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河蟹各期幼体都具有特定的颜色,幼体各种体色变化通常是由水环境因子变化、营养变化、病原体侵袭引起的。在育苗过程中,幼体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黑化现象极为普遍,为了便于诊断对症下药,现把多年来育苗过程中的幼体黑化现象总结分析如下。一、蜕皮变态前黑化这是一种正常的体色变化。河蟹状幼体及大眼幼体在临蜕皮变态前,体色加深,其头胸部及腹部变成黑褐色,并膨胀。这种生理活动受眼柄内的X-器官窦腺所分泌的激素调节,从而使真皮层和结缔组织中的色素细胞产生伸缩变化。二、由病原体入侵机体引起的黑化此种情况黑化程度一般不明…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绒螯蟹的育苗过程中,采用添加微生物的方法调节育苗水体的水质,结果表明:与对照池相比,试验池中的氨氮明显下降,溶氧量增加,pH值变化不大;河蟹各期幼体的成活率提高,从SouⅠ期幼体至大眼幼体,试验池的成活率为13.9%,对照池仅8.1%。因此,在河蟹的育苗生产上,利用添加有益微生物的水质循环装置,能有效地提高育苗产量,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螫蟹状幼体需在盐度为16‰~17‰。左右的海水中生长。变态,经过5次蜕皮,才能变成大眼幼体(蟹苗)。在整个人工育苗的工艺流程中,始终离不开对一定盐度的水环境的依赖。但由于各地育苗用水的水源不同,其盐度、Mg2 、Ca2 的含量以及Mg2 /Ca2 的比值(R)不一定恰好适合河蟹幼体发育的需要。再加上幼体嫩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因此育苗用水的调配工作,成为河蟹苗种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笔者于1999年3月~6月在上海水产大学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河蟹的苗种生产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总…  相似文献   

4.
在青虾人工育苗,尤其是工厂化育苗过程中,及时、准确、快速地分辨其变态发育中的各期幼体,对育苗中的投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青虾在变态发育中一般可蜕壳九次,即分为十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蜕皮次数并不恒定 ),且仅凭肉眼在外型上很难区分。作者在育苗过程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 IV期之前通过其尾部特征变化, V期之后通过腹足特征变化可准确、快速地区别各期幼体。现将快速区别方法简介如下。   Ⅰ期幼体:尾部为三角形尾扇,尾扇后缘中央凹陷,从凹陷处向两边各列生 7根刚毛,中央 1对最小,最外侧 1对外缘无毛。无眼柄,眼球…  相似文献   

5.
河蟹育苗过程中饵料营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育苗过程中饵料营养问题的探讨本文以河蟹育苗生产为基础,对河蟹幼体培育过程中有关饵料的营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一、单细胞藻类投喂幼体的效果Ⅰ期状幼体,起初消耗体内所剩余的卵黄,待卵黄耗尽,开始摄食水中单细胞藻类及一些有机碎屑。本次育苗分两批,第一批...  相似文献   

6.
盐藻(Dunaliellasp.)是一种嗜盐性较强的海产单细胞藻类,是海参幼体(耳状幼体、樽形幼体)的优良饵料。因此,在海参人工育苗过程中,盐藻培养的好坏及其生长繁殖的快慢,将直接影响海参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育苗的成败。  相似文献   

7.
河蟹生活史从亲蟹产卵孵化开始,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发育至成蟹止。早期人工育苗为幼体阶段,分蚤状幼体(Z)和大眼幼体(M)两个阶段,正常的蚤状幼体蜕皮5次,每次蜕皮分为一期,分5期,然后转为大眼幼体,但在2004年的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我市部分场家出现了幼体发育阶段性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8.
该次育苗共培育出P4-P5虾苗2.42亿尾,幼体平均成活率为36.6%±14.2%,75%的批次幼体成活率达到三成以上,育苗结果表明:不同培育密度幼体成活率存在差异;不同月份幼体成活率也存在差异;遮阳条件下,遮阳网组与塑料薄膜组在pH值、氨氮、亚硝酸盐、幼体成活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施用EM制剂能显著的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但对pH值和幼体成活率影响不明显;藻类的变化与幼体存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pH值在河蟹育苗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质指标,它的变化直接影响河蟹状幼体的变态发育,也会影响其它水质指标的变化,甚至影响育苗的成败。今年河北省唐海县东福育苗场,连续三批育苗因没能及时找出幼体死亡原因,而造成育苗失败。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育苗经验,到此进行了生产实验,并取得成功。现将实验情况简要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一、育苗方法采取北方常规育苗操作规程。育苗池进行消毒清刷。经过滤海水,池水施放EDTA—2Na5ppm,氯霉素2ppm,预防疾病。亲蟹选用后及时装笼,放入予选准备好的幼体孵化池中,当夜开始排幼,排幼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是对虾育苗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培育池中的对虾幼体80%以上感染,如不及时防治,可导致育苗失败。 一、病原体 对虾幼体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种是树状聚缩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钟虫科。聚缩虫寄附于中国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成虾的体表和鳃。 二、发病过程及症状 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及仔虾都容易感染聚缩虫,尤以蚤状幼体、糠虾幼体的聚缩虫病危害最大。1999年,大连市金州区北海村育苗室对虾蚤状幼体第Ⅲ期时,5月14日发现第20号培育…  相似文献   

11.
实验设7个盐度梯度,在室内就不同盐度对脉红螺卵袋内幼体的发育(卵袋的颜色变化)、卵袋内幼体的孵出、孵出幼体的壳高及孵出幼体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水温22℃时,脉红螺卵袋在盐度20~39.5都可以孵出幼体;盐度14,卵袋内的幼体可以发育,但不能孵出;盐度8,卵袋内的幼体6d全部死亡。孵出后的浮游幼体存活和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9.5~35.5,高于或低于此盐度范围,幼体9d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2.
河蟹育苗期间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育苗期间病害的防治工厂化河蟹育苗期间,因种种原因,幼体时常会感染病害,影响幼体成活率。防止幼体感染病害,幼体患病后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河蟹人工育苗工作的重要环节。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在河蟹育苗中有效防治病害的措施,现介绍如下,供...  相似文献   

13.
在三疣梭子蟹工厂化育苗过程中,早期幼体培育是获得高产和稳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布苗时采用的方法不同,培育效果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可归纳为清水布苗法和肥水布苗法两种.随着育苗用水环境的逐年变化,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育苗效果相差极大,对其机理尚未彻底了解,缺乏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生产中往往出现Z1幼体变态率低、变态不同步等现象,对后续生产影响极大.本文总结了多年研究结果和生产经验,并借鉴同行的心得,分析比较两种布苗法中Z1幼体的变态成活率、变态时间、育苗成本和可控性等特点,提出了几点措施,以促进三疣梭子蟹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河蟹生态育苗的特点是在整个育苗过程中不加温,从布苗到大眼幼体,不使用任何抗生素等药物。4月中旬布苗到5月上旬大眼幼体出售,前后共需20天左右的时间,ZⅠ—ZⅥ的育苗水温在19—25℃之间。此时生产的蟹苗,可直接放入池塘中培育,不需任何保温措施。生态育苗培育的蟹苗体质健壮,生命力强,成活率高,从大眼幼体培育到扣蟹的成活率可达2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对虾育苗室培育海湾扇贝苗高产技术和亲贝暂养、幼体培育、虾池中间育成等有关技术环节,并提出海湾扇贝人工育苗高产稳产的主要技术是:种贝暂养饵料品种要多样化;要保证幼体生活环境的稳定性,老化和原生动物污染严重的单胞藻不能投喂幼体,幼体培育过程氯霉素和青霉素混合使用;虾池中间育成稚贝时,暂养网箱网目大小要适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在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方面己取得显著成绩。但在生产实践中还存在着育苗成绩不稳定的现象。即各育苗单位之间、一个育苗单位的年与年之间、茬与茬之间,甚至同一单位、同年、同茬的不同池之间的育苗成绩差别显著。造成这种育苗成绩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虾幼体感染疾病后引起的大量死亡。因此对虾幼体疾病的防治问题,目前己成为对虾育苗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三)幼体育苗池的管理南美白对虾幼体育苗池的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科学管理 ,日常管理措施如下 :1.每天进行各期对虾幼体发育镜检、计数 ,及时掌握各期幼体的成活率。2.每天上、下午进行浮游动植物种类、数量的镜检。3.每天上、下午定时测定气温、比重、pH值、溶氧等变化情况。4.根据育苗池幼体和仔虾的发育情况 ,及时排出育苗池旧污水 ,添加适量的新鲜海水。仔虾期换水量较大 ,一般换入一半或2/5的新鲜海水。5.育苗池要及时施化肥或添加一定数量浮游植物、轮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 ,保证育苗池生物生态趋平衡。6.保持育苗池水…  相似文献   

18.
光合细菌在水产动物苗种培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合国内外有关资料,介绍光合细菌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在水产动物苗种培育过程中的作用,包括净化水质,改善育苗池的微生态环境;作为饵料及饵料添加剂强化幼体营养;调节幼体体内微生态平衡、抑制病原、防治疾病、提高育苗存活率的作用,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讲述了南美白对虾在我国北方各省、市人工育苗技术和养殖商品虾的发展变化,尤其对育苗用水的消毒处理,饵料系列的构成管理和投饵量的控制,幼体发育生长,各期的变态特点和在自然海域中分布繁殖特点,人工育苗种苗育成率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项论述,并对育苗和养殖成虾过程中发生的不良现象、各种疾病进行了防治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三疣梭子蟹工厂化育苗过程中,早期幼体培育是获得高产和稳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布苗时采用的方法不同,培育效果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可归纳为清水布苗法和肥水布苗法两种。随着育苗用水环境的逐年变化,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育苗效果相差极大,对其机理尚未彻底了解,缺乏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生产中往往出现Z1幼体变态率低、变态不同步等现象,对后续生产影响极大。本文总结了多年研究结果和生产经验,并借鉴同行的心得,分析比较两种布苗法中Z1幼体的变态成活率、变态时间、育苗成本和可控性等特点,提出了几点措施,以促进三疣梭子蟹工厂化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