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20年9月,在黑龙江和吉林省共8个市调查了葡萄果实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发现黑龙江、吉林省8个市葡萄果实病害有酸腐病、白腐病、灰霉病和白粉病。葡萄酸腐病在黑龙江和吉林省危害最为严重,平均发病率分别为33.2%和22.2%;葡萄白腐病在吉林省危害较重,黑龙江省只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有发生,且发病率较低;葡萄灰霉病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和吉林省集安市危害相对较重;葡萄白粉病只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无核白鸡心葡萄上有发生。通过调查了解了黑龙江和吉林省葡萄果实病害的发生情况,可为葡萄果实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酸腐病是近年来在葡萄果实上新发现的一种危害果实的病害。该病害具有危害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果品质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葡萄果实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种类多,危害重。有生理性病害,也有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如日烧、气灼以及生理性落果等;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白粉病、霜霉病、溃疡病、白腐病、炭疽病和酸腐病等,近年来病因不明的干梗缩果病发生普遍;葡萄果实病害几乎在各个生育期都有发生,由于果实病害种类复杂,给其防控带来一定困难,正确诊断葡萄果实病害,及时进行防控,对葡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刘晓菊  王冬  梁鹏 《北方园艺》2010,(11):176-177
葡萄生长期烂果是危害葡萄产量、品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葡萄主产区烂果危害严重,果实损失10%~30%,严重时造成50%以上的损失,甚至绝产.引起葡萄烂果的原因很多,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酸腐病和黑腐病是引起烂果的主要原因,现结合葡萄生长期烂果的发生原因、症状、防治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葡萄生长期烂果是影响葡萄产量、品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葡萄主产区烂果危害严重,果实损失10%~30%,严重时50%以上,甚至绝产。引起葡萄烂果的原因很多,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酸腐病和黑腐病是引起烂果的主要原因,现总结如下,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葡萄白腐病又称水烂、穗烂病,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在葡萄产区均有分布。北方产区一般年份果实损失率在10%~20%,病害流行严重的年份果实损失率可达60%以上。1危害特征主要危害葡萄的果实、新梢和叶片。发病先从离地碱较近的果梗开始,初期呈水渍状灰褐色病斑,逐步变为红褐色,边缘为不明显、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很快蔓延到果粒。果粒发软、腐烂,表面密生灰白色渐变黑色小点粒,  相似文献   

7.
在贵州、广东、安徽和上海共16个县(市)的66个调查点位进行葡萄主要病害的调查。并对安徽、贵州和广东的9个县(市)的葡萄病样进行采集,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后,分别用ITS序列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广东、贵州、安徽、上海均有不同程度的葡萄霜霉病、炭疽病发生。其中,贵州省主要葡萄病害为炭疽病、霜霉病和灰霉病,霜霉病为害严重,发病率为60.79%,炭疽病菌仅为害水晶葡萄,发病率为47.64%;广东省主要葡萄病害为溃疡病、炭疽病、白粉病和白腐病,其中溃疡病发生普遍,发病率为48.28%;安徽省葡萄病害有葡萄酸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白腐病和黑曲霉病,其中酸腐病发生较严重,发病率为53%,巢湖市“夏黑”品种中发病率高达97.0%;上海市调查发现葡萄酸腐病、炭疽病和黑曲霉病。此外,自广东、贵州与安徽省共分离得到114株真菌,鉴定后属于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p.)、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 spp.)、间座壳属(Diaporthe spp.)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等共计15个属。  相似文献   

8.
<正>葡萄生长期烂果对产量、品质影响很大,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酸腐病和黑腐病等果实病害是造成烂果的主要原因。现将葡萄生长期烂果的原因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烂果原因1.1病菌感染病害是造成葡萄烂果的主要原因。引起葡萄烂果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炭疽病、白  相似文献   

9.
正1病害特征葡萄酸腐病主要危害着色期的果实。发生酸腐病的果穗主要表现为六大特点:一是有腐烂的果粒,套袋葡萄在果袋的下方有一片深色湿迹(习惯称为"尿袋");二是果穗上有粉红色的小蝇子(这是酸腐病区别于炭疽病或白腐病的关键);三是果穗有醋酸味;四是烂果内可见到白色的小蛆;五是腐烂的汁液沾染的地方(果实、果梗、穗轴等)均产生腐烂;六是果粒腐烂后干枯至只剩果皮和种子。2致病因子葡萄酸腐病是真菌、细菌、昆虫联合危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葡萄酸腐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酸腐病,近几年在我国已成为葡萄重要的病害之一,很多人把酸腐病与炭疽病或白腐病相混淆,使用防治炭疽病或白腐病的药剂,不但没有防治效果,照样造成果实的腐烂,而且增加了成本,威胁食品安全(农药残留超标)。本根据有关资料,并依据近5年的实际观测和试验,介绍一下葡萄酸腐病,为葡萄种植正确防治酸腐病提供参考,同时望各位同行商榷和指正。  相似文献   

11.
葡萄白腐病、炭疽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葡萄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水烂、烂穗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如防治不力,一般年份果实损失15%-20%,流行年份损失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葡萄毛毡病是危害葡萄叶片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场有葡萄100亩,主要品种为巨峰、玫瑰香、白香蕉、大青等。前几年葡萄毛毡病的发病率较高,1988年夏季高峰季节,为害严重的地块叶片受害率高达70%之多。前  相似文献   

13.
葡萄灰霉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灰霉病又称灰腐病,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近年来有加重趋势。在病害流行时,感病品种花穗被害率高达70%以上。1症状在花序、幼果、果实阶段均有可能感染,有时还可危害新梢、叶片和果梗。感染的花序、幼果很快软腐,病部初为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很快变暗褐色。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有机酿酒葡萄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9-2012年的调查,发现北京地区波龙堡酒庄有机酿酒葡萄园内发生的病害有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酸腐病、葡萄灰霉病、葡萄穗轴褐枯病、葡萄白粉病等10余种,其中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和葡萄炭疽病为主要病害,对园区葡萄产量影响最大.园区发生的主要害虫为二星叶蝉和绿盲蝽.不同葡萄品种上病虫害发生程度有明显的差别,园区主栽品种中霞多丽受二星叶蝉危害最重,且易感葡萄霜霉病,赤霞珠易感葡萄炭疽病;不同葡萄品种间葡萄白腐病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孙执中 《果农之友》2003,(10):27-27
葡萄炭疽病是葡萄三大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着色期或近成熟的果实,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具有流行性,尤其是多雨、潮湿地区或年份和保护地葡萄发生严重。在病害流行年份,病穗率达50%以上,一些感病品种发病率达70%,造成果实腐烂,引起严重减产。1症状1.1果实幼果期染病,果面出现圆形、黑褐色、蝇粪状病斑,但幼果期扩展很慢,也不形成分生孢子。由于幼果较酸,果肉坚硬,而限制了病菌的生长,病部只限于表皮。随着果实的增大,含糖量的增加,果肉软化,果面开始着色,先侵染的病斑果肉产生褐色病变,病斑迅速扩大和凹陷,侵染处果肉软腐,水渍状。有的病斑扩大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葡萄大棚设施栽培技术的迅猛发展,葡萄品质水平有了较大幅度上升,但新病虫害、新问题不断出现。葡萄裂果病是当前葡萄产区一种生理病害,主要发生在浆果近成熟期,果皮开裂,一般从果蒂向下纵裂,果汁外溢。少数果粒开裂,往往会造成整穗葡萄果实丧失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发病果粒极易受到腐生性微生物侵染,快速霉烂变质;病果可诱发灰霉病、酸腐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还可吸引苍蝇、胡蜂等多种害虫为害。  相似文献   

17.
<正>回顾今年葡萄生产前期,霜霉上穗,黑痘频发,褐斑不断,炭疽干扰,叶片黄化,已经有诸多问题对生产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而生产后期(果实着色至成熟期),我们还应高度警惕白腐病、酸腐病、水罐子病的暴发与流行。特别是刚进入7月份,许多地方已开始出现水罐子病的苗头,果农要有心理准备和防控措施。1)病害症状。葡萄水罐子病也叫水红粒病,属于一种生理性病害。该病发生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表  相似文献   

18.
葡萄裂果病是葡萄的主要生理病害之一,从幼果期到葡萄成熟均可发生,但以转色期到成熟期发病最为严重,出现裂果的果实完全失去商品价值,并极易引起其他病害如酸腐病等,明显造成减产,个别品种严重发生时甚至造成绝收,如郑州早玉,严重影响葡萄种植户的收益。因此许多优质丰产的葡萄品种,不能作为主栽品种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裂皮病(exocortis)是感病砧木柑桔植株的毁灭性病害,病原为类病毒。60年代以来,在我国四川、广西、浙江、湖南、湖北等省发现柑桔裂皮病,至今开始对此病引起注意。 本文仅就裂皮病的症状、发病情况以及对植株树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等方面,于1985—  相似文献   

20.
葡萄灰霉病、青霉病、黑腐病是葡萄运输和贮藏期危害较严重的三种病害,如不有效防治,将给果农造成重大损失。 一、症状 1.灰霉病 果实近成熟期和贮藏期发病。先产生直径为2~3mm的淡褐色凹陷病斑,并很快扩展至整粒果实和果穗,引起发病。果柄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