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保护》2011,37(1)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食物被引入我国,由于食味不佳,加上盲目引进和管理不善,逐步扩散到田间,很快上升成为危害水稻的重要有害生物,对水稻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广西在90年代对福寿螺的防控进行了探索和示范,但是对福寿螺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其监测预警、生态控制与综合防治等方面尚缺乏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为此,本项目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福寿螺对水稻为害损失的调查与研究陈玉托,杨永雄,蔡汉雄(广东省农业厅广州510500)福寿螺(以下简称为螺)是我省农作物新的有害生物,科技工作者曾对其生物学特性、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不同螺密度下,对水稻为害损失的调查、研...  相似文献   

3.
45%三苯醋锡可湿性粉剂防治福寿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寿螺是一种杂食性有害生物。八十年代初,福寿螺以动听悦耳的名字而引起众多人们的竞相养殖,一阵浪潮过后,徒有虚名的福寿螺被人们抛弃在野外,由此种下了祸根,缺少食物的福寿螺开始向水稻发起了攻击,经过十多年的生长繁殖,福寿螺已成为稻田中的新的有害生物。挑选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福寿螺,是势在必行。1997年我们在恭城县西岭乡的晚稻秧田里进行了杀螺剂防治福寿螺的试验,其结果报道如下。1 供试农药  45%三苯醋锡可湿性粉剂(温州市鹿城农药厂生产)、6%密达颗粒剂(瑞士龙沙公司生产,广州农药厂加工分装)。2 处理设置  试…  相似文献   

4.
福寿螺(A mpullaria gigas)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1种对我国水稻生产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软体动物.近年来,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水稻上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1,2].化学防治是控制福寿螺发生为害的主要方法.当前可用于防治福寿螺的药剂品种较多[3],其中,杀螺胺乙醇胺盐是杀灭福寿螺的有效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5.
福寿螺是近年来苏州市水稻及其他水生作物上的重要有害生物,由于其繁殖能力强,容易随水流扩散,目前生产上缺乏有效的监测和防控措施。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定点监测,初步摸清其在苏州的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农田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明确了水旱轮作、物理拦截、引诱灭螺、人工捡拾、药剂防控等具体防控措施,并提出下一步的防控思路,为农田防控福寿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稻鸭共育对稻田主要有害生物和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稻鸭共育对中稻和再生稻上有害生物的控制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稻田,鸭放养期能显著控制杂草危害,将为害严重的二化螟、纹枯病、福寿螺和稻飞虱的发生为害控制在防治指标范围内,提高中稻和再生稻产量,减少农药施用,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高稻谷和肉鸭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熊绍员  郑敏 《江西植保》2006,29(2):79-80
福寿螺作为一种新的外来有害生物,其繁殖快、食性广、缺乏有效的竞争物种和天敌,近年来在我省抚州、广昌等地迅速繁衍。其发生密度加大,为害作物增多,发生面积北移扩大,减产损失加重,对当地白莲、水稻等主要作物构成较大威胁,应深入研究其发生规律,迅速抓好防控措施。1福寿螺在  相似文献   

8.
陆温球 《广西植保》2007,20(4):43-46
福寿螺(Ampullarium crosseanaHidalgo=Pomacea canaliculataLamarck)属人为有意引进的外来物种。通过引进养殖,已在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地区定殖[1],并已在许多地区大面积暴发危害,目前已成为中国等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有害生物或主要有害生物[1]。作为人为引进的外来物种之一,其给环境、生产以及人类安全所带来的危害问题很值得反思。1福寿螺大发生危害概况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在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水稻不是主要农作物,由于气候和天敌的共同作用,并未造成大面积危害[1]。20世纪80年代被引种到泰国、越南、…  相似文献   

9.
纪谷芳 《江西植保》2009,32(3):137-138
福寿螺抗逆性、繁殖力强,扩散蔓延快,在水田、池塘、沟边等水域中繁殖生长,以成、幼螺啮食或咬剪植物的幼嫩组织。在我县中、低海拔的部分稻田已成蔓延之势,成为为害水稻、茭白等水生作物的一种有害生物。根据福寿螺生活繁殖习性与发生为害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越南将福寿螺列为对外植检有害生物越南食品工业部1994年3月31日颁布的越南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各录,将PomaceaCanaliculata(越南称之为水稻黄螺)列为第二类,作为禁止国外传入的植物检疫对象。水稻黄螺为何物?上述的学名在我国有关资料中很...  相似文献   

11.
福寿螺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随灌溉水在田间及沟渠迅速扩散,危害性大,主要危害水稻、茭白等多种作物,孵化后的幼螺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能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是粮食生产上新的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2.
崇阳县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不同的地形,形成了不同小气候环境,使境内农业有害生物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很多有害生物给崇阳县水稻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严重时导致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为了模清崇阳县水稻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科学制定防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福寿螺 Ampullariuscinliculata是 2 0世纪 (下文同 ) 80年代中期人为引进养殖而传入我县的。经过 1 0多年的扩散繁殖 ,已发展成为我县目前一种新的危险性有害生物 ,构成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一大障碍。1 福寿螺密度回升概况1 .1  1 994年大发生成灾时调查统计 ,山外平原区 4个乡镇共发生面积为 1 0 2 0 0 hm2 ,占全县水田面积1 9667hm2的 5 1 .8%。水稻秧苗为害率 45 %以上达1 467hm2 ,70 %的为 5 0 6.6hm2 。造成不少移栽田和秧田被迫重栽、重播或改种别的作物 ,甚至丢荒的现象。当年调查各生态环境中成幼螺密度分别为农田 :5~ …  相似文献   

14.
福寿螺(Pomacca lineataSpix),又称苹果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动物,原产于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以水生植物为食。20世纪80年代,福寿螺被我国的台湾、两广、四川等地作为一种致富门路引进饲养,后因各种原因而失去市场,养殖户便将大大小小的福寿螺抛进水沟、池塘。由于福寿螺的繁殖力强,防治困难,发生为害逐年加重,最终泛滥成灾,成为稻田新的有害生物,目前已被我国环保总局列为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为了有效控制福寿螺的发生为害,近年来笔者等对贺州市福寿螺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防治方法进行了试验。1发生情况1·…  相似文献   

15.
入侵移栽稻田的福寿螺卵块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是重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水稻苗期至分蘖期的秧苗植株.为明确福寿螺在水稻田的空间分布,以1、4丛水稻为取样单位(样方)调查了14块移栽稻、每块田300个样方的福寿螺卵块密度,并利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的M-m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移栽稻田中的福寿螺卵块主要呈聚集分布,部分田块呈随机或均匀分布.根据福寿螺卵块的分布型,通过计算抽样时间和抽样准确率的关系、不同样方和误差条件下的理论抽样数,确定以准确估计田间卵块密度为目标的最佳抽样方法,以横(行)向平行线跳跃法间隔30~45行调查1行,共调查6行90个4丛水稻样方,即两人以常规速度按上述方法取样18min以上,可达85%以上的取样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吴淼生 《江西植保》2013,(4):434-437
在江西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主要有水花生、水葫芦、豚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等。它们的危害不仅造成农业减产和破坏生态,还可传播病害。对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治,应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福寿螺又称"美国螺"、"黄螺丝",被我国环保局列为16种外来有害生物之一.三都县主要发生在都柳江沿河两岸稻田和河沟内.2003年传入三都县,仅零星发现,2005年水稻秧田受害面积2.7 hm2,大田发生280 hm2,涉及丰乐、三合、都江、坝街等沿河一带7个乡镇.主要以成虫咀食稻苗,4月下旬至5月初调查秧苗受害株率一般为15%,重则整块秧苗都被食海,仅剩近土面的茎秆,造成缺苗少苗现象,致使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或绝收.此外其坚硬的外壳常割伤人畜,影响农事操作.由于福寿螺繁殖力强,肉质粗糙,利用率低,因此农户面对田间大量繁殖福寿螺感到束手无策.针对其发生危害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研讨.  相似文献   

18.
福寿螺危害近年日益加重。2006年广西全区发生面积达16.7万hm2,玉林市超过3.3万hm2,对水稻等作物生产构成了较大威胁。为了筛选到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寿螺是为害茭白的主要有害生物之一。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效果试验表明,中华鳖对福寿螺有很强的捕食能力,日均取食量达到自身体重的60%左右,对福寿螺有极佳的田间控制作用,并且具有环保、生态、安全等特点。同时还因种养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茭农的经济效益,每667 m2收益最高达11 791元。  相似文献   

20.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BLS)和稻水象甲(Lissorbqptrus oryzqphilus Kuschel)均属于全国重要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传播蔓延快、危害大、防控难度大等特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甚至绝收,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2020年农业农村部公告修订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名单》仍然包含这2种水稻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