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15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16例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6例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均以进行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其中1例出现颞叶钩回疝。16例先行保守治疗,其中4例保守治疗治愈,余12例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治愈,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结论: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临床少见,缺乏临床定位症状和体征,进行性颅内压增高为其主要表现。在密切观察病情下,可先进行保守脱水治疗,对难缓解且一旦出现颅内高压者,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12例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3例,均恢复良好;手术治疗9例.7例痊愈出院.死亡2例。结论:骑跨横妻硬膜外血肿一旦确认且有手术指征应尽早手术,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7年间眼眶外伤并骨折的病例45例进行螺旋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成像分析。结果单纯内侧壁骨折25例,内侧壁和下壁骨折12例,内侧壁、下壁骨折合并同侧蝶骨大翼、上颌窦及颅底骨折8例;上颌窦积液6例,筛窦积液27例,蝶窦积液12例;内直肌增粗23例,视神经增粗并球后出血22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眼眶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大大提高眼眶壁骨折诊断率,为临床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病人进行鼻窦与头部CT横断扫描和冠状扫描。结果:9例全部累及鼻腔、其中9例侵及筛窦,3例侵及上颌窦,4例侵及眼眶和颅内脑组织,其CT主要表现为鼻腔上部软组织肿块影,易侵及筛窦、易侵及筛窦、上颌窦甚至眼眶和内脑组织,同时伴有侵及部位的骨质破坏,结论:CT对典型的嗅神经母细胞瘤参作出准确的诊断,对肿瘤的分期有大的价值;但对表现不典型者需有其它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单纯性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48例单纯性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枕后马蹄形切口僦下倒钩形切口+跨横窦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后置回骨瓣。全部病例术后行头CT复查。结果术前颅高压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经CT确诊。术中见枕骨线形骨折患者38例,血肿量5~46mL,平均(21±4)mL,出血来源于横窦8例,骨折线处板障渗血24例,脑膜血管渗血4例,未见活动出血点12例。术后第1、3天CT扫描显示血肿全部消失,骨瓣无移位。全部病例恢复良好。结论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颅内高压发展迅速易致脑疝,需结合CT检查以确诊。骨瓣开颅能更有效地清除血并避免颅骨缺损,解除横窦受压迫,避免致命性脑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病人进行鼻窦与头部CT横断扫描和(或)冠状扫描。结果:9例全部累及鼻腔,其中8例侵及筛窦,3例侵及上颌窦,4例侵及眼眶和颅内脑组织。其CT主要表现为鼻腔上部软组织肿块影,易侵及筛窦、上颌窦甚至眼眶和颅内脑组织,同时伴有侵及部位的骨质破坏。结论:CT对典型的嗅神经母细胞瘤能作出准确的诊断,对肿瘤的分期也有很大的价值;但对表现不典型者需与其它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彻底清除上颌窦病变并防止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36侧)上颌窦病变行鼻内窥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术中彻底清除病变。结果:随访1a,30例均无并发症,治愈率达100%,无复发。结论:该方法能清除上颌窦病变,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8.
报道15例卵巢内胚窦瘤,平均年龄22.5岁,术前测定血清AFP定量为274~3740ng/ml,主要症状为腹痛、腹块迅速增长、腹胀、发热。病变均在单侧卵巢,体积较大,易与周围脏器粘连,转移亦早。本组就诊时12例属Ⅲ期,3例属Ⅰ~Ⅱ期,预后不良。只有早期确诊,及时手术和有效的联合化疗,才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筛窦蝶窦的较佳术式和疗效,以期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60例筛窦蝶窦慢性炎症和囊肿患者分别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全筛窦切除术、全筛窦蝶窦开放术、单纯筛窦囊肿摘除术、蝶窦开放术治疗。结果:60例中治愈率60.0%,好转率31.7%,总有效率9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均为纸板破坏内眦及下睑皮下瘀血。结论:鼻内窥镜术是治疗筛、蝶窦疾病的有效方法,应依其病变性质和程度选择相应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瘤摘除的手术效果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收治的21例经鼻内镜手术摘除的鼻腔鼻窦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骨化纤维瘤、2例鼻中隔乳头状瘤及2例鼻腔鼻窦纤维血管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经术腔冲洗、换药,窦腔上皮化良好,未见肿瘤复发。2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及1例鼻腔筛房低分化鳞癌手术完整切除;1例上颌窦平滑肌肉瘤大部分切除,内镜术后第2周窦腔黏膜水肿消退后予放射治疗,随访2 a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结合术后的综合治疗,是鼻腔鼻窦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和部分恶性肿瘤的可选择径路之一。  相似文献   

11.
颜面部感染并发海绵窦综合征,是一种危急的颅内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症状严重,若延误或治疗不当可危及生命。我们曾遇由唇痈面疖并发海绵窦综合征4例,为引起重视,特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肾脏错构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2年来收治的31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B超、彩超及CT的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1例中共有39个瘤体,其中单发26例共26个,分布于左肾12例,右肾14例;多发5例共13个瘤体。CT值为-13~-92Hu。28个瘤体表现为外向生长的周边型肿瘤,另11个瘤体则侵及肾盂肾盏和肾窦。综合B超、彩超及CT检查对瘤体的良恶性诊断提示率明显提高。结论:随着B超、彩超和CT的普及,肾脏错构瘤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B超、彩超与CT联合检查可优势互补,对绝大多数肾错构瘤病变可在术前作出诊断或提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特征,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CT、MRI及病理学特征等。结果 10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10个月~3年,未见复发。结论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病变多位于单侧鼻腔上颌窦,以鼻塞、鼻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还表现为涕中带血、面部肿胀麻木、溢泪等。T2W1肿物中心呈不均匀高信号影、边缘被不规则低信号影包绕或分隔是该病最具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增强后肿物呈结节状、菜花状,强化明显。本病确诊仍需依靠病理,鼻内镜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5 MR和DSA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CF的完整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和DSA检查并行血管内治疗,其中9例为外伤性CCF。结果MRI及MRA主要表现:患侧眼球突出、海绵窦扩大、眼上静脉扩张,部分患者眼下静脉、面静脉、内眦静脉、岩上、下窦扩张,眼外肌肿胀,眼球壁增厚。DSA主要表现:患侧海绵窦扩大,患侧眼上静脉充盈扩张,并可发现瘘口、引流静脉及盗血现象。结论1.5T MR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能显示CCF更多继发的间接征象及部分瘘口,在一定程度上可部分替代DSA的诊断作用。DSA在显示CCF供血动脉的来源、瘘口的位置和大小更有优势,DSA作为金标准不可完全取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下先切除鼻腔、筛窦、蝶窦、额窦口、上颌窦口肿瘤及其基部黏骨膜,侵及以颌窦者经柯陆径路内镜下于骨膜下分离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12~72个月,治愈37例(90.2%),复发4例(9.8%)。结论鼻内镜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良好。切除肿瘤及其基部黏骨膜,对侵及上颌窦者联合柯陆径路内镜下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于光镜下研究了中华绒螯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织形态结构,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X器官-窦腺复合体X器官位于视端髓的外缘,其内具有I型和Ⅱ型两种类型神经分泌细胞,窦腺位于视内髓与视端髓交界处的背部,与X器官处于不同侧,由窦腺壁与中央血窦腔组成,窦腺壁由神经分泌细胞的末梢及神经质细胞交织而成。此外,在窦腺周围还存在的Ⅲ型和Ⅳ型神经分泌细胞及一群未知细胞团。  相似文献   

17.
中华绒螯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于光镜下研究了中华绒螯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织形态结构,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X器官-窦腺复合体X器官位于视端髓的外缘,其内具有I型和Ⅱ型两种类型神经分泌细胞,窦腺位于视内髓与视端髓交界处的背部,与X器官处于不同侧,由窦腺壁与中央血窦腔组成,窦腺壁由神经分泌细胞的末梢及神经质细胞交织而成。此外,在窦腺周围还存在的Ⅲ型和Ⅳ型神经分泌细胞及一群未知细胞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经鼻窦内窥镜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43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采用鼻窦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扩大鼻窦开口,彻底清除病灶,保留窦腔黏膜.结果 鼻窦内窥镜检查见创面愈合,上颌窦自然开口和下鼻道开窗处引流通畅,术腔干净,无水肿,无脓性分泌物,术腔均上皮化.随访6个月~5a,43例均临床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 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创伤小,保全鼻窦的生理功能,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52例(性腺44例,性腺外8例)内胚窦瘤(EST)并总结文献国内531例,国外641例,共1224例。此瘤较多见于性腺,性腺外少见,后者占性腺EST的10~17.1%,多位于身体中线或中线附近包括眼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霉菌性副鼻窦炎CT的表现和特征,了解CT诊断对该病的意义。方法对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征象作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霉菌性副鼻窦炎CT主要为单侧或双侧多个鼻窦窦腔内填充软组织密度影,但以上颌窦为主和单侧多见;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呈絮状,平均CT值为55~70Hu,其腔内可见斑点状、云絮状、条带状高密度钙化影,窦壁多呈反应性增厚。部分病例伴有鼻窦骨质吸收破坏。结论病变内钙化影是霉菌性副鼻窦炎CT的主要表现,是诊断该病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