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高效农业栽培技术研发为重点,进行马铃薯-大青菜-玉米-秋菜模式的试验示范,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种植方式、品种选择和配套栽培技术,为大幅度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值,发展高效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区域农业是多种农业产业在一个区域的综合体现.文章阐述了广西农业科学院在开展区域农业科技合作、与地市合作共建分院、创建合作栽体和平台、建设科技核心示范基地、实施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多区域农业科技合作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园区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对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论述了河北农业大学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定州园区在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并阐明了园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凤山县“桑枝-食用菌-有机肥”循环利用模式的试验示范调研,总结该循环模式在凤山县试验示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发展该循环农业的潜力优势,并提出发展该循环模式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管理》2015,(6):29-32
文章回顾总结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实践,分析发现试验示范基地具有较强的集聚作用,促进了所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开发和农业科技服务集群的形成,并基于产业集群效应原理,从明确定位、加强政策设计,注重特色、加快品牌建设,突出重点、培育龙头骨干,提升效率、优化体系布局,创新机制、改善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发挥和提升农业科研单位试验示范基地集群效应、促进区域农业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农业科技示范平台 加速湖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点之──示范平台欠缺问题,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新时期背景下破解"三农"难题的角度,阐明了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示范平台应突出区域和产业特色、强化技术集成和管理机制、实行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校相结合以及"专家-企业-农户"互动的运行机制的构建思路,提出了在建设种植、养殖、加工等基本示范区的基础上,增强教育培训、强化环境保护等功能的设想.并从建立科学组织体系、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建立有效保障机制、加速成果引进、拓宽成果转化投入渠道、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法规建设等方面,对构建示范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发展现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学科分布与区域分布状况、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资金投入状况、研发状况以及所带来的社会效益5个方面的分析,总结新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云南农业》2014,(11):I0002-I0003
2014年5月,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建的“中国云南-柬埔寨班迭棉吉农业科技友谊示范园”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项目的实施,中方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柬方建设了一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同,为柬方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供了很好的样板,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交02-69是黑龙江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2012年审定的大豆新品种,2014年引种示范主要表现出耐密、高产、高油、商品性好等特点,在伊犁河谷大豆种植区域面积逐年增加,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合交02-69的特征特性,根据伊犁河谷独特的生态环境,介绍了该品种在该区域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威海市农业科学院对马铃薯新品种H2013-1和H2013-2进行了引种试验,通过田间调查,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水平进行评价,初步认为H2013-2值得在当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典范变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吴旗县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封禁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的土壤水分、有机质、全N、全P和速效N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8.2%~12.6%、12、73g/ks、0.78g/kg、0.57g/kg、50.5mg/kg;而人工小叶杨林群落、无管理的自然恢复群落的养分含量相对偏低。综合分析表明:封禁条件下的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金山  刘开宇  李腊平  张庆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03-15107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贵州省2005年6月25~26日一次由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引起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在MM5很好地模拟了此次MCS过程及伴随的云物理过程基础上,通过分别降低云贵高原的地势及削平云贵高原中东部以东地区模拟试验,研究了云贵高原西部阶梯型地形对贵州地区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云贵高原的第2阶梯地形仅对该地形下游地区对流云系的发展有影响,对上游地区降水影响不大,而云贵高原对高原西侧迎风坡降水有显著影响,对高原中东部地区暴雨的分布、强度和对流云系的持续时间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传统的蓄水节水方法和我国西北广大农村的经济现状,结合黄土高原土深厚的特点,简述了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特征及开发利用的方法、现状和干旱地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提出了开源节流并重,开源是根本,贮留降水为重点,配合种树种草,增加植被,实现少耕、免耕的中国机械化旱作模式。介绍了一种少耕蓄水沟贮水保墒法及配套的系列新机具,以实现低成本、大面积、大区域的微观拦水、蓄水,尽可能多的贮留自然降水,增加就地入渗,以补充水资源的有效储量,使多变的自然降水能被土壤和绿色植被控制,进行季节性余缺调剂。  相似文献   

14.
利用U型土窑洞栽培双孢蘑菇是黄土高原地区独特的食用菌生产模式。文章介绍了该模式在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要点,以期对栽培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以较为典型的黄绵土为例,分析其形成、性质、保水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黄绵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生态产业系统经营模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流域-甘肃省定西市(峻)口镇龙滩流域为对象,采用系统抽样与随机抽样、一般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应用组分优势度、结构优势度和复合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等综合分析指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现状及其经营模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和2009年度,流域内高收入家庭占调查总户...  相似文献   

17.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166种平腹蛛科蜘蛛的地理分布进行初步探讨,分析比较了中国7个动物地理区中的15个亚区组分相似性。结果表明华北区的划分基本符合中国平腹蛛科蜘蛛的分布特点,而其他区则有不同亚区间的重组。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与蒙新区的东部草原亚区、西部荒漠亚区,蒙新区的天山山地亚区与青藏区的羌塘高原亚区、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与华南区的闽广沿海亚区、滇南山地亚区分别聚合;东北区的其他2个亚区则自成一个区;青藏区的青海藏南亚区独立成一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意义及经验,提出该区水土保持性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必须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注重发展灌木林.  相似文献   

19.
对 3个典型黄土地区的原状黄土样在不同湿度状态下的湿陷特性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含水率、干密度、压力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规律 ,着重从结构性的角度解释了不同地区间黄土湿陷特性的差异。基于不同地区间黄土湿陷特性的差异这一事实 ,提出了黄土潜在湿陷率的概念。结果表明 ,这一概念可用于对黄土湿陷性的分析 ,并能较好地反映不同黄土种类的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20.
湿载条件下黄土结构性损伤演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压缩和增湿条件下黄土结构性损伤的演化规律,为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对含水率为2%,5%,10%,18%,21%,25%的原状土及重塑饱和土(含水率为44%)进行侧限压缩试验,测定并分析不同含水率条件下黄土的孔隙比与压缩应力的关系。【结果】基于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当湿度较小时,原状黄土仍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曲线比较平缓;反之,当压缩应力大于结构强度时,黄土的结构已经被破坏,压缩变形逐渐增大。基于应力分担的概念,建立了一个描述湿载条件下黄土结构性损伤演化特性的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了湿载条件下黄土结构性损伤的演化规律,表明随着湿载作用的增强,黄土结构性逐渐减弱,宏观上表现为抗力的减小。【结论】损伤演化规律能为黄土地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黄土结构的特殊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