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充分发掘利用西南地区野生灵芝资源,基于形态学及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出1份采自昆明市的野生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以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固体培养特性和驯化栽培研究,并对驯化栽培获得的子实体进行活性成分测定。结果表明,白肉灵芝菌丝固体培养最适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无机盐为三氯化铁,pH为5.5,温度为26℃。驯化栽培的白肉灵芝出菇整齐,漆状光泽度高,农艺性状优良,单朵子实体平均鲜质量、干质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61.60 g、24.80 g和10.26%。对栽培获得的子实体进行活性成分测定,测得其多糖、三萜、总氨基酸、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1.51%、3.21%、17.24%、17.20%及2.40%,各成分含量明显高于赤芝、紫芝和部分已选育的白肉灵芝品种。研究结果为西南地区珍稀野生灵芝种质资源的发掘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采自云南丽江的野生子实体鉴定为鳞皮新香菇(Neolentinus lepideus)。通过组织分离和菌种纯化,获得菌株JZ505,对该菌株的菌丝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究并进行了人工栽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碳源为果糖或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适宜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 5.0~6.0,经栽培成功得获得了该菌株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3.
对江西省9个野生灵芝属菌株以及全国多地收集的31个栽培灵芝菌株进行ITS序列测序和分析,结果 9个野生菌株有灵芝、紫芝、南方灵芝、有柄灵芝、树灵芝等。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9个野生灵芝属菌株与31个栽培灵芝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9个野生灵芝属菌株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分离纯化自非洲赞比亚的野生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的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首次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驯化栽培获得优势菌株,命名为"鹿肚耳"。结果表明:鹿肚耳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6,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含水量为58%~60%,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6℃,从接种到采收仅需43 d,产量为每包55~60 g(干重)。本研究将非洲热带地区的皱木耳资源引进我国东北地区,通过驯化栽培获得出菇性状稳定的鹿肚耳菌株,为其进一步工厂化栽培提供了合适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湖南省湘乡市翻江镇洪门村的一株野生侧耳进行分离,并完成品种鉴定、菌丝特性研究以及初步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鉴定该菌株为肺形侧耳;其菌丝最适生长的条件为25℃、pH 6~7、黑暗培养,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与用木屑和稻草培养料栽培该菌株的试验结果相比,用配方为稻草40%、莲蓬壳40%、米糠19%、葡萄糖1%的培养料进行栽培后,其主要生产指标没有明显差异;因此,莲蓬壳可作为栽培肺形侧耳的培养料主料之一。在湖南莲产区进行肺形侧耳栽培的推广应用,具有可循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一株野生灵芝菌株(JXLZ-3)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菌丝培养温度、培养基pH、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15~30℃,灵芝JXLZ-3菌株菌丝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pH 4~11培养基中JXLZ-3菌株菌丝均能生长,最适pH为5;在以果糖或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JXLZ-3菌株菌丝长速较快、长势较好,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果糖;在以酵母粉、硝酸铵、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JXLZ-3菌株菌丝生长良好,培养基最适氮源为酵母粉。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20,(5)
对采自贵州省安顺市两株野生鸡腿菇(MT-1、MT-2)进行了形态及ITS序列分析鉴定,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和覆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MT-1、MT-2与鬼伞属的毛头鬼伞最大同源性高,为100%、99.38%;两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氮源、碳源分别为蛋白胨、甘露醇;MT-1最适pH为5~7,MT-2最适pH为7;两菌株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丝体在黑暗条件下长势最好;覆土栽培结果表明:MT-1、MT-2生物学效率分别为73.78%、54.54%。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科委、省科学院于1984年10月17日至18日,邀请有关专家、科技人员对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选育出的高温型平菇HP-1新菌株进行了技术鉴定。HP-1菌株是从野生菇中分离选育的,经鉴定属于侧耳属平菇(P1eu-rotus ostreatus)。它的主要特性是; 1.耐高温,适温范围广。茵丝生长温度10~30℃,最适温度25~30℃;子实体形成温度10~30℃,最适温度25~28℃。喜偏碱性,最适pH值为7~8。生长快,抗逆性强,适于生料栽培。营养成分较高,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于低温型平菇;鲜菇口味浓,菌盖韧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灵芝的需求量较大,发展灵芝产业有一定的前景,但我国目前栽培灵芝产量不稳定。为此,笔者对灵芝栽培管理作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现将人工袋栽赤灵芝的高产稳产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季节的确定赤灵芝属高温型真菌,对环境因子有特殊的要求,尤其是温度。菌丝体在9~35℃均能生长,最适为25~28℃;子实体在18~30℃均能分化,最适为26~28℃。若完全利用自然温度进行栽培,各地区应根据灵芝生长、分化的适宜温度和本  相似文献   

10.
以1株野生侧耳属菌株为试材,采用ITS序列克隆和分析,并结合传统形态学研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野生菌株为紫孢侧耳(Pleurotus sapidus),其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牛肉膏,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适pH 7.0。该研究为加快紫孢侧耳的推广和产业化提供了基础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猴头菇野生资源丰富,可作为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来源。以采集到的2株野生猴头菇为材料,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分析、驯化出菇试验和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株野生菌株均为猴头菇,蔗糖、酵母粉、KH2PO4 0.15%+MgSO2 0.1%分别为2个菌株通用的最适碳源、氮源和元素,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0~25℃。2株野生猴头菇均可驯化出菇,与栽培菌株相比,2个野生菌株的子实体较大,菇形好,肉质紧密,产量高。其中野生驯化菌株A的平均生物学效率高达110.43%。2个野生菌株的最优栽培模式均为棚内立体床架摆放式栽培。本试验结果可为猴头菇野生菌株的驯化栽培提供参考,同时为今后猴头菇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灵芝短原木熟料栽培优良菌株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新选育的灵芝菌株G9109属早熟型品种。该菌株在6~36℃温度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但菌丝生长适温为18~32℃,最适温度为26℃。在木屑培养基上,菌丝粗壮、洁白、整齐,爬壁能力强满瓶天数为20~21d。与其它灵芝菌株相比,短原木熟料栽培的G9109具有适应性强,出菇早,朵型大菌褶金黄色等优点,是高产优质菌株。  相似文献   

13.
以采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丁香蘑菇野生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条件,以达到野生丁香蘑菇驯化栽培出菇的目的。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温度25℃、pH 6、碳源蔗糖、氮源酵母粉、生长因子蘑菇汁,无机盐为硫酸镁,有机物固体培养基为麦粒+牛粪是最佳条件;正交实验表明,4种因子对丁香蘑菇菌株影响程度不同,生长因子>氮源>碳源>无机盐,各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出菇栽培试验,分别将草炭土(主料)与羊粪、牛粪、发酵料、草木灰等按3∶1配比,菌丝生长时最适温度20~25℃,pH 6.5~7.5,出菇时最适温度17.5~22.0℃,湿度90%~95%。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研究5种碳源、氮源和温度对灵芝属(Ganoderma)3个种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的影响,其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灵芝(G.lingzhi)P1、肥城树舌灵芝(G.applanatum)和紫芝(G.sinense)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3个不同种菌株的最适氮源均为酵母膏;灵芝P1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肥城树舌灵芝和紫芝菌丝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  相似文献   

15.
以新鲜野生桑黄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株。该菌株的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桑黄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6.5,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栽培培养基是鲜桑树枝木段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张泽乾  刘虹 《食用菌》2023,(1):25-28+34
以一株山西省内云顶山地区采集的野生球盖菇菌株为材料,采用形态学结合DNA分子鉴定方法,对该样本进行鉴定,并对样本菌丝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球盖菇为喜杨球盖菇Stropharia populicola;母种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碳氮比为10∶1,pH为7.0~7.5,培养温度为21~25℃时,菌丝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7.
北京灵山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存在着丰富的野生食(药)用菌资源,极具研究与开发前景。以采集自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野生桑黄子实体为材料,利用组织分离获得菌株纯培养,分子鉴定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核糖体大亚基LSU-rDNA序列,使用单因子试验确定菌丝最适培养条件,并测定发酵液多糖产量。菌株(F1637)经纯培养后,结合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其为鲍姆纤孔菌(Inonotus baumii),其菌丝体生长最适碳源为山梨醇,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碳氮比为60:1,最适生长因子为维生素B6,最适生长温度为32℃,最适pH为6。F1637菌株以PD培养基发酵培养20 d,发酵液胞外多糖产量高达13.01 g·L-1。  相似文献   

18.
对采集自岫岩的野生肺形侧耳进行了菌种分离纯化,并通过比较碳源、氮源、温度及pH等营养因子和环境因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对该菌株的菌丝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5℃;培养基适宜pH为5~11,最适pH为6;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玉米粉,最适氮源是酵母膏。出菇试验,生长出的子实体与采集的野生标本菇型一致,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料可实现栽培。  相似文献   

19.
粤北野生灵芝与栽培灵芝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白玉 《食用菌》2013,35(1):9-11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对粤北5株野生灵芝与9株栽培灵芝进行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进行比较与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对比各菌株间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在酶带数量和酶活性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供试各菌株间可溶性蛋白差别不大.进一步采用两种同工酶综合聚类分析发现,14株菌株分为13类,野生灵芝菌株与栽培菌株之间差异较大;这也表明同工酶技术在灵芝分类、鉴定、和遗传标记等方面都具有参考作用,且粤北地区野生灵芝资源潜在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一株巴布亚新几内亚野生香菇为试材,采用ITS、LSU和SSU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探究其菌丝生物学特性.以期明确其分类学地位以及为砖红小香菇Lentinula lateritia的人工栽培和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该野生香菇的ITS序列长度为725 bp,LSU序列长度为934 bp,SSU序列长度为1100 bp,均与砖红小香菇相似度最高,鉴定该菌株为砖红小香菇Lentinula lateriti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野生香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pH为4.0,最适生长温度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