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鉴定评价广西黄瓜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具有潜力的地方品种,为我国南方黄瓜育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从广西各地区收集10个黄瓜地方品种,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19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0个广西黄瓜地方品种在各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8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0.4653%)较19个质量性状(45.8433%)低,但平均多样性指数(1.5943)较质量性状(1.0265)高.19个质量性状中,以瓜棱的变异系数最高,其次为种瓜裂纹类型和瓜刺色;以叶形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瓜形和瓜刺色.8个数量性状中,以单瓜重的变异系数最高,其次为瓜肉硬度和瓜长;以瓜肉厚和瓜肉硬度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7个农艺性状中,除瓜长与其他指标均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外,其他性状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下同)相关性,其中单瓜重与瓜肉厚和瓜横径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黄瓜产量可从改良瓜肉厚、瓜横径等性状着手;瓜皮硬度与瓜肉硬度、叶色和种瓜皮色呈显著正相关,与瓜肉糖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口感脆嫩的黄瓜品种糖度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8个主成分因子(PC1~PC8),包含23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达97.311%,表明这些性状是广西黄瓜地方品种鉴定与评价的主要指标.以遗传距离15为阈值,可将10个广西黄瓜地方品种被分为四大类群(Ⅰ~Ⅳ),各类群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存在明显差异,虽然少部分来源于同一地区的种质资源分布在不同群类,但大部分种质的聚类结果与海拔高度和地理分布相关,其中第Ⅲ类包含白皮且无刺的黄瓜种质,可用来选育白皮品种;第Ⅳ类群属于大瓜形种质,具有较高丰产潜力.[结论]广西黄瓜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瓜棱、瓜裂纹、种瓜斑纹和瓜刺色等性状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可为黄瓜育种提供优异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黑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为小黑麦亲本选配和杂种后代选择、小黑麦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59个小黑麦种质材料,对其21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小黑麦单株粒重、单株鲜草重、单株干草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单株粒重、株高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单株粒重与每穗粒数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单株干草重与大部分性状间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籽粒产量性状在欧氏距离为51左右将试验材料分成三类,饲草产量性状在欧氏距离为38.70左右将试验材料分成四类.[结论]小黑麦种质资源变异类型丰富,可以根据性状间的相关性对主要性状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促进外引大豆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新疆大豆育种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量性状多样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49份外引大豆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和2个籽粒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49份大豆种质资源主要来源于11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变异范围为12.48;~67.13;,其中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最高,达60;以上;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低,为12.48;;基于10个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149份材料聚为2大类5亚类,聚类结果与材料地理来源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该批种质资源极大丰富了新疆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大豆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评价重庆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并筛选特异种质资源,为重庆地区玉米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优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来自重庆不同区域的123个玉米地方品种的16个农艺性状和3个品质性状进行两年(2017—2018)田间测定,计算其Sha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玉米地方品种间的性状及其多样性指数差异,筛选出特异地方品种资源,并对重庆玉米地方品种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6个农艺性状中,除穗行数、百粒重和茎粗外,其他13个性状两年的多样性指数均≥2.00,其中单株穗干重两年的多样性指数均最高(2.10和2.11),穗行数两年的多样性指数均最低(1.30和1.29).大巴山脉和大娄山脉玉米地方品种的生育日数和主茎叶片数均显著低于武陵山区和中西部丘陵地区地方品种(P<0.05),说明大巴山脉和大娄山脉的早熟地方品种比例高于武陵山区和中西部丘陵地区.武陵山区玉米地方品种的生育日数、主茎叶片数、雄穗一级分枝数、雄穗长、株高、穗位高、上位穗上叶叶长、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高于其他3个区域,表明武陵山区分布的玉米地方品种植株较高大、雄穗发达、营养生长旺盛.大巴山脉、武陵山区和大娄山脉玉米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除穗行数外)多样性指数为1.64~2.06,其中以1.76~2.06居多,尤其是大巴山脉玉米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90,表明3个区域玉米地方品种的多样性较高,但中西部丘陵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68~1.55,表明该地区多样性较低.共筛选出41个特异品种,其中早熟品种16个,长穗型品种5个,大穗型品种1个,雄穗多分枝型品种19个.重庆玉米地方品种的蛋白质、油分和淀粉含量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在2.0以上;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0.49%,95.93%的品种达食用玉米标准;油分含量平均为5.18%,59.35%的品种达高油标准;淀粉含量平均为71.41%,35.78%的品种达高淀粉标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主成分因子(PC1~PC6)已包含11个农艺性状和3个品质性状,累计贡献率达76.1%,表明这些性状可作为重庆玉米地方品种鉴定与评价的主要指标.以遗传距离20为阈值,可将123份重庆玉米地方品种分为五大类群,各类群性状具有类似的特征,大部分种质的聚类结果与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Ⅰ类群可用于选育食用玉米,Ⅲ类群可用于选育青贮玉米,Ⅴ类群可用于选育饲用玉米.[结论]重庆玉米地方品种在农艺和品质性状方面差异较明显,蕴藏着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在优质、早熟和单株产量方面存在部分可供育种和生产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本课题组收集的黄瓜种质资源,为黄瓜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本课题组收集的197份黄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黄瓜10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和观测,并进行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多样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97份黄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为22.59%,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第一雌花节位(48.35%),变异系数最小的性状是子叶宽(10.0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有3个,其中第1主成分包含叶片和枝条因子,第2主成分包含下胚轴和子叶的幼苗期因子,第3主成分包含第一雌花节位和叶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7份黄瓜种质资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可用于选育下胚轴长的品种,第Ⅱ类群可用于选育叶片较小的品种,第Ⅲ类群可用于选育子叶较大的品种;第Ⅳ类群可用于选育子叶和叶片较小的品种。【结论】本课题组保存的黄瓜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丰富,且不同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不同类群的种质资源可用于相对应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6.
棉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153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各种质材料的特征特性和种质资源群间的遗传关系,为选育优质棉花品种提供亲本来源.[方法]调查各个材料的9项产量性状指标,5项品质性状指标和12个表型性状,应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3.0和DP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153份材料的各项产量性状变异程度较大,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纤维长度与比强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细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纤维比强度与伸长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细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153份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三小类;筛选出33份特异种质材料.[结论]该批种质材料能为各类棉花育种和遗传研究提供较为丰富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玉米地方品种的种族划分及其特点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系统了解中国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及所包括的种族类型,是研究作物生态分化、进一步挖掘优异基因资源、实现育种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方法]以能代表中国地方品种多样性的核心种质中所包括的730份地方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研究材料进行包括生育期性状在内的3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多年鉴定,基于这些表型性状的调查值,进行主成份分析以及聚类分析,依据聚类分析所揭示的表型性状计算730份玉米品种的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进而对中国玉米地方品种进行种族划分.[结果]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前13个主成份可以囊括所有表型的86.2%遗传信息,基于这13个主成份所揭示的11个表型性状的Neighbor-Joining(NJ)聚类结果表明,中国玉米可以划分为9个种族,即西南黄色硬粒种族、西南白色硬粒种族、北方黄色硬粒种族、北方白色硬粒种族、西南马齿种族、北方马齿种族、衍生种族、南方糯质玉米种族以及爆裂玉米种族.[结论]中国的玉米地方品种对本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自身的特点,基于广泛地理来源的地方品种,所划分的9个玉米种族各自具有不同的表型特征与育种利用价值,但与南美及美国所拥有的玉米多样性相比,中国地方品种的遗传基础显得相对狭窄.引进和利用国外不同类型地方品种,依然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差异.[方法]以新疆冬小麦117份地方品种和39份选育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13个农艺性状和2个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结果]地方品种在旗叶长、旗叶宽、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粒重、千粒重和蛋白质等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选育品种,而穗长、小穗着生密度、每穗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略低于选育品种,且地方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都高于选育品种;15个性状间简单相关分析中,地方品种有24对性状相关极显著,选育品种仅有6对性状相关极显著.[结论]新疆地方冬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对于冬小麦育种改良具有参考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鉴定和评价春小麦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及抗病性。[方法]2007年对中期库贮存神质来源、产地不同的299份资源经田间种植观察及室内考种,对丰产性、抗病性、株高和穗长等48项主要农艺性状及特征特性进行鉴定[结果]结果表明,3个品种高抗条锈病;8个品种高抗白粉病;8个品种同时抗条锈病和白粉病;8个品种抗条锈病;11个品种抗白粉病;6个品种矮杆;5个品种大穗;3个品种大粒。[结论]该研究为甘肃省作物育种、生物技术研究及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优异的地方小麦种质.  相似文献   

10.
109份黄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黄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109份黄瓜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2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5%~58%;每个农艺性状和其余农艺性状中至少有1个农艺性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前6个主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累计贡献率达75.68%,第1、2主成分可视为商品瓜特征因子,包含单瓜重、瓜把形状、瓜长、瓜把长、瓜把宽、瓜肉厚、瓜瘤大小、瓜皮色等,第3~6主成分可视为植株特征因子,包含节间长、主蔓茎粗、叶形、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等。本研究为黄瓜种质资源的评价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棉花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棉花品种(系)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程度,综合评价各棉花品种(系)抗旱性,挖掘抗旱性强的种质资源.[方法]试验选择37个棉花品种设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2个处理,成熟期考查与抗旱性相关的农艺性状,采用综合抗旱系数与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品种抗旱性进行分级评价.[结果]各棉花品种农艺性状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程度存在差异,从变异系数来看始节高和铃数反应最为敏感,衣分反应最迟钝;根据抗旱性量度值(D值)的聚类结果,将供试棉花品种划分为3个大类,其中1级抗旱型32份,2级3份,3级1份;1级中又分为4个小类,其中强抗2份、抗5份、中抗23份、弱抗2份.[结论]采用综合抗旱系数、抗旱指数及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了棉花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筛选出了一部分各项指标显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增加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了单一指标的评价结果存在的偏差,揭示了各性状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形态标记水平了解广西地方甘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消除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为甘薯种质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选择33项性状指标作为形态鉴定参数,对收集的136个地方甘薯种质资源进行性状测量及鉴定,利用DPS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36份广西地方甘薯种质资源可被分为4类:第Ⅰ类包括7份材料,第Ⅱ类包括2份材料,第Ⅲ类包括60份材料,第Ⅳ类包括67份材料,其中包括24对同物异名和3对同名异物的材料.[结论]广西地方甘薯种质资源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选择与甘薯特征特性密切相关的形态标记作为鉴定参数对甘薯种质资源进行初步的分类鉴定和筛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128份抗旱冬小麦新品系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创制和筛选抗旱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丰富旱地冬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以128份抗旱冬小麦新品系为研究对象,在田间雨养条件下测定各品系13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较高(H'=1.28-2.0...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抗赤星病烤烟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其化学成分,为烤烟育种亲本选择及种质资源充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对24份抗赤星病烤烟种质资源的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参试烤烟种质资源生育期存在明显差异,较适宜的种质资源有净叶黄、中烟86、云烟110、云烟100和晓丰8号;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优的种质资源有云烟100、云烟110、晓丰8号、8813、福烟6号和龙江911;主要经济性状较优的种质资源有云烟100、云烟110、晓丰8号、YA-2、惠水-1、惠水-2和紫江1号;中部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含量较协调的种质资源有云烟100、云烟110、Oxford 26、单育2号和惠水-1;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较高的种质资源有YA-2、惠水-1、紫江1号、云烟100、9042、惠水-2、Coker spedlgreed、YQ-1、福烟6号和云烟110.[结论]各类烤烟抗赤星病种质资源特点差异明显,其中YA-2、惠水-1、紫江1号、云烟100、9042、惠水-2、Coker spedlgreed、YQ-1、福烟6号和云烟110等10份种质资源综合得分较高,可作为亲本材料用于烤烟抗赤星病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种质性状分布及变异特点,筛选出核心资源,选育出符合新疆棉花产业需求的品种.[方法]以保存396份陆地棉品种资源为材料,采用田间鉴定方法,分析6个表型生育性状、6个经济学性状、5个纤维品质性状及田间黄萎病变异及分布.[结果]供试陆地棉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生育期在116~125 d适宜范围的占51.8%;...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黄瓜经济性状,为黄瓜大批量生产和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在对山东、安徽、天津、北京、黑龙江、吉林等省市的黄瓜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的基础上,对其中表现较好的13份优良种质进行主要经济性状的初步评价。[结果]我国黄瓜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结论]品种"荷兰M16"、"欧克斯"、"锦绿三号"的综合性状优异,可作为重点选育或推广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86份酸枣种质资源筛选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酸枣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优良酸枣种质资源。[方法]对86份酸枣种质资源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并利用9个I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通过对15个农艺性状综合评价,从86份酸枣种质资源中筛选出5份优良种质资源。9对ISSR引物共扩增出2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60~0.81,平均值为0.70。在遗传系数0.57的水平上86份酸枣种质资源被分为两大类,其中79份种质资源聚为A类,7份种质资源聚为B类。[结论]该研究为酸枣种质资源分类、鉴定和新品种选育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亚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亚麻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搜集、管理和利用,有利于对核心种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来自不同地区的66份亚麻种质资源,对其株高、蒴果数和千粒重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分枝数;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株粒重,其后依次为蒴果数和分枝数,最小的为株高.通过聚类分析,把66个品种(系)划分为4类,第Ⅰ大类群可以作为高产、抗倒伏等育种目标选育的杂交亲本;第Ⅱ和第Ⅲ类株高和枝下长均较大,可以作为高秆纤维用亚麻的育种目标的亲本,但由于第Ⅲ类株粒重和蒴果数均较差,做亲本时应慎重;第Ⅳ类可以作为矮秆、大粒亚麻育种目标选育的杂交亲本.[结论]亚麻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遗传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9.
利用SPSS 17.0软件对96份地方桑树种质资源21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2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96份桑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10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93条清晰的带,其中73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78.49%。基于遗传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与基于贝叶斯数学模型的群体结构聚类分析结果完全一致,均将96份供试桑树种质地方品种分为两大类。分析结果显示,参试的10个ISSR标记共93个多态性位点中,在P0.01的极显著情况下,与叶长、节间距等15个农艺性状相关的标记位点共有28个,变异解释率为5.42%~16.35%,其中有3个位点同时与3个农艺性状相关联。研究结果对桑树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发掘和利用以及遗传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评价不同类型瓠瓜种质资源的广适性和抗逆性,筛选出适宜上海地区早春栽培的育种材料,同时为瓠瓜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在不同生育期分别调查55份瓠瓜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性、果实性状及品质等26个农艺性状,并对与生长发育及抗性相关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2、B3、B10、B12、B16、B17、B18、B19、B20、B21、B23、B25、B28、B33、B35、B43、B45、B54、B55、B56、B58、B61、B64、B65、B66等25份材料在广适性、抗逆性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瓠瓜种质资源部分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白粉病抗性和耐热性均与生长势、熟性、全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即长势强、晚熟、生育期长的瓠瓜其抗病性和耐热性也较强.[结论]从55份瓠瓜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25份材料既能适应上海地区的早春栽培,又能满足市场需求,可作为瓠瓜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