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GN"粉丝"的福音——GN箱批量生产降低该技术养蜂成本》(《蜜蜂杂志》2016年第12期)一文发表后,在关注、尝试使用GN箱饲养中蜂的蜂友中引起重大反响:有的询问该箱1年能打多少蜜,有的想了解怎么用GN箱把蜂群养成强群,也有的对该箱是否真正降低该技术养蜂成本提出疑问。在此,借《蜜蜂杂志》一角对蜂友的咨询质疑一并予以回复,也谈谈自己对GN箱饲养中蜂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1认识GN式蜂箱我很喜爱蜜蜂,在用活框蜂箱养中蜂的四十多年时间里,知道用郎氏箱养中蜂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通过长期实践,我已摸索出不用药物就能解决诸如烂子病、白头蛹、盗蜂这样一些中蜂饲养大难题,六七年来卖出去的三百多群中蜂强群,都是依靠自己用郎氏箱与相关经验和方法来实现的。因此,自以为养蜂水平还可以——用郎氏箱养中蜂也就那么回事,没啥需要再作深入研究的了。听说GN箱,则纯属于  相似文献   

3.
GN式蜂箱是四川农业大学龚凫羌、宁守容二位老师专为饲养中华蜜蜂而设计的 ,其内围尺寸为33cm× 37cm ,高为 15 8cm ,其宽度和郎氏蜂箱差不多。笔者饲养中蜂时曾做得几套GN式蜂箱 ,用于西方蜜蜂饲养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 :1 作交尾箱用GN式蜂箱的巢脾尺寸约为郎氏蜂箱 (一般称为“标准箱”)巢脾的 1 3大 ,1标准脾蜂可护住GN式巢脾 2~ 3张 ,1个GN式箱做四区交尾箱约 4标准脾蜂即可。不但不浪费蜜蜂的哺育力 ,而且防盗蜂。2 利用GN箱提供幼虫脾GN箱巢脾 ,1只蜂王一般 1天就可产满。在移虫过程中 ,不会因 1张脾…  相似文献   

4.
《蜜蜂杂志》2021,41(1)
正李龙标老师:你好!我是七十多岁在家喜欢饲养几群中蜂的蜂友,在《蜜蜂杂志》上多次童言无忌提过你的文章,知道你、江西的刘孝高、董文龙,雅安的张忆用GN箱饲养中蜂很成功,得心应手。我对GN箱也有兴趣,饲养有5箱,但只有10~12框蜂(三箱体),觉得不够理想,所以才想方设法请教于你们具体管理方法。请予以帮助,十分感谢!我的联系电话:  相似文献   

5.
<正>(续上期)李老师:您好!实话实说,用龚教授的GN箱2021年我学养了12套,同场同等条件下GN箱与标准箱蜜的质量和产量效果区别很大。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对于中蜂,我本是用木桶土养后学用标准箱和GN箱的,2021年跟董师傅买了1套GN箱,跟宁老师买了1本蜜蜂饲养原理书。后来我又陆陆续续加工了11套同样尺寸的蜂箱,总共加起来是养了12套GN箱。其间,  相似文献   

6.
谢光同 《蜜蜂杂志》2015,35(4):33-34
<正>夺取蜂蜜高产犹如带兵打仗:一要兵多将广;二要激发战斗情绪,使个个英勇善战;三要把握整体战略,统筹安排。1组织强群采集兵强马壮自然战斗力强,临近流蜜前一般通过人为管理使蜂群通过繁殖达到采集适宜群势,大框箱5脾群是采集"战斗机",GN箱20~24框约4万"兵马"是采集"航空母舰"。2减少"繁殖蜂",增加"采集蜂"人们从蜜蜂世界得到的一切收获,都是蜂群中保证正常繁殖后的剩余劳动力创造的财富。所以同等群  相似文献   

7.
<正>中蜂难养,众所周知。诸如难养成强群,分蜂容易成功难等。近年,我采用了一种一分为二、"移位"的方法进行分蜂,结果较为理想,成功率也较高。方法是:在分蜂时将需要分的蜂群,原箱不动,只留1张小子脾,其余的脾带蜜蜂装在新箱里,蜂箱也放在新位置。这样采集蜂特别是有"分蜂热"的老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是一位90后业余养蜂者,现有中蜂60箱,意蜂4箱。因为没有用过GN式蜂箱养中蜂,所以养蜂还谈不上成功。但通过使用龚凫羌老师传授的水法合并蜂群和水法介入蜂王的成功率很好后,笔者想早日尝试使用GN箱、克服中蜂烂子病等问题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刚开始接触中蜂时,笔者才15岁刚上高一。那年(2006年)的油菜花期,偶然注意到蜜蜂,之后便深深的被这种小精灵所感染,以至于对蜜蜂从喜  相似文献   

9.
对蜜蜂产生抗药性的观察与分析我是一名业余养蜂爱好者,已从事固定养蜂20多年,现有意蜂20群。开始学养蜂时,总担心在棉产区养不起来,因为棉田施药太厉害。后来通过实践证明,棉产区不但能养蜜蜂,而且能做到强群越冬,强群繁殖,强群取蜜。这是因为蜜蜂和其它昆虫...  相似文献   

10.
<正>我曾在杂志上发表过一篇题为"谈我喜爱GN式中蜂箱的理由"一篇文章后,2017年又在《中国蜂业》第3期上看到"用数控技术养中蜂的探索"这篇文章,有不少蜂友写信或打电话问我什么是GN箱养中蜂,在这里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七八年来使用GN箱养中蜂的体会谈几点看法。一、何为GN箱四川农业大学龚凫羌教授集几十年来对中蜂的研  相似文献   

11.
<正>张张脾上蜜蜂稠,饲料少时勤补喂,虫脾按时上下串,强群年年夺高产。强群是蜂场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这是铁的事实,因此必须饲养强群,到大流蜜开始时将蜂群养好养强,成为名符其实的强群。有些养蜂人有丰富的经验,可产量总比别人低,依我的经验细节很关键。当蜂群发展到8框蜂以上时,再向上发展不太容易,因蜂王产卵已满足不了蜂群发展需要,这时上下串脾,强迫蜂王产卵,通常蜂王爱在巢  相似文献   

12.
自从我在《蜜蜂杂志》2014年第4期上发表了《探讨GN箱快速繁蜂最佳模式》一文后,受到众多老师的关注和全国众多养中蜂朋友们的重视。有许多蜂友因不知道我的电话号码,就按照杂志上标明的地址来信询问,甚至还有人直接开车过来参观。其中,有不少是参加过杨多福老师培训班的学员,亦是杨老师引荐他们给我打电话的。  相似文献   

13.
不离龚师     
<正>20年前,我在纳西傣家第一次看见您发明的GN式中华蜜蜂蜂箱,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椰风、艳阳、蝉噪、蜂鸣、绿草茵茵……一切都恍如昨日。也就是那一次相见,注定您和您的GN式中蜂箱会成为伴随我一生的"故人"……时光荏苒,辗转多年之后,我们在海南相聚。记得当时我问过您3个问题:第一问:龚老师,您著书立说,写出传世名作——《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那到底养了多少箱蜜蜂啊?您回答:4箱。  相似文献   

14.
<正>我使用GN中蜂箱养中蜂已经有五六年了,虽然上下调子工作量大,但比起它的优点,受点麻烦就不算什么了。我喜欢GN中蜂箱的原因如下:(1)GN箱养中蜂巢脾小,拿在手里不费劲,查蜂长了手臂不累,也好找王。(2)GN式蜂箱繁蜂快。由于蜂箱容积小、保温好,再加上四五天调1次子,使蜂王有空脾产卵,而且面积大、满框。封盖子怕热,调上继箱后散热好;与蜜脾相间,出子好。就拿2014年来说,我们这里的蜜源不好,我的20个标准箱繁蜂才2箱,而GN箱只有5箱开繁,就另外繁殖出10箱,而且  相似文献   

15.
怎样饲养蜜蜂强群(上) 蜂群的强弱一般是看工蜂多少,蜂多则强,蜂少则弱。强群的标准取决于蜂种、饲养方式、季节和蜜源条件,基本原则是要有利于越冬、繁殖和生产。实践证明,强群与弱群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越冬期蜜蜂损失和饲料消耗少(按每框或每千克蜂计算);春季繁殖快,培育的工蜂体格壮、寿命长;流蜜期能有大量的工蜂投入采集,显著提高产蜜量;对病敌害的抵抗力较强,因此,在养蜂生产上应该常年保持强群。现将饲养强群的基本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云登 《养蜂科技》2003,(5):24-24,12
中蜂自然蜂巢有两种形状 :即半个球形或半个椭圆形。只有这种形状才最有利群体在自然状态下保温。,是“自然选择”在蜜蜂群体上的体现。不过 ,自从人们仿照意蜂把中蜂进行过箱 ,采用新法饲养后 ,情形就起了变化。数十年来。全国各地出现过五花八门的中蜂箱。有用标准箱的 ,有高窄式的 (此箱我也养过 ) ,有从化式 ,沅陵式的等等。新近又有龚凫羌老师的GN箱。总之 ,多数中蜂饲养者都认为近似方形的蜂箱较好。尤其对初学者来说。可我认为 ,一件事应权衡利弊之后才可作最后定夺。高窄式箱、GN箱其缺点在于搬动不便。由于专业中蜂户是必须且肯…  相似文献   

17.
江名甫  江勇 《蜜蜂杂志》2003,(11):10-10
蜂群越冬是养蜂周年过程中一大难关。在我地 ,越冬蜂死亡率往往在 30 %~5 0 % ,有的蜂群甚至“全军覆没”。这些非正常死亡的状况及原因 ,一般是冻死、饿死、病死、受害致死等。下面谈谈笔者的一点观察和浅见。1 冻死a.箱内受冻致死的蜜蜂 ,一种是散挂在箱壁或蜂团以外脾面上 ,在暖包装群中死蜂数量多 ,这可能是蜂团散团的次数多、时间长 ,离团的蜜蜂回不到蜂团上 ;弱群比强群死蜂数量多。二是蜂团外“剥皮”死亡 ,常见的是外侧脾外面的一撮蜂及弱群 (4脾蜂以下 )。强群或蜂团间蜂路小于 1cm的群则多能存活。脾间“剥皮”死亡多见于弱群 ,…  相似文献   

18.
<正>蜜蜂素质,即蜜蜂体质,它包括了蜜蜂的生活力、哺育力、采集力和抗逆性等。高素质蜜蜂个体粗大健壮,体色鲜亮,行动矫健敏捷,抗病力强,寿命长,固有的良好高产性状突出。必须是由高素质健康的蜜蜂组成才是真正的强群。培养强群高产,必须通过多项技术途径和措施,提高蜜蜂个体素质,以质变推动量变培养强群才能达到蜂壮群强获高产的目的。我认为提高蜜蜂质量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1)充足的全价营养蜂粮供给是提高蜜蜂质量的  相似文献   

19.
正文龙土蜂业主董文龙师傅在GN箱推出不久就尝试用这款蜂箱饲养中蜂,锲而不舍的探索、创新,取得硕果累累。其坐落于江西省德兴市海口镇的养蜂场被龚凫羌老师确定为GN箱饲养中蜂的南方基地,成为全国中蜂养殖的标杆蜂场。1与蜂结缘受父亲传统养殖中蜂的影响,董师傅从小就喜爱蜜蜂。七八岁时就经常做父亲的小帮手:父亲收蜂,他扶梯;父亲割蜜,他敲桶……而让他与蜜蜂结下不解之缘的是福建农大一位老师撰写的《茶花赋》(注:  相似文献   

20.
正"围城""围城"顾名思义即是,被困在"城内"的想冲而冲不出来,被挡在"城外"的欲攻却攻不进去,僵持久了,两败俱伤。每逢夏秋之际,此情景常发生在养蜂场,很让蜂友们痛心。有位姓付的蜂友,在蜜源渐缺的夏末秋初,为了尽量减少盗蜂骚扰,防止胡蜂进箱和蜜蜂飞逃,给全场蜂群安装塑料防逃器,他的做法很正确。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个闷热的下午,他发现一个养在新蜂箱内的强群巢门挂着长长的蜂胡子,可以说是整个蜂箱的正面都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