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詹妮  李平亚  王鹏  明磊  卢丹 《特产研究》2011,33(2):40-41,56
研究穿龙薯蓣果实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穿龙薯蓣果实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穿龙薯蓣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定出31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有n-十六烷酸(18.79%)、亚油酸(12.98%)、诺卡酮(6.09%)和十四烷醛(4.19%)等。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穿龙薯蓣果实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珍稀濒危植物剑叶龙血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剑叶龙血树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剑叶龙血树叶挥发油中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100%,其主要成分为二十一烷(15.92%)、4-甲氧基-6-(2-丙烯基)-1,3苯并二恶茂(12.74%)、二十七烷(11.95%)、二十五烷(11.26%)及二十烷(7.05%)。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箭秆风地上与地下部分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并鉴定出82种和78种化学成分,其中68种为共有成分,主要成分均为α-乙酸葑酯,且地下部分的含量高于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4.
王慧竹  孙玉婷  李锐  陈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73-17074
[目的]研究五味子藤皮油状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五味子藤皮油状物的主要成分。[结果]气相色谱共分离出36多种化合物,经与质谱标准图谱比较检索出其中19种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分别为亚油酸(30.06%)、油酸(17.17%)、棕榈酸(11.05%)、丁香烯(10.40%)、肉豆蔻酸(6.21%)和十七烷酸(4.39%)等。[结论]五味子藤皮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5.
GC-MS法检测云南产细茎石斛花中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研究细茎石斛花挥发性化学成分,为细茎石斛花茶质控标准以及与其他石斛花区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正己烷回流法从云南产细茎石斛花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了91个色谱峰,鉴定出72个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二十一烷(38.957%)、二十三烷(13.558%)、二十二烷(5.245%)、2-十七烷酮(2.072%)等。云南产细茎石斛花的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烷烃、烯烃、醇、酮、酸、酯、酚等,其中长链烷烃含量最多,该研究为对云南产细茎石斛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陆静金  夏泉  刘守金  潘成罡  李言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137-138,147
[目的]对比分析黄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正己烷蒸馏法从黄芩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黄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在黄芩地上和地下部分各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其中地上部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有新植二烯(7.26%)、维生素E(7.42%)和5-烯-3-豆甾酮(11.31%)等,地下部分高含量的成分主要为亚油酸(14.05%)、油酸(8.47%)、Bis(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5.29%)和麦角醇(4.51%)。虽然地上和地下部分在主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也含有部分相同化合物,如橙花叔醇、棕榈酸、邻苯二甲酸、角鲨烯、4-烯-3-豆甾酮及部分烷烃类。[结论]黄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烷烃、酸、烯烃、酯、醛、甾醇等类,该研究为充分利用黄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两相溶剂萃取法从新鲜水茄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42个峰,鉴定出35个化学成分。水茄叶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植物醇(31.92%),3-甲氧基-1,2-丙二醇(28.36%),十六碳醛(12.03%),(E,E,E)-3,7,11,15-四甲基-1,3,6,10,14-聚五烯十六烷(2.98%),2-甲基己烷(2.04%),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95%)等。  相似文献   

8.
龙蒿油中的致香成分的构成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龙蒿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定了龙蒿油中70种香气特征的化学物质。分析了主要致香成分对整体风味影响及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竹节参脂溶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竹节参脂溶性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竹节参的脂溶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离并分析鉴定组分。[结果]共检测出27个峰,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93.41%。竹节参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1-十八碳烯(18.06%)、3-甲基-2-丁酮(12.88%)、3-甲基丁酸(8.40%)、正己酸(6.60%)、辛酸(6.41%)、异丙基乙醚(6.08%)、2-乙氧基戊烷(5.08%)、十二烷(4.93%)、可巴烯(4.17%)。[结论]该试验检测出了竹节参脂溶性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及含量,为综合开发利用竹节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金钟藤叶石油醚萃取部分脂溶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金钟藤叶石油醚萃取部分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金钟藤叶石油醚萃取部分中共鉴定出54种化合物,占色谱峰的76.23%。金钟藤叶石油醚萃取部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萜类、烃类、酸类等,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叶绿醇(11.90%)、穿贝海绵甾醇(5.99%)、十烷烃(4.58%)、棕榈酸乙酯(4.14%)、蒲公英醇(3.75%)、三十烷(3.05%)、异丁基邻苯二甲酸(2.84%)、豆甾醇(2.11%)、十八烷二醇(2.11%)、正癸酸(2.07%)、生育酚(2.00%),说明金钟藤叶石油醚萃取部分脂溶性成分中确实含有具有化感作用的化学物质。此研究为金钟藤的化感成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穿龙薯蓣中微量元素含量与产地及生长年限的关系。[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不同产地及生长年限穿龙薯蓣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测定了64个批次穿龙薯蓣中Fe、Mn、Zn、Cu4种主要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其Fe、Mn、Zn含量丰富,且2年及3年生的穿龙薯蓣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高,1年及4年生含量相对较低。[结论]不同年生穿龙薯蓣中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且与产地有一定相关性。综合考虑,在生产上采收2年生穿龙薯蓣性价比最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穿龙薯蓣根状茎进行了发育解剖学研究。穿龙薯蓣根状茎成熟结构主要分三部分: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在基本组织里的维管束。周皮由木栓层、栓内层和木栓形成层组成;组成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后期体积增大、细胞壁加厚;维管束为外韧有限维管束,无束中形成层。根状茎顶端为生长点,原分生组织细胞有鳞片包被。初生分生组织分化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散生的原形成层束。以后分别分化为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顶端下部原表皮内侧有初生增厚分生组织存在,其衍生细胞数目的增多及其体积增大及维管束的生长是根状茎增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穿龙薯蓣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穿龙薯蓣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具有极好的药用价值。本对穿龙薯蓣的生物学特征、光合特性、引种栽培技术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14.
石磊  田义新  厉学  郭正红  魏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199-14200,14255
[目的]研究栽培穿龙薯蓣田间持水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为穿龙薯蓣栽培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用CI-340超轻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光合参数。[结果]70%的田间持水量是穿龙薯蓣光合能力最强的土壤含水量,此时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在5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明显的双峰曲线;70%田间持水量的峰值出现在中午12时和下午16时,分别为7.3、6.5μmol/(m2·s),有轻微的光合"午休"现象。[结论]栽培穿龙薯蓣以控制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钙素对穿龙薯蓣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缺钙症状。[方法]采用盆栽砂培法栽种穿龙薯蓣,通过对比完全营养液和缺钙营养液处理中穿龙薯蓣的生长状况分析了钙素对穿龙薯蓣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缺钙症状。[结果]与全营养液处理相比,在缺钙营养液处理中,35 d后植株下部叶片从叶外缘开始有黄色病斑;50 d后植株下部新出的幼叶干枯,叶尖干枯的老叶已增至19片;55 d后植株的叶片边缘呈波浪状,叶尖呈螺旋形,植株中部有畸形叶,多数花序长度超过20 cm;65 d后畸形叶增多,花序长度是正常花序长度的1倍;85 d后幼嫩的生长点干枯,幼叶出现水渍状斑块,上部嫩叶全为黄绿色,叶簇生,叶尖与叶缘变黄、枯焦坏死。[结论]穿龙薯蓣缺钙的典型症状是叶尖钩状,病症首先出现在上部幼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并表达穿山龙薯蓣皂苷糖苷酶基因。[方法]将穿山龙薯蓣皂苷糖苷酶基因亚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再将构建后的表达载体电转化到毕赤酵母GS115中,并诱导表达该基因。[结果]重组酵母菌在0.5%甲醇中培养144 h后,所提取的酶蛋白具有穿山龙薯蓣皂苷糖苷酶的活性,经SDS-PAGE分析,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8 kD。[结论]穿山龙薯蓣皂苷糖苷酶基因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7.
穿龙薯蓣根茎龄级的判定及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观察结果表明,穿龙薯蓣的根茎龄级可通过根茎环状凹陷判定,陇南市武都区的野生穿龙薯蓣根茎龄级大多为4~5年生;根茎龄级和药剂处理均对穿龙薯蓣根茎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以1年生根茎、每段3个芽孢、200 mg/kg生根粉(ABT)处理8 h的根茎成活率最高,达96.33%。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不同林地因其郁闭度差异,为了判断林下种植的中药其指标性成分含量是否能够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方法]在林下不同郁闭度(0.2、0.5、0.7)种植几种中药植物,测定不同郁闭度下药材的指标性成分含量和药材产量.[结果]结果表明:林地不同郁闭度对中药指标性成分含量和药材产量有明显的影响,穿龙薯蓣、苍术、菘蓝、知母适应0.7郁闭度的林下环境;牛蒡、射干适应0.5郁闭度的林下环境;紫苏适应0.2郁闭度的林下环境;红花在0.2、0.5、0.7郁闭度下,两种指标性成分含量均未达标.[结论]北京林下中药材大部分可以在郁闭度0.5~0.7的林下种植较为适宜,红花、紫苏耐荫性差,适宜种植在低郁闭度林地或种植在林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