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鸽衣原体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病鸽的干燥后排泄物随风传播。健鸽通过吸入含有病原的尘土,或由螨虱等吸血昆虫从皮肤伤口把病原传入鸽体而发病。  相似文献   

2.
<正>一、病因及传播途径鸽痘是以皮肤发生典型的痘痂或喙部及喉部形成明显的一层黄白色干酪样伪膜为特征的鸽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感染于各种年龄和不同品种的鸽群,乳鸽对本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一种病毒病害,玉米一旦感染粗缩病毒很难根治。防治上应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同时采取治虫控病,切断毒源传播,防止植株被感染。  相似文献   

4.
运用多重PCR同时检测肉鸽病原(圆环病毒、腺病毒及疱疹病毒Ⅰ型)的方法,分别设计与合成3种病毒基因扩增引物,并提取疑似病鸽的肝脏样品DNA、进行单一PCR扩增及基因序列测定,结果分别获得了大小为239、418、618 bp的DNA产物.通过摸索多重PCR反应条件,应用多重PCR同时检测3种病毒基因片段,同时获得了鸽疱疹病毒Ⅰ型、鸽圆环病毒及鸽源腺病毒的基因片段.再对疑似混合感染这3种病毒的肝脏样品进行检测,发现50%(6/12)样品存在3种病毒的混合感染、25%(3/12)样品存在鸽圆环病毒和鸽源腺病毒的混合感染、8.3%(1/12)样品存在鸽源腺病毒和Ⅰ型鸽疱疹病毒的混合感染、8.3%(1/12)样品存在鸽圆环病毒和Ⅰ型鸽疱疹病毒的混合感染、8.3%(1/12)样品未发生任何感染.结果表明,多重PCR可快速检测鸽疱疹病毒Ⅰ型、鸽圆环病毒及鸽源腺病毒的混合感染,表明运用三重PCR检测3种病毒混合感染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又称鸽巴氏杆菌病或鸽出败。是多种畜禽共患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本病可感染多种禽类。病鸽、康复鸽或健康带菌鸽是本病主要传染来源,尤其是慢性病鸽留在鸽群中,往往是本病复发或新鸽群暴发本病的传染来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饮水、饲料经消化道感染发病。病鸽的排泄物、分泌物带有大量细菌,乱扔乱抛可造  相似文献   

6.
<正>鸽瘟又称Ⅰ型副黏病毒病,鸽新城疫。是由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以腹泻和脊髓炎为主要特征。本病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病急、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死亡率高,公认的头号烈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合理的疫苗接种免疫,可以有效达到预防的目的,防侧重于治,多管齐下可预防此病。1病原体鸽瘟是一种禽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鸽的健康危害较大。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一种病毒病害,玉米一旦感染粗缩病毒很难根治;而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较严重。防治上应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同时采取治虫控病,切断毒源传播,防止植株被感染。1玉米粗缩病发病特点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带毒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是目前威胁我市玉米生产最严重的病害。玉米粗缩病毒在大麦、小麦和看麦娘、狗尾草等禾本科  相似文献   

8.
鸽Ⅰ型副粘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鸽Ⅰ型副粘病毒(鸽PMV—1)人工感染病鸽的临床症状,鸽PMV—1的抗原性、生物和理化特性以及对鸡的致病性,并与鸡新城疫病毒(NDV),特别是速发型亲内脏性新城疫病毒株(VVNDV)进行了比较。此外,初步测试了几种常用的鸡新城疫疫苗对鸽抗NDV或抗鸽PMV—1的免疫效果;对广州、深圳地区的鸽子进行了鸽PMV—1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利用SPF鸡胚培养的方法对上海郊区疑似发生鸽副黏病毒I型感染的鸽场病料进行病毒分离,病料上清液在10~11日龄SPF鸡胚上盲传5代,鸡胚死亡时间趋于规律性,鸡胚在接种72h内死亡90%以上,死亡胚全身出血。通过对病毒液进行病原学鉴定(该病毒液具有HA,这种血凝性可被NDV参考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能被EDSV、AIV—H5、AIV—H9、AIV—H7阳性血清抑制)、致病指数(采用SPF鸡胚和SPF鸡测定致病指数分别为MDT=64.8h、ICPI=1.3625、IVPI=0.75)及鸽体致病性等试验,初步鉴定为鸽副黏病毒I型中等毒力毒株,命名为鸽副黏病毒I型(S—1株)。  相似文献   

10.
鸡源和鸽源基因Ⅵ型新城疫病毒对鸽的致病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鸡源、鸽源 VIb 亚型新城疫病毒(NDV )对鸽的致病性差异,选取鸡源毒株 ZJ3和鸽源毒株WX-10-07-Pi,分别人工感染2月龄试验鸽。接种后,观察试验鸽的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变化、喉气管和泄殖腔排毒以及组织学病变情况,结果发现,2株NDV均能导致接种鸽发病,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0;WX-10-07-Pi感染组鸽泄殖腔排毒时间长,而且病毒检出率比其他组高;此外,在接种组鸽的多种组织器官中均可检测出病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NDV对鸽均有致病性,但致病力强弱与 NDV毒株特性有关;鸽源基因Ⅵb亚型NDV在鸽体内可长期带毒与排毒,且更易在鸽群中传播。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病毒分离、病原回归及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除鸽Ⅰ型副粘病毒感染外,还伴有沙门氏菌感染。针对这一新的流行特点,利用鸽Ⅰ型副粘病油乳剂灭活疫苗加丁胺卡那霉素抗菌药物和多种微量维生索的综合防治措施,能防治当前流行性鸽Ⅰ型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12.
<正>新城疫病病因新城疫是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多呈毁灭性流行,发病率、死亡率可达90%以上,由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鸟,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新城疫病毒可感染火鸡、珍珠鸡、山鸡、鹌鹑、鸽子等多种家禽,鸟食用了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用水、地面、用具,经消化道被传染;带病毒的飞沫、尘埃也  相似文献   

13.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本病潜伏期较长,鸽在发病前,外观完全正常,混群时,病毒就传给来自不同鸽群的鸽子,引起此病暴发。感染本病后,病鸽首先发生严重水样下痢,拉黄绿色稀粪,精神不振,羽毛松乱,呼吸困难,食欲减少,饮欲增加,出现眼结膜炎或眼球炎,鼻有分泌物。有的病鸽出现单侧性翅膀或腿麻痹,伴有阵发性痉挛、振颤、头颈扭曲、颈部僵直和头向后仰等症状。乳鸽感染本病易出现大批死亡,青年鸽和亲鸽也会死亡,病鸽死亡率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1病原和流行赤羽病病毒是布尼亚病毒科西姆布血清群病毒的成员。在澳大利亚、日本和肯尼亚,该病毒可经库蠓传播。赤羽病病毒普遍存在于北纬35°~南纬35°的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这些流行地区,草食动物被媒介虫体叮咬后可造成早期感染,到繁殖期一直都保持有长期免疫力,因此  相似文献   

15.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较严重.而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一种病毒病害,玉米一旦感染粗缩病毒很难根治.防治上应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同时采取治虫控病,切断毒源传播,防止植株被感染.  相似文献   

16.
1病原与症状信鸽血液原虫病是由孢子纲、疟原虫科鸽血变原虫入侵鸽红细胞而引发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感染后大多数病鸽经数日可自行恢复,少数幼鸽多次反复发作,导致病鸽贫血,肌体日渐消瘦,病鸽食欲不旺,个别严重者几乎废食,精神萎靡,缩颈垂头,肌体极度乏力,常伴发其他疾病,甚至引起死亡。2传染途径鸽血变原虫病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吸血昆虫叮咬传染或接触感染。  相似文献   

17.
鸽沙门氏菌病又叫鸽副伤寒病,是一类严重影响肉鸽养殖的细菌性疾病。主要对肉鸽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及感染症状进行阐述,并介绍其与大肠杆菌、曲霉菌和新城疫等微生物合并感染临床症状,为鸽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鸽毛滴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养鸽业的迅速发展 ,鸽的疫病所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鸽的副粘病毒感染、鸽副伤寒、鸽霍乱以及鸽的大肠杆菌病均为鸽的主要疫病。这些病多发生于青年鸽和成年种鸽 ,可以通过疫苗注射或抗生素投哺而得到控制 [1 ]。近年来 ,鸽的毛滴虫病危害也变得尤为突出 ,它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原虫病 ,其主要特征是在咽喉部粘膜处呈现明显的钮扣状黄色沉着物或溃疡面 [2 ] ,并伴有腹泻 ,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它可感染各种日龄的肉鸽 ,尤其对三月龄以下的童鸽及乳鸽的危害更大。因此对鸽毛滴虫病的防治显得十分重要。本试验拟通过对确诊患有毛滴虫病的…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粗缩病,俗称"小矮子玉米"、"小老爷玉米"。是玉米极易感染的病毒危害之一,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降低玉米产量。粗缩病的主要特征:玉米苗期感染此病后,叶片浓绿,根系少,植株矮化,不往高长;成株期感染此病,上部节间缩短,雄穗花轴缩短,果穗短小,结果少,此病害从玉米苗期到抽穗期间均可感染此病,发病后极难根治,早期预防是根本出路。粗缩病毒不能通过土壤和接触传播,只能由灰飞虱传播病毒。一、症状  相似文献   

20.
<正>鸽衣原体病是由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俗称鸟疫、鹦鹉热;因常见的感染部位是眼睛,又称"单眼伤风"。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幼鸽死亡率较高,成鸽康复后可长期带毒排毒,是严重影响养鸽业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病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的5~7月、9~11月是发病高峰期。衣原体可随鸽子的粪便、泪液、鼻汁传出,在粪便中可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