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生态移民工程效益评价——以红寺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构建生态移民效益评价体系.在分析数据过程中,使用统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移民区各项社会事业需进一步完善的结论.其结论与政府的生态移民对社会成长和长期发展有益的预测相一致,并为西部地区科学制定移民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了理论模型和提出10条假设的条件下,利用SEM模型从移民政策、移民收入、移民生产、移民生活、社会交往和发展驱动力等因素入手对宁夏5个行政村,共计201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通过模型验证,剔除了4条不成立的假设,得到了显著的发展驱动力路径图。结果表明,移民生产和生活是最主要的驱动力;政府应该加大就业和教育等软环境投资;政策的投放和宣传要紧密结合等。  相似文献   

3.
以红寺堡生态脆弱移民区为例,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系统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2014年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采用非线性回归法和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分别对该区2020年GDP和人口进行估测。结果表明,现阶段红寺堡区经济、人口总体上可载,水资源未出现超载状态,而到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可载,但人口超载严重,水资源承载压力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终将成为加快生态移民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对制约红寺堡生态移民区土地流转进程的因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加快生态移民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杜慧莹  陈延  董宏林  周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03-9905,9960
研究了宁夏人口、生态环境和生态移民状况,探讨了生态移民工程对宁夏生态环境、移民社区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推进产业化经营、强化政策引导、加强科技服务、拓宽移民增收渠道等促进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期望有助于政府决策。  相似文献   

6.
宁夏生态移民迁入区相比迁出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多发生改变,致使部分农户在迁出区使用的种植养殖技术在迁入区的农业生产中不再适用。采取问卷形式对130户移民进行搬迁前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年收入以及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土地类型由移民前的耕地、荒草地为主变更为移民后以耕地、蔬菜大棚、养殖用地为主,农户土地收入的主要来源也由迁出区的耕地变为迁入区的养殖用地和蔬菜大棚种植;在移民前后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的普及率总体较低,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以及更新较慢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今后加大养殖技术、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水田及水浇地种植技术以及农田灌溉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是宁夏应对生态移民工程后民生改善问题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目前宁夏生态移民区地域优势和基础,总结了移民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解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移民新村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要使搬出来的生态移民能够“稳得住”,进而逐步致富,关键是要提升生态移民的发展能力,从而有力改善其生产生活状况.针对宁夏生态移民发展能力的现状,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影响宁夏生态移民发展能力的主客观因素,提出相应的改善及提升生态移民发展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依据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宁夏已搬迁生态移民的实地调查数据,对移民农户的生计资本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移民存在物质资本积累缺乏、人力资本薄弱、金融资本不足等问题。为了促进移民可持续生计的获得和发展,提出增加移民的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重点着眼于以人力资本为主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使用SWOT分析法对宁夏红寺堡黄花菜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量化为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和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素及其权重,以此为依据对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定位。结果表明,该地区发展黄花菜产业应该采取SO战略,兼顾WT战略,据此结合该地实际情况提出未来发展对策,可为巩固脱贫成果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发展壮大移民安置区特色产业对于巩固拓展移民安置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总结红寺堡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做法,提出加快红寺堡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宁夏移民安置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对宁夏红寺堡2000-2010年间粮食生产与耕地压力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未来15年的粮食生产、耕地变化、人口、耕地压力指数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0年耕地压力指数小于1,尚无耕地压力,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较高.但是预测的耕地压力指数值显示,在2010年之后耕地生产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耕地压力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因此还存在着区域粮食安全隐患.所以,加强对耕地和粮食生产的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生产投入从而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可行性论证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引黄河水开发和移民安置等主要方面对红寺堡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其演变的趋势是:总体改善,局部影响。只要在尊重生态经济规律的前提下,统筹兼顾,采取多方面综合措施,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全可以扭转局部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红寺堡灌区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体灌区,计划开发灌溉面积60万亩,目前已开发23万多亩,移民14.2万人。开发建设红寺堡新灌区既是从根本上解决宁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举措,又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之一,只有将红寺堡灌区建设成为生态良性循环、经济高效发展、移民安居乐业的新绿洲,这项举措才能体现出造福后代的积极意义,成为功德千秋的富民强区之举。  相似文献   

15.
参考国家最新颁布的《生态环境评价规范》,从5个方面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获取、运算及评价单元细化,以监测局部区域的具体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空间变化趋势,最后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探讨生态脆弱移民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红寺堡区各乡镇生态环境状况一般,EI值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和地带性,东南部优于中西部。太阳山镇生态环境状况最好,镇东南存在土地胁迫度和污染指数高的生态环境问题;南川乡和红寺堡镇次之,分别存在乡东南部水网密度低和镇中南土地胁迫高的问题;大河乡生态环境最差,西南地区存在植被覆盖度低、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宁夏红寺堡地膜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较对照常规覆膜宽窄行单株栽植增产952kg/hm2,增幅14.0%,达极显著水平;而撮种栽培产量均较对照少,但减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吕月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083-8085,8088
分析了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存在的社会问题,如生产生活条件的变更、生活习惯的调整、生活前景的预期判断、资源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户籍管理混乱等文化适应、社会适应等。指出要改变过去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或不重视社会管理的思路,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管理的方法、手段予以解决。只有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双管齐下,才能保证生态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越  李双奎  夏淼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78-4879
分析了宁夏生态移民工作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如移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问题。充分借鉴河南、贵州、福建和广西等外省关于移民就业创业工作的经验,为宁夏移民务工就业的发展提供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作为一种重要措施,在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宁夏生态移民区的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现状,分析了宁夏生态移民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发展趋势,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宁夏红寺堡扬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荣  王长军  罗昀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274-274,278
通过研究红寺堡扬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的现状,分析了当地次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能有效改良红寺堡盐碱地的农艺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