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初步介绍了梅州灰肉红菇资源的分布区域及其子实体的形态;红菇出菇地的生态环境,包括出菇季节、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情况;提出了保护红菇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灰肉红菇的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分离出1种丝状真菌,显微观察没有锁状联合,经ITS鉴定属于丛赤壳菌属。该种真菌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比一般腐生真菌慢,最适生长温度是25℃-28℃,在30℃时生长速率显著降低,最适pH值是5—7,符合红菇的生境条件。培养基中添加红菇宿主柯树的根、叶以及红菇子实体粉、活性炭能显著促进其生长。对该真菌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菇的生长特性,为后续红菇研究积累资料,其本身是否是1种丛赤壳菌新种,以及是否与红菇的生长、菌根形成有关系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红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红菇的研究概况 ,包括红菇生态、营养和功能性成分、人工培养的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展望开发利用红菇资源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乳菇与红菇是两大类菇,共同归属于红菇目(Russulales)中。在粤北山区的森林地上,也常发生乳菇,但种类不及红菇。我们现已发现的仅15种,它们的分种检索如下: 1.乳汁流出时红色,或流出时黄色后转绿色……2 1.乳汁颜色非如上述……3 2.菌盖具同心环纹,幼时土黄色;菌盖、菌肉及菌褶伤变绿色…1.红汁乳菇L.hatsudake(可食) 2.菌盖不具同心环纹,乳白色;菌盖、菌肉及菌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红菇的生态学、人工培养、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红菇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和开发红菇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大红菇的出菇特性,课题组从2008年5月开始,在景洪市大渡岗乡林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了红菇实验基地,通过在出菇林地固定样地的定位监测和同步的气象观测。对红菇出菇、生长与植被、土壤、小气候、菌塘发育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初步探明了红菇出菇特性及生长发育过程,从而也为红菇保护促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红菇属菌类是一类具有重要食(药)用价值和生态功能的真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物种多样性高.秦岭地区的红菇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缺乏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加之现有的研究手段只局限于形态学,使得秦岭地区红菇属物种的数量、系统分类学地位等尚未明确.通过梳理秦岭地区红菇属分类的现状及问题,为后续研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邵武市红菇资源及生态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永清 《食用菌》1999,21(1):5-5
红菇是世界上珍贵的野生食用菌,目前还无法人工栽培。为了探明我市红菇资源的分布和生态条件,为开发、利用、研究红菇提供依据,我们历经三年,对我市15个乡镇林区着重考察了红菇资源及生态环境。现将考察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红菇属于红菇目红菇科,是药食两用的野生菌。红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糖、脂肪酸、甾醇和多种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不仅具有美容养颜、滋阴补肾、产后补血之功效,而且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癌等功效,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发展前景广阔。综述了红菇的生长特性、种植方式、药用价值、食用方式和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可为今后综合开发利用红菇资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红菇(Russula)野生菌在林间地上常有发生,夏秋季更为常见。菇体通常较大,多数种类菌盖直径3~14厘米,菇柄较粗;菌肉组织疏松,肉质至海绵状,质脆,容易长蛆而至腐烂;多数菌盖色鲜艳,颜色则随种类不同而异,其中以红、绿、黄至黄褐、白等颜色居多。这些菌类中很多是可食的,粵北各地不少群众有采食的习惯,鳞盖红菇(南雄等地称“红菌”或“大红菇”)是最著名的一种。部分种类还可作药用,但有部分红菇的种类是有毒的。红菇的菌类都是与树木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故到目前尚未能进行人工  相似文献   

12.
红菇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红菇属是一类重要的外生菌根真菌,许多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本文在对福建闽西正红菇生态环境考察的基础上,对红菇属的种类、共生关系、生态研究概况及其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从种类鉴定、系统发育关系两个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红菇属(Russula)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归纳了4种常见分子生物学技术(ITS、LSU、RPB2及RAPD序列分析)在红菇属研究中的应用,并对红菇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正>春暖花开,毒蘑菇也竞相生长,由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在春、夏、秋季频发。日前,温馨提醒市民,春、夏、秋季应注意饮食安全,特别是避免误食有毒蘑菇。据悉,在中国南方地区,引起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有两类毒蘑菇起,一类是鹅膏菌属,包括灰花纹鹅膏菌、致命鹅膏等;另一类是红菇属中的一些种类,包括亚稀褶黑菇、日本红菇等。由于部分有毒蘑菇和可食用的蘑菇长相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5.
红菇提取液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菇抗运动性疲劳的功效。方法:以容县红菇子实体为材料,昆明小鼠为试验对象,采用不同剂量的红菇子实体提取液对试验组小鼠连续灌胃21d后,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小鼠游泳力竭时间、乳酸脱氢酶、肝糖原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研究容县野生红菇子实体提取液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结果:经21d连续灌胃红菇子实体提取液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肝糖原含量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乳酸脱氢酶活力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红菇提取液均能增强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抵抗疲劳的产生和加速疲劳的消除,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菇属的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红菇属是一类药用和食用真菌。本文对红菇属的生物化学在国内外一些研究结果和进展加以综述,主要介绍蛋白质,多糖,脂肪酸等。  相似文献   

17.
王俊燕  蒋世铮 《食用菌》2004,26(2):11-11
在阿尔泰山夏秋的林下较易发现蓝黄红菇(梨菇、梨红菇)Russula cyanoxantha(Schaeff.:Fr)。其菌盖直径5~10cm,幼时扁半球形,后伸展中凹,老后近漏斗状,盖面淡青褐色、灰绿色、粉灰色,有时具细微龟裂,盖缘无条纹或晚期出现不明显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密、窄、分叉,近延生或延生。排列较稀疏,褶基有横脉。菌柄白色,近柱状,有时基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形态学结合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采自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4份红菇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标本CFSZ10294、CFSZ10247、CFSZ10066和CFSZ10077分别鉴定为铜绿红菇(Russula aeruginea)、细弱红菇(R.gracillima)、斑点红菇(R.maculata)和触黄红菇(R.luteotacta)。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2015,(1)
<正>福建省三明市是红菇主产区之一,十二个县(市、区)均有丰富的红菇资源。目前全市产红菇林地约5333 hm~2,年产量近40t,其中宁化、明溪、大田县分布较多。红菇价格逐年攀升,采摘并销售野生红菇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红菇是共生真菌,目前还无法实现人工栽培。怎样让山上的红菇高产、稳产?这不仅是食用菌科研人员长期感兴趣的课题,更是广大老百姓迫切想知道的答案。三明市大田县著名的"红菇村"——大田县桃源镇东风农场盂坂村的八峰天然菌业合作社经过多年探索,研创红菇人工促进增殖的经  相似文献   

20.
红菇子实体抗氧化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初步研究红菇抗氧化性能及其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探讨红菇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方法: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对4组(即对照组、红菇组、甲醛组和综合组)小鼠进行处理,经过相同时间的处理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然后进行比较。结果:红菇组小鼠血清中MDA的含量相对于对照组明显下降;综合组小鼠血清中SOD的活性和GSH的含量相对与甲醛组出现了显著的上升、而MDA的含量与甲醛组相比呈显著的下降趋势。结论:红菇子实体提取液中存在某些抗氧化的成分,减轻了自由基对抗氧化系统的攻击,极大地维持了抗氧化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