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催情促孕饲料添加剂(PEP)结合激素处理诱发乏情母牛发情。结果表明:饲喂PEP比对照组能极显著地提高发情率。饲喂PEP30d后,母牛总发情率为81 3%(P<0 05),总受胎率为91 6%(P<0 01),显著提高激素处理组的总发情率(P相似文献   

2.
牛繁殖成活率低是困扰养牛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由于牛群中有些母牛不发情,从而影响母牛配种、产犊、产奶,影响养牛户经济收入,进而影响养牛户养牛积极性,是造成养牛业发展慢的重要因素。试验表明,应用促发情功能性饲料和中草药饮片饲喂,对乏情、性机能紊乱而不发情的母牛能取得较好的提高繁殖率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处理方法对乏情母猪的发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 8月龄以上 ,体重 110kg左右长大二元未发情母猪 32头 ,3~ 5胎断奶后 30天以上的乏情母猪 16头 ,按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配对的方法分为 4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 ,试验Ⅰ组每天肌肉注射三合激素 3ml,试验Ⅱ组在日粮中添加VE10 0 0mg/kg ,试验Ⅲ组用三合激素 +VE 复合处理。结果表明 ,各组间除发情率差异显著外 ,情期受胎率、窝均总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产活仔率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SMB对乏情母牛诱导发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SMB,氯前列烯醇和三合激素处理138头产后乏情母牛,以期诱导发情。结果表明,SMB及其辅助激素处理比未处理对照组极显著地提高发情率。处理后6,21,45d内的发情率分别为74.5%,80.4%和84.3%;但处理后6c的受胎率为23.7%,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礼县为了较好开展牛人工授精改良工作,对部分空怀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牛人工授精工作可以成批、集中、定期进行,适合规模养牛生产。为提高同期发情效果,我们采用了3种方法药物处理母牛,经观察,对母牛先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后,再分别配合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素和三合激素2种方法均起到明显的同期发情效果,比单一使用氯前列烯醇的发情率高。  相似文献   

6.
礼县为了较好开展牛人工授精改良工作,对部分空怀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牛人工授精工作可以成批、集中、定期进行,适合规模养牛生产。为提高同期发情效果,我们采用了3种方法药物处理母牛,经观察,对母牛先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后,再分别配合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素和三合激素2种方法均起到明显的同期发情效果,比单一使用氯前列烯醇的发情率高。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北极狐养殖发展快,范围广,但狐皮质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为此人们通过人工授精的途径,利用进口的优良狐种进行改良,力争在最短的时问内优化种群。然而优化改良并非易事,人工授精过程中空怀率高的问题严重地制约着种群的发展速度,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狐场和养狐户每年都因此而蒙受着很大的经济损失。这里有操作者的技术问题,又有养殖户的管理问题。操作者在人工  相似文献   

8.
发"哑巴情"的母牛无明显发情症状,不叫唤、不爬跨、精神无异常。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也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一是在正常饲养情况下,母牛吃草量与饮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盛廷智  李鹏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13-6713,6766
[目的]为兽医临床上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高原型牦牛血清钾、钠、钙、镁浓度,并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血清无机磷浓度,采用硝酸汞滴定法测定血清氯浓度。[结果]不同年龄高原型牦牛血清常量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除成年公牦牛的血清钙和磷含量高于母牦牛外,不同性别高原型牦牛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研究可为高原型牦牛的补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海 《农村科技》2008,(1):51-51
在实际工作当中,经常碰到养牛户因牛的妊娠判断错误,延长了饲喂期,增加饲养成本,减少经济收入,甚至出现亏损的现象。如有的牛初次发情配种未受孕,但由于后期疾病或饲养管理不当等方面的原因而不再返情,畜主往往误认为此牛已妊娠,几个月过后,到该牛产犊期而末产犊时才发现没有受孕。为了使养牛户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因妊娠判断错误而造成的损失,将牛妊娠诊断简易可行的几种方法介绍给养牛户。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经全哺乳饲养后,2.5岁及3.5岁麦洼公犊牦牛的生长发育及肉质特性。对2.5及3.5岁麦洼公犊牦牛进行屠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岁和3.5岁犊牦牛的宰前重、体高和体斜长存在极显著差异,管围具有显著差异,而胸围无显著差异。头、蹄、皮重均具有极显著差异,而生殖器睾丸重无显著差异。心脏、肝脏和肾脏重具有极显著差异,肺脏重具有显著差异,而脾脏无显著差异。2.5岁和3.5岁犊牦牛的胴体重、净骨重、净肉重、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骨肉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眼肌面积具有显著差异,而屠宰率无显著差异。全哺乳方式对2.5岁及3.5岁犊牦牛,生长发育补充效果明显,均有较高的宰前重,且产肉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穷达  朗巴曲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15-9716
[目的]指导西藏那曲成年母牦牛的实际生产及选育工作。[方法]以西藏那曲县测量的32组成年母牦牛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的相关性,并建立了估测那曲成年母牦牛体重的回归模型。[结果]那曲成年母牦牛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相关系数分别为0.906、0.612、0.047、0.977,经检验,体高、管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0.010.05)。得到了2个估测那曲成年母牦牛体重的回归模型,估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程度分别为0.989和0.977,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那曲成年母牦牛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阿菲金奶牛发情监测系统在吴忠市利通区辖区内奶牛规模养殖场的使用情况.牧场牛群管理使用该系统的益处,分析了阿菲金发情监测系统在奶牛规模养殖场中的实际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甘肃天祝白牦牛乳与甘南牦牛乳中水解酶活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祝牦牛乳中ACP活性显著大于甘南牦牛乳(P0.05);AKP活性大于甘南牦牛乳,但显著性不明显(P0.05);AMS活性小于甘南牦牛乳,但显著性不明显(P0.05)。3种水解酶活性随着胎次的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即胎次对牦牛乳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对甘肃天祝白牦牛乳和甘南牦牛乳中水解酶活力的比较研究,以便于更深入了解甘肃2个品种牦牛乳的特点,为牦牛乳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牦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目的】对中国部分牦牛品种即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程度和进行较为合理的类型划分。【方法】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上述牦牛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1)9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牦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均为高度多态位点。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5~9);9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534(0.5037~0.7351),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625,麦洼牦牛(若尔盖群体)平均杂合度最高,为0.6883,而九龙牦牛杂合度最低,为0.6317;各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2680(3.189~3.4478),其中九龙牦牛最少。这显示牦牛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牦牛品种间和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通过各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九龙牦牛与其它牦牛品种的差异比较大,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了这一差异。在遗传距离中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红原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为1.506;麦洼牦牛两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1.062。5个牦牛群体被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单独成一大类,其他牦牛品种聚为一类。麦洼牦牛的两个群体在较近的水平上首先聚在一起,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在稍远的距离处聚在一起。该聚类结果与各牦牛品种的地理分布、所处生态条件、育成史及其分化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也同蔡立等的分类结果相同。【结论】(1)中国牦牛品种间和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本研究中的5个牦牛群体聚为两大类,与蔡立等将中国牦牛划分为横断高山型和青藏高原型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中国牦牛分为两个类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牦牛EPO基因的PCR-SSCP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巴州牦牛、大通牦牛和九龙牦牛为对象,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用PCR-SSCP方法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大通牦牛、巴州牦牛、九龙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表现为AA,AB和BB3种基因型,AB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经χ2适合性检验,3个牦牛品种在该基因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同时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A等位基因频率逐渐升高,BB型的频率则降低,群体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也逐渐降低,这种变化可能与牦牛对低氧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姚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23-8624
[目的]为牦牛形态学及高原兽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选取高原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肠管的解剖学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平原黄牛进行比较,探讨牦牛肠管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解剖学特点。[结果]牦牛的肠管总长和小肠长度小于黄牛,牦牛大肠长度大于黄牛,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牦牛的肠管解剖学特点是其肠道对高原低氧环境以及粗饲放牧方式的一种解剖学适应。  相似文献   

18.
19.
乳铁蛋白素(Lactoferricin,Lfcin)是从乳铁蛋白(LF)上被胃蛋白酶水解下来的25个氨基酸残基的小肽,位于乳铁蛋白第二外显子,是乳铁蛋白的抗菌活性中心,其抗菌活性是LF的几百倍。Lfcin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效,同时具有抗真菌、抗病毒、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参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和维持动物肠道菌群正常生态稳定的功能,从而起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Automated monitoring and detection of oestrus in dairy cows is attractive for reasons of economy in dairy farming. While high performance detection has been shown possible using high-priced progesterone measurements, detection results were less reliable when only low-cost sensor data were available. Aiming at improving detection scheme reliability with the use of low-cost sensor data, this study combines information from step count and leg tilt sensors. Introducing a lying balance for the individual animal, a novel change detection scheme is derived from observed distributions of the step count data and the lying balance. Detection and hypothesis testing are based on generalised likelihood ratio optimisation combined with time-wise joint probability windowing based on the duration of oestrus and oestrus intervals. It is shown to be essential that cow-specific parameters and test statistics are derived on-line from data to cope with behaviours of individuals. Performance is validated on 18 sequences of data where definite proof of prior oestrus was available in form of subsequent pregnancy. These data were extracted from data sequences from 44 dairy cows over an 8 months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sensitivity 88.9% and error rate 5.9.%, which is very satisfactory when only cheap sensor data are u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