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公藤二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11个二萜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ptoquinonoeA(1),山海棠酸(2),triptoquine(3),异雷酚新内酯(4),山海棠素(5),雷酚萜甲醚(6),雷公藤内酯三醇(7),雷公藤酮(8),雷公藤甲素(9),tripterfordin(10),雷酚新内酯苷(11)。化合物1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对油樟叶水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PRP-512A树脂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纯化得到24个化合物,利用UV、MS和NMR等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24个化合物分别为: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1)、异嗪皮啶(2)、甲基牛蒡酚(3)、(+)-表芝麻酮(4)、(7R,7’S, 8R, 8’R)-3,4-亚甲二氧基-3’-甲氧基-4’-羟基-7,9’:7’,9-双环氧木脂烷(5)、(+)-表松脂醇(6)、(+)-松脂醇(7)、(+)-松脂素单甲基醚(8)、(+)-O-去甲基木兰木脂素(9)、连翘脂素(10)、(2R, 3S)-4’-羟基-5, 7, 3’-三甲氧基黄烷-3-醇(11)、(2S,3S)-4’-羟基-5, 7, 3’-三甲氧基黄烷-3-醇(12)、槲皮素(13)、黑麦草内酯(14)、2, 6-二甲氧基对苯醌(15)、邻苯二酚(16)、香草酸(17)、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18)、二氢松柏醇(19)、3, 5-二甲氧基-4-羟基苯丙醇(20)、2-羟基-1-(4-羟基-3, 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21)...  相似文献   

3.
对圆齿野鸦椿枝条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4′-羟丙基)-2′-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1),acernikol(2),罗汉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罗汉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4), 2-[4-(1-羟丙基)-3-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5), 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6), 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6-C-β-D-葡萄糖苷(7), 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8-C-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9),没食子酸(10), 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11),硬脂酸(12), 19α-羟基熊果酸(13),β-谷甾醇(14)和胡萝卜苷(15)。除化合物7、8、14和15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当浓度为10μmol/L时,化合物2和4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白介素-6的分泌抑制率分别为(63.4±7.1)%和(58.6±4.6)%,显示中等抑制活性,略低于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的(85.8±5.3)%。  相似文献   

4.
对小远志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丁香醛(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乙酮(2),8-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3),水杨酸(4),反式芥子酸甲酯(5),3,4,5-三甲氧基肉桂酸甲酯(6),3,4,5-三甲氧基肉桂酸(7),5-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8),芥子醇-4-O-β-D-芹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9),(±)-丁香脂素(10),(+)-梣皮树脂醇(11),(±)-松脂醇(12)。除化合物4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五指毛桃黄酮和香豆素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五指毛桃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补骨脂素(Ⅰ)、伞形花内酯(Ⅱ)、 5,3',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Ⅲ)、 5,7,2',4'-四羟基黄酮(Ⅳ)、 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Ⅴ)、山柰酚(Ⅵ)、紫云英苷(Ⅶ)、金合欢素 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柚皮素(Ⅹ)及胡萝卜苷(Ⅺ).经检索,化合物Ⅱ~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Ⅴ、Ⅷ、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凝胶渗透色谱和有机元素分析对从马尾松正常木与应压木中提取的纤维素酶酶解木素的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正常木与应压木木素的芳香环结构主要以愈创木基为主,有少量的对羟基苯基;都含有较多的脂肪族羟基;与正常木木素相比,应压木木素含有较多的对羟基苯基单元和酚羟基,其中缩合酚羟基和对羟基酚羟基较多,还含有少量的紫丁香基酚羟基;应压木木素中的甲氧基、羧基、β-O-4键、β-5键,β-β键和β-1键较少;正常木与应压木木素的经验式分别为C9H7.27O1.53(OH)0p.H19(OH)1A.118(OCH3)1.23和C9H7.28O1.54(OH)0p.H20(OH)1A.117(OCH3)1.13。  相似文献   

7.
研究雷公藤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9个三萜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雷公藤素D(1),雷公藤素E(2),直楔草酸(3),雷公藤素H(4),22-β-羟基-3-氧代-12-齐墩果烯-29-羧酸(5),雷公藤三萜酸C(6),雷公藤素G(7),雷公藤酸A(8),雷公藤醇A(9).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筛选实验表明:化合物7和9对P-388小鼠白血病细胞株的生长表现出强的抑制率,化合物1对A-549人肺腺癌表现出强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相硅胶和Sephalex LH-20凝胶色谱柱层析等分离方法对姜科山姜属植物四川山姜的乙酸乙酯部位的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二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1)、4′,7-二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2)、4′,5,7-三羟基黄酮(3)、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4)、对香豆酸(5)、β-胡萝卜苷(6)、β-谷甾醇(7)和豆甾醇(8).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9.
沉香叶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沉香属白木香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其中所分得化合物的结构.从该植物中共分得10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洋芹素-7,4'-二甲醚(1)、木犀草素-7,3',4'-三甲醚(2)、木犀草素-7,4'-二甲醚(3)、芫花素(4)、木犀草素(5)、羟基芫花素(6)、2-O-α-L-鼠李糖-4,6,4'-三羟基二苯甲酮(7)、对羟基苯甲酸(8)、β-胡萝卜苷(9)、7α-羟基-β-谷甾醇(10).化合物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6及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10.
以小远志干燥根茎为原料,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MCI-gel和半制备型HPLC分离等方法对小远志中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8个酮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ESI-MS、~1H NMR、~(13)C NMR等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酮(1),3,6-二羟基-1,2,7,8-四甲氧基酮(2),1,7-二羟基-5,6-二甲氧基酮(3),1,5-二羟基-6,7-二甲氧基酮(4),6-羟基-1,7-二甲氧基酮(5),7-羟基-1-甲氧基酮(6),3,8-二羟基-1,2,4-三甲氧基酮(7),6,8-二羟基-1,2,3-三甲氧基酮(8),1,3,6-三羟基-2,7,8-三甲氧基酮(9),3-羟基-1,2,8-三甲氧基酮(10),1,3,7-三羟基酮(11),1,6-二羟基-2,3-二氧亚甲基-7,8-二甲氧基酮(12),1,7-二羟基-2,3-二甲氧基酮(13),1,6-二羟基-5,7-二甲氧基酮(14),3,7-二羟基-1,2-二甲氧基酮(15),3,7-二羟基-1,2,8-三甲氧基酮(16),1,2,3,7-四甲氧基酮(17),1,6-二羟基-3,5,7,8-四甲氧基酮(18),除化合物13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其中分离所得量较多的化合物1~7进行了抗氧化及抗菌实验,发现化合物4和1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ABTS·的IC50值分别为12和13 mg/L;化合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IC值为217μmol/L。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玄参科植物独脚金(Striga asiatica(L.)O.K.)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如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鉴定了到19个化合物,分别为(-)-thre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 ether(1),3β-hydroxyolean-12-en-11-one acetate(2),2α, 3α, 19α, 23-四羟基-乌索烷-12-烯-28-O-β-D-葡萄糖苷(3),olean-12-ene-3β,7β,15α,28-tetraol(4),黄芩素6,4'-二甲醚(5),金圣草黄素(6),金圣草黄素-7-O-葡萄糖苷(7),rhamnopyranosyl vanilloyl(8),5, 3', 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9),5,7,3',4',5'-五甲氧基黄酮(10),木犀草素-7, 3', 4'-三甲醚(11),芹菜素(1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14),3-O-(6'-O-palmitoy-β-D-glucosyl)-spinasta-7,22-diene(1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7),withagulatin A(18),(6S,9R)-roseoside(19),其中化合物1,2,3,4和19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为了快速、简便地评价冬凌草(Isodon rubescens(Hemsley)H.Hara)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活性,以冬凌草活性成分冬凌草甲素和冬凌草乙素及其乙酰化产物与对硝基苯甲酰乙酸乙酯(ENBA)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以反应动力学得出迈克尔加成反应的反应活性,首次以反应活性预测了对冬凌草甲素(1)、冬凌草乙素(2)、1,14-二乙酰基冬凌草甲素(1a)和1,6-二乙酰基冬凌草乙素(2a)4个对映-贝壳杉烯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4种活性成分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反应活性11a22a,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测得冬凌草甲素活化能(Ea)为(38.7±5.8)kJ/mol,冬凌草乙素Ea为(46.8±7.1)kJ/mol。采用~1H NMR和~(13) C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冬凌草甲素与ENBA经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的新化合物为1α,6β,7β,14β-四羟基-7α,20-环氧-17-(2-(3-(4-硝基苯基))-3-氧-丙酸乙酯)-对映贝壳杉烷-15-酮,命名为nitrobenoridonin(1b)。4个对映-贝壳杉烯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经测定它们的抗肿瘤活性大小依次为11a22a,与其迈克尔加成反应活性排序一致,表明迈克尔加成反应活性与抗肿瘤活性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测定迈克尔加成反应活性预测对映-贝壳杉烯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快速、简便地评价冬凌草(Isodon rubescens(Hemsley) H. Hara)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活性,以冬凌草活性成分冬凌草甲素和冬凌草乙素及其乙酰化产物与对硝基苯甲酰乙酸乙酯( ENBA)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以反应动力学得出迈克尔加成反应的反应活性,首次以反应活性预测了对冬凌草甲素(1)、冬凌草乙素(2)、1,14-二乙酰基冬凌草甲素(1a)和1,6-二乙酰基冬凌草乙素(2a)4个对映-贝壳杉烯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4种活性成分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反应活性1>1a>2>2a,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测得冬凌草甲素活化能(Ea)为(38.7±5.8) kJ/mol,冬凌草乙素Ea 为(46.8±7.1) kJ/mol。采用1 H NMR和13 C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冬凌草甲素与ENBA经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的新化合物为1α,6β,7β,14β-四羟基-7α,20-环氧-17-(2-(3-(4-硝基苯基))-3-氧-丙酸乙酯)-对映贝壳杉烷-15-酮,命名为nitrobenoridonin (1b)。4个对映-贝壳杉烯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经测定它们的抗肿瘤活性大小依次为1>1a>2>2a,与其迈克尔加成反应活性排序一致,表明迈克尔加成反应活性与抗肿瘤活性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测定迈克尔加成反应活性预测对映-贝壳杉烯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对滇白珠种子7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和水溶部分的抗炎效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显著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廓肿胀度。采用色谱技术分离抗炎效果较好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NMR、IR、MS等波谱法鉴定,8个化合物为:大黄素甲醚(1)、6-乙基-5-羟基-2,7-二甲氧基-1,4-萘醌(2)、杨梅素(3)、对苯二酚(4)、香草酸(5)、β-胡萝卜苷(6)、β-谷甾醇(7)和丁二酸(8)。以上所有化合物都为首次从滇白珠种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旱柳落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旱柳落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水杨醇(1),水杨苷(2),2′-苯甲酰水杨苷(3),咖啡酸(4),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5),柯伊利素(6),邻苯二酚(7),黑麦草素(8),绿原酸(9),原儿茶酸(10),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11),丁二酸(12),正丁酸(13).其中,水杨苷(2)占干燥落叶的质量分数超过0.07%,化合物6,8,10~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对救必应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其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铁冬青酸(Ⅰ)、坡模醇酸(Ⅱ)、具栖冬青苷(Ⅲ)、苦丁冬青苷H(Ⅳ)、3-O-α-L-吡喃阿拉伯糖-3β, 19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Ⅴ)、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丁香苷(Ⅸ)、芥子醛葡萄糖苷(Ⅹ)、β-谷甾醇(Ⅺ)和胡萝卜苷(Ⅻ).其中,化合物Ⅱ、Ⅳ~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对决明子中蒽醌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从决明子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7种蒽醌化合物,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大黄酚(Ⅰ)、大黄素甲醚(Ⅱ)、大黄素(Ⅲ)、黄决明素(Ⅳ),大黄酚-8-甲醚(Ⅴ)、大黄素-1-甲醚(Ⅵ)、1,2-二甲氧基-8--羟基-3-甲基-9,10-蒽醌(Ⅶ).化合物Ⅴ~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从铁皮石斛 (Dendrobium officinale) 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通过光谱数据分 析,分别鉴定为:4- 羟基苯乙酮 (1)、对羟基苯甲醛 (2)、丁香醛 (3)、α- 萘酚 (4)、香草酸 -4-O-β-D- 吡喃葡 萄糖苷 (5)、5- 羟甲基糠醛 (6)、 (3S,5R,6R,7E,9S)-3,5,6,9-tetrahydroxy-7-megastigmene (7)、(6R,9S)-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 glucopyranoside (8)、 (3R,9R )-9-O-β-D-glucopyranosyl-3-hydroxy-7,8- didehydro-β-ionol (9)、cyclomargenol (10)、N-p- 香豆酰酪胺 (11)、肌苷 (inosine, 12)。化合物 4、5、7、8、 9、10 为首次从石斛属中分离获得,化合物 1、2、6、12 为首次自铁皮石斛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柱层析、中低压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协同活性跟踪方法,对漆树木粉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并用红外、质谱和核磁等色谱分析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从漆树木粉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种多酚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1)、黄颜木素(2)、漆黄素(3)、硫黄菊素(4)、3,4',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5)、槲皮素(6)和紫铆花素(7)。各化合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由强到弱顺序:硫黄菊素(3.74 mg/L)、紫铆花素(4.32 mg/L)、槲皮素(18.73 mg/L)、漆黄素(69.4 mg/L)、没食子酸(89.5 mg/L)、黄颜木素(100 mg/L)和3,4',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164.07 mg/L)。  相似文献   

20.
镰叶西番莲藤茎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镰叶西番莲藤茎的化学成分,从其脂溶性成分中分离了6个化合物,通过IR、MS、NMR等波谱手段鉴定它们的结构为4-氧代-3,4-降-木栓烷-2-酸(Ⅰ)、2-羟基-3,4-断-木栓烷-3-酸乙酯(Ⅱ)、4-烯-3-谷甾酮(Ⅲ)、3-(2,4-二羟基苯基)-2-丙烯酸(Ⅳ)、碳十八酸甘油酯(Ⅴ)和正二十八醇(Ⅵ).其中化合物Ⅰ是首次经提取分离的天然产物,应用二维NMR技术归属了它的碳谱.结果表明,化合物Ⅰ与化学合成的4-oxo-3,4-seco-A(1)-norfriedelan-3-oic acid结构一致.化合物Ⅱ为新的人工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