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鼻内窥镜手术与常规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 :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 132例 ( 型或 型 ) ,随机分二组 ,即内窥镜组 :85例行鼻内窥镜手术 ;常规组 :47例行常规鼻窦手术 ,二组除手术方式不同外 ,余治疗方法相同 ,术后两组随访 2 a。结果 :内窥镜组 2 a治愈率为 75 .3% ,常规组 2 a治愈率为 5 5 .3%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内窥镜组术后随诊和综合治疗 <6个月者 ,2 a治愈率为 6 3.6 % ;6个月~ 1a者 ,2 a治疗愈率为 82 .7% (P<0 .0 5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疗效与手术技能、术后随诊和综合治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 13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其中1型53例,2型66例,3型18例.根据病变类型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137例中,治愈98例,总治愈率为71.5%.1型治愈48例(90.6%,48/53),2型治愈44例(66.7%,44/66),3型治愈6例(33.3%,6/18),3型之间手术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4.6985,P<0.01),手术并发症5例,发生率3.6%.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效果与鼻窦病变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鼻甲成形术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术中不同处理方式将 5 0例 84侧伴有中鼻甲病变的 2型 2、3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为中鼻甲成形术组 37侧 (A组 )、中鼻甲外侧半切除组 32侧 (B组 )、中鼻甲切除组 15侧 (C组 ) ,观察 3种处理方式术后鼻腔清理时间、鼻腔粘连发生率、筛窦术腔闭塞发生率及治愈有效率。结果 :术后鼻腔清理时间 :A组平均为 (7 0± 0 3)d与B组的 (9 5± 1 1)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鼻腔粘连发生率 :A、C组均为 0 ,B组为 18 8% ;筛窦术腔闭塞发生率 :A组为 5 4 % ,B组为 12 5 % ,C组为4 6 7% ,A、B组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愈率及总有效率 :A组治愈率为 89 2 % ,总有效率为 10 0 % ;B组治愈率为 84 4 % ,总有效率为 96 8% ;C组治愈率为 6 6 7% ,总有效率为 73 3% ;A、B组与C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中 ,对病变中鼻甲进行成形术处理可以缩短术后鼻腔清理时间 ,促使术腔尽快上皮化 ,防止术后粘连及提高临床治愈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术(下称鼻内镜术)后使用复方鹅不食草冲洗剂对鼻腔冲洗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用鲜鹅不食草加味制成的复方鹅不食草鼻腔冲洗剂对术后鼻腔冲洗,对照组术后使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16万单位和地塞米松5m g冲洗,观察鼻内镜术后6个月的疗效。结果:鼻内镜术后6个月,治疗组治愈3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愈21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治疗组患者粘膜愈合的时间和鼻内镜平均复查次数分别为(52.3±14.9)d和(4±2)次,对照组分别为(85.5±18.7)d和(8±2)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采用复方鹅不食草鼻腔冲洗剂对鼻腔冲洗的总有效率优于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液冲洗鼻腔。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手术治疗Ⅲ型鼻窦炎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型鼻窦炎的经验。方法 :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 型鼻窦炎 68例 (1 36侧 )的临床资料 ,总结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 型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治愈 42例 (61 .7% ) ,好转 1 1例 (1 6.3% ) ,无效 1 5例 (2 2 .1 % ) ,总有效率 (77.9% )。并发症 5例 ,术腔粘连 3例 ,眶周淤斑 2例。术中出血 >50 0 m L2例。结论 :术前行鼻窦 CT检查 ,有利于了解病情 ;同时掌握解剖结构 ,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以及术后定期复查是提高 型鼻窦炎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儿童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7例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患儿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后及术腔护理,出院指导等系统护理.结果:治愈53例,好转4例,疗效满意.结论:儿童内窥镜鼻窦手术前后的系统有效护理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经鼻窦内窥镜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43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采用鼻窦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扩大鼻窦开口,彻底清除病灶,保留窦腔黏膜.结果 鼻窦内窥镜检查见创面愈合,上颌窦自然开口和下鼻道开窗处引流通畅,术腔干净,无水肿,无脓性分泌物,术腔均上皮化.随访6个月~5a,43例均临床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 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创伤小,保全鼻窦的生理功能,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应用低温射频消融下鼻甲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136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于鼻内窥镜辅助下应用低温射频消融行下鼻甲手术治疗,对照组则于内窥镜下行下鼻甲吸割术,术后随访0.5 a,比较两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为(10.2±3.6)min,术中出血为(1.3±0.6)mL,对照组则分别为(25.6±4.8)min、(36.2±6.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86例中,显效60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显效4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为9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913,P>0.05)。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窥镜下两种手术方法均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方法,但低温射频消融术局部损伤小,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轻及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2 0 9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17例和对照组 92例 ,治疗组每次口服鼻窦炎口服液 10 m L,每天 3次 ,连续 2 0 d为一疗程。对照组用甲哨唑治疗。其它措施两组相同。结果 :治疗组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病例分别为 48、5 4、3、12例 ,对照组分别为 2 9、38、3、2 2例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 5 )。结论 :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 ,使用方便 ,无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喉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43例患者均于支撑喉镜下以手术彻底切除肿瘤 ,其中单纯手术(SA组 ) 2 9例 ,手术 +微波或射频处理、鸦胆子油涂布创面综合治疗 (SC组 ) 11例 ,手术后以干扰素治疗 (SI组 ) 3例。结果 :总治愈率 5 3.5 %。 SA、SC、和 SI组的治愈率分别为 41.4%、81.8%和 6 6 .7%。 SC组治愈率高于 SA组 (P<0 .0 5 )。结论 :小儿喉乳头状瘤手术治疗后结合微波或射频处理创面、鸦胆子油涂布等综合措施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平面重建(MPR)、仿真内窥镜(CTVE)技术在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中的意义.方法 接受慢性鼻窦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CT组与CT重建组,每组100例.常规CT组术前行CT检查,CT重建组还增加MPR、CTVE图像重建,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CT重建组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好,可以立体观察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可乐必妥静滴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可乐必妥静滴液组 (简称可乐必妥组 ,n =6 0 ) 30 0mg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罗氏芬针剂组 (简称罗氏芬组 ,n =6 0 ) 1g静脉滴注 ,每天 2次。疗程均 7~14d ,结果 :可乐必妥组治愈 4 4例 (73.7% ) ,显效 12例 (2 0 % ) ,进步 2例 (3 3% ) ,无效 2例 (6 7% ) ;罗氏芬组治愈 4 0例(6 6 7% ) ,显效 14例 (2 3 3% ) ,进步 4例 (6 6 % ) ,无效 2例 (3 3%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c =0 .6 76 ,P>0 .0 5 )。两组在细菌清除率和药物敏感性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可乐必妥静滴液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真菌性后组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23例真菌球型真菌性后组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诊6个月-2a,治愈21例,复发2例,其中1例再次手术后治愈,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进经嗅裂进路单纯开放后组鼻窦治疗孤立真菌性组鼻窦炎效果良好,鼻腔结构破坏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鼻内窥镜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和复发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鼻内窥镜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0、12、24个月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鼻内窥镜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处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创面的效果。方法: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术后定期随访且有创面粘膜囊泡、肉芽组织增生者212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作早期(术后3个月内)清除和后期(术后3个月后)极少清除处理,观察其预后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经0.5a随访,B组的创面完全上皮化率高于A组(P<0.01);经1a随访,B组的复发率低于A组(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创面出现囊泡、肉芽组织不宜早期清除,后期可酌情少量清除,此有利于创面上皮化及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贝复济溶液用于创口换药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贝复济溶液治疗伤口的效果。方法 :将 1 1 6例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 62例 ,采用贝复济溶液换药 ;对照组 54例 ,采用1 %碘伏湿敷创口。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 .0 1 )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应用贝复济溶液用于创口换药效果良好 ,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联合疗法治疗盆腔炎5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静脉给药 +阴道侧穹窿穿刺给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1 0 5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联合用药组 51例 ,静脉用药组 54例。结果 :联合用药组治愈 47例 ,好转 4例 ,无效 0例 ;静脉用药组治愈 2 8例 ,好转 1 8例 ,无效 8例。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治愈者的复发率联合用药组为 2 .1 % (1 /47) ,静脉用药组为1 7.9% (5/2 8)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结论 :静脉给药 +阴道侧穹窿穿刺给抗生素是治疗盆腔炎、减少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寻求有效的促进鼻窦手术术腔上皮化的治疗方法 ,研究丝裂霉素在术腔粘膜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0 .0 5 %丝裂霉素棉片局部填塞右鼻窦术腔 3次 (每周 1次 ) ,对比观察 78例双侧鼻窦炎或鼻息肉患者的双侧术腔粘膜发生囊泡、息肉、肉芽粘膜病变以及术腔上皮化情况。结果 :78例患者右鼻窦术腔不出现粘膜病理性改变 1 6例 (2 0 .5 % ) ,1 6周以上未完成上皮化 7例 (9.0 % ) ;对照组 (左侧 )分别是 2例 (2 .6 % )及 2 8例 (35 .9%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丝裂霉素对减少术腔粘膜病理性改变 ,促进粘膜向良性转归具有积极作用 ,并且缩短术腔上皮化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继发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鼻咽癌放疗后继发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中治愈8例(42.1%),好转7例(36.8%),无效4例(22.1%)。有2例半年后复发,再次手术后好转。结论:鼻咽癌放疗后继发鼻窦炎长期不愈的主要原因是:中鼻道内不同程度的组织粘连和肉芽组织阻塞,可通过鼻窦内窥镜手术开放窦口,达到好转,甚至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31例和随访结果分析陶锦强,陈芝胜,潘维忠(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湛江524037)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鼻科的常见病,由于传统手术是在鼻镜下进行鼻窦手术,不能直接窥视全部筛房及毗邻三窦的关系因而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如盲目广泛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