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蘑菇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蘑菇采后易腐,食用品质迅速下降,需采用适宜的保鲜技术来维持蘑菇的贮藏品质,延长蘑菇的货架期。现从预冷、贮藏环境控制、气调包装、化学保鲜剂保鲜、辐照保鲜等方面对蘑菇的采后保鲜技术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存在安全隐患和难以实现工业化是蘑菇采后保鲜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多蘑菇采后保鲜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且难以实现工业化应用;关于蘑菇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复合保鲜技术的应用是蘑菇保鲜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静雯 《蔬菜》2018,(5):61-67
为了传递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形势的信息,使产业相关投资者和决策者理性看待我国羊肚菌产业的发展,综述了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我国羊肚菌种植规模与种植区域的发展趋势、品种选育的重要进展、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有利的政策背景,指出了产业发展在种质资源调查、生活史与营养类型、遗传育种、栽培技术、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行业标准与规范以及产业化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完善种质资源库、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加强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健全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科学投资与规划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鲜香菇(Lentinula edodes)耐贮性差,采后短期内出现萎蔫、褐变等一系列不可逆的生理现象,影响商品价值及食用价值。笔者从贮藏温度的控制、冷杀菌、气调、保鲜剂和涂膜保鲜等方面,概述了香菇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香菇的保鲜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蜜桃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蜜桃皮薄多汁,不耐贮运,其在贮藏及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软化、褐变、腐烂等现象,极大妨碍了鲜食水果的发展。研究采后水蜜桃的生理生化规律和保鲜技术是保持水蜜桃因采后新鲜品质的关键因素。现从呼吸、乙烯、褐变、内含物等生理变化以及物理、化学、生物保鲜方法等方面入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蜜桃采后生理和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蜜桃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樱桃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但采后易腐烂变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采用涂膜保鲜技术可以有效地延缓采后樱桃的品质变化。本文介绍了多糖类涂膜、蛋白类涂膜、脂质类涂膜和中草药提取物涂膜在樱桃保鲜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樱桃涂膜保鲜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大樱桃果实味美形娇,营养丰富,医疗保健价值颇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大樱桃采后易发生褐变进而腐烂,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现对大樱桃采后病害、生理和相关保鲜技术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大樱桃贮期生理变化,详细叙述了大樱桃的保鲜方法,指出了各保鲜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旨在为大樱桃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妞 《中国果菜》2020,(3):6-8,17
微生物素在果蔬采后保鲜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目前实际应用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中的并不多。本文分析了目前已经应用到果蔬保鲜领域的微生物素种类,有乳酸链球菌肽、溶菌酶、木霉发酵液等,分析了其抑菌保鲜原理及研究现状;并结合微生物素的特点,提出了微生物素在未来果蔬采后保鲜中的发展趋势,即面对冷藏技术使用不完善的现象,可以开发利用更多的微生物素种类,如纳他霉素、红曲霉素、短梗霉多糖等,为今后果蔬采后保鲜领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香石竹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潘东明 《北方园艺》2011,(21):182-185
从水分代谢、呼吸代谢、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几个方面分析香石竹采后衰老的原因,总结出目前香石竹采后保鲜所采用的方法,并提出香石竹保鲜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香石竹的切花保鲜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是一种肉质子实体或菌核较大的真菌,常用于食品与医药领域。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但是,食用菌采后易出现质地改变、微生物侵染、营养和风味损失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为了防止食用菌采后品质劣变、延长其贮藏时间,使用合理的保鲜措施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食用菌采后品质衰败的表观特征(如褐变、失水、质构变化等),分析了影响其品质的几个因素(如温度、相对湿度、气体环境、微生物等),介绍了食用菌常用的保鲜技术(如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等),并对食用菌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2%、4%、6%、8%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丝体提取液,对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于4℃进行涂膜保鲜,研究不同浓度提取液对羊肚菌的失重率、褐变度、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6%的棘托竹荪菌丝体保鲜液涂膜对羊肚菌的保鲜效果最好,有效地抑制了羊肚菌因蒸腾作用、呼吸作用而导致的营养成分过度损失,延缓了羊肚菌的腐败变质,提高了羊肚菌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1.
征订启事     
《中国果菜》2014,(2):77
《中国果菜》-学术版主要刊登果蔬采后贮藏、保鲜、加工、综合利用、质量控制等方面创新性或实用性的学术论,以及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快报和简报,融专业性、学术性、指导性为一体,为从事果蔬采后研究的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发表和交流科研、教学成果提供平台;为果蔬采后贮藏保鲜、流通运营、加工等企业提供技术、信息、经验交流服务平台,推动果蔬行业技术进步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鲜果在采后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容易发生腐烂、品质风味及外观劣变等现象。鲜果的采后保鲜分为贮藏保鲜和流通保鲜两部分,使产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持其新鲜状态和品质风味的保鲜活动称为流通保鲜。低温流通是指产品在0℃及其以上较低的温度下所进行的流通,它包括产品以“采后预冷—低温运输—低温销售”的方式所进行的冷链流通。自20世纪30年代生鲜农产品低温保鲜技术问世以来,世界各国竞相发展低温保鲜,发达国家如美、英、法、日等国纷纷率先开展了低温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尤其着力于发展其国内社会整体的低温流通体系的建设。鲜果…  相似文献   

13.
葡萄属于浆果类,是最不耐贮藏的水果之一。本文总结了影响葡萄保鲜的因素,如葡萄的种类、贮藏环境、预冷状况以及微生物作用等;总结了葡萄采后常用的三种保鲜技术,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其中物理保鲜技术包括辐射保鲜、气调保鲜、臭氧保鲜、冷藏保鲜和低温高湿保鲜,化学保鲜技术分为利用二氧化硫、过氧化钙、二氧化氯、1-MCP化学物质保鲜,生物保鲜技术包括微生物保鲜和天然提取物保鲜;最后,文章指出了葡萄采后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双孢蘑菇的保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蘑菇保鲜技术是影响货架寿命和一品质量的关键问题,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伍。后熟过程是导致采后蘑菇变质的原因。质量的变化表现为菌盖褐化、开伞、微生物感染和组织消耗。这个问题可通过冷藏、气调、减压、化学、微孔薄膜、辐照、微波、电磁、电离等一系列保鲜方法得以缓解。蘑菇保鲜技术以其后熟过程一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基础,尤其是生理生化变化工接影响对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双孢蘑菇后熟与酪氨酸酶、蛋白酶的活性、呼吸作用、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有机酸及维生素等成分的变化有关,并会温湿度、氧化电势、O_2含量、膜渗透、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蘑菇褐变由乾促褐变、非酶促褐变、微生物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枯萎由失术和组织消耗引起。目前开发了十几种蘑菇保鲜技术,其保鲜机理业已基本探明。  相似文献   

15.
甘蓝类蔬菜是一类重要的蔬菜,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通过概述蔬菜采后品质劣变的原因、甘蓝类蔬菜采后贮藏特点和传统处理保鲜方法,分析了蔬菜采后品质劣变的解决方法,综述了目前甘蓝类蔬菜保鲜贮藏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甘蓝类蔬菜采后保鲜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柑橘采后损失率达25%~3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因此研究柑橘的贮藏保鲜技术对减少其采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省临海市柑橘种植面积达13333hm2,近七成为宫川温州蜜柑,生产中多采用完熟栽培延后采摘栽培技术,完熟温州蜜柑具有品质优良、化渣性佳、优质果率高、色泽鲜艳、风味浓郁等特点,但成熟采摘期集中,致使一些果农存在销售难问题,尤其是寒潮来临之后,个别橘农存在滞销问题。宽皮柑橘类采后保鲜技术一直是研究热点,往往以七八分成熟度果实为试采,完熟果实保鲜技术研究报道较少。余意等[2]研究表明采收较早的果实即使贮藏达到完熟,香味品质不佳。因此产业发展有完熟蜜橘采后保鲜的需求和必要。物理保鲜技术如气调等方式,效果显著但试验条件要求严苛,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化学合成保鲜剂具有高效、经济、方便等优势,是目前果实采后流通期间应用最广泛的保鲜方法[3,4].  相似文献   

17.
枇杷作为我国东南部的特色水果之一,营养丰富,但采后极易腐烂变质,不易储藏,因此其采后保鲜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热点。目前关于枇杷保鲜方面的技术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涂膜保鲜方法、生物防治等。该文综述了以上技术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目前枇杷果实贮藏保鲜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枇杷保鲜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李青 《中国食用菌》2020,(1):140-142,146
食用菌作为一类新鲜食品,采后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处理,不仅营养成分会有所流失,其自身也容易发生腐败,合理的食用菌采后物流保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食用菌品质质量和保鲜期,详尽地研究并介绍了食用菌采后冷链物流保鲜技术,希望可以促进国内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荔枝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发展以及荔枝果实采后生理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评述。介绍了几种较为成熟的荔枝贮藏保鲜方法。此外,还指出了荔枝贮藏保鲜及采后生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葡萄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呼吸作用、激素调节、褐变机理、脱粒机理等方面分别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葡萄采后生理研究的进展。并从冷藏、气调贮藏、保鲜剂应用、臭氧处理等几个方面对葡萄贮藏保鲜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总结了几年来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