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 lhepatitis 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研究完成后,对养鸭的健康发展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促进临沂乃至全省的养鸭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鸭病毒性肝炎病概述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一直严重危害着养鸭业的发展,本文从鸭病毒性肝炎不同血清型出发,从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症状与剖检、防制角度阐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的概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北方养鸭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山东肉鸭养殖量大增。鸭的病毒性肝炎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就本病的防治情况做一介绍。1病原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H病毒性肝炎H病毒引起的,鸭H病毒性肝炎H病毒分为三个型,一型属于小RNA病毒科,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在20-40NM,无囊膜,无血凝性,可在鸭、鸡、鹅胚尿囊腔增殖。病毒抵抗力强,在自然环境中可较长时问存活。二型属于星状病毒,三型属于小RNA病毒。三种血清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鸭病毒性肝炎在我国不断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养鸭业的健康发展。1流行病学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雏鸭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易感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病程较短。发病初期,病鸭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近年来,随着我市棚养樱桃谷肉鸭的养殖覆盖面的增大,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困扰着养殖户,影响着我市养鸭业的发展。现就雏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诊断与治疗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养鸭业的不断发展,鸭病暴发的频率和类型也随之增多,给养鸭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众多的疾病之中,鸭病毒性肝炎尤为突出。由于鸭病毒性肝炎易感的是3周龄的雏鸭,尤其是3-7日龄的雏鸭,发病早、死亡率高,给防制带来了难度;近几年来不断有工型鸭肝炎病毒的变异株、暂时不能确定的病毒和“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迅速的病毒性、高度致死性疾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发生在3周龄以内的雏鸭,致死率高达100%。文章对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养鸭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危害养鸭业的疾病也变得多样化、复杂化。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当二者混合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90%以上,给养鸭业带来极大的损失。1流行病学此病一般发生在6周龄以内的雏鸭,病鸭和隐性带毒鸭  相似文献   

9.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随着养鸭业的快速发展,本病的危害性也越来越突出.近些年来,江西省雏鸭病毒性肝炎病已遍及所有养鸭的地方.由于环境、气候诸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为有效控制雏鸭病毒性肝炎病,现结合江西省该病流行情况将本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和防治技术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病毒血清型较多,且易发生变异而难以有效地免疫预防,导致该病一直成为危害养鸭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本文就引起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特征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鸭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点,阐述了该病的临床症状,总结了该病的预防和中药治疗措施,旨在有效防治鸭病毒性肝炎,降低鸭群患病风险,保障养鸭业稳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雏鸭常发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鸭的健康状况和成活率,直接关系到养鸭业的发展及经济效益。雏鸭,抵抗力较弱,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常患有感冒、小鸭病毒性肝炎、球虫病、等疾病,严重影响雏鸭的成活率,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鸭业的不断发展,鸭病爆发的频率和类型也随之增多,给养鸭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众多的疾病之中,鸭病毒性肝炎危害更为严重。由于鸭病毒性肝炎易感的是3周龄的雏鸭,尤其是3~7日龄的雏鸭,发病早、死亡率高,给防制带来了难度。近几年来不断有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变异株、暂时不能确定的病毒和“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出现,其中有的不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致死、高度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并常和其它病毒、细菌混合感染,严重影响了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液的试制及应用范文明,罗函禄,张菊英,刘建萍(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210014)鸭病毒性肝炎(D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在我国养鸭地区普遍发生和流行,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对本病的治疗,可用高免血清或康复血清,但其来源有限...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型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以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为病理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雏鸭,具有传播迅速、高度致死性等特征。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最高死亡率可达90%~95%,几乎各养鸭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严重影响养鸭业发展的疾病。因此加强对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笔者遇到一起雏鸭病毒性肝炎感染的病例,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养鸭业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500年就已有规模化养鸭的记载。目前,养鸭业更是呈现出养殖区域广泛、种质资源丰富、养殖数量大等特点。然而,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场(户)饲养水平不一致,有的管理不合理,防控措施不得当,使鸭群抵抗力低下,疾病频发,其中鸭病毒性肝炎(DVH)的高发病率给广大养鸭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广西是我国养鸭较多的省(区)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养鸭发展很快,1996年全区鸭的饲养量已达1.44亿只,仅南宁市1996年肉鸭出栏就达1231.78万只。近年来,对养鸭业的危害较大的有鸭霍乱、鸭大肠杆菌病、鸭疫李氏杆菌病、小鸭病毒性肝炎;已被控...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肉鸭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2005年全国肉鸭存栏达7.25亿只,随着养殖数量和密度的增加,鸭病也逐渐增多,每年因鸭病所造成的损失也愈来愈大,尤其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已逐渐成为养鸭业发展的障碍。目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包括雏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雏番鸭细小病毒病、鸭副粘病毒病、鸭流感、番鸭花肝病等。  相似文献   

20.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当前养鸭业普遍存在、危害极大的鸭病.笔者经多年的临床经验,应用中草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