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口蹄疫的危害性,并且从病原学、流行 病学、疫苗的研制和应用以及消毒技术等方面概述了 口蹄疫的综合防制技术。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是危害猪、牛、羊等偶蹄动物的一种重要动物疫病,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了近两年我国在口蹄疫流行病学、病原学、致病机理、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口蹄疫O型Mya98株、PanAsia株及A型Sea-97毒株传入我国的大致时间、来源及分布,阐述了口蹄疫病毒的病原学及致病机理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口蹄疫的诊断技术及疫苗研发情况,并针对我国口蹄疫防控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口蹄疫的危害性,并且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疫苗的研制和应用以及消毒技术等方面概述了口蹄疫的综合防制技术。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病毒P1基因编码的结构蛋白是构成口蹄疫病毒衣壳的基础,对诱导动物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其他保护性免疫反应有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的结构、抗原特性以及利用重组P1基因制备口蹄疫新型疫苗和诊断检测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病毒P1基因编码的结构蛋白是构成口蹄疫病毒衣壳的基础,对诱导动物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其他保护性免疫反应有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的结构、抗原特性以及利用重组P1基因制备口蹄疫新型疫苗和诊断检测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主要传染偶蹄动物的一类烈性传染病。该病毒以间接传播为主,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黏膜和皮肤感染传播,感染率高,幼龄畜禽较成年动物易感且病死率高。介绍了口蹄疫病原学特点、口蹄疫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口蹄疫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口蹄疫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制和公共卫生这七个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从口蹄疫病毒血清型、毒力、易感动物、传播途径等方面,归纳了口蹄疫大流行的原因,对口蹄疫病毒防控技术的普及提供了一些基本知识点。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的准确诊断是有效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环节。随着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口蹄疫的诊断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方法。目前,常用的口蹄疫诊断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诊断和病原学诊断,其中以血清学检测的应用最为广泛。阐述了3种诊断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并展望了口蹄疫诊断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的诊断检测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致病力禽流感(HPAI)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本文对HPAI的诊断检测技术及防制对策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禽流感诊断方法如病原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禽流感疫苗预防禽流感的效果和缺点。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病原学诊断和抗体检测两个方面,口蹄疫常规鉴定内容是抗原鉴定和核酸鉴定,核酸鉴定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较新的鉴定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RT—PCR技术。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敏感、快速和可检样品广泛,经序列测定后,还可明确被检病毒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以传染性极强、流行区域广、发病率高、防控难而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传染病,本文介绍了偶蹄兽口蹄疫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特点、致病机理、临床症状、主要病理变化和诊断技术,并提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给予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在口蹄疫病原学检测工作中,牛、羊等反刍动物在发病前期、恢复期、无临床症状的可疑情况下,其食道—咽部位的分泌物即O—P液中口蹄疫病毒能够继续繁殖及存活,常被用于病原学检测。O—P液样品的采集、处理、保存、运送等技术环节是否严格把关,直接关系到样品质量、检验结果及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切实掌握O—P液的采集技术,是当前基层兽医工作者及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一、前期准备要充分  相似文献   

13.
石岩  翁善钢 《中国猪业》2013,8(10):51-53
口蹄疫是一种典型的跨界动物疫病。目前,口蹄疫在全球约三分之二的国家中流行,并且新的疫区不断出现。本文对猪口蹄疫在全球的流行情况、病原学特点、传播方式、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V.mimicus)是一种重要的人和水生动物共患病原菌,该菌不仅能引起水生动物的溃疡病、腹水病等,也能引起人的腹泻、中耳炎等,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文章主要从病原学、临床特征、国内外流行现状、诊断检测技术、致病机理、防控技术等方面对拟态弧菌进行综述,旨在为有效防控拟态弧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适时掌握平凉地区规模化养猪场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病原感染情况和血清抗体水平。方法:选取平凉地区散养户密集的高风险区猪场,在5月、8月、11月份随机采集猪血清30份,猪扁桃体3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和扁桃体中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核酸,采用ELSIA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以上三种病原免疫和非免疫抗体。结果:2019年平凉地区猪群定点监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病原学监测均为阴性,口蹄疫抗体水平较低,发生该病的风险较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免疫抗体较高,猪瘟免疫抗体水平较高。结论:该监测点发生口蹄疫风险较高,应加强口蹄疫免疫和防控,持续定期进行猪瘟和猪蓝耳病病原学监测,适时退出免疫。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猪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目前还没有可用的疫苗,因此采取快速、高效、精准的诊断检测技术对于防控疫情至关重要。目前可用于非洲猪瘟的诊断技术主要有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两个方面,其中病原学检测主要分为病毒分离法、红细胞吸附法和核酸检测。目前已经开发出荧光定量PCR检测、微滴数字PCR、多重PCR等技术。抗原检测一般采用荧光抗体试验;抗体检测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或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不同的检测技术特点不同,呈现的准确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一种新型、高表达的真核表达系统,广泛应用在新疫苗、诊断试剂和新型蛋白药物开发研究方面。不少研究人员报道了利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口蹄疫病毒基因生产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期望表达的蛋白质具有与真实病毒蛋白相似的生物学活性,能够应用于候选疫苗或诊断检测抗原。作者对近几年利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口蹄疫结构蛋白基因和非结构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困难供商讨。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动物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主要感染对象为牛、羊、猪等偶蹄类家畜及野生偶蹄动物,发病率极高。口蹄疫的爆发和大面积的流行经常容易造成养殖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给畜牧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对口蹄疫的病原学进行研究,以期对口蹄疫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猪口蹄疫的发病与其它传染病一样,需要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猪群三个要素构成,即传染三部曲,如缺少其一要素,猪口蹄疫病就不会发生,根据这一原理和口蹄疫病的病原学特点,采取综合性措施,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建立高免猪群,从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急、死亡率高,给全球畜牧业和经贸往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结合近年来口蹄疫最新研究进展及流行情况,从口蹄疫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防控措施,以期为口蹄疫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