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肉质颜色萝卜DFR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DFR基因的表达量与萝卜红色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以16个色素含量不同的萝卜品种为研究材料,测定肉质根色素含量和DFR基因的表达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萝卜品种间色素含量存在真实的差异,16个萝卜品种间色素含量变幅在0.01‰~25.43‰,平均值为7.40‰。采用RT-PCR法定量分析DFR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DFR基因在16个品种萝卜中的表达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DFR基因表达量在0.077 9~6.639 3之间,平均值为1.574 1。对16个萝卜品种的DFR基因表达量与色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F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色素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DFR基因的表达量越高,萝卜红色素的含量越高。推测DFR基因可能是萝卜红色素合成的关键基因,可将其作为萝卜或其他作物色素生产基因工程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红心萝卜肉质根色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比较了红心萝卜、萝卜红色素的吸收光谱和溶液稳定性,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红心萝卜内质根的色素含量。结果表明:最大吸收峰均在520nm附近,萝卜红色素可作为原料色素含量测定的标准品;待测液稳定性较差,田间取样后应即时测定。利用萝卜红标准曲线计算汁液浓度,结合含水量指标测得7个红心萝卜品系的色素含量为8.4‰~15.2‰,平均12.1‰。  相似文献   

3.
天然胭脂萝卜红色素属于花青素类化合物,性质不稳定。笔者以新鲜胭脂萝卜(Raphnussativuscv.)肉质根为原料,提取胭脂萝卜红色素,选择常用的5种稳定剂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出最佳的稳定剂及其用量。研究结果发现0.03%维生素C、0.03%谷氨酸、0.03%柠檬酸能明显地延缓其颜色变化,0.03%维生素C 0.03%柠檬酸的组合对该色素的稳定效果最佳;进一步研究确定维生素C和柠檬酸的最佳用量分别为0.04%和0.08%。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目前国外对食品已禁止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我国对食品也将停用人工合成色素,而改用天然色素.涪陵红心萝卜不但可以作为普通蔬菜直接食用,而且也是提取天然色素的极好原料.为了更好地发展涪陵红心萝卜生产,丰富菜篮子,也为提取天然红色素提供充足的原料,现将涪陵红心萝卜高产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最近,天津传来喜讯:从涪陵特产红心萝卜(胭脂萝卜)中提取萝卜红色素已通过由天津市科委、教委组织的由全国知名专家参加的鉴定,这标志着我国在天然色素领域中有了又一重大突破。1997年,重庆涪陵市科委将“利用红心萝卜提取红色素”的课题列入科技开发计划,并由...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目前国外对食品已禁止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我国对食品也将停用人工合成色素,而改用天然色素。涪陵红心萝卜不但可以作为普通蔬菜直接食用,而且也是提取天然红色素极好的原料。因此,为了更好地发  相似文献   

7.
披针叶胡颓子果红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醇为溶剂,从披针叶胡颓子果中提取红色素,并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对该色素在不同pH值、不同介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的稳定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色素性质优良、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徐固华  王欣  李炳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785-8786
[目的]解决由于山楂红色素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山楂制品的感观的问题。[方法]对山楂红色素的提取和稳定性进行了探索,报道色素最稳定的pH范围和受热、光照时的变化,以及一些金属离子、有机酸、无机酸、糖类等食品中常见物质对山楂红色素的稳定性影响。[结果]从山楂中提取食用色素,用0.1%HCl-95%乙醇为浸取液,采用液泛法可提高色素的色价和收率;山楂红色素在酸性介质中颜色纯正,50℃以下稳定;食品添加剂中的Ca2+、Mg2+及柠檬酸、糖类等对山楂红色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山楂红色素的提取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萝卜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达到优化萝卜红色素提取工艺的目的,以红心萝卜为原料,采用溶剂提取法,辅助超声波提取红心萝卜中的红色素。考察了料液比、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和提取剂的浓度对红色素得率的影响,萝卜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料液比为1∶1,乙酸的浓度为30%,温度为40℃,浸提时间为20 min。萝卜红色素最大提取量为7.295μg·g-1。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萝卜红色素的方法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通过对影响荚迷果实红色素稳定性因素的研究,初步探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为利用该色素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经过不同处理后的色素在535nm处的吸光值进行测定;【结果】荚迷果实红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在酸性条件下(pH<4)、75℃以下相对稳定,对光照不敏感,但在直射光和还原介质下稳定性较差。除Fe3 可引起色素溶液变色并产生沉淀外,其他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均无影响。3种添加剂碳水化合物、苯甲酸钠和没食子酸中,苯甲酸钠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其他两种对稳定性无影响且有一定的护色效果;【结论】荚迷果实红色素在直射光和还原介质下稳定性较差,不利贮存。  相似文献   

11.
桑椹红色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桑椹中提取的天然红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食用色素。分析了桑椹红色素的提取工艺,阐述了该色素的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及酸、碱、光、热、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等对桑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色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九头狮子草红色素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头狮子草红色素是从爵床科植物九头狮子草的叶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溶性天然食用色素,该色素热稳定性好,光稳定性较差,适合在pH6以上的中碱性介质中的使用,淀粉,糖盐等食品基质对色素的色泽,色价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黑葡萄穗霉菌(Starchybotrys chartarum)生防细菌LY424产天然红色素的特性。[方法]培养菌株、提取色素,测定吸收峰和色素色价,探讨不同条件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红色素的最大紫外吸收值在波长524 nm处;色素色价为66.93;易溶于极性溶剂;酸碱度和温度对色素影响较小;易被强氧化剂氧化;金属离子对色素的影响不明显;保存该色素的条件为密封避光。[结论]该红色素产量和稳定性较高,可以作为一种天然色素资源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蓝草红色素的稳定性。[方法]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从红蓝草中提取红色素,并对该色素在不同pH、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和不同金属离子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红蓝草红色素易溶于水和乙醇;在pH值小于11的介质中显橙红色,性能较稳定;当pH值大于12时显黄绿色,红色素性能不稳定;红色素耐热性好,耐光性好;氧化剂使红色素褪色;食品添加剂蔗糖、柠檬酸、山梨酸钾对红色素性能影响不大,而维生素C使红色素褪色;K+、Na+、Cu2+、Mg2+、Zn2+、Ca2+对红色素无不良影响,而加入Fe3+、A l3+时,出现了偏暗偏红现象,Fe3+、A l3+对红色素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结论]红蓝草红色素是一种较稳定的药食兼用色素源,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以4个胭脂萝卜品种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浸提剂对红色素的提取效果,研究了胭脂萝卜生长过程中红色素含量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胭脂萝卜红色素用50%的乙醉浸提效果最好,在胭脂萝卜生长过程中,从幼苗期到开花期,红色素含量不断增加,红色素含量达到最大为3%,从开花期到结果期,红色素含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以鸡冠花花序为实验材料,利用离子沉淀法提取鸡冠花红色素,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进一步纯化红色素,并研究了光、温度、pn值、还原介质、氧化介质、蔗糖、防腐剂、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色素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皆较好,但耐热性和耐光性较差,适于酸性条件下使用(pn值〈7);蔗糖、防腐剂以及大多数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皆无不良影响,但Fc^3+和Sn^2+略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萝卜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心里美萝卜为材料,对萝卜红色素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为3 h、料液比1∶20[质量(g)体积(m l)比]、温度70℃的提取条件下,萝卜红色素提取的产量最高;在大孔树脂AB-8,NKA-9,S-8和NKA-II纯化萝卜红色素时,以AB-8树脂吸附能力最强,吸附速率最快。萝卜红色素热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25℃下半衰期为73 d;室内光线照射5 h后萝卜红色素的残存率比室外放置的高54.13个百分点;萝卜红色素明度指数随溶液pH上升而降低,颜色偏离红色而接近蓝绿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了解黏质沙雷氏菌的抑菌机理及温度对其产生色素的影响。[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产红色素细菌,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同时对该菌产生的红色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该菌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在28℃条件下培养红色素产量最高,37℃下仍能产生色素,说明该菌株是耐高温红色素产生菌。紫外全波长扫描分析和薄板层析结果表明,其红色色素有可能是灵菌红素。[结论]该菌对霉状杆菌和镰刀菌等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紫苏红色素作为新型的天然食用色素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了光、温度pH、氧化介质、还原介质、苯甲酸钠、蔗糖、金属离子对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苏红色素热稳定性良好,光稳定性较好,耐还原性好,在苯甲酸钠、蔗糖中稳定性好,在pH低于4.42的酸性溶液中稳定性良好,在Cu^2 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0.
研究苦荞种子内生真菌TBSBEF-9的胞外红色素的生产特性及其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TBSBEF-9红色素为胞外色素,在发酵的第3d红色素开始产生,第6d达到最高水平;红色素最大吸收波长在510 nm;易溶于水、乙醇等极性溶剂,在酸性条件下呈现浅红色,碱性条件下为橘黄色;色素较耐热(<100℃);Ca2+、Ba2+、K+、A13+、Mg2+金属离子对该色素无明显影响;KMnO4、H2O2、FeCl3使色素色泽变化不明显,Vc对色素有较强的褪色作用;食盐、蔗糖对色素无明显影响而柠檬酸对其有褪色作用.可见,该红色素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是较理想的天然色素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