马铃薯能够增加土壤含水率,提高商品薯率,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我国种植马铃薯有4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延续的仍然是小垄栽培的种植方式,其平均产量为2.6万kg/hm2,这种种植方式造成培土浅,土壤库容不够,薯块易外露,畸形薯增多,同时由于垄距小,植株大,造成垄间郁闭,不利于通风,使湿度过大,形成田间小气候,极易造成毁灭性病害——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产生大量的病薯,甚至绝产。国外马铃薯主产国一般都采用大垄80-90cm密植的栽培方式,平均产量为6万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建水甸尾乡马铃薯的种植模式,为大面积推广及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依据。用西南地区品种‘合作88’与云南农业大学薯类研究所引进的栽培品种‘青薯9号’,研究了不同品种早春马铃薯对不同种植模式(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大垄双行滴灌、大垄双行覆白膜、大垄双行、大垄双行稻草包芯、大垄双行覆黑膜、常规栽培)的响应。结果显示,品种、种植模式及其两者互作对马铃薯的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大垄双行覆黑膜下马铃薯的株高最低:‘合作88’株高为44.6 cm、产量为6.48 t/hm2,‘青薯9号’株高为41.4 cm、产量7.89 t/hm2;当地常规栽培下马铃薯的主茎数最多:‘合作88’为7.7个,‘青薯9号’为6.9个;对同一种植模式而言,‘合作88’马铃薯的株高和茎粗均优于‘青薯9号’,而在主茎数和产量特性方面品种间没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大垄双行覆白膜‘合作88’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为20.69 t/hm2,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青薯9号’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为23.53 t/hm2。因此,在建水县甸尾乡试验区,‘合作88’最佳的种植模式是大垄双行覆白膜,‘青薯9号’最适宜的种植模式是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  相似文献   

11.
沿海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城是马铃薯重要产地,种植规模大,设施化比例高,针对不同栽培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起垄与不起垄、浇膨大水与不浇膨大水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栽培和膨大期浇水处理的马铃薯生育期明显提早,单株结薯、单薯重和产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秦安县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筛选出适宜秦安县旱川地及浅山干旱地早熟马铃薯全膜高垄栽培种植的密度,我们在兴国镇康坡村的川旱地内设立了马铃薯全膜高垄栽培种植密度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棉农的经济效益,对棉薯套作栽培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专项研究,从中选择出了适合河北廊坊市应用的栽培模式和配套栽培技术。一、高低垄大单行地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该种植模式带宽100cm,种1行马铃薯1行棉花。马铃薯种在低垄,行距100cm,株距16.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主要的粮经饲作物乐都县常年种植面积达1.47万公顷。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及城镇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对马铃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乐都县马铃薯种植有马铃薯双膜栽培、马铃薯地膜栽培、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三种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高垄双行栽培是指实行宽窄行种植,把宽行的土培到窄行上,使窄行形成墒,且墒高出25cm以上的种植方式。试验证实,垄畦栽培的马铃薯具有出苗早、大中薯比例高、产量高等优点,垄畦栽培比平畦栽培增产19.1%。其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马铃薯在覆膜与不覆膜、全膜与半膜、起垄与不起垄几个处理下其集雨节水与保墒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种植马铃薯,覆膜的增产效果大于起垄的增产效果。马铃薯双垄M型覆盖侧播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32873.25千克/公顷,比不覆膜起垄种植增产8831.55千克/公顷,增幅36.73%。商品率73.33%,降水利用效率94.87千克/毫米.公顷,降水生产效益184.83元/毫米.公顷,生育期比不覆膜起垄种植提早16天,是适合秦州区马铃薯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高垄双行栽培是指实行宽窄行种植,把宽行的土培到窄行上,使窄行形成墒,且墒高出25cm以上的种植方式。试验证实,垄畦栽培的马铃薯具有出苗早、大中薯比例高、产量高等优点,垄畦栽培比平畦栽培增产19.1%。其具体栽培技术如下:马铃薯是浅根作物,在块茎播种后出一、精细整地  相似文献   

18.
垄上微沟覆膜种植作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在干旱区半干旱区马铃薯种植上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对于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增产栽培方式,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就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垄上微沟覆膜种植模式的种植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推进马铃薯秋覆膜垄上微沟种植的对策建议,为提高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的规范化程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因病害轻、增产幅度大、薯形好、商品率高而深受广大农户的喜爱,它是以马铃薯南方主产区普遍采用的高垄双行栽培技术为基础,根据我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原有的技术上加以改进,以提高产量和提高农民受益,填补地方空白为主要宗旨,抢早栽培,在高垄上进行地膜覆盖,形成了一套适应北方马铃薯生产的种植模式,近两年来在部分区域已得到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2010-2011年,在黄土丘陵缓坡地上对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覆盖"一膜两季"免耕栽培模式效益进行定位研究。结果发现,拆除第一季地膜,双垄全膜覆盖栽培大垄侧种植马铃薯产量最高,是获得高产的首选方法。但高产不一定能高收,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一膜两季"免耕栽培最具有节本增效性能,它能很好地减少生产投入,提高投产比,应在"一膜两季"栽培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拆除第一季地膜,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节本增效性能最差,生产中不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