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乳房炎严重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发病率高,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治疗费用大.通过查找病因,对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乳房结核和乳房放线菌病进行辨别,采取乳房注入、药物注射、封闭疗法及物理疗法,结合中药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痈为原则,不但能抑制炎症发展,更重要的是中西药结合起到解热、消炎、抗病菌的作用,疗效可靠,康复速度快.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呼市伟嘉公司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和防治工作进行初步调查,并参与了该牛场对乳房炎的防治工作.该牛场有泌乳奶牛200头,用加州乳房炎试验(CMT)进行检查,阳性者为97头,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48.5%,通过在饲料中拌入“乳炎散”治疗隐性乳房炎,每头1d 300g,连用9d,情况大为好转,治愈率为80%.  相似文献   

3.
目的 验证"复方蒲公英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青、链霉素作为对照药,以"复方蒲公英注射液"为治疗组,肌肉注射,在宣化县某个体奶牛场试用,治疗组共治疗临床型乳房炎病牛30头次,74个乳区.青、链霉素对照组共治疗临床乳房炎病牛25头次,45个乳区;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3.9%,总有效率98.6%,对照组治愈率为46.7%,总有效率84.4%.结论 结果表明,用复方蒲公英注射液治疗奶牛乳房炎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4.
对陕西省某奶牛场的临床型乳房炎病牛奶样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进行了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筛选和中草药体外抑菌研究.2株致病菌对青霉素类药物(除氧哌嗪青霉素外)、复达欣和磺胺类药物有耐药性,而对庆大霉素和万古霉素等敏感.所选的中草药石榴皮和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最好,最低杀菌浓度(MBC)均为31.25 mg/mL,穿心莲次之为62.50 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抑菌效果,石榴皮MBC为7.81 mg/mL,大黄为31.25 mg/mL,穿心莲、金银花和连翘为125.00 mg/mL,白附子和紫花地丁为62.50 mg/mL.自拟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大小为18.58 mm,MBC为62.50 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环大小为23.82 mm,MBC为31.25 mg/mL.筛选的中草药复方可以作为治疗乳房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绵羊乳房炎,是由于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因素刺激发生的一种炎性反应。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型四类,治疗上多采用乳孔内给药,全身疗法及封闭疗法,首选药物为环丙沙星或笨唑青霉素钠或硫酸庆大霉素等。  相似文献   

6.
选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20头,无菌采集奶样,分别接种于伊红-美兰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却浦曼琼脂、叠氮钠血琼脂、马铃薯培养基、牛奶琼脂培养基上,进行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卡那霉素药物的混合菌药物敏感筛选试验,培养24-72h,根据抑菌圈的直径,判别为不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分析出每个奶样的优选敏感药物;再用每一头奶牛奶样的优选敏感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该20头奶牛中有19头的临床性乳房炎痊愈,这表明该混合菌药物敏感试验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吻合性达95%。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奶牛乳腺组织,导致乳腺组织感染,引发一种传染病,主要采用肌肉或者静脉给药、奶牛乳房中注入药物、患病局敷法和外科疗法4种方法对奶牛乳房炎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就奶牛设施养殖中乳房炎的预防(如提高饲养管理措施和药物预防)及治疗技术进行总结,为天津市奶牛养殖场或养殖试验示范基地提供配套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发病后严重影响牛奶的品质,可以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增加药物费用,造成奶农的经济损失。奶牛乳房炎主要表现为临床型和隐性型.其中隐性型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较临床型乳房炎高。由于奶牛隐性乳房炎无临床症状,乳房和乳汁通常肉眼无可见变化,所以通过实验室群体检测.2008年3月,阿克苏市动物防疫监督站对依杆其乡某奶牛场临床健康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测,隐性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7.3%。而对病牛进行治疗和淘汰,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多类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乳腺实质、间质组织炎症",防治工作难度较大,治疗成本较高。基于此,黑龙江省大庆绿色草原牧场在本文针对奶牛乳房炎提出药物、物理、药物与物理结合三种治疗方式,在效果对比的情况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多发病,也是造成奶牛业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乳房炎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亚临床型乳房炎(又称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临床症状为:乳区红肿、热痛,乳汁有肉眼可见的变化(乳汁有奶瓣、呈清水样)、煮沸有凝块(呈豆腐脑样));隐性乳房炎没有以上临床症状,但应用药物和仪器可以检测出乳汁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有明显变化的乳腺疾病,它是奶牛发生临床型乳房炎的潜伏期,绝大多数临床乳房炎是由隐性乳房炎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蒲公英治母猪乳房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蒲公英治疗母猪产后乳房炎,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具体方法是:将鲜嫩的全株蒲公英草捣成肉泥状,加适量的粘着剂,蒲公英与粘着剂比例以2:1为宜,在猪的乳房炎症处敷上一层.  相似文献   

13.
奶牛隐性乳房炎中药治疗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奶牛乳房炎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亚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用抗生素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致使耐药菌株产生,乳中的药物残留超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我们在调查乳房炎发病情况的同时,根据中兽医的基本理论和乳房炎的发病特点,通过试验筛选出中药复方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鱼腥草药酒治疗患有乳房炎的奶牛。病情会很快得到缓解和治愈。该药酒不存在药物残留,隔天分泌的乳汁即可上市出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从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乳房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每种菌20株,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抗生素对奶牛乳房炎的4种主要菌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耐药率达10%~100%,未发现1种对4种菌均高度敏感的药物.对4种菌均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有氟苯尼考、左氟沙星、洛美沙星、氟哌酸和头孢类药物,其敏感度达60%~100%;对4种菌产生较强耐药性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G、链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其耐药率达30%~100%.试验结果对进一步监测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耐药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将唐山市某奶牛场的256头患乳房炎病奶牛随机分为五组,第一组为中西药结合,第二组为中草药复方制剂,第三组为中草药提取物,第四组为中草药提取物与抗生素联合用药,第五组为西药类.中西药结合和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较好,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一般有效率可以达到65%以上,有些甚至达到90%以上.中西药结合和复方中草药制剂高效且毒副作用小,在临床上治疗奶牛乳房炎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杨凌莱夫尔公司生产的“乳炎宁”搽剂,对隐性乳房炎奶牛进行治疗试验。将年龄、胎次、分娩时间、日产奶量接近的14头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另选7头年龄、胎次、分娩时间与以上两组接近的健康牛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外敷用药,每日两次,对照组和健康组不用药,其它饲养管理条件相同。一周后,进行BMT检测隐性乳房炎情况,并采混合乳测定体细胞数和乳成分。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奶牛乳中体细胞数显著下降67.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药物对隐性乳房炎的有效率为79.8%,表明“乳炎宁”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海阳市奶牛业近几年发展迅猛,令人欣喜,但随之而来的繁杂病症也令人十分头痛.其中奶牛乳房炎更是常见多发,棘手难缠.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高温季节泌乳期奶牛发病多,7~9月为发病高发期,奶牛一旦发生乳房炎,不但严重影响奶牛产乳量,降低经济效益,而且患牛奶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和毒素及药物残留,也会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防治奶牛乳房炎是发展奶牛饲养业至关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对中草药复方透皮吸收搽剂乳房炎康复液(简称"乳炎康")的药效学作用进行探讨。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检测"乳炎康"对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检验其抗炎作用;通过"乳炎康"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效应(LD50)和家兔皮肤刺激试验验证其安全性。体外试验表明,"乳炎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MIC分别为31.25、15.63、31.25、62.5、31.25g/L,MBC分别为31.25、15.63、62.5、62.5、62.5g/L,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抗炎试验表明,阿司匹林组和"乳炎康"高(75mg/kg)、中(50mg/kg)、低(25mg/kg)剂量组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40.65%、39.65%、51.75%、39.07%,"乳炎康"中剂量组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P0.05);急性毒性试验表明,"乳炎康"的LD50为44 005mg/kg,属于无毒性药物,而皮肤刺激试验表明其无刺激性,安全性良好。乳炎康体外抑菌效果和抗炎效果明显,属于无毒、无刺激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为选择有效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方法,选取100头确诊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试验Ⅰ、试验Ⅱ、试验Ⅲ组各30头,对照组10头,试验Ⅰ组采用中药治疗,试验Ⅱ组采用西药治疗,试验Ⅲ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试验期为15d。结果表明:①试验Ⅲ组共治愈25头,治愈率为83%;好转2头,治疗有效率达90%;试验Ⅲ组分别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多治愈10头和14头,治疗有效率分别高出30个百分点和47个百分点(P<0.01);②3个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前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用药15d后,试验Ⅲ组提高较为明显,平均日产奶量为(32.16±5.68)kg,分别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提高了6.79kg和7.01kg(P<0.01);③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有效治疗数分别为18头、13头和27头,头均日产奶量为25.37kg、25.15kg和32.16kg,日总产奶量分别为456.66kg、326.95kg和868.32kg,试验Ⅲ组分别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多产411.66kg和541.37kg,收入增加1 812元和2 382元(P<0.01)。以上结果表明,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乳房炎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