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栽培的‘蓝丰’蓝莓为研究材料,采后2 h内预冷至5℃,分别装入硅窗气调大帐和普通PVC大帐内,置于0℃冷库内贮藏,研究蓝莓采后及时预冷结合硅窗气调包装处理对蓝莓贮藏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蓝莓果实采后及时预冷处理和硅窗气调包装均可降低蓝莓贮藏期呼吸代谢,延缓果实硬度下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和花青素分解,降低果实腐烂损耗。其中采后及时预冷结合硅窗气调包装处理保鲜效果最佳,贮藏至40 d,果实腐烂率仅为6.1%,较好地保持了果实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2.
预冷方式对豇豆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豇豆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预冷方式(0℃冰水预冷、4℃冷水预冷及4℃冷库预冷)对豇豆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冷处理可有效维持豇豆的感官品质、延缓营养物质含量的下降,其中,冷水预冷对豇豆的保鲜效果最佳,减缓了豇豆感官品质的下降,抑制了失重率、乙烯释放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鲜果在采后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容易发生腐烂、品质风味及外观劣变等现象。鲜果的采后保鲜分为贮藏保鲜和流通保鲜两部分,使产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持其新鲜状态和品质风味的保鲜活动称为流通保鲜。低温流通是指产品在0℃及其以上较低的温度下所进行的流通,它包括产品以“采后预冷—低温运输—低温销售”的方式所进行的冷链流通。自20世纪30年代生鲜农产品低温保鲜技术问世以来,世界各国竞相发展低温保鲜,发达国家如美、英、法、日等国纷纷率先开展了低温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尤其着力于发展其国内社会整体的低温流通体系的建设。鲜果…  相似文献   

4.
红巴梨自发气调贮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期采收的红巴梨分别放入厚0 .0 3、0 .0 4 mm MA气调袋,预冷2 4小时或不预冷,然后置于冷藏库在- 0 .4~0℃贮藏,贮藏4个月后经在18~2 0℃后熟,果实保持了固有风味,不预冷果实品质好于预冷果实。  相似文献   

5.
减压处理对松茸保鲜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在贮藏期间理化指标(失重率、呼吸强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细胞膜透性、色度值和感官评价)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减压预处理结合低温贮藏对松茸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减压处理过的松茸能够有效的降低失重率,明显抑制呼吸强度并推迟呼吸峰的出现,延缓硬度的下降、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及褐变的发生,使松茸原有风味保持更长久。其中,第9天,处理组A2的失重率是对照组的50%;处理组呼吸峰的出现比对照组延迟2d;第18天,对照组与处理组A2的色度值相差8%。这说明减压处理能够有效抑制松茸贮藏期间品质的下降,延长保鲜期,其中以1500Pa处理48h的保鲜效果较佳,可以使松茸贮藏12d后,好菇率100%。  相似文献   

6.
以'早金酥'梨为试材,研究其采收后在(0±0.5)℃条件下,差压预冷4 h,分别用厚度为0.01、0.03、0.04 mm的PE保鲜膜包装,扎口,放入温度为(0±0.5)℃、空气相对湿度90%~95%的冷库中贮藏120d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用厚度为0.03 mm的PE保鲜膜包装的果实,在低温冷藏期间能有效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减缓果皮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变化,且失重率和腐烂率也明显低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7.
采后热处理对枇杷果实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解放钟枇杷为材料,研究热水和热空气处理对枇杷冷藏(4℃)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8℃36h和48h热空气处理均能够延缓枇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出汁率的下降,阻止木质素、硬度、细胞膜透性以及果心褐变指数的上升,显著抑制枇杷果实腐烂的发生,冷藏后枇杷保持较好的食用品质。2组处理相比38℃热空气处理48h的效果较好一点,但是该处理出现了轻微的热伤害。50℃10min、20min热水处理导致严重的热伤害,加剧了枇杷果实的腐烂,在冷藏14d后失去了商品价值,该热水处理不适合枇杷果实的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灰树花采后保鲜缺乏有效的实用技术,制约灰树花产业竞争力和种植规模等问题,基于北京市灰树花样本,研究在0~4 ℃贮藏条件下灰树花的品质变化,从采收时间、采收成熟度、预冷措施、包装方式等4个方面进行技术分析,并提出实用技术规范。结果表明:灰树花在露水干后、七八成熟度采收,5~10 ℃预冷处理,采用纳米活性保鲜袋等包装均可以较好地保持其外观品质,延长货架期2 d以上,适合灰树花短期保鲜。  相似文献   

9.
高温短时热空气处理对枇杷品质和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高温短时热空气处理对枇杷果实冷害和品质的影响,采用45℃热空气2、3、4 h处理采后枇杷(解放钟)果实,分析冷藏(5℃)期间其品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45℃3 h热处理的果实冷藏后品质最佳,冷害最轻。该处理能显著降低果实失重率、硬度和果皮难剥离程度的上升,保持较高的果肉出汁率;提高果实冷藏期间超氧...  相似文献   

10.
以‘徐香’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4个采收期(盛花期后1301、381、46和154 d)1-MCP(1-甲基环丙烯)浓度为0.5μL/L处理24 h后,在(2±1)℃下贮藏后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MCP能够显著降低‘徐香’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延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的下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的上升;4个采收期的1-MCP处理果实出库后均能正常后熟,但品质和保鲜效果存在差异,其中Ⅱ、Ⅲ期处理果实在贮藏期结束时保持较高的硬度、可滴定酸和VC含量,并且110 d时失重和腐烂率较低;货架期末硬度、糖酸比相对较高,失重率和腐烂率较低。由此推断‘徐香’猕猴桃盛花期后138~146 d采收品质好,此时的1-MCP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不同货架温度对南果梨品质及果皮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南果梨在(0±0.5)℃冷藏180d后出库,不同货架温度及升温方式对南果梨品质及果皮褐变的影响,为南果梨贮藏保鲜技术及褐变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设5个货架温度(直接5℃、10℃、15℃、20℃和变温升至20℃处理,分别标记为Z5,Z10,Z15,Z20和B20处理),货架期间测定南果梨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货架温度越低,南果梨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维生素C(Vc)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果皮L*和h值下降越缓慢,果皮a*(a*0)和b*(b*0)值升高越缓慢,果皮、果肉和果心乙醇含量积累越少,褐变指数及腐烂率越低。并且Z20货架与B20货架各项品质指标、果皮褐变指数及腐烂率无明显差异,但货架期间果皮褐变严重,失去其商品价值;低温(5~15℃)的货架温度能够显著抑制果皮褐变指数和腐烂率,维持较好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建议冷藏至次年的南果梨出库后不应放在常温(20℃)下,选择低温(5℃或10℃)运输及销售,货架温度5℃可销售一个月左右,货架温度10℃,建议一周内销售完,15℃建议5d内销售完。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预冷方式对甜樱桃模拟物流运输过程中品质的影响,以‘砂蜜豆’和‘8-102’樱桃为试验材料,采用压差预冷和冷库预冷2种预冷方式,预冷后于常温下贮藏96h,模拟物流运输,测定其色差、可溶性蛋白质、花色苷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多项指标。结果表明,在模拟物流运输贮藏72h内,冷库预冷可以有效维持‘砂蜜豆’甜樱桃的采后品质,但‘8-102’甜樱桃进行压差预冷处理的果实可保持良好状态。由此说明应针对不同品种的果实选择适当的预冷或不预冷方式,才能真正维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避免草菇采后易发生的腐烂、液化等现象,研究了涂膜保鲜技术对保持草菇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的效果.采用0.5%、1.0%、1.5%的壳聚糖对采后草菇分别进行0.5、1.0、1.5 min浸渍涂膜处理后,置于(15±1)℃无光照的恒温贮藏库内进行贮藏,比较不同壳聚糖浸渍处理对草菇失重率、感官品质、硬度、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的影...  相似文献   

14.
《果农之友》2008,(10):56-57
冬枣由于果肉肥美、酥脆多计、甘甜清香备受人们喜爱。其贮藏保鲜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贮前处理 采摘后要进行严格分级,剔除有机械伤、病虫害果及畸形果。分级后清洗消毒,先用预先配制好的药液浸洗,再用清水冲净,然后热风吹净表面水滴。消毒吹干后.进行预冷。预冷间温度保持在4-5℃.预冷时使枣温在24小时内冷却到5-8℃。从采收到预冷的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最好随采随入贮.  相似文献   

15.
报刊摘引     
鸭梨销地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经过6年时间的试验研究表明,适期采收的鸭梨经两种处理,即8℃冷库中贮藏7—10天预冷,而后降温到2—3℃,保持10天左右,再降温到0—1℃,湿度为85—90%;采前7—10天在梨果上喷5%氯化钙溶液,其它处理同上,起到了防止黑心病和保鲜效果。贮藏期为197—248天。前者好果率达83.9—86%,烂果率8.7—9.3%,干耗率4.8—  相似文献   

16.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和前处理 选取九成熟无病虫害及机械伤的龙眼果实,用0.5%漂白粉洗果,用流水冲洗,凉干 预冷2h。 1.2贮藏工艺流程 采果—洗果—预冷—塑料袋包装—贮藏 1.3试验内容和方法 1.3.1包装对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果实在药液(主剂A)中浸3min后晾干,进行不同内外包装试验,于常温(本文常温均指“30℃0.5℃”)贮藏。内包装材料采用聚丙烯(PP)、聚乙烯(PE)袋,分别用2c、3.5c厚度;外包装材料采用小竹篓,不包装作为对照,定期统计好果率。重复3次。 1.3.2普通药剂的防腐保鲜效果 果实经前处理(不洗果)后,在药液…  相似文献   

17.
以樱桃为试材,0℃条件下贮藏,研究SO_-2脉冲防霉处理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O_-2防霉处理对樱桃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而且脉冲式防霉保鲜方法更能保持樱桃采后品质。贮藏25 d后,脉冲防霉处理组的樱桃腐烂率仅为对照组的17.9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对照组的1.29倍,可滴定酸含量为对照组的1.4倍,维生素C的含量为对照组的1.45倍,营养成分保持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且SO_-2残留量仅10.8 mg/kg,是浸泡防霉处理的1/5,远低于国家标准。可见,SO_-2脉冲防霉保鲜技术能够很好地保持樱桃采后品质,且SO_-2残留量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蔬菜的鲜活程度,保持蔬菜原有的色、香、味、形,日本的蔬菜采后生理和保鲜技术研究十分活跃。在日本著名的东京大学,我们访问了农学部园艺学第一研究室的崎山亮三教授。他较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他研究黄瓜采后保鲜的生理问题及日本研究蔬菜采后的技术问题,关键集中在一个“冷”字上,其中主要的是预冷。预冷是在蔬菜采收后经过简单迅速地整理后使蔬菜尽快把温度降低到3-5℃,尤其是在夏季,经过预冷的蔬菜,配合低温运输,可以使产品远销。预冷要求采收后迅速冷却,这在一般的冷库中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建设兵团农三师五十团冬枣为试材,研究冬枣采后及时预冷及不同流通方式对常温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常规流通方式对比,冬枣预冷至0℃结合0℃冷藏车运输能维持果实货架期硬度,抑制货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抑制冬枣货架期转红,延缓冬枣的后熟,维持冬枣货架期品质,保证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瓜类蔬菜不同季节储藏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果形、色泽良好,果面光滑、新鲜清洁、硬实,无异味,成熟度适宜的蔬菜,预冷后加冰泡沫箱包装运输销售,可以保持较长时间水分,体现出保鲜蔬菜的外观和品质,蔬菜商品性好,能提高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